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法語菁華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法語菁華錄  

 

不論這個念頭是善還是不善,都是妄念。禅定境界叫正念,正念是沒有念頭,外面了了分明,裡面如如不動。 坐禅,坐是取不動,不是身不動,是心不動。禅是不著相。

 

身一天到晚工作,心從來沒起心動念過,心永遠清淨。修定,初學一般盤腿面壁,找個安靜的地方每天做功夫。真正用功夫,是在境界,善惡緣、順逆境,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禅定成功了.

 

真智慧是從禅定裡生的,小定有小慧,大定有大慧,沒有定,決定沒有智慧。定,不一定盤腿面壁,真正的定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要學清清楚楚、如如不動,這人叫真正修禅定,

 

行住坐臥都在用功,功夫從來沒間斷過。不能動念頭,動念頭就是妄想。看到善的、惡的都不動心。智慧決定要通過禅定的,我們的禅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無上深妙禅。

 

把心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中,就是住深妙禅。定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動中修不動,釋迦牟尼佛游化在世間,身、行是動,心不動。心沒妄念,永遠保持一念不生。諸佛菩薩沒妄想,沒念頭。

 

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著相了,一切隨順大自然生活。生活中,吃飯不要著吃飯的相,吃飯考究,講色香味美,著相了,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動心了。看到飯菜,能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吃得很舒服,

 

吃飯是修一心不亂,是修定,穿衣、接客都是修定

【談發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大乘學人不能片刻離開菩提心。道者不可須臾離也,修道與求學一樣,不進則退。

 

佛說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事,魔所攝持,故無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魔非青面獠牙、三頭六臂之謂,凡是被煩惱障礙所攝即謂之魔。例如對於某人特別喜歡,勤加慈愛,但無菩提心,待來生可能同他變成眷屬。

 

如有菩提心,對於某人只有慈悲而無情愛,即不著相。菩提心如同一鏡子,照得清清楚楚,俨然實現,但事後一點痕跡都沒有,即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如心中不清淨,即是為自己找麻煩。

 

菩提心包括三心:

(1)直心。正念真如法,與真如本體相應,不與外界相應。反聞聞自性謂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歡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屬自利的善行,切實修學,自生歡喜。

(3)大悲心。是利益一切眾生之心,自利利他。經雲:"發起大悲心,救護諸眾生,永出人天眾,如是業應作。"大悲心是大菩提的根本因行。眾生有苦難,去救度他,不過救其一時之急,是善心與善行而非菩提心;

 

度其出六道輪回,了生死,才算是發大悲心。若發菩提心,一生能成就。發菩提心者,我相就沒有了;若還有四相,就是還沒有發菩提心。經中說;"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可以證明。

 

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發菩提心,佛菩薩會自動來加被的。學佛,菩提心太重要了!下品下生,生凡聖同居土,也要發菩提心。西方是大乘人的境界,不是二乘人的境界,所以學佛必須是大乘法器。

 

犧牲自己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受苦受難也情願。幼稚園的菩薩也要以度此地球上的眾生為己任,但此心還是發得太小了。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眾生都要度,雖一時辦不到,但不能無此願,有此願,終有達到之一日。

 

學佛必須發大心,萬萬不可有倚賴心,要有獨立的精神,靠人靠不住,英雄豪傑都是由無依無靠的環境中起來的。佛所說的皈依三寶,依靠三寶,是教眾生依照佛的教訓,自行起修,不是依賴佛菩薩賜與什麼。

 

行菩薩道的人應常常發願無有間斷,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常發大願,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常發大願即不會懈怠,願為行之先導,所以大願必須常常發。

 

悲心一發,智慧即開了,也是消業障最有效的辦法。在理上講,眾生都是佛,因眾生皆有佛性,性體相同;既屬相同,見眾生受苦即等於自己受苦。須知整個法界就是自己一個人,

 

 

上一篇:淨空法師:定慧化解災難
下一篇:《不信佛者必看!》佛法不虛的科學證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