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愛,讓生命之舟遠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孔孟之鄉”山東濟寧的張月一家就是這樣一個“特殊”家庭:他們家是很不幸的,因為這個家庭經歷了許多家庭不曾有的曲折坎坷,飽嘗了許多家庭不曾有的艱辛磨難。但是,他們又是幸福的,面對挫折和災難,一家人相撫相攜,不離不棄,用大愛至孝演繹了一段感天動地的真情故事。


  “只要孩子們能讀出來,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
  

     張月從小生活在貧困的家庭裡,父母都是在微山湖邊以種田為生的普通農民。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和孩子們的學業,兩位老人每天起早貪黑,風裡來,雨裡去,白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從事田間活,晚上還要去磚窯廠加班打工。逢收獲季節,更是忙得不可開交,通宵達旦收割莊稼。在長年累月的過度操勞中,張月父親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腰肌勞損等疾病,休息時不依靠安眠藥就無法入睡,母親也因嚴重貧血曾多次暈倒在田間地頭。周圍的人看不過就勸他們說:“讀書沒用,早點讓孩子們退學回家幫你們干活,也好減輕你們的負擔,你們身體不好,別為了他們上學連命也不要了。” 但父母供孩子們讀書的決心從未動搖過,總是很堅定的回答:“我們因為當年家裡窮上不起學,但絕不能讓孩子再走我們的老路了,只要能讀出來,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 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確保弟弟們上學,張月懂事的姐姐決定放棄學業幫助父母,雖然父母極力反對,到最後還是沒有勸住姐姐(這至今是張月父母的遺憾)。張月深知父母生活的艱辛,從小懂得節儉,能不花錢的地方盡量不花錢。上中學後,學校離家遠,平時在學校一日三餐都是以開水泡干糧,就著自制腌鹹菜吃,不捨得花錢從食堂買菜。幾年來一直是這樣過來的,時間長了,張月身體出現了嚴重營養不良,患上了夜盲症,但並沒有因此影響學習,1991年,張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專。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父母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看到了幸福的曙光……


    “只要能救孩子的命,我們砸鍋賣鐵也要治”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張月一家人怎麼也想不到,命運會和他們開了一個如此大的玩笑:1995年元旦前夕,正在實習的張月因牙疼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下颌骨造釉細胞瘤”。醫生說,“病情很重,要保命的話下颌骨可能會被切除,應及早到濟南或北京的大醫院手術。”突如其來的病魔頓時給整個家庭蒙上一層陰影。在張月的記憶中,父親就像一座堅強挺拔的大山,似乎沒有什麼困難能難倒他,從沒見他流過一滴眼淚。但是在知道兒子病情的那瞬間,老人生平第一次傷心落淚,失聲痛哭,那哭聲讓人心寒,也讓人感動。父母供張月上完學已經傾盡所有,眼看苦日子熬到頭了,即將畢業參加工作的他還沒有來得及孝敬父母,就又因為這意外的災難,讓一家人多年的希望成了泡影,讓本已清貧的家庭雪上加霜,使整個家庭陷於絕境。想到這些,張月陷入深深地自責中,對生活充滿絕望!


    生與死的抉擇,情與愛的份量,使張月的父母沒有過多時間徘徊,“只要能救孩子的命,我們砸鍋賣鐵也要治”。為盡快控制孩子的病情,挽救心愛的兒子,兩位老人一邊安慰張月,一邊東奔西走籌借了一萬多元錢,帶著張月輾轉省內多家大醫院,但所有醫生都給出同樣的診斷結果。在被推進手術室的那一刻,父母那充滿擔心、無助的眼神,讓張月終生難忘。當張月從手術麻醉後的噩夢中醒來時,聽見父母在耳邊不停的說:孩子,下巴沒有切除,醫生說咱得的不是那種病……”。事後張月才知道,原來手術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確診病情,先取下一點標本做病理化驗,病理結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排除了先前的造釉細胞瘤,只是一般的囊腫。當醫生將這一消息告訴手術室外等候的張月父母時,兩位老人喜極而泣,跪倒在醫生面前。在父母親情的溫暖下,張月終於又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很快康復出院了。


