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71部第23冊五卷] 第0071部~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及笈多等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卷第一思惟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捨城迦蘭陀竹園精捨,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鹹得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調伏一切猶如大龍,所作已辦眾行具備,棄捨重擔不受後生,行於平等獲真己利,安住正教得到彼岸,唯除長老阿難一人。
  爾時,復有五百諸比丘,於晨朝時,各從住處詣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尊者捨利弗、尊者大目連,在捨衛城夏安居已,亦與五百諸比丘俱,次第游行城邑聚落至王捨城,入迦蘭陀竹園精捨詣世尊所,到已恭敬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放大威光,令彼諸國城邑聚落,一切所有諸比丘眾,鹹各來詣王捨大城,入迦蘭陀竹園精捨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竹園精捨,有百千數諸比丘等,承佛威光皆已雲集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亦承世尊威神力故,亦與二萬比丘尼俱悉皆大集,入迦蘭陀竹園精捨詣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捨大城有優婆塞,名曰賢護,為眾上首,亦與五百優婆塞俱,受持五戒具足威儀,是大菩薩,久已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本願力故,常隨世尊樂聞正法,恆勤精進;為滿一切助道法故,於朝旦時,承佛威神從本住處,入迦蘭陀竹園精捨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毗耶離大城有一離車子,名曰寶生,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諸離車俱,於晨朝時,承佛神力,皆自彼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至如來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瞻婆城有一長者子,名曰星藏,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長者子俱,於晨朝時,承佛神力,自瞻婆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一摩那婆,名那羅達多,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人俱,於晨朝時,自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捨衛國復有長者,名大善商主,並彼給孤獨長者,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人俱,自彼捨衛國詣王捨城入迦蘭陀園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捨大城復有長者,名曰水天,為最上首,亦與二萬八千人俱,從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摩伽陀國主韋提希子阿阇世王,亦與百千諸眷屬俱,於晨朝時,亦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四大天王,及天帝釋乃至欲界一切天眾,各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眾俱,亦於晨朝,悉來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亦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眾俱,於晨朝時,悉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大自在天王,亦與無量百千淨居諸天眾俱,於晨朝時,悉入迦蘭陀園,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四阿修羅王,各與無量百千眷屬阿修羅眾俱,亦於晨朝,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難陀龍王及跋難陀龍王,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眾俱,亦於晨朝,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