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積善必有余慶 積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會—積善必有余慶 積不善必有余殃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一大廳  檔名:57-041-0001

  尊敬的諸位大善知識,大家下午好。末學今日感到非常的榮幸,再一次的在新年即將開始的這兩天,給大家做一個學習匯報。新加坡淨宗學會給我今天、明天,四個小時的時間,讓我來跟大家講講因果的道理和事實。我向師父上人請教,講哪個題目好,師父就給了我今天的命題,「積善必有余慶,積不善必有余殃」。中華傳統聖賢教育都離不開因果,我們知道儒釋道三家,是中華傳統文化三個主流的學派,這三家無一不重視因果教育。像儒家,盡管有些學者認為儒家好像不太講因果,實際上這是對儒家經典認識不足。在儒家十三經裡頭,我們知道有《易經》,有《尚書》,《易經》是孔老夫子親自作注解的。在《易經.文言》裡頭,這是孔老夫子注解《易經》的其中一部分,就講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慶就是福報,積善的人家,必定有余福,這個余福可以庇蔭子孫;要是造作不善,這樣的家庭,子孫一定會得到災殃。你看這是孔老夫子親自寫的,也是我們今天的命題。還有在《書經》上,這《尚書》有兩句話,「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也是很明顯的因果,作善天就降下吉祥,作不善天就降下禍殃,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我們這個世界人心不善,就必定會感來天災人禍,這是儒家非常清楚的給我們揭示這樣的道理。

  另外道家這講因果就講得更加的詳細,我們都熟知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這都是最好的因果教材。《太上感應篇》你看開宗明義就說,「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太上就是老子,老子他當時也是重視因果教育。他說到禍福都沒有門的,只是個人自己招來的,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如果是善就招福,如果身口意不善那就招禍。善惡的報應,就像影子跟著身體,絕對不會差錯的。

  佛家講的因果,那就更為周詳,不僅是講現世的因果,還講到三世的因果。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偈子,「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我們想知道,自己過去生中是什麼樣的,干了些什麼?當然現在用催眠的技術,可以幫助你能夠了解,回憶到過去。可是實際上不需要用催眠,今生受者是,你現在受的,包括你的容貌、你的體質、你的財富、你的地位,你是不是幸福快樂等等,你所遭受的,就能夠推知前世造作的是什麼樣的因。欲知來世的果,你也不需要去求神、問卜、算命、算卦,自己現在造的就是,這是很符合邏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可能種瓜得豆,種豆得瓜,這是自然感應之理。這麼簡單的道理,可惜現在人提倡的不多,所以導致社會人心變得愈來愈不善,愈來愈唯利是圖。

  盡管許多國家和宗教都在倡導倫理道德的教育,有沒有效果?有效果。但是現在人犯的病實在太重,倫理道德教育這服良藥好像對現在的重症,已經效果不大。倫理道德教育讓人生恥心,他以作惡為恥,羞於作惡。就像明朝王陽明先生他就提倡人各有良知,就良心,都有天良,都會恥於作惡的,有恥心,連這些殺人不眨眼的強盜都有恥心。有一次他遇到一伙強盜,這強盜就來故意質問王陽明先生,「先生,您提的每個人都有羞恥之心,我們強盜沒有羞恥之心,我們無惡不作,你能不能證明我們也有羞恥之心?」王陽明說「可以,但是你一定要聽我指示來做,我就可以給你證明。」強盜就答應了,結果王陽明先生說,「你們現在把衣服脫掉。」脫了,「再把褲子也脫掉。」又脫了,剩下內褲,「把那個也脫掉。」強盜說「不能再脫!」王陽明說「你看這就是羞恥之心,這就是你們的良知,人皆有之。」但是大家要知道這是在明朝,如果在現在王陽明先生這招使不靈了,你叫他脫他就脫了,甚至你看很多現在的這些三級片,不叫他脫他自己脫,所以現在人都沒有羞恥心。靠倫道德教育這一味藥真的都不夠用,必須要提倡因果教育,因果教育這味藥,藥味夠濃,藥效夠大,可以對治現代人的重症。

  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就講出「若欲挽回世道人心,捨提倡因果報應,縱令其學識、道德、智慧、神通,與聖賢、佛菩薩相齊,亦無如之何矣」。印祖講得就很明白,那個時候是民國時代,比現在又早了七、八十年。那個時候印祖都這樣說,要挽回世道人心,如果不提倡因果教育,縱然佛菩薩再來幫助這個世界消災免難,也沒辦法。換句話說,要挽救劫運,必須要靠因果教育,因果教育能使人生敬畏心。知道天地鬼神,知道三世因果報應,他自己行為就會收斂,他不敢去造作惡業,這個比倫理道德教育確實更有效力。所以清朝干隆年間周安士先生,這也是一位大德居士,印光大師稱他為佛菩薩再來的,他曾經說過「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所以我們希望天下和諧,和諧世界必須要推動因果教育。我自己在師父上人的鼓勵之下,也有這個願,希望為推動全球的因果教育出一分綿力。所以今天我是不揣淺陋,再次來到新加坡這個寶地,來向諸位善知識、大德來請教,願我們一起共同的發心,為挽救世道人心,弘揚因果教育。今天和明天四個小時的演講我的內容如下,第一,我是解釋一下這次的講題,「積善必有余慶,積不善必有余殃」,講題是孔老夫子寫的,我們有必要仔細的講解一下。第二部分准備跟大家細說,積善必有余慶,積不善必有余殃的道理和事實;第三個給大家做一個小結。