     “兒子照顧母親天經地義,沒有什麼好避諱的”


    1995年,張月畢業後參加工作,最初的工資每月300多元,他幾乎把所有的錢都擠出來交給父母補貼家用,一家人在相親相愛的和睦氣氛中過著日子,雖然有些清苦,但其樂融融。當一切都走上正軌時,平靜的生活波瀾再起。1998年,張月的母親被查出患有多發性基底細胞癌,兩年左右就要住院手術、放療一次,由於這種手術在當地縣醫院無法做,每次都要到省城大醫院住院治療。2005年是老人患病最重的一次,住院手術後長達二十厘米的刀口因感染而久不愈合,連續多日高燒,術後又不能進食,只能靠輸液補充營養藥物,老人很快就瘦的皮包骨頭,以至於每天輸液扎針都非常困難,手、胳膊和腳扎滿了針眼,青紫斑斑,傷痕累累。每天十二個小時的連續輸液,使老人不能隨意翻身,身心都極度疲憊。長時間飽受病痛的折磨、缺錢治病的無望和拖累兒子的內疚,導致老人的精神狀態非常差,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不願繼續治療,住院期間曾幾度想自殺。張月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為防不測,他天天守在母親身邊,不斷的安慰、鼓勵老人,告訴她堅強地活著是對家人最大的安慰。為了增加老人的身體抵抗力,張月買了各種高營養的滋補食品,用料理機加工成流質,一點點通過鼻飼喂給老人吃。每天為老人洗臉洗腳、擦身搓衣、端屎倒尿,有時候不理解的人會問他,你是個男人會不會覺得尴尬,他則回答:“我是個男人但我也是我媽的兒子,兒子照顧母親天經地義,沒有什麼好避諱的……”在母親一個半月的住院時間裡,張月從未脫下過衣服睡覺,頭發更顧不上理,整個人消瘦了一圈,顯得異常憔悴。幸運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月的精心照顧下,老人的病情漸漸好轉,終於跨過了這一個坎。


     “只要父親有一線希望,我就是傾家蕩產也得救治”


    由於常年的勞作,隨著年齡的增大,張月的父親身體大不如以前。1999年,老人因出血不止被送到醫院救治,經檢查診斷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動脈硬化,病情穩定出院後仍需長年服藥治療,每個月的藥費少說也得三四百元。張月身上的擔子更重了。2006年,70歲的老父親又因前列腺重度增生導致小便不通去醫院治療,醫生說老人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不適應常規手術治療,建議造屢導尿,體外長期留置導尿管。張月明白那樣必然會給老人以後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增加很多的痛苦,所以沒有采納醫生的建議,而是帶著老人去了濟南,采用高科技的微創手術治療,雖然治療費用比一般常規手術貴很多,但是卻減少了老人長期的病痛,而且術後老人身體很快康復,用鄰居的話說,比十年前的他還健康。幸福對於張月來說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家人健康平安! 


    都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上蒼沒有因為張月善良而善待於他,更大的打擊再次降臨到這不幸的一家人頭上。2009年9月20日,一直以來支撐著整個家庭的老父親突發腦干梗死昏迷不醒,治療數日,病情卻沒有起色。“准備後事吧!老人恐怕堅持不了幾天了!”醫生的話讓家裡人悲痛欲絕,甚至買好了送終用品。街坊鄰居也好心勸慰張月說,老人已經70多歲了,你已經盡心盡力了,要走也是沒辦法的事。張月卻固執地說:“虧了孩子還能補得上,但虧了老人機會就沒有了。父親養我不容易,只要治療有一線希望,我就要盡到做兒子的全部責任,哪怕傾家蕩產”。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邊將父親從縣醫院轉到了醫療條件更好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一邊和家人想方設法籌借父親治病所需的錢。老人轉院住進重症監護室後,每天三、四千元的費用,對於本來就已負債累累的張月來講,這樣的數字支付是可怕的。為給父親治療,他賣了家裡賴以生計的十余畝農田,借遍了所有親戚、同學及同事,最後又毅然高息貸款三萬元,終於湊齊了治病所需的二十萬元費用,但為此張月又新增了十多萬元的債務。面對一貧如洗且債台高築的家,面對年邁體弱多病需要照顧的老人和尚未成年正上小學的兒子,張月感到生活的重壓,但他沒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點愁緒,而是日夜守在醫院裡照顧老人。