裟伽羅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及摩那斯龍王、伊跋羅龍王等,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眾俱,亦於晨朝,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以一切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乃至人非人,及諸王等信如來者,為聽法故,一切皆集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各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園其地弘廣,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方大眾充滿,無空缺處若杖頭許而不遍者。如是上至有頂下逮梵宮,所有一切大威德神通諸天大眾,乃至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來集會。
  爾時,賢護菩薩摩诃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得咨問如來應供等正覺,心中所疑。不審世尊,見垂聽不?”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如來世尊隨汝所疑,恣汝所問,為汝宣釋,令汝歡喜。”
  時,彼賢護菩薩既蒙聽許,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何等三昧,而能得彼大功德聚?雲何得入多聞大海獲智慧藏,問無疑惑故?雲何復得無意戒聚不失成就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退減故?復雲何得不生愚癡邪見,空處故?雲何當得宿命智,遍知去來故?雲何當得不離奉見諸佛世尊,聽聞正法乃至夢中故?雲何當得殊特端正上妙色身,具足威儀眾生樂見故?雲何當得常生大姓之家尊貴之位,見者恭敬故?雲何復得父母兄弟宗親眷屬及以知識左右圍繞,恆無別離故?雲何當得廣達博通所為殊異,亦終無缺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雲何當得正念正行,節度不移心知足故?雲何當得常生慚愧,遠離恥辱故?雲何當得正智謙恭,降伏我慢故?雲何當得策勤精進,遠離懈怠故?雲何當得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平等與樂故?雲何當得聞說甚深真空無相無願法時,一切無有驚怖退沒故?雲何當得不樂懶惰,攝受正法故?雲何當得智慧通達,明了一切無與等者故?雲何當得於一切佛剎,隨意得生故?雲何當得不為一切外道所摧壞故?雲何當得如海,能受納眾問疑釋難無減無盡故?雲何當得如月滿,白淨法具足故?雲何當得如日初出,破諸闇冥故?雲何當得如燈炬,光明照了故?雲何當得如虛空性,無有掛礙故?雲何當得無所住著,心如虛空故?雲何當得如金剛,穿徹通達一切法故?雲何當得如須彌山,不可動搖故?雲何當得如門阃,一切正住故?雲何當得如貓狗獸等,心業成就故?雲何當得無為一切諸法中故?雲何當得如飛鳥,隨意而去故?雲何當得摧折憍慢,如旃陀羅子故?雲何當得住阿蘭若,如諸獸猕猴等不樂城邑聚落,一切出家在家不相參亂故?雲何當得統領大眾,教诏導示故?雲何當得不樂生一切眾生中,不動於一切眾生故?雲何當得不為一切外道,降伏天魔惑亂故?雲何當得大辯才,於一切法決了知故?雲何當得於一切佛法,不隨他行故?雲何當得大堅固信,無可毀壞故?雲何當得大慈力信,不可動故?雲何當得深入信,無所行故?雲何當得潤澤信,於一切法中多歡喜故?雲何當得最勝信,供養承事一切諸佛無厭足故?雲何當得種種入信,種諸善根故?雲何當得真妙信,增長無虛偽行故?雲何當得淨喜信,除滅一切嫉妒故?雲何當得清淨信,得一切種智光明故?雲何當得喜樂行信,除滅諸蓋障惡故?雲何當得智喜信,攝受諸佛境界故?雲何當得莊嚴行信,勝一切世間璎珞莊嚴,佛國清淨成就故?雲何當得清淨戒行,永滅一切聲聞、辟支佛心故?雲何當得莊嚴大誓,一切所作皆究竟故?雲何當得為一切眾生中上首,欲行諸善法故?雲何當得無有疲倦,為欲教授一切菩薩所學諸波羅蜜故?雲何當得不退轉,多求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不可壞,不為一切外道邪師所破故?雲何當得深信一切諸佛,不捨此念常見諸佛故?雲何當得如父想,紹隆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佛力加持,於一切佛法光明中生故?雲何當得無障礙,一切佛法悉現在前故?雲何當得如幻人,於一切法無思念故?雲何當得如化者,觀一切法無生滅故?雲何當得如夢,觀察三世無來去故?雲何當得如鏡像,一切世界斯現身中故?雲何當得如響聲,一切法無作無為因緣生故?雲何當得如形影,於一切生法自無心取捨故?雲何當得空無所有,遠離一切諸佛想故?雲何當得無相,觀一切法無有二故?雲何當得法界邊際,菩提心無限量故?雲何當得不起著,一切世界性無分別故?雲何當得無礙行,遍游一切諸佛剎中故?雲何當得諸陀羅尼,聞一知萬善達一切文字分別說故?