  首先我們來總釋名題,「積善必有余慶,積不善必有余殃」。善和不善首先我們要定義,何謂善?請允許我用佛經裡面的注解,這是我們淨土宗,《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到的三福,佛言「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福確確實實是為善做了最好的定義,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世間善,教我們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能夠修這十善,你就得人天福報。第二福就開始入佛門,「受持三皈」,皈依佛法僧三寶;「具足眾戒」,要持戒;「不犯威儀」,也是戒律,這是一般講二乘善,二乘是聲聞、緣覺。再往上一提升,第三個層次是大乘菩薩善,「發菩提心」,發菩提心,這個人才是菩薩;如果沒發菩提心,這個人不是菩薩。縱然是他已經斷了見思煩惱出了六道,證得阿羅漢果,但是如果沒發菩提心,還不是菩薩。反之,可能一個凡夫見思煩惱都沒斷,但是他發了菩提心,這個人也可以稱為是菩薩,小菩薩。菩提心是什麼心?願度一切眾生的心,願作佛的心。我們要自問菩提心發了沒有?然後「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簡單的世間因果而已,它是指出世的大因果,具體說明「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讀誦大乘經典,幫你開智慧。「勸進行者」,是你的慈悲心的落實。

  大乘佛法不離智慧和慈悲,所以如果把這三個層次的善,我們分一分類,我今天開始講的講題,就圍繞著這三福。但是我們用一般世間人比較能夠理解的定義,第一,我要講的是「百善孝為先」,講到孝,這是善之先,德之本,三福第一條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當然孝也包括「奉事師長」;第二,「慈心不殺」,這是儒家講的仁。「修十善業」,這個十善是我們身口意的造作符合善法,它跟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相對應,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五戒裡面的不飲酒是智,當然不愚癡,不貪瞋癡也是智,還有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這都是講信,所以我們會跟大家報告的仁義禮智信這個因果。最後我們要導歸到佛法,真正的大善,敬佛是大善,《無量壽經》上有這樣的經文,「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緣」。這是大善,善中之善,勸我們敬佛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善的大圓滿。這是簡單的跟大家介紹善的定義。

  下來我們講余慶,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什麼叫余慶?余慶是積善的果報,積善是余慶的因。在《了凡四訓》上講有這麼個故事,說福建莆田有一戶人家,是林家,姓林的這一家先世有一位老太太(老母),她很好善積德,整天都去做粉團布施窮人,粉團就我們現在講的米飯團,或者是饅頭這種食品。凡是要跟她討飯團的,這位老母親都去慷慨歡喜的布施。有一次天上一位仙人,就想試探試探這位老母親的誠意,就化為一個窮的道人,天天就來討,老母親天天都給。這個道人不僅吃還拿,老母親一點疲倦、一點煩厭的臉色都沒有,真心布施。如是過了三年這個善就積得很厚,這位仙人就對這位老母親講,「我吃了你家裡的粉團三年,無以為報,這樣吧,我給你指示,你屋後有一塊風水寶地。將來你過世之後,請你的兒孫把你葬在那裡,保證你林家子孫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數。」麻子就是芝麻,一升的芝麻,你看有多少?數不清,說你的子孫將來富貴飛黃騰達的不計其數。果然這位老母去世以後,後人把她葬在那個土地,結果林家真的是昌盛。第一代就有九個人登第,就是考上進士,在古代進士是最高的學歷。後來這一代一代真的考上科舉的人不計其數,所以福建有一句民謠,說「無林不開榜」,沒他林家的人考上,今天這一次就不能開榜了。這就是說明積善必有余慶,你看這福庇蔭子孫。其實修善積德的果報,何止是庇蔭子孫而已,更重要的是自己得福。

  《印光大師文鈔》裡面有一段這樣的開示,我把這個摘錄下來,這段開示可以說把孔子講的積善必有余慶,這個余慶的密義給我們揭示出來,歷代的先儒都忽略了。印祖是這樣講的,「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積善、積不善,因也。余慶、余殃,則果矣」。這就剛才我們提到的,孔老夫子贊《周易》,就寫著這段「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與不善是慶和殃的因,慶和殃是善與不善的果。「又既有余慶余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余慶余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你看這說得多麼的明顯,把孔老夫子這個意思和盤托出。所以孔老夫子他心中也知道人有三世因果,但是講三世往往說得少,主要讓我們現世來修善積德。余慶、余殃這個余字用得很巧妙,說到余就是剩余的,剩余的部分給子孫。那還有本慶,本慶是給自己的,所以積善的人自己來生後世得到的福報就大,決定超過自己子孫享你的余慶。反過來一個人要是造作不善,那他來生自己得到的惡報,肯定也是比子孫所得到的惡報要大得多,印祖說百千萬倍。因此這句話,孔老夫子在《易經》中說的話,也承認有三世因果。

  講到三世現在西方科學家們,真的已經給我們用科學試驗證明了,我舉出幾個例子,過去我曾經在世界各地演講的,「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就詳細的報告,這裡是簡單提一提。譬如在美國有一位著名的輪回學家,是維吉尼亞大學的Ian Stevenson 史蒂芬森教授,著名的精神心理學家。我過去在美國大學教書,還跟他有過聯系,他那時候剛剛退休,退休沒多久身體不太好。本來師父上人讓我去跟他聯系,能不能夠請他來給我們講一堂課,把他的這些輪回的案例給我們大家報告報告,但是他身體不是很好,所有最後就沒辦法,現在他已經過世了。他這一生四十年深入在輪回的研究裡頭,搜集了有四千多個科研的實例,證明人確實是有輪回。其中他發表的著作,大部分都是在知名的科研雜志,和他自己出的書裡頭,在西方美國精神學界享有盛譽。有人就是在雜志裡面特別贊歎他,說他是二十世紀的伽利略。伽利略是十七世紀的意大利天文學家,他發現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跟當時的天主教教皇、教廷所說的不一樣,是屬於異端邪說,但是後來我們知道伽利略講的是真的。史蒂芬森教授也是如此,他所提出的科研結果,似乎跟正統的科學不相應,但是最後也被證明是真的,所以別人稱他是二十世紀的伽利略。

