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恆傳法師:什麼是禅?禅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善士提問:(1)怎樣修行才能成佛?(2)真正的道場在哪裡?(3)什麼叫涅槃?(4)什麼是禅?禅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恆傳法師:一、按佛所說的去做去行就能成佛。

  二、大家都在講,心為道場,對不對,對!正確不正確?正確!對修學到一定程度的人都知道,哦,心為道場。因為佛法是心法,這個心修平和了,修柔和了,自然就成佛了。心法修好了,一切障礙都沒有了,十方界都為你的道場。

  三、涅槃為梵文音譯。漢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脫離憂苦,超脫憂苦。舊譯寂滅、盡滅,梵音譯作涅槃、般涅槃。滅除一切苦,達到本體寂靜,即是證涅槃的意思。

  涅槃有四,即是有余依涅槃、無余依涅槃、自性涅槃、無住處涅槃。

  1、有余涅檗:有余涅槃,是指物質身而言。雖證涅槃,而物質身猶在,即謂“有余依”。倘若連所依的物質身亦滅,其後亦不更取物質身,便是無余依涅槃。有余涅檗是羅漢境界。一個修行者證得阿羅漢果,這時業報之因已盡,但還有身體的存在,要受世間風雨、饑餓等痛苦,故稱有余涅槃。

  2、無余涅槃:若肉身已死、斷絕一切想念、一切果報也完全不存在了,就得到了無余涅槃。無余涅槃是佛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雖然早已證得無上菩提,但只有80歲時在娑羅樹下入滅後才進入無余涅槃。

  3、自性涅槃即本來自性清靜涅槃: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的真如法性,真如是一切現象的本質,故稱自性;真如不生不滅,本來寂靜,一切有情平等共有,有情雖然有聖凡的分別,但本具的真如法性無異。真如與一切法相非一非異,但都只能憑聖者的內證,聖凡之別,僅在於此。本性寂靜,故稱涅槃。

  4、無住處涅槃者,謂既不住於生死,亦不住於涅槃。因為不住生死是故“不常”,因為不住涅槃是故“不斷”。然卻須知,前者乃就其本體而言,後者則就其功用而說。本體不常而功能不斷,所以涅槃仍有生機,其所顯現,即是“大菩提”——大菩提義當於後文述說。是故若謂涅槃是“死”,此說大謬,死即再無功用;若謂涅槃仍“生”,此說亦謬,生即永恆,違佛所教。因此涅槃實乃一不生不滅、非生非死的境界,此境界唯佛能證。

  四、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無漏學。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須持戒。如果連戒律都不願意守持的話,要想解脫是很困難的。持了戒後要修定,因為平時我們的心很散亂。散亂的心使我們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觀察世間的真相。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觀察世間的真.相,即苦、無常、無我和空,這就是智慧。因此,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成績來,那是因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還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來修。那麼,什麼是禅定呢?

  禅定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音譯是禅那,意思是靜慮:既是心定下來觀察思維;也就是以所觀的境,令心專注不散,稱為‘定’;‘觀’既是作種種的觀行。禅定包含‘止’和‘觀’,‘止’和‘觀’,都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一個人修任何的禅定,一定離不了止和觀,不然的話,他修的禅定會偏向外道。

  這個是原始的含義。禅是什麼?簡單來講,禅即是佛心。禅不可想象,也不是你能辯論爭論的,無法辯論,無法爭論。

  佛陀說我們這個世間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有種種欲望,且沒有定心;色界和無色界都要依靠定力進入。我們在欲界裡修禅定,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離欲界而進入四禅八定,乃至進入滅盡定。

 

上一篇:恆傳法師: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下一篇:准提行者在睡夢中猝死,大聲念觀世音菩薩得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