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事跡】 黃河故道河灘上,有30多畝地,是孫成樂夫婦一寸一寸開墾出來的。他們靠這些地的收成,義務贍養了49名老人、36名孤兒,48年來沒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錢。2003年,央視以孫成樂為主角,在他自辦的幸福院裡,拍攝了電視劇《幸福院》,全國播映。
□今報記者 陳濤 實習生 郭帥
商丘虞城農民孫成樂夫婦 墾荒收養85名老人和孤兒
老人講述▲▲
“俺在這兒近30年從沒給過錢”
7月21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虞城縣賈寨鎮馬樓村,在黃河故道河堤上有一處“四合院”,大門上寫著“賈寨鎮敬老院”幾個字。“說到孝敬,周邊的鄉親們沒有不知道老孫(孫成樂)兩口子的,提起他倆誰不豎大拇指……”馬樓村村民劉建國說,“四合院”就是孫成樂的家。這個“家”比鎮裡其他兩個公辦的敬老院條件還好。“四合院”其實就是個普普通通的紅牆綠瓦大院子,有20間房,院內打掃得干干淨淨的,兩條細繩上曬滿了剛洗好的衣服。
在一間屋裡,孫成樂的妻子劉巧真正在給老張擦身子。83歲的老張告訴記者,他無兒無女,來這裡已近30年,給他擦身子、洗腳是劉巧真每天必做的事。“都這麼多年了,他們兩口天天伺候俺,還隔段時間帶俺去醫院檢查身體,有病看病,花錢壓根兒就不含糊。這可不是俺的家,俺也沒給過他們一分錢,俺這麼多老人從來不愁吃穿。靠的啥過日子?還不是他們兩口子一會兒也不捨得閒著,開荒種地。現在就是有子女的能咋樣,自己的爹娘還不能照顧周全,更何況他們無償收養這麼多人……”說著說著,老張忍不住低聲哭了起來。
記者看了看,老人的屋裡被子很干淨,衣服也疊得很整齊,彩色電視機一間屋裡一台,連暖瓶、便壺、蚊帳等也配備得很齊全。
建敬老院▲▲
“爹、娘,兒一定讓你們住進新房”
孫成樂說,他和妻子都是在幸福院裡長大的孤兒,15歲開始照顧老人和孤兒,當時整個幸福院完全由他們支撐著。後來,老人們為他們舉辦了簡單的婚禮,沒一件嫁妝,也沒一件新衣服。然而,令孫成樂夫妻倆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結婚的第二年,當地政府因負擔過重,突然宣布要解散幸福院,院裡當時還有10多個無家可歸的孤寡老人和6個孩子。“解散前一天晚上,住在這裡的老人孤兒都哭了起來,他們死拉著我的手不放開,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劉巧真說,他們夫妻倆原打算等幸福院解散後遠走高飛,但實在不忍心丟下老人和孤兒們。最後,夫妻倆商議決定,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老人和孤兒們。
1967年春,孫成樂在馬樓村東頭找了一片空地准備建房。每天把老人和孩子們安頓好後,他就拉著平板車到黃河灘區拉濕泥土,而妻子則負責割蒲草。回來後兩人將草和泥土攪和在一起壘牆,三間兩米高的土屋,竟然建了8個月。
劉巧真回憶,他們的土房好不容易建到要“封頂”,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將他們幾個月的辛苦全沖掉了。為此,孫成樂趴在“土堆”前哭了5個小時,聞訊前來勸他的老人們見此情景,也忍不住跟著哭了起來。
兩天後,一直不吃不喝的孫成樂突然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深深鞠一個躬說:“爹、娘,我對不起你們,沒有讓你們按時住進新房裡,你們要相信兒子,我一定會快點兒蓋好房的……”當年的中秋節,孫成樂夫婦終於建好了他們的“敬老院”,雖然房屋很簡陋,但住進去的老人們卻感到很溫馨、知足。