    由於老人腦梗後一直昏迷,癱瘓在床,小便失禁、大便便秘,張月常常用手伸進老人的肛門把大便慢慢摳出來。另外病人肺部感染很嚴重,痰液粘稠,經常把呼吸道堵住。可老人身體非常虛弱,經不起吸痰機的折騰。一旦痰液不及時排除,病人隨時有窒息死亡的危險。每當此時,張月總是毫不猶豫地一次一次嘴對嘴幫著父親將濃痰吸出來。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病人們見到張月這樣孝敬父親,都紛紛稱贊說“看不出來,三十多歲的年輕人,還能為七十多歲的老父親嘴對嘴吸痰,真是難得的孝敬兒子……


    也許是家人的真情和孝心感動了上天,昏迷了近兩個月的老人,在家人無微不至的照料下,奇跡般的蘇醒過來。老人病情穩定出院後,生活尚完全不能自理。為了照顧父親,張月推掉一切朋友聚會,寸步不離地守護在老人身邊。早晨,為老人洗臉擦身、換洗衣服、倒屎倒尿;中午下班後,匆匆趕回家為老人做飯、喂飯;晚上,為老人做理療、按摩、洗澡。為防止父親生褥瘡,張月特意為老人購買了氣墊床,無論白天和夜晚,他都會按時給父親翻身叩背,為此他睡眠嚴重不足,眼球上布滿了血絲,眼圈總是紅紅的。


      “還有很多比我更困難的人需要幫助,我再困難也應該獻愛心”


    人們常說家是遮風擋雨的港灣,對張月來說,家更多的是責任和付出。從1998年到2009年,張月年邁體弱的父母先後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住院治療十余次,每一次張月寧可舉債也不放棄對父母的治療,他用自己的孝心、愛心和耐心將父母一次又一次從死神那裡奪了回來。


    災難無情人有情。生活中能記錄張月真愛痕跡的,不僅僅是他對父母細致入微的照顧,還有更多鮮為人知的愛心故事。張月的妻子是名小學教師,由於長期的教學工作和家庭生活壓力過大,不幸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病重的時候吃飯穿衣都非常困難,為了治療妻子的疾病,張月現在每個月都要陪妻子去濟南診療一次。張月老家的五叔患肺癌住院治療,張月形影不離的陪在老人身邊,幫老人洗臉、洗腳、剪指甲、喂飯等所有照顧的活他都攬過來。去年張月的父親住院期間,同病房的是一個患重症肌無力、糖尿病的老年人,張月經常主動幫助照顧老人,端屎倒尿、翻身捶背的活對於非親非故的張月來說,一點都不會嫌棄,總是搶著幫忙,感動的老人逢人就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比自己的兒女還要孝敬”。在單位,張月同樣是一個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充滿愛心的人。每逢單位組織向災區獻愛心活動,張月都是踴躍捐款捐物。同事都說你家庭狀況太困難,別再捐了,他總是回答:“災區還有很多比我更困難的人需要幫助,我再困難也應該獻愛心”。多年來,張月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奉獻精神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縣委、縣府和單位的表彰嘉獎。


    大愛無疆,至孝無邊。張月一家人以其特有的質樸、執著和堅韌,直面家庭不幸,用父慈子孝的中華傳統美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大愛大孝,用人間的真情、用生命的大愛诠釋了個體生命不平凡的價值。正是因為有了一家人艱辛的付出,才有了今天這個幸福的家;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人間真愛的支撐,才使得生命之舟能揚帆起航,乘風破浪……


 

上一篇:五個普通家庭演繹孝心美德
下一篇:郵遞員義務照顧獨居老太15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