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所有經歷都是為了回歸涅槃的境界。好的壞的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區別,我們能回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不去,那就要繼續努力。所以沒有所謂的失敗,只是暫時不成功罷了,就如同所有眾生都堪學佛,都堪受佛法的救療,但是不代表他這一生就機緣成熟來學佛的,沒學佛的那些眾生,以後機緣成熟的;現在學的那些眾生,如果機緣和合下會繼續努力;如果機緣不和合就會暫時分開,不再去學習。所以我們看到任何的人,好像不學佛就很可憐,其實不要這樣想。他機緣不成熟,或者說他在做他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是他自己的路,自己選擇的,自己願意,自己投射,自己勾劃的,我們的路也是這樣的。
作為人的好處是可以憑借自己的意願選擇生活的方式和要去做的事情,這一點任何眾生也都可以,只是條件限制更大一些,沒有人道這樣自由。可是我們活的自由嗎?被各種業力捆綁,被各種觀念束縛,被各種理論綁架,被各種莫名其妙的東西襲擾,我們自由嗎?日子久了,再伶俐的稜角也會被歲月打磨平滑;沒打磨平,就是還認為稜角很重要,那麼你就不自由,這個稜角就是不能觸碰的東西,誰觸碰了你的稜角,就會帶來一場戰爭;當你沒有能力去開戰了,你的稜角就是被磨滅的時候了,所以歲月就是這把照妖鏡,就是這個磨刀石。
我們生活在人世間,以生命的名義存在著,生命又到底要做什麼?我們付出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到底又要圓滿什麼?所以說,回得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不去就暫時不值得,付出和回報不對等。怎麼回去?先要出輪回,如果輪回都出不去,就說“我要回涅槃的常樂我淨”這是做夢呢。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投生在人世間,付出了種種,承受了種種,也都是為了回歸。一切的眾生承受了種種,造作了種種,也都是為了回歸。只是在回歸的路上有的人走了直線捷徑,有的人繞各種圈子、走岔路,但是走岔路也終究會走到正路上的,繞圈子也終究會有一刻機緣成熟,繞到點子上。只要繞的圈子足夠大,你終究會回到這個出發點。為什麼要繞圈子呢?是因為要領略風景,就像你去旅游,又花錢,又挨累,吃不好,睡不好,不就是為了領略不同的風景嗎?如果千辛萬苦到了一個地方,和在家沒有任何區別,你會跋涉去嗎?所以繞圈子也沒什麼不對,走岔路也沒什麼不好,你走岔路了,才知道走上正路的珍貴和難得;繞圈子了,才對捷徑十分渴望獲得。所以當我們不珍惜佛法的時候,就是准備走岔路繞圈子的時候;佛法就是要直取捷徑,從而穿透3界的世間,乃至穿透十法界的屏障。
各位來學佛,不正是要學這些嗎?我們要學如何駕馭這一生,真正的穿透三界的輪回,突破十法界的屏障,回歸到真正的常樂我淨裡。如何駕馭才能更好的為此服務?如果將回歸作為努力生活的目標,生存的價值就有了另外一種注釋。大乘的回歸不同於小乘的修行境界,也不等同於果地聖者的境界,你生出了慈悲心,激發了菩提心,就是開啟了回歸的序幕;如果繼續前進,有手段,有方法,有步驟,有保障,你的序幕和正劇就會一場接一場的上演;如果缺少這些東西,雖然序幕拉開了,演員沒到位,燈光、道具、音效、美工就各種出錯,這戲就不會接續上。那就等下次再演下一場,大不了不那麼緊湊,拿無盡生命去賭;可是我們為什麼要許諾來世呢?這一場序幕拉開跪著也要演完全程,難看一點罷了,除此之外沒什麼的,能回歸就好。
希望各位能有這個心勁,我就要回歸,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不是說我都不管不顧,而是和回歸不沖突的前提下都沒問題,但是如果沖突回歸的第一目標了,這些事情就會成為障礙;任何心、念、願、妄不可以置於回歸之上。就像往生極樂也是一樣,如果你的第一願不是往生極樂了,肯定是不能被接引的。就像還有其他事情的重要程度超過了往生,當然我們會傾注更大的力量去滿足於第一願望,所以你的第一願望是什麼?這個願望是否恆常和真實?是否來了其他的干擾就被置換到第二、第三的位置了?
我們平時念佛也好,思維佛法也好,學佛也好,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幫助我們建立這個第一願,構成在各種情況下雷打不動的第一念。於是在任何時候無常來臨、順逆侵擾、譽辱加身,第一念不動搖,你就金剛不壞那羅延身。生死一段一段的接續著,各道的輪回,各種場景的切換,各種角色的扮演,悲喜橫惡交替著,這些都是在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好的是助力,壞的是阻力。就像考試一樣學習掌握了種種方法,總要檢驗一下你掌握的程度,如果沒掌握就駕馭不了,就不得其利;早些知道我不得力,就能早些知道我走岔路了,就能早些提醒自己回頭。所以阻力又等於助力,惡事等於善緣,這取決於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