  他在一個科研報告當中,講到美國德州有一個人,這是一個女性結了婚,有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出生之後,會說話的時候就跟他母親講,原來這個兒子在上一世,就是他母親這一世以前的男朋友,這個母親叫做Catherine Wright(凱瑟琳萊特),她的第一個男朋友是瓦特米勒,米勒他們十八歲談戀愛,都在讀書。有一次米勒這位男青年參加一個朋友的party,在party上喝了酒,還有兩個人一起,喝了酒之後開車回家,結果可能喝了酒之後頭有點暈,酒後開車在高速公路上就出了事,翻了車,米勒當場死亡。同車另外這個人是米勒的男友,他沒死,被救活過來。結果米勒死了以後,轉世找到他自己的女朋友。這女朋友後來當然因為米勒死了之後,她也很傷心,就是凱瑟琳很傷心,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心情平復下來,後來又找了一位男朋友結了婚,生了這個兒子,沒想到竟是他第一任的男友米勒。這個男孩生下來之後,他能講,就會說話的時候就能很清晰的描述,當時車禍當天發生的情景,說他自己跟這個同學去參加party喝了酒,回來開車,途中還在高速公路上那個休息站休息了一下,上個洗手間,然後再繼續開車,開車之後過了洞橋,過了橋之後一下子就翻車了。把這個細節都講得很清楚,這個孩子是絕對不可能得到這個細節的,因為連他母親都不知道這麼細的細節。後來是被這個生存下來的那位男同學確認了,所以這是證明確確實實是輪回轉世。這是西方科學界,以史蒂芬森為代表的一個學科,他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孩子,因為孩子記憶力比較清晰一些,所以能夠記得起前生的情況。隨著年齡的長大,這些事情又會慢慢淡忘,道理是什麼,我們都應該知道,年紀大了接觸的人事物多了,心就不清淨,記憶力就退失了,所以一般小孩子他能夠記得起來。

  還有另一種研究,也是現在非常盛行的,就是心理學家們用催眠的方法,來幫助人回憶前生。其中有一位非常卓越的科學家,是美國的布萊恩魏斯博士 Brian L Weiss,他是耶魯大學醫學博士畢業的,曾經在大學裡教過書,自己又有臨床的經驗。他自己後來專門自己開醫療中心,他研究的主要的方向,就是用催眠的方法,幫人回憶前生。催眠,我自己也做過,也回憶起好幾世。他的催眠是什麼狀態,不是讓你睡著,實際上是心理醫生幫你引導,讓你的心慢慢定下來。人心定下來之後,很多淡忘的記憶就能恢復,這就不僅能夠想起小時候發生的事,還有出生之前在媽媽肚子裡發生的事,還有還沒投胎之前,前生、好多生的這些情形。魏斯博士第一本書叫《前世今生》,大家都應該很熟知,你看他那個女病人也叫凱瑟琳,她在催眠當中能夠記得起自己八十幾次的輪回,八十多世,時間跨度四、五千年,都寫在他的科研著作裡面,這裡就不再贅述。我今年八月到了悉尼(雪梨),去親自聽了魏斯博士講的一個講座,他從美國飛過來,他現在全世界各地都邀請他。我原來在美國大學教書,也跟他通過電話,也向他發出邀請,這是我們師父上人說,看看能不能請魏斯博士來我們香港攝影棚裡,錄一個他的演講。結果他說他的演講的排期是兩年以後了,沒辦法,只好不了了之。

  在悉尼我就親自聽他做了演講,而且他在現場做催眠。他跟我們在演講當中就說到,說最近的,就是今年中國北京有一位女士,大概大家現在都知道有催眠這種方法,《前世今生》現在也有中文的譯本,二十多個國家的語言翻譯,現在很盛行。所以北京一位女士,就到了美國去找魏斯博士做催眠,她不懂英文,所以請了一個翻譯,魏斯博士就透過翻譯對這位女士做催眠,他引導是隔著一層,魏斯博士說一句,這個翻譯就再翻譯一句,然後把這女士引導到催眠狀態。催眠剛才我們提到的不是睡著了,是你的心安定了之後,他的意識還是清醒的。我打個比方吧,大家如果到了美國、澳洲,這些土地面積很大的國家開車的話,過去我在美國也是有時候開長途車,一天開十個小時,在高速公路上從南到北來開,路上車也很少,你就定定的一條直線這麼開下去。開到一定時間你這腦子裡就空了,什麼都不想,但是腦子是清楚的,你也不是睡著,你睡著可不行,開著車能睡著嗎?就那個狀態也是催眠狀態。這個時候突然回憶起來的景象,就是你過去生中的這些情形,用佛法的道理來诠釋,這是我們的阿賴耶識,第八識裡頭的種子起現行。當你暫時放下分別執著,暫時不用意識心,第八識的種子就容易現行。平常我們用意識、用思考有分別執著,把我們八識的種子壓住了,它起不來,所以你就想不起過去世。孩子分別執著少,他就容易想起來。所以魏斯博士他說一般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做催眠比較困難,為什麼?他老愛思考。譬如他老懷疑這是不是真的?他用思惟,這實際上佛法裡講用第六識和第七識,用分別、用執著,這就蓋覆住了他的第八識的種子,不讓它起來,所以就很難進入狀態。連魏斯博士他自己,他給人做了很多的催眠都成功了,他說他自己經過半年的訓練,他才能想起自己的前生,這是需要一段訓練。反而頭腦單純的、沒文化的,很容易進入狀態。

  這位北京的女士去催眠,她回憶起自己前生在十九世紀,在美國加州做一個人,想到那個情形,她忽然之間竟然能夠用英語很流利的說話。她本來是中國人,不懂講英文,她突然在催眠狀態中,就講出非常流利,很純粹的英語。結果那個翻譯在旁邊,一下沒反應過來,因為翻譯的職業本能是英翻中、中翻英,他聽到這個女士講英文,他就給魏斯博士翻譯成中文,然後魏斯博士說:你不用翻譯,我能聽得懂英文。這種是什麼?在催眠狀態中,她忽然就能夠把前生的語言能力恢復了。這種案例也有,不多,證明人每一生每一世所學的、所接觸的,統統都得以保留,你不會失去的,全在你的第八識裡藏著,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把這種能力恢復起來。所以學佛為什麼要強調修清淨心,當你把分別執著捨去了以後,你的清淨心中,自性裡面的德能是無限的,因為你生生世世積累下來的,那是不得了的能力,更何況自性的本能,那跟佛是一樣的。這是魏斯博士的一個案例,證明前生後世肯定有,不能說我們自己想不起來了,就說沒有。