再後來日子過得寬裕一點了,孫成樂、劉巧真夫婦為了讓老人們住得好,就開始蓋房。今年蓋兩間,明年蓋兩間,幾年裡,他們先後蓋了20間房,讓老人住進了當時農村還不多見的泥磚房。
夫妻墾荒▲▲
“有這些地,生活才算有了保障”
要照顧好老人和孩子們,再苦再累孫成樂夫婦都能忍受,但這麼多人的吃喝問題,是讓他們最頭疼的一件事。
1970年冬,孫成樂發現村北黃河故道上有些荒蕪的河灘地,那裡離家不遠容易照看,別人也輕易不敢偷莊稼。和妻子商量後,他決定開墾荒田以補貼家用。那一段時間,開荒種地成了他倆的頭等大事。河灘裡的荒地不僅草高稠密,且草層深厚,用鐵鍬根本就掘不動。他們就掘一下,再用手又挖又扒,一天也就能開個一平方米多,但他們開一點是一點,從來沒有間斷過。
有一年夏天,劉巧真在家做好飯後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丈夫回來吃,她就帶點飯去給孫成樂送,到地裡卻怎麼也找不到人。20分鐘後,在一個水坑邊,她看見了躺在地上的孫成樂。原來,由於又熱又餓,加上連日來的勞累,本就有些發燒的孫成樂昏迷了過去。“那個時候根本不把頭疼發燒看在眼裡,只要不死人啥活都是照樣干。”孫成樂說,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他昏倒在河灘地裡5次,兩只手挖草根磨得全是水泡,吃飯疼得連筷子都拿不住。不過,令他高興的是,開了6年荒,終於開出來了30多畝地。“有這些地,生活才算有了保障”。
孤兒成才▲▲
“我們不是他們的兒女,但他們待我們比親生的還要好”
“我們不是他們的兒女,但他們待我們比親生的還要好,再困難也沒有拒絕收養我們。俺‘爹娘’這一輩子很勤勞,如果不是為我們這麼花錢和付出,他們也不會老得這麼快,說句不過分的話,現在他們早已是百萬富翁了。”在商丘市一家公司做部門經理的趙長嶺說,像他這樣被收養的孤兒成家立業的,就有10多個。“我們這樣的孤兒,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會忘記‘爹娘’和這個大家庭”。
據了解,48年來,孫成樂夫婦共收養49名老人和36名孤兒,他也以“兒子”的身份,送走了41位老人。如今,孫成樂的敬老院裡還有8名老人和一名3歲的孤兒。幾十年來,孫成樂為老人和孤兒們的吃飯、穿衣、看病到底花了多少錢,他自己從來沒算過,更沒有向政府伸手要過一分錢。
■對話孫成樂
這輩子我就是送走的“爹娘”多
記者:你們夫妻倆辛苦一輩子,後悔嗎?
孫成樂:這輩子我啥都不比別人強,就是比別人做的飯多、送走的“爹娘”多。忙忙碌碌40多年,我也62歲了,俺兩口子養活了幾十個老人,幾十個孩子,現在回頭想想,也怪值。
記者:這幾十年你們沒向政府要過一分錢,全憑自己的力量,這是為什麼呢?
孫成樂:說句實話,每個人都喜歡錢,但是我想著,作為一個人,應該不圖名不圖利地為別人做點事。只要你是真心的,還有什麼過不去?我們開的30畝地,一年能收糧2萬多斤,只留8000斤口糧,現在政府每月給一個老人補100元生活費,夠老人看病、吃藥、穿衣了。
記者:你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孫成樂:我們兩口都年紀大了,無力再養活和伺候他們,幾年前也就沒敢再收養,怕他們來這裡遭罪。希望剩下的8位老人比俺兩口先走,免得我們死後,他們沒人照顧。只要俺老兩口能干一天,保證不叫這些老人受一點罪、受一點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