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主要講世俗菩提心。首先大家應該慎重地思考幾個問題:我們自己為什麼是平凡人?為什麼做不到聖者境界?為什麼會對他人計較呢?為什麼我們成不了佛呢?這一切都是我們沒有戰勝自我,沒有破除“我執”的迷惑,沒有把握生命與苦樂自他相換而導致的。我們沒有想到別人的痛苦,我們非常自私。
幸饒彌沃佛等諸佛菩薩傳教佛法,教導我們要學會理解別人、原諒別人,感受別人之苦。
佛早就告訴過我們,戰勝自我才能達到無我的佛界。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自他相換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自他相換的意義,然後進行修煉,最後去行動,這樣才能達到自他相換的境界。
自他相換的意義有幾種,這裡只講三個相換,即執著的相換、疼愛的相換、苦樂的相換。無論是在打坐中,還是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都要進行這三個相換的鍛煉。
一、執著的相換
何為執著的相換?占巴南喀大士曾經說過,執愛自我是一切禍患的來源,執愛他人是一切功德的來源。
認清這個道理之後,就應當知道如何執著相換,而且精勤修習斷棄對自我的執愛,轉而慈愛他人。
三界六道輪回之中的一切有情者沉溺輪回,飽受痛苦折磨的根本原因,即是無明遮蔽了我們的智慧,我們執愛自己,不愛他人。
從無始以來,我們從來不把其他眾生執著為我,而且始終執著自己的身心就是我,然後除了愛護自己的身心以外沒有愛護其他眾生。由於這種罪惡的妄執,我們執著我與我的,分別自他親怨,以此而造下無邊貪、嗔、癡、慢、疑等無數的惡業。因此,對於自己身心是我的執愛,的確是一種愛,可是這種愛是一切禍患的根源。
歷代的高僧大德都把我比喻成毒根。《無垢光榮經》中說:“自身我愛是一切苦厄的第一根本。”
如果希求解脫與成就佛,必須要從根本上把它鏟除。若是執愛我的意念轉換成執愛他人,也是一種愛,但這種愛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所以,從今以後,我們就要反過來對於三界六道裡的所有眾生觀為自己而去執愛他們。將一切眾生作為自己的身體,並且要像以前執愛自己的身體那樣來執愛所有眾生。有了這樣的觀點,首先我們要觀想,然後反復地鍛煉執愛的相換,最後就的確可以待人如己般地對待一切眾生。
凡人的眼裡執愛自己是偉大,聖者的眼裡執愛他人是偉大,因此,世間人對自我特別護惜,但是真正的修行人放下自愛,執愛他人,這就是修行者和世人不同的思想和行為。
世人為了“我”在爭先恐後地墮落,他們的所作所為,皆是圍繞著“我”,而修行人希求向上解脫,所以放下自利,爭取利益他人,因此,一切功德自然就圓滿。
有些人會說這樣的話:我現在連全家人的痛苦都承受不起,怎麼才能承擔起所有眾生的痛苦呢?
