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學會辨別善惡(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什麼是“難善”和“易善”呢?我們知道,完成世間任何一件事情,需要克服一些外在的障礙和內在的障礙。所謂外在的障礙,就是存在於外境之上,阻礙成辦這件事情的各種因素;內在的障礙是存在自心之上阻礙成辦這件事情的習氣。如果做一件善事需要克服的內外障礙比較大,則稱這樣的善是“難善”;需要克服的內外障礙比較少,則稱這樣的善是“易善”。例如,同樣是放生這件事,在風雨交加和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去做,需要克服的內外障礙是不同的。天氣不好的時候,首先需要克服交通不便、家人阻擾等外在的障礙,還要克服畏懼風雨、興致不高等內在的障礙。所以,在下雨天放生是難善,在天氣好的時候放生則是易善。顯然,難善的功德要遠遠大於易善,因為行持難善時,不僅需要行善者對行善具有堅固的信念,還需要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如是因如是果”,行善時內心所具備的這種超乎尋常的力量,必然會使得將來的善報也不同尋常。古人雲:“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德育古鑒》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江西的舒老,在湖廣教了兩年書,這一年和幾個同鄉一起坐船回鄉。船開到中途時,舒老上岸散步,聽到有個女人在河岸邊哭得很傷心,於是就上前詢問原委,女人說:“我丈夫欠了官府十三兩銀子,准備賣掉我償還官銀。我走了,孩子幼小,無人撫養,一定活不了。所以,我內心很痛苦,控制不住。”舒老就安慰她說:“你不要傷心,天無絕人之路。我們船上的人湊點錢,可以替你還。”舒老回到船上把這件事告訴同鄉,卻無人響應。舒老就把兩年教書所得的薪水,全都布施給那個女人。船還沒到家,舒老的盤纏就已經用完了,同船的人爭著說他犯傻,弄得自己連在路上吃飯的錢都沒有了。也有人同情他,招呼他過來吃飯,舒老也不敢吃飽。一路風塵僕僕,終於回到家中,一到家舒老就對妻子說:“我整整餓了兩天,快給我做點飯。”妻子告訴他:“家裡已經沒米了。”舒老說:“跟鄰居去借一點。”妻子說:“借過好幾次了,這次專門等你回來還米。”舒老把路上捐錢的事告訴她,舒夫人心地善良,她說:“既然如此,我也有家常飯,可以找來一起吃。”說完挎上竹籃,到山裡挖來野菜,然後把野菜帶根一起煮,夫妻倆飽吃了一頓別有風味的晚餐。到了深夜,舒老准備躺下來睡覺,忽然聽到窗外傳來聲音說:“今宵食苦菜,明歲產狀元。”第二年舒家生了一個兒子,後來果然考中了狀元。

  這個故事中,舒老所行的善事就是難善,因為完成這件善事時,不僅要克服同鄉的譏笑、自己身無分文之後的艱辛,還要克服內在的自私心,舒老所要克服的內外障礙不是一般人所能克服的,所以他所得到的善報也很超勝。

  《德育古鑒》中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河北邯鄲的張老,家境非常貧寒,老來膝下沒有兒女。平常張老用一個壇子存錢,經過十年,才存滿一壇子。有一天,他的鄰居因為犯法要坐牢,於是准備賣掉妻子,湊足贖銀,免去坐牢之苦。這個鄰居家還有三個小孩。張老心裡想:如果他賣了女人,三個小孩很難養活,這事自己該盡一點心才對。他和夫人商量,准備拿出全部的積蓄,替鄰居交贖人的銀兩,當時算下來錢還不夠,夫人就從頭上拔下一支發钗,合起來湊足了贖銀。當晚,張老夢到一位神人,抱了一個孩子送給他。後來張老生下了弘軒先生,子孫相繼都中了科舉。