  美國這種催眠是很多,還有一位也叫Bryan Jameison 吉姆森醫師,他有一個很有趣的催眠案例,是講一位女子找他做催眠,這個女子的名字叫Barbra 芭芭拉,她有一種心理病症,恐懼症,恐懼什麼?恐懼飛鳥。這是在她二十七歲那年發生的,有一次,就是二十七歲那年,她就到了海灘跟幾個朋友一起玩。海灘有很多海鷗,她就拿些爆米花去喂海鷗,海鷗也不怕人,她手掌上的爆米花這些鳥就來啄食,這些海鷗還會搶。結果就在這個時候,一只海鷗俯沖下來,要啄食她手中的爆米花的時候,一下就好像觸動了她的神經,她就感覺到莫名的恐懼,從此以後她見到鳥就非常的害怕。害怕到什麼程度?出門的時候,她都平常不敢出門,出門之前先在窗戶那探個頭看看,外面有沒有鳥、麻雀什麼的,有她就不敢出去,怕它會襲擊她。真正要出門她就戴上頭盔,穿上那種雨衣防護,帶上雨傘去防護那些鳥對她的襲擊。你看這簡直是不正常,就從二十七歲那個時候開始,不管怎麼治這個恐懼症都治不好,莫名其妙。

  就找了吉姆森醫師來做催眠,結果催眠發現,原來她前世在十九世紀末,在美國做過一個白人的男青年,二十七歲,跟她這一世開始有恐懼症同一個年,不過那一生是男的。這位男子游手好閒、不務正業,有一天喝了酒醉了,就強暴了一個印第安的少女。結果這個少女的家人知道了,非常的氣憤,要報復,就叫了幾個大漢把這個男青年給綁架,把他五花大綁綁起來,拖到了沙漠裡面。然後把他衣服全扒了,臨走之前,在這個男青年身上狠狠的劃了一刀,血就往外冒,然後就把他扔到這個沙漠裡頭,讓他自然死去。他很痛苦,血一直在流,他幾乎是虛脫了,又很炎熱,太陽曬著。因為這血流出來有味道,就引來了一些禿鷹,這鷹是吃血肉的,發現這個人已經沒有反抗能力,這些禿鷹於是就爭著上來搶食男子身上的肉,就這樣活活把他啄死。沒想到這一幕情形,給這個男子靈魂深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他的靈魂投胎,到了這一生他是個女人,不是男人了,到了二十七歲那年,這個種子就現形了,所以她對鳥那種恐懼感,這樣的深。後來經過吉姆森醫師催眠的引導,慢慢化解她的心結,這才把她的恐懼感慢慢消除。證明恐懼本身是個妄念,因為你執著你才會有。

  像《心經》裡面講的,如果「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為什麼人會有恐怖?因為有顛倒、有罣礙。你罣礙你的財富,你就會為財富而憂慮;你罣礙你自己的身體,就會因身體而恐懼;如果什麼都不罣礙,身心世界全都放下了,你無有恐怖。災難來了怎麼辦?你當兒戲,一點不會害怕,你知道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心是安定的。所以這些心理醫師其實都是用催眠引導,來化解她這個恐懼的妄念。當然這種恐懼的果報,就是因為前世惡因感來的,她前世造作這種邪淫的惡業,你看現世就報了,現世就被人殘殺,還不止,真的是余殃。現世受了報之後,來世後世還受余報,她這個恐懼症折磨她。這是因為什麼?人沒有受教育,干出這種惡業。《孟子》曾經說過,「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這個道就是規律,人都有這麼一種規律,如果吃飽,穿得暖了,游手好閒,無所事事,不接受聖賢教育。聖賢教育是什麼?基本來講就是因果、倫理、道德的教育,就是教我們做人。如果沒有接受這種教育,近於禽獸,跟畜生沒兩樣。所以我們希望自己不受災難,希望幫助這個世間消災免難,那只有一個方法,大力的提倡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是挽救災劫的良方。那在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愈早愈好,最好母親剛懷孕的時候就開始胎教,母親時時刻刻都要做好樣子,影響胎兒。就像周朝開國的三太,三位女人,你看太姜、太任、太姒,文王的祖母是太姜,母親是太任,夫人是太姒,這三位女人所生的都是聖人,所以聖人是母親教養出來的。你看看文王的母親懷文王的時候,記載裡說她是目不視惡色,眼睛不看不好的,非禮勿視;耳不聽淫聲,不好的聲音,淫詞邪音不聽;口不出傲言,講話都是謙敬,所以生出的文王那是聖人。胎教十個月,奠定了孩子先天的根基。

  出生以後父母點點滴滴生活細節上,都要為孩子做好榜樣,要教他,蒙以養正,不能讓他看到和接觸到,邪曲的、邪惡的那些方面。印祖開示對於小兒的教育特別提倡因果,從什麼時候開始?初開知識的時候,也就是稍微懂事,大概是什麼?四、五歲,就基本有點懂事了,這個時候就要教因果。所以很多的父母也曾經問過我,讓孩子讀什麼最好?教他念什麼經典最好?怎麼教?其實《印光大師文鈔》裡面都講到,我這裡摘錄了一段。印祖這樣開示,「及至初開知識,即為彼說做人之道理」,這他懂事了,你給他講道理怎麼做好人。「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輪回之轉變。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觀世音,以期增福增壽,免災免難」。這幾句話可以說是很精辟的幼兒教育開示,教的是什麼?倫理道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這個教不光是言教,更重要是做出來,用身教,《弟子規》這是最好的道德教育、倫理教育,父母做給他看。然後更重要的講因果,三世因果之罪福,積善必有余慶,積不善必有余殃,六道輪回之可怕,讓他心裡有所恐怖,就有所敬畏,不敢作惡。同時有所冀慕,冀是希冀,慕是羨慕,希望做好人得善報,還要念佛、念觀世音菩薩這是結佛緣。最好帶著他一起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給他從小種下淨土的殊勝善因,那他現世增福增壽,消災免難,命終定能往生佛國,這是善之極致。這是講到善它有的余慶,反之不善必有余殃。

