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佛說阿彌陀經》有句經文:“復次捨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句話的意思是,還有捨利弗,極樂國土有種種奇妙的顏色不一的鳥,他們分別是:白鶴、孔雀、鹦鹉、捨利、伽陵頻伽、共命,這些鳥全天都在用清亮和雅的聲音,宣唱種種法音,其中包括:五根、五力、七菩提、八聖道等等的法,極樂眾生聽聞到這個聲音,都會自然地升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
本文人間天老師將給我們講解這個有效對治妄想雜念的方法——用念三寶的心代替妄想雜念。希望大家看後也能和極樂眾生一樣,恆常升起念三寶之心行,並努力去這樣做,這便是決定往生無疑,阿彌陀佛!
1.一切境界都是自已心念所招感,用念三寶之心代替雜念,可以保障心念清淨無染
我們知道任何世界的眾生,承受什麼果報、招感什麼境界,都是因為投射了對應的心念,最後形成了對應的招感果報。娑婆的眾生舉心動念都會形成業力,而且這些業力也都是罪惡的,因為升起的念頭是雜亂的、顛倒的、混沌的,所以召感投生到了這樣的惡濁世界。我們因為心念惡濁,投生到了惡濁世界,心念不會自動的改善。全因佛菩薩慈悲示現給我們,並且告訴我們眼力不達的世界是什麼樣、壽命不達的過去未來是什麼樣、思維不達的甚深境界是什麼樣,全因佛菩薩慈悲付出,我們這群盲聾暗啞的眾生,才看得到更遠、更深、更真的事實真相。
相反在極樂世界卻是另一番景象:這個世界自然環境無比美妙,關鍵是這裡的眾生心念都一樣,都是清淨無染的。如何才能保障心念是清淨無染?用念三寶之心代替雜念,這是以一代萬的方法,如果一個人能做到用念三寶的心代替妄想雜念,那麼這個人就可以超世獨立,不會被惡濁世界裹挾侵襲。如果全部的眾生都能念三寶,除此之外別無他念,這個世界就一定是清淨佛國、就一定是正法住世、就一定是諸苦休止、就一定是壽命恆常、就一定是身口意三業清淨、就一定是信念堅固、願心堅固、行做堅固、就一定是果位不退、念不退、願不退。
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境界,從何而來?從什麼地方得到的效用和保障?就是由這一個“——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而來。三不退轉是因為能恆常念三寶;得阿唯越致,是因為能恆常念三寶;得一切具足,是因為能恆常念三寶;得種種神通、種種陀羅尼門、種種甚深禅定、種種智慧法門、種種法喜禅樂、種種難思議境界、種種難窺探甚深行做,都是由恆常念三寶而來。
內在的心裡是恆常的,外在的世界就是常然不變、不衰、不壞、不老、不死的、自然豐溢的。對照娑婆,這外在諸塵大地變遷迅猛,四大元素不調和、風雨不時、饑馑綿延、災難頻發、苦惱無量,這個世界就是我們的鏡子,照得到內心深處最最幽暗深邃的地方,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如何去看。
《資治通鑒》提到以人為鏡的觀點: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若加一句:以世界為鏡,可以知起心動念。古德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能常生慚愧之心,但凡遇種種惡濁,必是內心裡起了對應的心念,才召感這樣的境界示現,若無此心決定沒有召感這樣境界的受用,一切世界中都沒有無因之果。這山河大地確實是一面鏡子,我在其中心念穢惡,鏡子裡的世界也是日月盈薄;我在其中舉心動念,鏡子裡的世界也會伴隨產生對應反饋。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種種惡濁心念,世界清淨安詳;沒有種種分別,世界地平如掌;沒有種種妄想,世界無風雨盈虧;沒有種種執著,世界順遂安樂。這世界就是我們的鏡子,看看鏡子裡面是什麼,其實就是我曾經這樣投射心念,或者當下就在這樣投射心念。
2.若能在每一個起心動念裡都是覺正淨,招感的世界一定是殊勝的佛國淨土
但凡有一個人能真正地在每一個起心動念裡都是覺正淨,這個人雖然肉身在穢惡的凡聖同居土,但是他的神識在更高的方便有余土。若他能更深邃的修行,我們看得到的只是他的肉身在這世界行走,但是卻看不到他的心安住在諸大菩薩匯聚的實報莊嚴土。如果內心裡真正全部都是覺正淨,除此之外別無他念,最後決定可生常寂光法身之土。
任何一個世界都是由這四層覺悟水平構成,我們在最低最低的凡夫和聖人都可以出現的地方,叫做凡聖同居土。對阿羅漢而言,可以升到更高的方便有余,而大菩薩就要入實報莊嚴,如果是摩诃薩以上的菩薩包括佛陀,都是在常寂光中。在任何世界都可以修行回歸到更高的覺悟中,只是這中間需要路徑和方法。什麼樣的路徑和方法是對的?就是如何對治內在的心念,抗衡乃至捨棄外部諸塵喧囂,守得住心不隨物喜不為己悲,管得住嘴不貪飲食不妄言說,攝得住身於迷霧中不亂不搖,定得住念不起不動,忍得住擾不隨不覆。
若是我們現在就學會恆常憶念三寶,就會在未來得此受用,為什麼要在未來得到而不是當下就得到呢?我們知道照鏡子,雖然看上去是我站在鏡子前,鏡子裡就出現了我的影子,可是有光在其中穿梭,而成就了影子還是需要過程的,光的速度很快,但對於這浩大的宇宙和無垠的時間這速度亦是很慢的;就像一粒糖融於水是需要一個過程,而非是馬上就會成為甜度均勻的糖水。
這句經文思維明白了,知道自己應該和極樂眾生一樣,恆常升起念三寶之心行,並努力去這樣做,這就是真的願生極樂、真地願和極樂諸聖做朋友、願跟隨阿彌陀佛修行了。如果能恆常地做到一心念佛,這便是決定往生無疑,一心念佛就是除這念佛一念別無他念,這個境界若做得到,再精進就是念佛三昧、普等三昧了。
3.為什麼是念三寶的心,而經文裡卻強調是一心念佛呢?
其實“佛法僧”這是佛的一體三面,我們現在很多人的念佛方法是在念僧,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內心裡起了一個相,一個阿彌陀佛的樣子,或者一個極樂的樣子,蓮花的樣子,或者一個菩薩的樣子,這但凡的相都是一個僧相,就是展現給我們的,很容易讓我們看得到的。所以當我們念佛,看到的阿彌陀佛,你要曉得這個時候的佛,其實是僧相,而非是法相,更非是佛相。
正是因為這三寶是佛的一體三面,我們最容易入手的就是僧相這一面,於是我們持名念佛,很多人做的就是念比丘僧的這個佛;而非是念成就諸佛法相的這個佛;更非是在念一切佛的佛性。正是因為佛性不好理解,法性不好理解,這佛相和法相,我們不得下手,沒有一個地方攀附著力,所以我們還是在用僧相做敲門磚,去做撬棍,但還是要知道,這只是僧相的念佛,不是究竟的念佛,只是這樣更容易做,這是佛菩薩慈悲我們,給我們的一個能著力的修行手段罷了。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