當然,我們還是凡夫的時候,承擔一切眾生的痛苦實在是很難的,可是當我們證悟空性以後,就不會有這種擔心了。
經書裡說過,觀照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但是,我們凡人也能夠努力去做到的。譬如,我們可以通過打球來比喻。自己村裡的人集中在一起比賽打球時,我們會視自家人為我方,而視其他人為他方,你一定有我方贏、對方輸的想法,如果我方在比賽中贏了,那我肯定會高興的,若是我方在比賽中輸了,那我肯定會不高興的。我們接著再將范圍擴大,比如一個縣裡的人集中起來舉行比賽的時候,則我所執的范圍也隨之擴大到我們全村的人,我們希望自己村裡的人贏,如果我們村在比賽中贏了,那我肯定會高興的,若是我們村在比賽中輸了,那我肯定會不高興的。同樣的,當所有國家的人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則我所執的范圍又擴大到我們中國的人,我們希望中國人贏,如果中國人在比賽中贏了,那我肯定會高興的,若是我們中國人在比賽中輸了,那我肯定會不高興的。再將范圍擴大,宇宙和宇宙、世界和世界之間比賽的情況,也能以此類推。
其實這些執愛都是毫無根據的。因此,現在我們所要執愛的,不是一家人、一個村、一個縣或者一個國家的人,而是執愛三界六道裡所有有情者為我的身體。若能這樣精勤思維,最後就可以打破家、村、縣、國家、宇宙和世界的界限,而對一切眾生產生執愛心,這種修法叫作愛他棄我執。
大家對這些教言,如果能從內心深處生起感觸,就一定會精勤修習。但是凡夫人的思想和行為各有不同,都各有不共的障緣,有些人在道理上很難理解,有些人在修行中很難接受,有些人普度眾生時很難應用,因此我們必須反復思維觀察,在平時日常生活中經常應用。
首先學習看破我執,然後修煉放下我執,最後去愛一切眾生。就像歷代高僧大德那樣從理論上深刻地認識我愛的過患,愛眾生是一切功德之源,因此,放下我愛,接受愛他,這就是執著的相換。
二、疼愛的相換
我為何要進行疼愛的相換呢?我們每個人都是由手、腳、頭、胸、腹、五髒六腑等結合起來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十分疼愛自己的手腳等身體的每一部分,而不關注別人的手腳等。那麼,我們和眾生的手腳等身體的每一部分有什麼不同嗎,不能傷害自己的身體,反而可以傷害他人的身體?另外,我們為何疼愛自己的身體,而不疼愛他人的身體?所以,從今以後,我們就要反過來思維不再那麼地疼愛自己,而是疼愛其他眾生,一心為其他眾生著想。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們在無數劫以來的輪回裡轉來轉去,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對於我們恩重如山,我們欠很多眾生的恩德,我們要還債。所以,我們要疼愛他們。另外,我們自己喜歡疼愛自己,而且希望有人疼愛我們,那麼,一切眾生也都是如此,三界六道裡的所有眾生都希望有人疼愛他們。所以,我們要疼愛相換,我們要像疼愛自己的手腳等身體的每一部分那樣去疼愛他人的身體。有人說,這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實際上,先從理論上明白一些道理,那樣就容易理解,而且願意接受,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做到像疼愛自己一般疼愛三界六道裡的一切眾生。這種同體大悲生起時,根本不會存在凡夫那種狹隘愚昧的我執,而且,會像菩薩那樣去維護一切眾生,尋聲救苦,滿足眾生的心願,根本不可能產生傷害眾生的心。菩薩的這種大慈大悲的心確實是不可思議,但是相信只要經過努力,世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視一切眾生如自己一般去疼愛,或者將疼愛自己之心轉換到眾生身上,那就是疼愛的相換菩提心。
三、苦樂的相換
何為苦樂的相換?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有個壞習慣,遇到每一件事物,都是好的東西留給自己,不好的才送給別人;喜歡的事情自己要占,不喜歡的事情讓別人去做;安全的地方自己去住,不安全的地方讓別人住;希望自己快樂與幸福,別人快樂不快樂無所謂;自己不願意吃苦,別人吃苦不吃苦無所謂;一切都為自己著想,這是所有凡夫人的基本原則。所以,從今以後,我們就要反過來,把自己的一切快樂、善根、光明等利樂都送給他人;把一切眾生的痛苦、煩惱、黑暗等衰損都留給自己,這就是苦樂相換。我們按以上的理論去修煉是非常重要的,最關鍵是能夠做到。所以,我們不但在打坐時需要這樣思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任何事情,也要經常提醒自己。每天做一點一滴,慢慢地發展,最終就完全能夠做到,那時你就是一尊菩薩了。
所以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並想成為一個標准的大乘修行人的話,就必須做到這三個相換。如果不能實踐這三個相換,仍舊像以前那樣,一切都是為自己打算,那就永遠都沒有資格作大乘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