雲何當得如諸法師,善知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一切諸佛所護念,一切佛威力加持故?雲何當得雄猛不怯弱出聲,如大牛王及大師子王步故?雲何當得無畏,令一切世間歡喜故?雲何當得無疑惑,於一切佛平等無二故?雲何當得通達如如,滅除疑惑不著諸法故?雲何當得證深法界,善能解釋所問義故?雲何當得師利益他,具足大慈故?雲何當得滅除懶惰,恆樂說法故?雲何當得如法住,不捨一切眾生故?雲何當得不谄曲,性淳直故?雲何當得如眼目,為一切世間燈明故?雲何當得不可輕蔑,勝出一切三界故?雲何當得無诤論,如教說行故?雲何當得無艱難行,無住著故?雲何當得知於實際,不分別諸法故?雲何當得說一切語言智,令諸眾生住於大乘故?雲何當得至無畏處,遠離恐怖永無一切毛豎等事故?雲何當得知佛方便說,善達一切修多羅等故?雲何當得不空生世間,恆入一切眾中獲利故?雲何當得為一切智首,於一切世間應受供養大名聞故?雲何當得無邊贊歎功德,為一切眾生福田故?雲何當得大歡喜踴躍無量,常在諸如來師子座下故?雲何當得勝上辯才,能問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意不怯弱辯才,於一切大眾中無怖畏故?雲何當得一切論議辯如師子王,降伏一切外道攝受諸異論師故?雲何當得不壞本誓莊嚴,欲摧一切邪異朋黨故?雲何當得善巧說法常處師子座,一切諸佛印可故?雲何當得遠離一切世間無義語言,以通達一切正教故?雲何當得深愛一切諸佛法,於諸如來生處行故?雲何當得樂欲真法,知諸如來不生故?雲何當得不懈慢,善承事知識故?雲何當得不染著,游行一切世界故?雲何當得願行具足,為教化一切眾生故?雲何當得如珊瑚,得諸相故?雲何當得如虛空,一切法無得相故?雲何當得如菩薩,不斷佛種故?雲何當得不休息行,諸菩薩道未曾遠離大乘故?雲何當得著大铠甲,諸佛廣大戒中決定住故?雲何當得一切諸佛所贊灌頂,住於諸如來十力地中故?雲何當得一切所想,通達一切諸法行故?雲何當得一切算數,巧方便知故?雲何當得善知一切成壞,遠離一切障礙行故?雲何當得一切不住行,不取不捨故?雲何當得一切大施主,能施無悔故?雲何當得入諸法海,能施勝上法寶藏故?雲何當得一切世間行,能捨世間諸相故?雲何當得廣大神通,隨順諸佛神通滿足歡喜故?雲何當得一剎那時間行,即能遍至一切諸佛前故?復雲何當得住此佛剎,遍見一切十方諸佛聽聞正法供養眾僧,非但未得出世六通,而實未得世間五通,而亦未捨此世界身,亦無生彼諸佛國土,唯住此土見余世界諸佛世尊,悉聞諸佛所宣正法,一切聽受如說修行?世尊,譬如今時聖者阿難,於世尊前親聞法已,皆悉受持如說奉行。彼諸菩薩身居此土不至彼界,而能遍睹諸佛世尊,聽聞法已悉能受持,如說修行亦復如是;從是已後一切生處,常不遠離諸佛世尊聽聞正法,乃至夢中鹹若斯也。”
  爾時,世尊告賢護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賢護,汝今乃能請問如來如是妙義。汝為利益一切世間諸眾生故,亦為安樂諸眾生故,復為憐愍諸天人故,復為攝受未來世中諸菩薩故。賢護,而汝往昔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種諸善根,聽聞正法,受持正法,愛樂正法,敬重正法。汝今但以摩诃迦葉教化行故,少欲知足,恆樂閒靜阿蘭若處,或居冢間,或在樹下,亦露地坐,常坐不臥,一敷不移,受乞食法,一食不再,或一坐食,或唯一抟,唯畜三衣及糞掃衣,贊歎頭陀,勸請諸菩薩,教菩薩行法,令諸菩薩喜,诃責諸菩薩,教示諸菩薩,成就諸菩薩,能為利益行大慈悲,於諸眾生生平等心,鹹得自在到於彼岸,隨意得見一切諸佛,發廣大願行深妙行,樂一切智菩提梁柱,善能隨順如來種性,發菩提心猶如金剛,通達世間眾生所念,廣大妙行不可校算、不可稱量,常在一切諸佛目前。賢護,於汝功德中未說少分也。賢護,今有菩薩三昧,名曰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若有菩薩,具足修習如是三昧,當得成就如上所問諸功德等。賢護當知,更有無量無邊勝上功德說不可盡。”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說此菩薩念一切佛現前三昧,令此世間天、人、梵、魔、沙門、婆羅門,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多獲利益多受安樂故,亦令當來無量眾生多得利益受安樂故,又為未來諸菩薩輩作大光明承受威力故。又願現在未來諸菩薩等,普得聞此念一切佛現前三昧。彼既聞已皆悉受持,既受持已一切皆當如實修學如教奉行,既學行已當令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前即能具足成就如是功德及余勝上功德等。”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如汝言者,汝當谛聽,善思念之,吾今為汝分別解脫。”
  賢護復言:“善哉!世尊,我深樂聞如來所說。”