  再下來我們名題裡頭還有一個關鍵字,就是積,積善、積不善,積是積累。在《易經》上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尚書》「書曰,商罪貫盈」,這是商朝末代的纣王,惡貫滿盈招致了破國亡身,這都是他的罪報。所以《了凡四訓》給「積」這個字下了個定義,「如貯物於器」,我們拿個壇子,譬如說我們從小儲錢的小罐,你一個硬幣一個硬幣往下投,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你不斷很勤苦的、很勤勞的去給它積累,它就很快就滿了;如果是懈怠懶散,不積累就不滿。這個善,我們要圓滿就要勤而積之,積累是日積月累,天天就得行善,不能無一日不行善,一日不行善這一日就白過了。如果一日不行善,反而造惡,積多了就變得惡貫滿盈,果報就很慘,現世就得花報,身敗名裂是花報,來生果報決定在三途,到地獄、餓鬼、畜生裡面去受罪。積講到更究竟的,就是《十善業道經》裡面講,不僅是日積夜累,要念念積累。經上講「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十善業道經》裡教我們修十善,積善,菩薩就是這樣干,他只有一法,也就是菩薩就干這個,別的不干,干什麼?就是行善、積善。這個法門能夠讓你離諸惡道,你不會受惡苦,不會受殃報。這什麼法?「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晝夜是日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分分秒秒都如此。常念是心善,思惟是思想善,觀察是行為善,就是身口意念念都是善。令這個善法念念增長,你看這樣積善,那就不得了,這是菩薩。

  他的能耐比我們凡夫厲害,就是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咱們做凡夫的,你說有時候也會行善,人人都有良心,都有良心發現的時候,對吧?可是不是念念行善,做了一樁善事,可能回頭干了十件惡事,進一退九。這比以前中國過去有個扭秧歌的節目,扭秧歌是進一步退兩步,咱們是進一步退九步、退十步,你看就麻煩了,所以怎麼能離開惡道?所以菩薩就是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在身口意當中,這樣就能夠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了,所以這樣積善必有余慶。這個慶是圓滿的福報,幫你出三界、證法身、成佛道。所以十善是成佛的根基,基礎。你真正行善,自然就能夠感召跟善知識在一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肯定感召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自己不可以報怨:我周圍的人怎麼這麼不好?這麼壞?埋怨別人,這不可以。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句話就把你撂到那個牆角上去,這你自己感召的,你要不是這類人,你能感召這類人嗎?所以重要的不是去怨天尤人,是自己改自己的毛病習氣,首先把埋怨人、怨恨人的念頭給放下,這是最大的不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見到人家有過錯就是自己不善,不僅還見,還要說,那就不善更加不善。真正行善自然感召跟諸佛菩薩及余聖眾,聖眾是包括阿羅漢等小乘聖者,也包括世間聖人,像孔子、孟子都是世間聖人,他們自然跟你就招感在一起,你更能夠不退。所以「積善必有余慶,積不善必有余殃」,這個名題我們就介紹到這裡。

  底下跟大家細說怎麼個積善有余慶、積不善有余殃,道理是什麼?還要擺出事實,現在人都得講事實,信科學,拿例子、拿證明給我看。因果不難證明,只要你把心定下來,去仔細觀察這個世間,觀察你周遭的人,你就發現真的都是因緣果報而已,活生生就在眼前。我們這裡也要稍微說一說,提示提示,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個因果的思惟方式。常常能夠想到有因必有果,我現在的造作,不管是身體的造作,還是口的語言,還是念頭,這都是造作,都有果報。如果你建立起這樣因果的思惟方式,斷惡修善,成聖成賢,成佛作菩薩,往生淨土都不是難事。所以一個人真的信因果,他變樣了,他還敢造惡嗎?他敢造惡還是不信,不信就得常常聽。別以為自己信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小孩都會說,小孩能說到,八十老翁未必做到。所以就得反覆的聽,反覆的薰修,印象深刻了自然就做到。我們准備細講這個道理,分三個層次來講,第一個百善孝為先,善的根本是孝道,沒有孝不可能有善;反過來講如果不孝,這就是最大的不善。所以真正孝子不可能干壞事,干壞事就不孝,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親人,對不起老師。所以人有孝心,再壞都壞不到哪去;反過來人要是沒有孝心,再好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女孩子要找配偶,傳授你一個方法,你就看他是不是孝子,八、九不離十,他孝順父母就靠得住,不孝父母的他對你再好,假的不是真的,他是有所圖,看到你可能年輕美貌,家境又好,圖利,不是真的。真心那是先對父母好,父母恩德最大,父母都不孝順,你說他能夠愛誰?第二個方面我們要介紹仁義禮智信,這是我們道德,自古以來中國人所尊奉的五常;第三就講到提升到佛法,敬佛者大善,所以從這三方面跟大家來匯報。

  首先跟大家匯報百善孝為先,這是最重要的善。《孝經》上有這麼一句話,「開宗明義」上就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這孔老夫子在《孝經》裡面問曾子,曾子是個大孝子,他是《孝經》的當機眾,《孝經》是孔老夫子對他講的。他講這個孝,是站在治國平天下的高度上講,咱們現在提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用什麼方法?你看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就說明了,古聖先王至高的道德、重要的方法,能夠和順天下,人民百姓都和睦,上下沒有怨恨,你看這不就是和諧社會嗎?如何達到?就一個字孝就達到。所以夫子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道德的根本,一切的聖賢教育都從這個根生出來。所以一家、一國,現在大家都能夠承認,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這就把根本的根本的根本給抓出來。所以要治國平天下,要和諧世界,從哪做起?提倡孝道。《孝經》上夫子講的這個道理,不是這麼簡單,告訴我們以孝治國,以孝治天下,這聖治,聖人治理的方法。《孝經》上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所以我在前年,在攝影棚裡、在網上習講了《孝經》,講了四十個小時。我跟師父請示過,定的講題的題目,是「古代帝王和諧世界的法寶」,你要怎麼樣子治理天下,《孝經》就可以告訴你。聖治,聖人用什麼來治理天下?能做到不肅而成,不用很嚴肅、很嚴厲的手段和政治,就能夠治理好天下。

