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志(90):妄念
早殿後,旭日東升,霞光萬道,把鳳凰山下的見行堂映得紅燦燦,格外莊嚴。看來今天是一個艷陽天,一掃連日來的陰天的灰色調,讓人的心情也隨著這多日不見的好天氣明朗高揚起來。一日之計在晨,早上殷重的緣念三寶,策勵一天的隨眾作息,寺院的生活,日復一日,簡單而穩定,不管是出家眾,還是居士義工,從每天早上四點半的早殿開始,到晚上九點半准時休息,這期間有學習,有出坡勞作,每天福慧雙修,和合增上。 盡管常常會跟別人講修行是改習氣,是修正自己不好的行為和毛病,但是,總還是有人會問空性的問題。 空性我是一點兒也不懂。道理也能扯一些,但都是瞎扯。 還有人問“心”到底在哪裡的問題,同樣,我也是一點也不清楚。雖然狠狠地讀過《楞嚴經》裡七處找心的經文和注釋,但是,依然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裡,即不是心髒也不是眼耳鼻舌身,即不在內也不在外,多難的事情啊。 連心都不知道在哪裡,但還天天講心,修心,談心情,想心思,真是個很茫然的事情。 現在,我只能先試著在自己的念頭上拿捏拿捏,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以往,我們認為自己是可以支配自己的,想讓手挖鼻屎就可以舉手挖鼻屎,想讓腳趾頭動就可以動,想做個鬼臉就做個鬼臉,如果願意的話,想伸手在胳膊窩下搓個泥丸就搓個泥丸。 我們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任何肢體動作。 因此,我們就認為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自己,就認為我們是自由的,我是屬於我的。但是,我們想控制一下自己的念頭,卻如此之難。 這才相信,自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 上早、晚殿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打妄想,好不容易把念頭專注在了念誦上,很快就跑掉了,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等想起來,再把念頭抓回來的時候,念誦都要結束了。而且,也不知道念頭去了哪裡,什麼時候跑的。 用齋之前,先下決心,這次用齋一定要讓念頭住在咀嚼的動作上,但是,飯一到嘴裡,就開始打妄想,等想起來要用用功找找念頭的時候,都快要吃完了。 最要命的是,越是打坐、吃飯,誦經,上殿這樣用功的時候,念頭就開始亂跑,開始想那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構思工作,安排事項,越是這個時候,雜事就越清晰。 過去禅門有個段子,說是有個賣豆腐的去高旻寺,看見僧人們打坐,就說,我也坐坐看,看看有什麼好。僧人說,那你就坐吧。這個賣豆腐的坐了一會兒,起來連連贊歎說,打坐真好打坐真好。人家問,好在哪裡? 他說,十年前別人欠我一塊豆腐錢我都想起來了。 過去,我的師父曾用一種極度樸素的語言跟開示過我,說,修行就是要斷妄念,人的妄念如同流水,一個接一個沒有止歇,我們通過各種方法把這個妄念斷掉,在下面一個念頭還沒有生起來的時候,剛才那個念頭已經過去了的時候,要的就是中間那個被截斷了念頭的狀態。 然後再通過修行,把那個狀態從一點拉長,擴大。 後來,我是這樣思維這句話的,剛才那個念頭是已經過去了的,不存在了,未來的那個念頭還沒有生起來,而此時此刻的瞬間的點也是不存在的,根本就找不到,因為時間剎那剎那地成為過去,下一個時間瞬間成為過去,我們在過去、未來、現在這三個狀態中,一直無法真正找到一個實在的東西。 那,我們的念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然,這個思維依然是理論上的推演,即便是推演到《金剛經》上,也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因為,我從來也沒有降伏住自己的念頭,沒有止住過這個東西。所以,一切的語言都是假的。 真正降伏過這個念頭,才有可能見到一些從未見到的真相。 有一年陝西法門寺辦法門之光福慧之旅,社會上很多年輕人去寺院裡體驗修行生活,當時不知道誰寫過一篇文章,當時有個年歲很大的法師帶著眾多年輕人猛喊,斷。 當時,心裡就一動。 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有這樣的機會,體驗一下“斷”的感受。 我想,這個斷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有一個過程,表面上,它可能是某個機緣在一瞬間獲得或完成的,但是,前面的積累應該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這些積累應該就是道場裡的這些看似簡單、重復的修行生活,上殿、吃飯、出坡、承擔事業等等這些隨眾修行。 剛開始嘗試搞自己的念頭的時候,很絕望,上殿一個多小時,沒有幾次是把念頭放在經咒的念誦上的,誦一部《金剛經》,絕大多數都是在妄想中,而且,越是熟悉的經典,會背誦的經典,就越容易妄想,反倒是那些第一次讀的經,不容易妄想。 最好的一次,是誦沙彌戒,當眾誦,誦錯了或誦的結結巴巴肯定不合適,結果就很專注,但是,倘使一旦誦熟了,就又開始妄想。 但是,絕望歸絕望,還是發現了一點希望,還是在用齋中體會到的,以前,吃一頓飯,全都是妄想,現在,念頭一跑掉,就抓回來,讓它繼續待在飯上,過一會,它又跑了,再抓回來。 一頓飯就這樣折騰來折騰去。 上殿也是,念頭跑掉就抓回來,為了鼓勵自己把這個捉念頭的游戲做下去不至於太灰心,就計算跑掉的次數,一天天的進步似乎看不到,一周一周的應該能感受到,至少,這一周似乎比上一周妄念要少一點。念頭跑的不那麼勤了。 我想,這個體會離真正的用功還很遠很遠,但是,至少是個開始,而且通過這個體會更能理解隨眾,理解道場裡所有的這些用功的道具以及方便,都盡量地使用好,利用好。 抓自己的念頭抓多了,看周圍的環境也看的比以前清楚,至少,如果願意的話,誰在走神打妄想,沒有特殊情況,一眼就看出來。 一般的表現就是眼神滯留、表情發木、發呆、發癡的那個狀態,就如同用鏡子照了照自己。 降伏住妄念後的狀態肯定不是這樣,看那些有修為的高僧就能看的出來。那個應該是參照物。什麼時候有那個狀態,才對。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鐢变簬xuefo.tw鍩熷悕鍥犲妗堥渶瑕佹殏鍋滀娇鐢紙鏈€鐭�15澶╋級锛岃嚜鍗虫棩璧疯鐢╤ttp://big5.xuefo.tw璁块棶缃戠珯锛岀壒姝ら€氱煡!
30541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