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專究性命,不理外物
院子有一果大桂花樹,他在樹上綁了一塊木板,題名為「桂樓」,悠哉地生活在上面。 他親自耕種了數畝田地,把好的蔬菜供奉父母,只求娛悅雙親,而沒有其它企圖。他旁征博引許多典籍,注解孝經數萬字,而且發揮了性命的道理。 父母逝世後,他為人做傭工,以賺取喪葬費用。等營葬完畢,他便進入雞足山,住在羅漢壁的石窟中,長達十余年。 他八十歲時,子孫將他從山中迎回家中。 有一天,他沐浴完畢後,叫子孫來拜別,並且說:「明天我就要走了!」 翌日,他果然安詳地逝世。(《明史》隱逸傳) 孟子認為:養護可以分為養護大體和養護小體的差別。心是大體,耳朵、眼睛等器官是小體。他又劃分了天爵和人爵的不同,並且說:「仁義充飽,所以不希望口腹的美味。身上有了好的德行和聲譽,所以不希望文采的刺繡!」 古代的禅師教人:「應當在活物上作活計,不要在死物上作活計!心是活物,心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