  咱們新加坡這很難得,社會很安定,也是當今的社會的、世界上的一個寶地,這是崇尚法治,用法律來治理,能夠治理得安定。但是再往上提升,那就用德治、禮治,你看聖人的政治不需要那麼嚴厲的法律,他用什麼?用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皇上就國家領導人親自辦教育,他先帶個頭做好樣子。你看堯舜禹這些聖王,都是自己做出好樣子,他們是聖人,所以帶出的百姓全都是不嚴而治,不用嚴厲去要求他,大家都好了,懂倫理道德都能相親相愛,和諧社會。「其所因者本也」,這個因就是所依據的,所依據是什麼?人的本性。什麼是人的本性?五倫裡面講的父子有親,這是人的本性。父母跟兒女那種親愛天生的,不用人教,不信你去看看剛生下來的嬰兒,他在母親的懷抱裡,他對母親是什麼表情,什麼樣的動作,母親對他又是什麼樣的表情和動作,你仔細在那裡看看,你就曉得什麼叫父子有親。那簡直完全沒有任何隔閡一體的愛,父子有親是愛的原點,人性這個本性就叫孝。你看「孝」字,中國的文字是很有智慧的,上面一個老字頭,下面一個子字底,就講老、子兩代人合而為一,一體的這是孝。如果分開了就不孝,現代人講代溝,代溝就是分開了,分開就不孝,沒了,孝字就分開了。所以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沒有別的,把這個一體的愛心保持終身不改。

  所以你看大舜終身慕父母,終身對於父母都是那種愛,連父母對他那樣的狠心,三番五次的要害死他,他都沒有對父母有一點怨恨,而且只有敬慕,這就是聖人。純淨純善!不僅對自己父母保持終身的父子有親這種愛,還要把這個愛心擴而大之對一切眾生。不僅對一切人,還要對一切物、一切生命,乃至一切無情的眾生、山河大地,我們都要有愛心,這個愛是平等的、一體的大愛,這個人就是大聖。所以《孟子》講「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想成為像堯舜那樣的聖人,沒別的,孝悌做到圓滿就是。做到圓滿不是從外面學來的,全是你本來就有的,天生就帶來的,你只要保持著它就可以,不要失去就行。你看這個不難,不用求人,求人是很難的,求自己有何難!所以《孟子》又講「人皆可以為堯舜」,聖人治理社會、治理天下就用這個教育。所以我想像新加坡已經有法治的基礎,如果再加上聖賢教育,這真正是從根本上解決一切社會問題。人心和善了,社會就和諧,一定能夠消災免難。根本提倡孝道,《孝經》上講的「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所以我在各地演講的時候,我記得北京中央黨校(共產黨的黨校),在二00六年,四年前了,它請過我講過一個講題,「八榮八恥學習匯報」,這是胡錦濤主席在二00六年三月提出來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請我去講了一個學習匯報。那我就結合孝道,八榮八恥就是現代的八德,德以孝為本,有了孝這八德不難做到,離開孝道了八德是空的,不可能落實,所以還是要提倡孝道。

  所以我在報告中提出三個夢想,也是個建議,第一個,就是希望舉國上下,從中央到地方都能夠評孝子,通過評孝子的活動彰顯孝德,讓全民一起學習孝的榜樣,「教民親愛,莫善於孝」。第二,建議國家能夠提倡祭祖,《論語》上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慎終追遠,父母在走的時候,我們要做好臨終關懷,這叫慎終。追遠就是祭祀父母,民風就能淳厚,祭祖不是迷信,它是孝道的教育活動。第三,要用教育中心,要用媒體大力的來弘揚孝道教育。真正這麼做,國家要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不難達到,這不是我自己的建議,古聖先賢說的,這叫聖治。如何行孝?如何弘揚孝道?這不是兩個事情,這是一樁事情。要弘揚孝道首先自己得做到,自己要是不能做到孝子,只會說不能干,假的,沒有說服力。所以《論語》上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特別是你是個領導,不管是國家領導,還是企業領導,還是任何團體的領導,你自己是孝子,你提倡孝道大家就樂意去奉行。你自己正了,你不用下命令,大家就跟著做好了;自己不正,不管你說的再漂亮,別人也不從。所以首先是行孝,你才能夠弘揚孝道。

  我想結合自己的一點經歷和體會,給大家簡單把孝道做一個诠釋。如何行孝,師父上人常講有三個層次,第一孝養父母之身,第二孝養父母之心,第三孝養父母之志,身心志三個方面。我從小很幸運,得到母親的善教,她老人家對教育兒女方面,非常的重視,比她自己的工作重視得很多。她常常說:做工作你總是有退休那天,而養兒育女陪著你一直到閉著眼、蹬了腿為止。所以輕重分得很清楚。她自己也以身作則,帶著我孝養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雖然她跟我父親,我父親跟她早年分開了,後來我父親自己成立家庭。她自己就這樣帶著我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我是獨子,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培養我,然後培養我到美國留學。我們的家庭文化當中,有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每年過年過節或者是老人的生日,我們都有寫個賀卡,表演個朗誦來供養老人,讓老人們歡喜。這不僅供養身,還供養心,心就是什麼?讓老人歡喜。光養身,這你給他衣食飽暖,他心要是不歡喜,那還是不能叫做盡孝。我在這裡也學了母親這種做法,很自然的,到我母親生日、節日,我也給母親寫賀卡,賀卡的內容都是贊歎父母的德行,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就在回憶父母對自己的恩德的時候,就在培養孝心。在這裡我想給大家分享小小的一個賀卡,這是我在二十一歲那年,我還在廣州中山大學念書,在我母親的生日上,給我母親的一個生日賀卡。我是這樣說到:「親愛的媽媽,在我眼裡您是母親,也是菩薩。您對我無私無求的布施,給與我的衣物、財帛、吃穿用具,使我的血肉之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您教我風度禮儀,人情練達,辦事思惟,人生規畫。您領我走入聖賢教育的殿堂,您賜給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擁有應付命運風浪的勇氣和能力,立志遠渡重洋,求學深造。您的恩賜不僅使我一生受福,還使我百生千生受福,這樣似海的恩情,千生難以圖報。我要在世間取得大成就,以此來供養我敬愛的菩薩媽媽。兒茂森叩上,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在母親的培養和鼓勵下,我在大學畢業之後很順利的到了美國留學,在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攻讀碩士,之後攻讀博士。母親雖然只有我一個兒子,但是她卻鼓勵我到美國去深造,能夠有更好的前途。我也常常感念母親這種無私的奉獻,所以到了美國還是非常的勤奮。