  佛復告言:“賢護,雲何名為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若有菩薩具足成就此三昧者,即獲如前諸功德事,亦得其余殊異功德,所謂心念諸佛皆現在前,其心不亂,不捨作業,求勝上智,勇猛精勤,荷負重擔度脫眾生,承事供給諸善知識,常修空寂廣大思惟,親善知識滅除諸蓋,遠離惡友息世語言,塞諸根門,初中後夜減損睡眠,不貪衣服、食飲、湯藥、堂房屋宇、床座眾具,恆樂空閒住阿蘭若,不愛己身不重我命,不著形色不縱其心,修以慈心薰以悲行,一切時喜常行捨心,破壞煩惱成就諸禅,於中思惟不著滋味,觀察色想唯得空心不亂正念,不取諸陰不著諸入,不思諸界不貪生處,調伏慢高不妒他財,為諸世間多作饒益,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又於眾生生父母想,亦於眾生所作一子心,一切法中無有诤想,雖念持戒而不執著,常在禅定亦無耽染,好樂多聞不起分別,戒聚不缺定聚不動,智聚不妄諸法無疑,不背諸佛不謗正法,不壞眾僧不好乖離,親近眾聖遠離愚癡,不志求出世,雖聞語言意不樂聽,亦不耽著世間六味,習近熏修五解脫法,除滅十惡念修十善,斷滅眾生九種惱處,心常不離九想觀門,常思棄捐八種懈怠,一心修習八大人覺,不著禅味不恃多聞,摧伏我慢一心聽受,求法殷重修道證知,憐愍眾生離我分別,求壽命想畢竟難得,觀察諸陰無有物想,不住涅槃不著生死,諸行煩惱輪發大恐怖想、諸陰怨家想、諸入空宅想、諸界毒蛇想、三界衰惱想、涅槃利安想,觀諸欲惡猶如唾涕,深樂出家不違佛教,於眾生所勸行功德,於諸世界無復染心,見一切佛皆悉現前,受一切身皆若幻夢,一切諸相觀察滅除,思惟往來不見三世,於信清淨深信真妙,念一切佛三世平等無有動轉而能持諸善根,一切諸佛三昧自在,終不染著諸佛相身,於一切法皆悉平等,不與一切世間共诤,所可應作不相違背,通達甚深十二因緣,窮盡一切如來道地,得勝上忍入真法界,見眾生界性無生滅,見涅槃界本來現前,慧眼清淨觀法無二,彼菩提心無中無邊,一切諸佛體無差異,入於無礙清淨智門,明見菩提自然覺知,於善知識起諸佛想,於菩薩所不念乖離,已於生死破壞魔軍,一切眾事皆悉如化,見諸如來如鏡中像,應當求彼菩提之心,諸波羅蜜莫不平等,實際無盡集佛功德。賢護,是為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若有菩薩摩诃薩欲具成就如是三昧,當先成就如是功德。賢護,當知更有無量功德,然亦緣此三昧而生。”
  佛復告賢護言:“是中何等三昧能生如是諸功德行?所謂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能生如是諸功德法。
  “復次,賢護,雲何名為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也?賢護,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清淨持戒具足諸行,獨處空閒如是思惟,於一切處隨何方所,即若西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人爾時如所聞已,即應自作如是想念:‘如我所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今在西方,經途去此過百千億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安樂。如是如來今現在彼,為諸菩薩周匝圍繞,處大眾中說法教化。’然而是人依所聞故,系念思惟觀察不已,了了分明,終獲見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
  “復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於睡夢中見種種事,所謂金銀眾寶、珍財倉庫,或見朋友諸知識輩,或見覺時心不樂者,是人夢中所對境界,或違或順或憂或喜,有時語言歡欣極樂,有時躁戚盡意悲哀。是人寤已思惟憶念,如夢所見為他廣宣,追念夢中便生憂喜。如是,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系念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大眾,如是說法,如聞系念一心相續次第不亂,或經一日或復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聞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若於晝時不能見者,若於夜分或睡夢中,阿彌陀佛必當現也。
  “復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遠行他國,於睡夢中見本居家,時實不知為晝為夜,而亦不知為內為外。是人爾時,所有眼根牆壁石山終不能障,乃至幽冥黑闇亦不為礙也。賢護,菩薩摩诃薩心無障礙亦復如是,當正念時於彼所有佛剎中間,凡是一切須彌山王及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自余諸黑山等,不能與此眼根為障,而亦不能覆蔽此心。然是人者其實未得天眼能見彼佛,亦無天耳聞彼法音,復非神通往彼世界,又亦不於此世界沒生彼佛前,而實但在此世界中,積念熏修久觀明利故,終得睹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僧眾圍繞菩薩會中,或見自身在彼聽法,聞已憶念受持修行,或時復得恭敬禮拜尊承供養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已。是人然後起此三昧,其出觀已次第思惟,如所見聞為他廣說。