  這個故事中,張老所行的善事也是難善。因為張老自己的家境也很貧寒,而且幫助鄰居的錢是自己十幾年來用“壇子”一點一點聚集起來的。張老行此善,必須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自私心。試想,如果張老心裡只想到自己的貧窮和集聚錢財的不易,滿腦子都是“我、我的生活、我的艱難”,怎麼能夠完成這件善事呢?所以,行善時要能夠狠下心來捨棄自己,才能成全別人。因為眾生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在串習愛執自我,所以天底下最難的事情,可能就是捨棄自我了。

  《懿行錄》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鎮江的靳老在金壇縣設了一家私塾,平常教幾個學生。他結婚二十多年,夫人一直未生育,年過五十,還沒有孩子。靳夫人不忍看到靳家香火斷絕,就勸丈夫娶一房小妾,以彌補心中的歉疚。老先生執意不肯,幾次勸告都沒有讓他動心。靳夫人見勸告無效,就乘丈夫不在家,出錢買了鄰家的女子,接到家裡住。然後寫信催丈夫回家。靳老師接到家信,立即從金壇回到鎮江。靳夫人在家已擺好酒席,叫鄰家的女兒陪伴,而且告訴靳老師事情的原委。這下把靳老師羞得滿臉通紅。靳夫人認為自己在場,老先生不好意思,就出來把房門反鎖上。老先生看到房門已鎖,便打破窗戶,跳窗而出。靳夫人著急地說:“我拿出大部分的積蓄,好不容易替你買了一房妾,我是為你們靳家著想,你怎麼不知好歹呢?”靳老師說:“你雖是一番好意,這孩子小的時候,我還抱過她,只願她將來能嫁一個好人家。我年老多病,孩子才十八歲,不能損害她。”這樣,把她還給鄰家。第二年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就是文僖公,十七歲發解,官至宰相。

  這個故事中的靳老所行之善也是難善。因為貪著女色、一切都為自己著想是凡夫無始以來根深蒂固的習氣,靳老在這種情況下一心想到的是別人的前程和幸福,根本沒有顧及自家的香火、自己所花費的錢財、夫人的責備等等,所以不僅克服了內在的習氣,而且還克服了外在的障礙,此善非一般人能行,因而得到的善報也很大。

  我們在行持善行時,最大的障礙就是內在的自私心了,調伏了內在的自私心,很多善事就能輕而易舉地成辦,如果沒有調伏自私心,行善時則將困難重重。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事情:某窮人得了重病,需要十萬元來治療,由於沒有錢連醫院的門都進不了,最後含悲離開了人間。其實這個窮人周圍的人湊齊十萬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每人拿出一萬,十人就能湊齊十萬。那些拿出一萬元的十個人會不會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呢?絕對不會!就像第一個故事中的舒老,將自己所有的銀兩全部布施掉了,家裡已經到了靠借米度日的狀況了,也還是活下來了。第二個故事中的張老,雖然掏出了所有的積蓄,但是也還是很好地活下來了。十萬元每人一萬地放在十個人那裡,其實也只是為這十個人提供一點奢侈的機會而已,但布施出去卻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這麼容易就可以成辦的一件大善事為什麼沒有人去做呢?關鍵是自私心在障礙著大家行善!大家心裡想的是:我的錢是我辛苦掙來的,我還要買房子、買車子,這個月我還要買幾件衣服、帶兒子出去旅游呢!全部給他,我自己怎麼辦?正是在這個自私心的阻擾下,身邊的人即便無助地死去,也沒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一個人行善最大的障礙就是內在的自私心了。

  在此世間,有錢有權有能力的人,完成一件善事往往都很容易,容易卻不去做,這是自暴自棄,是內在的自私心、懶惰心在作障;而無財無勢的人,完成一件善事往往比較困難,但是難而勇做,反而更加可貴。所以,每一個希望離苦得樂人,都應當對行善生起堅定的信念,努力克服一切內外障礙,歡歡喜喜、義無反顧地去行善!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地藏菩薩大威神送得佛子入家門
下一篇:淨空法師:古人講吃虧是福,為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