  當時因為家裡不富裕,到美國留學,我們這中國留學生,一九九五年去的,這美國的什麼都貴,所以我們的生活就很節儉。記得我帶過去的東西有限,冬天很冷的時候,我就把自己從國內帶來的毛毯蓋在身上,不捨得買棉被。等到冬天很冷的時候,因為路易斯安那雖然是在美國的南方,但是冬天也會下雪,我在路易斯安那北部。實在冷的時候,把所有的衣服都蓋上來,還不夠把書本都壓上來,就是不開暖氣,節約電。我們住的房子是離學校很遠的,八個留學生一起租的小房子,夏天也不開空調,冬天不開暖氣。煮飯,因為我沒有鍋,撿了別人的一個高壓鍋,他是畢業了,找了工作要離開,高壓鍋已經不高壓了,因為高壓閥已經不見了,就扔了。我就把它撿回來用,用它來煮飯、煮湯、炒菜,就用這個不高壓的高壓鍋用了四年,直至博士畢業。為了省錢,所以買菜的品種都是撿最便宜的,在美國最便宜的菜,像胡蘿卜、包心菜,這都屬於大分量很便宜。所以我每餐都是胡蘿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蘿卜。當時一天到晚就是讀書,想著趕緊畢業,美國是學分制,你要用功你就多修點課程,早點畢業,畢業了之後就有好工作,就能夠回報父母。所以別人周末去party、去玩、去旅游,我都不干這些事情,一個禮拜七天都是學習工作,所以每一次的考試我都是全班第一名。在四年當中就將碩士和博士全部課程修滿了,本來碩士要二到三年,博士一般要四到五年,一般正規是七年,我就把它濃縮成四年就完成。在美國無依無靠,我二十二歲到美國留學有獎學金,全額獎學金每個月八百美金。我自己省吃儉用,還能夠每個月給我父母寄回三百美元。剩下五百美元,除了租房子、吃住之外,再省一些,每年可以省下一張機票費,我能夠回國探親。

  所以在美國自己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每個禮拜跟自己父母,跟我母親通電話,給我父母寫長信,所以當時寫的信我媽媽都給搜集起來了,拿那個小箱裝著一大把。我母親也是每次都給我回信,所以母子的溝通、交流都沒有間斷過。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其中一封,在我美國度過的第一個冬天,給我母親寫的信以及她的回函。這是一九九六年一月七號,我給母親寫的信中的一段:「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們這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發現天上飄落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便可省些錢無需買棉被了。盡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時,我可以鍛煉自己捨受。我目前的學習、生活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息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單調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機器人,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為止。因為我深深懂得,我來美國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若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所以我突然很喜歡寒冷的冬夜,因為在冬夜裡我才能體會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斷齑畫粥的清淨。這個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凍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進取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強了,我要以優秀的成績供養父母。媽媽,請您放心,您的兒子向您保證,向您發誓,我一定會孝順您,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

  當我母親接到這樣的來信,大家猜猜她是什麼樣的反應?會不會說這孩子冬天怎麼都不買棉被?趕緊給他寄點錢買張棉被,別凍著了;買個鍋,花點錢買點營養補品吧,別老吃胡蘿卜加包心菜了。可是我媽媽都沒有這樣給我提醒,她在回函當中是這樣給我寫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堅強,感謝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謝清苦無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復性德之光。人的本性裡什麼都具有,具有智慧、福德等等,只是人們長久以來迷失,被貪瞋癡的塵土封蓋,使其不能顯露。用什麼方法才能開啟人性的寶藏?用孝這是第一把鑰匙,孝養父母,擴而大之孝養一切眾生。茂森,你先做一個榜樣給青年們看看。」在母親的鼓勵下,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戒律,名曰七不,七條戒律,第一不看電影、電視,第二不逛商場,第三不留長頭發,第四不穿奇裝異服,第五不亂花錢,第六不亂交朋友玩樂,第七不談戀愛。由於這七不防身,所以學業進展得也特別順利。在我畢業的時候,我的博士生導師給我寫的申請工作的推薦函當中說,「茂森是我二十多年學術生涯裡面,見到的最優秀的學生」。他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我是學金融的,有了他的得力的推薦,找工作就很簡單了。還沒有拿到博士畢業證書,已經有兩個大學給我聘函,請我去做助理教授,我選擇到了德州大學。結果二十六歲博士畢業,走上了大學講壇。

  確實我並不是天資聰明,其實我的天資,我母親說從小就比別的孩子要笨一點,之所以成長得比較順利,實際上還是比較聽話。我母親在前兩年給我做了一個小結,把我從小到大所經歷的,所有的事總結出十條,說是我從小到大,做過十件令母親開心的事,她老人家自己講的,我把它分享出來跟大家講。第一,小學四年級時,能主動獨立做好一桌飯菜,讓父母下班享用。第二,能以健康的身體、品學兼優的成績,完成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全部學業,在二十六歲時讓母親成為博士媽媽。第三,在整個讀書過程,特別是赴美留學期間,能遵照母親的要求不談戀愛、不結婚,專心致志求學。第四,以刻苦的求學精神和簡樸的留學生活,用四年時間完成碩士、博士全部課程,而贏得美國著名教授的稱贊:二十五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生,為中國人爭光。第五,在留學期間,能以勤工儉學的收入,與節省使用獎學金的錢,每月孝敬父母,工作以後,工資每月供養父母及鄉下的爺爺奶奶。第六,善於贊歎和感恩母親,寫下許許多多的信件、賀卡、詩詞,讓母親開心,讓親友們感動。第七,以優秀的教學成績和多次獲獎的論文,而成為年輕的教授,兒子實現了:我要當教授母親的願望。第八,為姥姥(就是我母親的母親)送終守夜,通宵助念。為鐘氏家族修祖墳,為爺爺奶奶在廣州市內買房子,使二老頤養天年,敬老悅老令母親開心。第九,在大學任教的業余時間,注意修養品德,弘揚聖賢教育,在世界各地演講「明道德,知榮辱」、「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人應有的美德」等專題報告,把孝心、愛心奉獻給社會。第十,立志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為和諧世界做更積極的奉獻,而辭職拜師,全身心投入學習和弘揚聖賢教育的工作。