  “復次,賢護,如此摩伽陀國有三丈夫:其第一者,聞毗耶離城有一YIN女名須摩那;彼第二人,聞有YIN女名庵羅波離;彼第三人,聞有YIN女名蓮華色。彼既聞已各設方便,系意勤求無時暫廢。然彼三人實未曾睹如是諸女,直以遙聞即興欲心專念不息,後因夢已在王捨城,與彼女人共行欲事,欲事既成求心亦息,希望既滿遂便覺寤。寤已追念夢中所行,如所聞見,如所證知,如是憶念來詣汝所,具為汝說者,汝應為彼方便說法隨順教化,令其得住不退轉地,究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於當來必得成佛,號曰善覺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三人既得忍已,還復憶念往昔諸事了了分明也。
  “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欲成就菩薩摩诃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亦復如是。其身常住此世界中,暫得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而能系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分明睹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世尊,諸菩薩等成就何法,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系心正念相續阿彌陀佛便得生也。’既得生已,世尊於是知彼心故亦即念彼,彼方得見佛世尊耳!賢護,時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告彼人言:‘諸善男子,汝當正念精勤修習發廣大心必生此也。’賢護,時彼菩薩復白阿彌陀佛言:‘世尊,是中雲何念佛世尊,精勤修習發廣大心得生此剎耶?’賢護,時彼阿彌陀佛復告彼言:‘諸善男子,若汝今欲正念佛者,當如是念:今者阿彌陀如來、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身色光明如融金聚,具足成就眾寶辇轝,放大光明坐師子座,沙門眾中說如斯法。其所說者,謂一切法本來不壞亦無壞者,如不壞色乃至不壞識等諸陰故,又如不壞地乃至不壞風等諸大故,又不壞色乃至不壞觸等諸入故,又不壞梵乃至不壞一切世主等,如是乃至不念彼如來亦不得彼如來。彼作如是念如來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也。賢護,爾時彼菩薩從三昧起已,來詣汝所說此三昧相者,汝時即應為彼說法隨順教化,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卷第二思惟品第一之二

  “賢護,我時則亦授彼佛記:是人當來必得成佛,號曰德光明如來應供等正覺乃至佛世尊。賢護,是中三昧誰當證知?今我弟子摩诃迦葉、帝釋德菩薩、善德天子,及余無量諸菩薩輩,鹹已修得此三昧者,是為證。雲何證?所謂空三昧也。
  “賢護,我念往昔有佛世尊,號須波日。時有一人行值曠野,饑渴因苦遂即睡眠,夢中具得諸種上妙美食,食之既飽無復饑虛,從是寤已還復饑渴。是人因此即自思惟:‘如是諸法皆空無實,猶夢所見本自非真。’如是觀時悟無生忍,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賢護,有諸菩薩若在家若出家,聞有諸佛隨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頂禮,心中渴仰欲見彼佛,故作如是專精思惟;復應當觀如是色相,亦即作彼虛空之想;而彼成就虛空想已,得住如是正思惟中;住思惟已,得見彼佛光明清徹如淨琉璃,其形端正如真金柱。如是念者,彼見如來亦復如是。
  “復次,賢護,譬如有人忽從本國至於他方,雖在他方而常追憶本所生處曾如是見,亦如是聞,如是憶念,如是了知;久追憶故,於睡夢中明見自身在本生處,游從見聞如前所更。是人後時向諸眷屬,具論夢中所見之事:‘我如是見,我如是聞,我如是營,為如是獲得。’如是,賢護,有諸菩薩若在家若出家,若從他聞有佛世尊,隨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頂禮欲見彼佛正念不亂,應念即見彼佛形像,或如琉璃或純金色亦復如是。
  “復次,賢護,譬如比丘修不淨觀,見新死屍形色始變或青或黃或黑或赤,或時膖脹或已爛壞膿血俱流,蟲獸食啖,肉盡骨白,其色如珂,如是乃至觀骨離散,而彼骨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唯心所作還見自心。如是,賢護,若諸菩薩欲得成就彼念諸佛現前三昧,隨何方所,先念欲見彼佛世尊,隨所念處即見如來。何以故?因緣三昧得見如來。得見彼佛有三因緣。何者為三?一者、緣此三昧,二者、彼佛加持,三者、自善根熟。具足如是三因緣故,即得明見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
  “復次,賢護,如人盛壯容貌端嚴,欲觀己形美惡好丑,即便取器盛彼清油,或持淨水,或取水精,或執明鏡,用是四物觀己面像,善惡好丑顯現分明。賢護,於意雲何?彼所見像,於此油、水、水精、明鏡四處現時,是為先有耶?”
