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心靈之上的兩個根本規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稀有!這裡要告訴大家的存在於心靈之上的兩個根本規律實在是太重要了。在此世間,存在著無量無邊的緣起規律,但都不如這兩個規律重要。現在的科學家已經能夠制造出飛入太空的宇宙飛船,他們必須掌握許多科學定律才能夠成辦這件事,但是如果將他們所掌握的那些科學定律和這兩個存在於心靈之上的根本規律相比較,你會覺得那些科學定律根本就無足輕重。

  心靈之上的這兩個根本規律是什麼呢?第一個是:“凡是心靈,皆有離苦得樂的屬性”;第二個是:“一切安樂皆是善業之果,一切痛苦皆是惡業之報。”

  如果我們仔細對周圍的眾生進行觀察就會知道,所有的眾生都在渴望著安樂,不希望得到哪怕是一絲一毫的痛苦。事實上,不希望離苦得樂的眾生一個也不存在,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眾生每時每刻的每個動作都是為了離苦得樂而存在的。我們知道,只要是火,必定具有熱的屬性;只要是水,必定具有潮濕的屬性;只要是鋼鐵,必定具有堅硬的屬性;同樣,只要是心靈,必定具有離苦得樂的屬性。心靈可能存在於外形迥然不同的形體之內,心靈的活動也有無量無邊,但是離苦得樂的屬性卻是共同的。所以,離苦得樂是心靈的第一屬性,是存在於心靈之上的第一定律。

  每一個學佛人都應當對存在於心靈之上的這個根本屬性進行再再觀察,遣除未知、邪知和猶豫。因為在天地之間,沒有一個道理比這個道理更基礎了,理解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讀懂人心,看清社會,判斷孰輕孰重,知曉什麼有意義什麼無意義,理解世人所做的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明白世間形形式式的存在到底是為了什麼。相反,如果對存在於心靈之上的這個根本屬性渾然無知,那麼人生就會懵懵懂懂、渾渾噩噩,稀裡糊塗地做很多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的事情。

  麥彭尊者在《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中開篇就說:“茫茫三有大海之中,自他一切三有有情的希欲,唯一是希求安樂。”《二規教言論》中說:“此等世眾愛安樂,恆時唯有求自利,除聖者外諸士夫,無有其余之所求。”普巴扎西活佛在《究竟勝義之教言——精要明鏡》中說:“每一個生活於此世界者,其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不論是有意或是無意;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不論是充滿激情還是消極低迷,究竟是為了什麼?答案只有一個: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動機潛藏在我們一切行為的背後,沒有人願意只為了痛苦而去做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菩提道次第攝頌》中說:“自他於苦皆不欲,願得安樂此心同,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孔子在《論語》中也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所“不欲”的是什麼呢?唯一是痛苦!為什麼不要施加於別人呢?因為其他任何一個心靈也和我們一樣,不希望得到痛苦。

  為什麼說“一切安樂皆是善業之果,一切痛苦皆是惡業之報”是存在於心靈之上的規律呢?我們知道,身口意的造作被稱為“業”,這個“業”被播種在能知能覺、靈明不滅的心性之上,到了一定的時候,這個“業種”就會發芽、成熟,幻變成內在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例如人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瓜的種子是種在田地裡面,生長在田地裡面的;豆的種子也是種在田地裡面,生長在田地裡面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規律是存在於世間田地之上的一個規律。同樣,“種善得樂,種惡得苦”是存在於我們能知能覺的心田之上的一個規律。有人對“身口意的造作對未來身心世界具有決定作用”這一道理覺得難以理解,這主要是由於此人對心田“執持業種”和“變現身心世界”的功能缺乏足夠的了知所致。

  這個世界中的一切——天體的運行、草木的生長、個人的命運、社會的盛衰等等,這一切的一切是由誰決定呢?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唯一是由身口意所造作的業決定。人們內在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不是由上帝決定,不是由君主決定,不是由神仙決定,也不是無因無緣自然而生的,而是由業來決定的。業就像一位畫師一樣,在心性的白紙上描繪出了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四聖法界”,和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六凡法界”,世間一切內情眾生的歡樂和痛苦無不是業的作品,世間一切外器山河大地、日月須彌無不是業的游舞。總之,業創造了宇宙之間的一切!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中說:“就樂而言,一切樂受唯一是從先前所集的善業發起,下至地獄眾生由涼風吹拂所起的樂受,或者餓鬼獲得一口痰的樂受,上至聖者相續中的大樂,從小至大,從粗至細,從外境到身心,這一切樂受都是從善業生起的。如果能找出以不善業發生安樂的反例,就可以說業相不決定,但即使以佛眼周遍觀察輪涅安樂,也絕不可能找到一則反例。正如火的自性決定是燃燒,如果有火不燃燒而凝固,那麼名言中便不能決定火是定持燃燒之相,但這種反例並不存在。同樣,善業決定是持能生安樂之相,一切安樂決定唯一是由善業所引生。為何如此?法爾如是!正是因為有這種業的法性規律,我們才知不是以上帝等造物,而是宇宙本來就有令人敬畏的因果律,這是宇宙的大法則,又名天理。

  “再以苦來說,所有逼迫身心的苦受,比如:內在身心之苦,外在自然界的災難,從地獄有情的苦受,到阿羅漢相續中的苦受,這一切的苦受唯一是從先前造集不善業所發起的。從善業發生痛苦決無是處,即使以佛眼觀察聖凡相續中的任何一種苦受,決定都是源自惡業。如果有一種苦受是從善業產生,則整個緣起律都要被推翻。”

  《百業經》說:“眾生諸苦樂,佛說由業生,諸業亦種種,造種種眾生,漂泊於輪回,業網乃極大。”《寶鬘論》雲:“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入中論》說:“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經說眾生由業生,心已斷者業非有。”

  太深奧了!存在於心靈之上的這兩個規律!這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洞察的規律,只有遍智的佛陀才能悉知悉見,並為眾生慈悲開演。太重要了!存在於心靈之上的這兩個規律!如果不明白心靈具有離苦得樂的屬性,一切行為都將變得沒有意義,並且內心充滿困惑和迷茫,縱然修持高深法門,仍然猶如盲人摸象一般不知其真義。如果不明白心靈之上的業果定律,離苦得樂的需求根本無法達成,猶如盲人漂泊於曠野之中,隨時都有陷入深淵的可能,因為不知業果規律,所作所為就會背離業果之道——雖然想得到安樂,卻不知行持善業;雖然不想得到痛苦,卻不知斷除惡業。如《入菩薩行論》中說:“眾生不欲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誠然,如果我們對這兩個存在於心靈之上的奧秘沒有了知,那麼一切的求樂或避苦行為,都將是盲目無義之舉!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淨空法師:你要想真正念佛,從哪裡做起?
下一篇:淨空法師:離婚有罪,我們如何讓丈夫回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