  我母親在我十九歲的時候,曾經給我寫過一個賀卡,把她對我的心願、對我的志向告訴我。這個賀卡是這樣寫到:「茂森兒,祝賀你十九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你已經成年,今天我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劃。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爭取到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成家要晚,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養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三十歲前學習、積累打基礎,三十歲至五十五歲成家立業,干一番事業,五十五歲後收心,總結人生,修持往生之道。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以自慰的說,我活著的時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永遠愛你的母親,於一九九二年五月」。母親給我的這種人生規劃,我一直都遵照著母親這種策劃來走。回顧過去從一九九二年到今天,十八個年頭,整整十八年,我今年過了年就三十八,母親對我的願望有不少實現了,當然有更多的還沒有實現。譬如說拿到博士學位當上教授,這都實現;成家要晚,我還沒成家,這都做到。但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聖人的志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舅父在我三十歲的時候,給我寫了一個生日賀詞,其中說到他看我從小到大長大沒別的優點,就兩個字,茂森唯一的優點是聽話,聽話的孩子還是有福。

  當我在美國後來轉到澳洲,在澳洲昆士蘭大學商學院教金融,在二00五年我三十二歲那年,學校破格提升我做終身的副教授。並且承諾再過兩年就升你做教授,因為你成績很好,年年論文都在世界的會議上獲獎,我們商學院產量最高的就是你。此時此刻,母親給我寫了一個生日賀卡的時候,給我提出了新希望。她是這樣寫到:「茂森兒,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作君子、作聖賢,你能滿我的願嗎?」我在之後,我母親的生日的時候,給她寫了一個賀卡,回答了她的問題,我是這樣寫到:「親愛的媽媽,《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因此大孝者應以德濟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目前世界聖教衰微,天災人禍頻繁。我們慶幸得遇正法,獲益無窮,我願為挽救世運人心,努力修學,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開始,盡形壽為人演說聖賢之道,以報父母、恩師、天地、祖先、古聖先賢之德。兒茂森頂禮。」於是在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就毅然向我的大學提交了辭職函,決定跟我們師父上人學經教,走弘法教育的道路。當時母親知道這對她經濟上肯定供養就少了,因為沒有工作。我是二00六年辭的職,現在名下沒有任何財產,連銀行帳戶都沒有了,真的是一無所有了。但是正如孔老夫子贊歎顏回,在鼓勵我們,「箪食瓢飲,居陋巷」,生活即使再困苦,走這條道路義無反顧,不改其樂。母親鼓勵我說,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眾生,使千秋萬代人獲益無窮,是至孝。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於是在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下,她帶著我到師父淨公上人那裡拜師,到今天整整四年。

  我最近做了個小結,從二00六年到現在,五年期間,我講的這些聖賢經典的小時數,已經超過兩千小時了。自己覺得很慶幸,有師父上人的帶引,所以能夠這樣的幸運和順利。有人問,我父母現在怎麼辦?我沒有供養他們,師父老人家曾經對我說,你只要發願為佛法、為眾生,佛菩薩對你家裡人的照顧,比你自己照顧他們要好上十倍。現在確實如此。現在時間到了,但是我這裡想能不能夠拖延五分鐘時間,來給大家做一個小結,把我自己在一九九七年四月四日,在師父上人面前發的九條孝願,給大家匯報一遍,目的是使大家監督我,讓我更加力行孝道可不可以?謝謝大家,耽誤大家五分鐘。

  九條孝願:一九九七年四月四日晨,我恭聽淨公恩師講解《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深自悔責往昔惡業,發起九條孝養父母之願,於阿彌陀佛像前高聲跪誦,祈請諸佛加持奉行。

  一、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傾盡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誠心禮事供養,晝夜六時心不間斷。若對父母或因悭吝不捨,或貪利養名聞,不勤奉事,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二、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種種善願,盡捨身命,悉皆實現。若生退怯,不願成就,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三、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以種種美好柔軟言辭令其歡喜,勤事不懈。若對父母以一粗言令其不悅,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四、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日夜常思父母恩德善行,常生信敬,起教師想,於他人前贊歎父母之德。若於父母伺求其過,生一念輕慢之心,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五、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以種種方便安慰父母,令其不生憂惱恐懼,於一切境緣皆得解脫。若吝惜身命財物,生一念逃避之心,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六、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常以種種大乘佛法開解父母,令其歡喜,生起正念,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若於父母法供養時,遇有障礙便生退屈,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七、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護持父母修學佛道,護持父母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相炙,萬刃相加,我護持之願無有動搖。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八、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廣為他人演說孝道,以身作則,勸令一切眾生孝養父母,受持此願,無有疲厭。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九、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於父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求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圓滿孝道。再以神通道力分身無量世界,於往昔世中所有一切父母,以方便智供養教化,開示正道,攝其往生極樂世界。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诳如來。

  祈請諸佛菩薩、淨公恩師以及諸位大德加持奉行,圓滿孝願。阿彌陀佛。耽誤大家時間,今天有講的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資料敬摘:http://ft.hwadzan.com/dv.php?sn=57-041-0001&lang=zh_CN#a2

 

 

上一篇:聖嚴法師:功德可以回向給他人嗎?
下一篇:鐘茂森:積善必有余慶 積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