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二十三
我以為當今那些散漫不老實念佛的人,似乎不適合叫他們依照這個方法念。因為怕他們不記數,就會產生懈怠。有願意修的人,如果不依照這個法,決定難成三昧。(增廣文鈔·與谛閒法師書)
書摘二十四
真正的修行人,在塵世的勞苦中磨煉。煩惱習氣,必要使它漸漸消滅,才是實實在在的工夫。
在家的人不去追隨大眾潮流,各自念佛,坐著站著步行繞佛下跪拜佛,沒有不可以的。但不可固執一個方法,如果固執認定一個方法,人就容易疲勞而心靈也難得與佛相應。應當考慮自己的體力及修行工夫,而選取比較合適的方法去做,這樣才有益啊。按照通常的念佛方法,應該先繞佛念,然後坐著念,然後跪著念,繞和跪都覺得辛苦,就坐著念。坐著念如果起昏沉,就繞著念,或站著念,昏沉消失了,應當再坐著念。應該按鐘點記時,不適合掐珠記數,因為掐珠難以讓心平靜下來。(增廣文鈔·復陳慧超居士書)
書摘二十五
你對於淨土法門的修行方法,還沒有明瞭。應當只以修學研究淨土法門為主,用半天學理論要解,用半天學實際修行,必須要徹頭徹尾的學透,沒有一點疑惑才行。
楞嚴方面的學習,就先緩一緩吧。就算真的見到如來藏的真如自性,也不能就算是了脫生死了。見性是悟到了,並不是證到了,證到才可以了脫生死。如果只是悟沒有證,縱然是悟的很高深,無奈見思二惑不能一時斷掉,那麼三界輪回,就肯定沒有辦法出離啊。如果不懂楞嚴,但對淨土法門,能信仰佛的教導,絕沒有懷疑,真信切願,老實去修,那決定往生,成為極樂世界中的人了。何況現在國家又很危難,還想要在危險的時候,有限的精力,作不是應急的那些法事,希望得一個什麼都懂的大通家的名聲,拿來充體面。結果自己專修念佛的這件事,就完全稀裡糊塗了嗎?倘若淨土法門,都真的了解真的深信了,不妨再去研究楞嚴,以及其它各種經論。你過去求我開示,我把文鈔寄給你,卻還不能完全讀一遍。我就知道你不懂輕重緩急,隨隨便便的學現在那些時髦人研究佛經,只打算作一個懂很多的通家而已。我的文鈔文字雖然比較差,也還是能給人指示修持門路的。
昔日中興律宗的宋代大智律師,非常精通天台教,嚴守戒律,修行精進,志向廣大。只是對於淨土法門,不生信願和向往,後來因為得了大病,才知道以前錯了。從此以後二十多年,手中不離淨土書藉,專心研究淨土法門,才知道這個法門,利益非常殊勝。於是敢於在大眾面前,隨意自如的發揮宣揚,沒有什麼可擔心害怕的了。(增廣文鈔·復戚智周居士書二)
書摘二十六
佛說的經咒很多,誰能每一個都持誦呢?古人選擇其中主要的列為日常功課,早課有《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念完後,再念佛若干聲,回向西方淨土。晚課有《阿彌陀經》、《大忏悔文》、《蒙山施食》、然後念佛回向。如今的叢林寺院都是圖省工夫,早課只念《楞嚴咒》、《心經》,晚課單日念《阿彌陀經》、《蒙山施食》,雙日念《大忏悔文》、《蒙山施食》。你說《禅門日誦》經咒特別多,不知那是早晚課誦以外的附錄呢!在家居士,功課也可以按照禅門早晚功課做,也可以隨自己的意願訂立。比如早晚課專念《阿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者早課專念《大悲咒》、念佛,晚課念《阿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者有的人持念《金剛經》的也可以。但是無論持誦什麼經什麼咒,都必須念佛若干聲回向西方淨土,這樣才符合修淨土法門的宗旨。你所說的,那是見異思遷,雖然是好心,其實是心裡沒有一定的主意,隨著境緣轉變。
