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原來善也分好多種! 真是不看不知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善與假善
    若就積善之事詳細來說,有真善假善,有端善曲善,有陰善陽善,有是善非善,有偏善正善,有半善滿善,有大善小善,有難善易善等之分別,必須作進一步的了解,不然為善而不明理,往往就會產生自認為行善,而其實是造孽的行為,枉費苦心,一點好處也沒有。
    什麼是真善假善
    以前有幾個儒生,去請教中峰和尚說:‘佛家論善惡,如影隨形;現在某人行善而子孫不發達,某人為惡而家門隆盛。那麼佛所說的報應是沒有憑據了。’中峰說:‘一般人不明事理,智慧沒開,認善為惡,認惡為善,不說自己顛倒是非,反而怨恨天地報應有差錯哩!’大家說:‘善就善,惡就是惡,那裡會認善為惡呢’中峰就叫他們說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一個人說:‘打人罵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中峰說:‘這也不一定。’另一個人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中峰又說:‘那也不一定。’大家都把平時看到的善惡說出來,但中峰都不以為是。
    中峰說:‘凡是對人有益的就是善,只為自己的利益的就是惡。假如對人有益,即使打人罵人也算是善;假如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使你恭敬別人,禮讓別人,也算是惡。’所以為人處世,利人之善才是真善,利己之善則是假善。發於內心的善行是真善,裝給別人看的善行是假善。無所求而為之善是真善,有所求而為之善是假善。

端善與曲善
    什麼是端善與曲善
    一般人都認為謹慎,隨和之好好先生是善人,但聖人卻認為敢做敢當豪爽之狂狷之士,才是善人。因為謹慎軟弱沒有個性之人,雖然全鄉人都說他好,而成好好先生,卻是隨波逐浪,沒有志氣,沒有道德精神,沒有道義勇氣之人。所以一般人所說的善惡,就跟聖人所想的不一樣。
    總之,天地神鬼對於善惡之觀念,都與聖人的觀念相同,而與世俗的眼光相反。因此說:若想積德行善,決不可只為了順乎世俗人情,討好世人掩人耳目,必須從內心深處潛移默化,一心只為濟世,純為愛人助人,才是端正之善。若有一絲媚世之心,一點偾事玩世之心,則就是虛偽歪曲之善。

陽善與陰善
    善又有陽善與陰善之分。
    為善而為人知是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就是陰德。陽善只能享受博得名譽之福報,陰德天必賜以厚福。世人名譽超過了實質,必有奇禍。因為盛名是造物所忌,而有名望之人,大都只是博得虛名,缺少實際功德,因此名望之家,橫逆之事也特別多。因此古人勸人:‘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藏。’人若毫無過失,而被橫加惡名,又能逆來順受,必是大有道德修養之人,子孫往往能突然大發。因此俗眼所看為惡昌盛之說,值得探討,因此,陽善與陰德,就只差別於明與暗之分罷了。

是善與非善
    既然行善,何以又有是善,非善之說呢
    舉例來講:魯國法律規定,若有人肯出錢、去贖回被鄰國捉去作臣妾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給一筆賞金,作為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贖人卻不願接受獎金,孔子知道了就罵他說:‘你錯了,君子做事可以移風易俗,行為將成為大眾的規范,怎麼可以只為了自己高興,為了博得虛榮,就隨意去做呢現在魯國富人少,大都是窮人,你這樣創下了惡例,則大家認為贖人接受賞金是丟臉的事,則以後還有誰贖得起人,從此以後贖人回國的風氣,將慢慢消失了!’
    還有一例:子路救起溺水之人,主人送了一頭牛道謝,子路收了起來,孔子聽到了說:‘從此魯人必樂於拯救溺水之人。’因為一個肯救,一個肯謝,則會釀成風氣。
    以上二例,以一般人的觀念說,子貢不領賞金是廉潔的好事,子路接受贈牛,是一大敗筆,但孔子的看法卻與眾不同,孔子反倒稱贊子路,而責備子貢。
    因此說:凡人行善,不可只看行為,必須看他的利弊。不可只看現在,必看事情的結果。不可只論個人的得失,需看對大眾的影響。若現行似善,而其結果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善。若現行雖然不善,而其結果有益於大眾,則雖非善而實是善。舉此一例可以旁通,例如:不應該的寬恕,過份的稱贊別人,為守小信而誤大事,寵愛小孩而養大患......等,都急待吾人冷靜檢討改善。

