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為了躲避同門的追殺,一路南行,到了廣東的四會,他按照五祖“遇會則藏”的教誨,於是就在四會山林裡的獵人隊中隱藏了起來。下邊開始介紹六祖在獵人隊裡的生活情況,經文是這樣的: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這一段講的是六祖大師躲避並生活在獵人隊中一個簡單的過程,經文說得比較簡單,但包含了很多的意思。其中一個重意思是告訴我們,六祖大師在五祖那裡開悟證果之後,距離成道還有一段的距離,經中的“凡經一十五載”指的就是經過十五年之後,六祖的修行才獲得了圓滿的成就。也就是按禅宗講的初關、重關、牢關三關都圓證,六祖共用了十五年的時間。或者說六祖達到見道位之後,又經歷了十五年修道和養道的過程,這才能達到不退轉,最後得到法身向上的果位。法身向上的果位就是十地菩薩位。
修道就是要經歷種種的事情和磨難,在事情上要能超越,同時,還要培植自己的福德資糧。
《六祖傳記》中記載了六祖在獵人隊裡面受過的多次磨難。一個磨難就是“放生”。有一次他偷著把獵人逮到的老虎放了。老虎對於獵人來說是非常珍貴的物品,可以賣很多錢。六祖把老虎放了之後,獵人對他恨之入骨,就把他吊了好幾天。但是六祖對傷害他的人沒有產生絲毫的怨恨,在獵人們遭到一幫強盜搶劫,生命要受到危害的關鍵時刻,六祖挺身而出,施展法力把強盜全趕跑了。後來經常傷害六祖的人就問他,我這麼三番五次地害你,你為什麼還幫我們呢?六祖就說了,從我認識你們以後,不管你們怎麼害我,我一直把你們當作是朋友,沒當作敵人。在經過種種的事件後,六祖還能說出這樣的話,傷害他的這些人都深受感動,從此以後,這些獵人也都發心開始學佛修行了。這是六祖大師增長和實踐慈悲心的一個例子。經歷這些磨難,也增長了六祖成道的資糧。
我們修行要想達到一定的功夫,把證悟的境界打成片的話,必須在任何時、任何處都不能失掉它,這就是禅宗講的:見道容易修道難。要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事情上,不管是好的事情還是壞的事情,不管是死亡來臨的時候,還是惡人相害的時候,都能夠使這個解脫的境界不退失,都能夠做到不動搖。
六祖在獵人隊中的十五年,絕不是平白無故地躲了十五年,而是一個韬光養晦的過程,也是一個修行保任的過程。我們現在往往認為見到本性之後就算是成佛了,就以為解脫了,實際上沒有,還有一段很漫長的修行之路要走,要積累各種的資糧。其中除了要有大智慧之外,還要有大悲心,而且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智慧和悲心。這個需要有恆常的定力。所以說修行一定要從座上禅修慢慢地進入到座下,還要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並逐漸逐漸地使等持的力量穩定如山,只有這樣煩惱才可以斷盡。
六祖在獵人隊中修行了十五年之後,認為弘法的機緣已經成熟了,應該出來弘揚佛法了。他要弘法就要現比丘身,但他一直示現的還是居士身,下面這段就是六祖大師現比丘身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