什麼經什麼咒,不被稱贊它的功德殊勝?依你的知見,就是看這部經就必須排斥那部經,持這個咒就必須排斥那個咒,你以為不能兩邊兼顧,就必須選擇其中一個,你還算是那種明佛理真修行的人嗎?再推廣一點說,你如果遇到參禅人稱贊禅而破斥淨土,你就必然隨它參禅去。還有其他天台宗、賢首宗、慈恩宗、秘密各宗,每遇到一個佛學知識人提倡,必定捨棄一個修另一個。不知道你是什麼根性,要做什麼法都懂的大通家,但恐怕業障深智慧淺,大通家做不到,並且將依靠佛的慈力帶業往生的這個法置之度外了。等到臨命終時,不是向地獄的湯鍋爐炭裡受罪去,也一定是向畜生道的驢肚馬腹裡投胎去。就算僥幸不失人身再做人,也因為今生都沒有正智,卻有一些因修行得到的癡福,於是享受那些癡福,便又造下惡業,然後又死掉了,就直接落入三惡道,想要再見天地再做人知道父母是誰都不可能,何況再得知淨土法門呢?你看我的《文鈔》,怎麼理解的?要知道一句阿彌陀佛,持念到極點,成佛都有多余,怎麼會念《阿彌陀經》、念佛,就不能滅定業呢?佛法就像錢一樣,在於人的善於使用,你有了錢那什麼事不可以做呢?你能專修一個法門,求什麼得不到呢?豈有只持這個咒念這個經,得這個功德,不能得其它功德的呢?善於領會我的話,自然就可以一了百了,否則說的再多,你還是心裡沒有堅定的認識,有什麼益處呢?(增廣文鈔·復周智茂居士書)
書摘二十七
修持功課,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越簡單越妙。如果都是修行很久的,不妨依照《禅門日誦》的課程而念。如果是初學的比較多,就無論早晚,都可以念《阿彌陀經》、《往生咒》,然後就是念佛了。早晚是這樣,白天之中這樣念也可以,不念經咒,就用“贊佛偈”代替也可以。要知道所有功課,都是以念佛為主,經咒為其次。知道這個道理,再根據居士林人員的情況而定,才比較合適。我怎麼能特意訂一個章程,讓人家依從呢?天下叢林寺院,都按照禅門日誦。慈溪文溪西方寺,早晚都念《阿彌陀經》,不是固定統一的。只是有一點不可以改變的,就是信、願、行三個原則啊。(文鈔續編·復陳慧新居士書)
書摘二十八
宏大的佛教傳到東方,流傳二千年。信徒有出家的有在家的,各隨各自的性情相近而作為自己的修持。雖然修持法門,種種不一,而誦經、持咒、禮拜、忏悔、超薦孤魂、求生淨土,實際是最大的宗旨。所以古時的大德在眾多的經咒、眾多的法門中,選擇其中主要的,訂為朝暮二時的功課,希望學佛修行人依據這個功課修持。因此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報答師長、國土、父母、眾生四恩,超度孤魂。能夠推廣佛的慈悲,盡到自己的誠心,它的思想固然是上下都貫穿。它的利益也是陰陽兩地都不遺漏。所以天下的禅宗、教宗、律宗、淨宗的道場,沒有不奉為固定的章程。(文鈔三編·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序)
書摘二十九
凡夫在迷惑中,信心不堅定,所以有屢次起信心屢次又退失,屢次修行屢次造業的表現,也是由於最初教導的方法不當所造成的。假使最初從淺顯易懂的因果等起始教導,就不至於有這樣的迷惑顛倒了。然而以往的罪業,雖然極其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正過去修行未來,以正知正見,修習淨業,自利利他,而作為志願的事,那麼罪障像霧一樣消散,本性的天空就開放晴朗了。所以經上說:“世間有二種勇健的人,一種是自覺不會造作罪業,另一種是造作罪業後能悔。”悔這一個字,要從心裡真悔,心裡不是真悔,嘴上說也沒用。譬如讀藥方而不服藥,肯定沒有病好的希望,倘若能依照藥方服藥,自然可以病好身安。所怕的就是立志不堅,一日暴曬十日陰寒,那就是徒有虛名,毫無實益啊。(增廣文鈔·復周智茂居士書)
書摘三十
持名念佛一法,是末法時期最適合眾生的法。善導大師雖然注解《觀經》,實際上是最重視持名念佛這一行的。沒看到“末法眾生,神識飛揚不定,眾生心也粗亂,所觀的境界細微,所以觀想很難成就。佛悲憐眾生,特別勸眾生專持阿彌陀佛名號。因為稱佛名號容易,堅持念念相續就能往生”這段話嗎?觀法雖然有十六種,修行人修習,應當從容易修行處開始。或者修如來的白毫觀,或者修第十三觀雜想觀。至於九品的觀法,不過是讓人知道修行人往生的前因與後果而已,只要大概知道就可以了,不必特意去作觀想啊。觀想的道理,不可不知,觀想的法事,且慢慢來。如果道理路數搞不清,所觀的境像不明白,又心浮氣躁的去修,可能會引起魔障。即使能觀想出境界現前,如果心裡有生出喜悅的妄念,也就是因喜悅反成了障礙,就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所以《楞嚴經》說:“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大意是看到什麼境界不在意,就是好的境界,若是在意當作佛境界,就是邪了)希望一心持名念佛,才是千穩萬當的行法。待到心歸於一處能夠集中注意力,清淨的境界自然會現前。