偏善與正善
    至於善有偏正,又當何講
    舉例說:從前呂文懿宰相辭職歸鄉,鄉民依然尊敬他如北斗星,看重他如泰山,有一天,一個鄉民醉後前去大罵他一頓,呂公不為所動,認為是醉人而不去計算。一年後,此人愈變愈壞,終於犯上了死刑重罪,呂公才後悔說:‘當初若稍微跟他計較,送官懲罰,小懲足以為戒,也許今日不會促成此種大惡,都是吾當初存心過於忠厚,怕被人誤為仗勢欺人,以致害了他!’這是一個善心而作了惡事的例子。
    再舉一惡心而行善事的例子:某地有次饑荒,暴民白天公然到處搶糧,有某富家告之於官府,官府卻一概不理,於是暴民愈為放肆,變本加厲,逼不得已,只好私自懲治暴徒,鄉裡才為之平靜,而免大亂。諸葛長青:為多數人的利益去做,即是善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替天行道。
    因此說:人人皆知善是正,惡是偏。但若行善心而使事成惡,則是正中偏。若行惡心而使事成善,則是偏中正。這是為人處世應有的認識。

半善與滿善
還有半善滿善,又作何解
    易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就像把東西存進容器一樣,勤而積之則滿,懈怠不積則不滿。
    譬如以前有一女人,到廟裡燒香,想布施卻又家境困難,找遍身上只得二文錢捐獻,但廟裡主持高僧還是親自替她誦經忏悔祈福。後來此女貴為宮妃,攜帶了數千金來廟布施,主持高僧卻只派了徒弟替她回向,因此她就開口問道:‘我以前只捐二文,你就親替我祈福,今天捐獻千金,你為何不替我回向’高僧說:‘以前布施雖小,心意真切,非老僧親勞,不足以報答。今日布施雖多,心意卻不如以前真誠,因此有人代勞即足也。’
    以此為例:‘千金是半善。二文是滿善。’
    還有以前神仙名鐘離,傳授呂洞賓點鐵成金之術,以利行善濟世,呂祖問說:‘這種金會還原嗎’鐘答:‘五百年後,終究還要復原為鐵。’呂祖說:‘這樣不是害了五百年後的人嗎這種法術我不想學。’鐘說:‘修仙要先積滿三千功德,就憑你這句話,三千功德已算圓滿達成,可以學仙了。’
    因此說:為善必須發乎真誠自然,事後不牢記在心裡,則雖小善也能達成功果。若懷有企圖行善,施恩望報,就是終生行善,還只半善。
    譬如以錢財救濟別人,若能做到付出金錢,而心裡沒有感覺。付給其人,而像沒有其人,付出了錢財,而像沒有錢財。如此就是三輪皆空,一心清淨之境,則一文足以消千劫之罪,斗米也能種無涯之福。
    若施人而心不忘,施恩而望報,捨財物而心痛,那麼即使是萬兩黃金,也只半善而已。

大小難易看動機
    再論善有大小,有難易之理:
    古時有位叫衛仲達的人,供職朝廷為官,有一次精神解離,被攝入陰間,閻王命人呈現善惡記錄簿給仲達看,他發現惡錄簿攤滿庭院,而善錄只一小卷而已。閻王又命人取秤來稱,大疊之惡錄簿,卻比那一小卷善錄簿輕。
仲達好奇的問:‘我才三十多歲,那來這麼多的惡錄’
閻王答:‘思念不正就已犯罪,不一定做了才算。’
又問:‘這小卷善簿寫些什麼’
閻王笑:‘這是朝廷常興大功,要修三山(即福州)石橋時,你上書的奏章稿文。’
仲達說:‘我雖上書,朝廷並未接納,何以有此份量’
閻王說:‘朝廷雖未采納,但你一念之善,普達萬民之身,若被采納,則善力更大。’
    由此可知,志在天下,善達萬民,則善雖小而功德大。若志在一身,善及一人,雖多也小。至於難易之善,就像修身克己一樣,必須從很難克服的地方克服,則小的過失也就自然不會犯。
    譬如江西舒翁,以二年教書所得的薪水,代繳他人的罰款,使人夫婦團圓。河北張翁,以十年省吃儉用的儲蓄,代別人償還債務,而救活他人妻女。鎮江靳翁,雖年老無子,也不忍娶幼女為妻。
    上述頃囊相助,體諒別人,為別人著想之善舉,這就所謂難捨處能捨,難忍處能忍的好例子,這種難為之善,才最可貴,而天降之福也必豐厚。
    無錢無勢之人,行善助人是比較困難,但若能盡力而為,在困難之中去行善,其價值也更為可貴,獲福也必更大。
    有錢有勢之人,行善積德是太容易了,容易行善而不為,即為自暴自棄,正如俗語所言:‘富而不仁如肥豬。’

 

上一篇: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76):“好的”!
下一篇:行善妙方有十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