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流傳抄寫的過程中錯訛比較多。我在二十年前,曾經大概校對過。去年南京羊皮巷觀音庵妙蓮和尚要把這個校對過的本子拿去再刻印,明年應當可以出書,希望你看一看。關於“隨自意三昧”,是上中下三種根性的人都可以修的,念佛人雖然不以那個為主,也不可不知。而知道了,那麼念佛的菩提心更為殊勝。因為知道了行住坐臥吃飯說話,無非都是自利利他的時機啊。但須要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吃素戒殺做起,才是真念佛人啊。(增廣文鈔·復崇明黃玉如書)
書摘三十一
專一念佛,本來沒有一定章法,如果依照平常念佛的章程,就是五更(3~5點)起禮拜佛(拜多少自己定)後,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後,接著念《贊佛偈》,繞行念佛若干聲,然後靜坐半點鐘再出聲念佛若干聲。再跪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遍,(若欲禮拜,先拜佛若干拜,九稱菩薩,即作九拜),念《發願文》,三皈依,這是早時功課。吃早飯後,靜坐一刻鐘,再念佛時,就是禮佛三拜,或多拜後,接著念“贊佛偈”,念完後,繞著念坐著念都和前面一樣。只是念佛完畢,不念“發願文”長篇文字,只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就可以了,禮拜而退。早課或兩個課時,午飯後兩個課時,晚課與早課一樣。夜間再念一次佛,仍然是按照早飯後的章程。念完後發願,應當念蓮池大師新訂的《發願文》完畢,念三皈依。這個過程雖然有起有落,當然心中總是將一句佛號,持念不要間斷。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大小便利,都在心中默憶佛號。在七天中,不要起一切雜念,就像孩子憶念母親,沒有一時忘記過。口裡念佛時固然是在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在念,只求心與佛相應(即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無有一切雜念,故名相應)。切不要起想見佛的心,只是除了求佛號外,沒有其它念頭而已。如果不明白道理,急欲見到佛,多半會招來魔障,不可不慎重。也不可太勞累,勞累過度,那麼第二天就很難清爽的再做法事了。
或者每次念佛,都念《阿彌陀經》、《往生咒》,但是早起發願,念長篇《發願文》,晚上也是如此,其余都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就可以了。或者早起第一次念《阿彌陀經》、《往生咒》,以後只是接續念佛不斷,到晚上念《發願文》、三皈依。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啊,都是由於妄念的緣故。現在念佛時,就當作是已經死了還沒往生這樣想。在每一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全都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沒有一念可以抓得住。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因為我已經死了,所有的一切妄念,都用不著。能夠這樣念,必然會有大利益。如今有些知見小器的人,稍微有一點好境界,便自滿自足,以為我得了三昩了,這種人,十個裡面有九個都要著魔發狂。因為心念與佛是相隔離的,與魔是相合的,所以發生這種情況啊。(文鈔三編·復朱仲華居士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