  賢護答言:“不也。”
  曰:“是豈本無耶?”
  答言:“不也。”
  曰:“是為在內耶?”
  答言:“不也。”
  曰:“是豈在外耶?”
  答言:“不也。世尊,唯彼油、水、精、鏡諸物,清明無濁無滓,其形在前彼像隨現。而彼現像不從四物出,亦非余處來,非自然有,非人造作。當知彼像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無有住所。”
  時彼賢護如是答已,佛言:“賢護,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物清淨彼色明朗,影像自現不用多功。菩薩亦爾,一心善思見諸如來,見已即住,住已問義,解釋歡喜,即復思惟:‘今此佛者從何所來?而我是身復從何出?觀彼如來竟無來處及以去處,我身亦爾,本無出趣豈有轉還?’彼復應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隨彼心念還自見心,今我從心見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來,我心是我身,我心見佛。心不知心,心不見心,心有想念則成生死,心無想念即是涅槃。諸法不真,思想緣起;所思既滅,能想亦空。賢護當知,諸菩薩等因此三昧證大菩提。”

三昧行品第二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摩诃薩言:“賢護,若諸菩薩摩诃薩具行四法,則能得是現前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不壞信心,二者、不破精進,三者、智慧殊勝,四者、近善知識。賢護,是為菩薩具足四法,則得成就現前三昧也。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四法,能具足行則能成就現前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乃至於剎那時無眾生想;二者、於三月內不暫睡眠;三者、三月經行唯除便利;四者、若於食時布施以法,不求名利無望報心。賢護,是為菩薩具足四法,則得成就現前三昧也。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四法能具足行,則得成就現前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勸他見佛,二者、教人聽法,三者、心無嫉妒,四者、勸他發菩提心。賢護,是為菩薩具足四法,則得成就現前三昧也。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四法成就三昧。何等為四?一者、造佛形像勸行供養,二者、書寫是經令他讀誦,三者、慢法眾生教令發心,四者、護持正法令得久住。賢護,是為菩薩具足四法,則得成就現前三昧也。”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汝等當住佛法中, 勿藏正言及我法,
   念勤精進除睡蓋, 三月不坐唯經行,
   食時廣說而施他, 宣揚諸佛無比法,
   不求名聞及利養, 無所著故得此禅。
   莫生嫉妒及嗔恚, 當思解脫諸欲心,
   樂此三昧求住者, 勤念無懈爾乃得。
   金色百福莊嚴相, 端正圓滿若花榮,
   世間樂見光明體, 常睹諸佛在現前。
   往古諸佛及將來, 現在一切人中勝,
   汝等一心恭敬禮, 亦常專念修供養。
   汝若供養彼諸佛, 應以華香及塗香,
   惠施美食起淨心, 證此三昧殊非難。
   諸佛塔前作眾樂, 螺鼓钲铎諸妙音,
   歡喜踴躍難稱量, 必當成就此三昧。
   勸造尊像無比身, 彩畫莊嚴具足相,
   金色光大無瑕垢, 證此三昧良非難。
   各各常念修法施, 清持禁戒及多聞,
   精勤勇猛除懈怠, 得此三昧終不久。
   不應他所懷毒心, 亦捨世間諸欲事,
   常以慈悲念一切, 三昧豈遠在現前!
   於法師所常隨喜, 尊重恭敬等如來,
   莫生輕慢與悭貪, 喜心供養除嫉妒。
   無量諸佛共稱揚, 汝但勤求自當得!
   世尊鄭重演說斯, 為修如是妙法故!”

見佛品第三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諸菩薩摩诃薩欲得成就此三昧者,當應於彼說法師所生諸佛想,起尊重心勿生憍慢,乃至無有诤競違逆不順心故,然後於此勝三昧中,精勤修學方能克證。賢護,若人於彼說法法師或比丘所,起不善心、苟違異心、诤競之心、故陵辱心、諸不淨心,乃至不生如諸佛想,如是菩薩假令修行,終不能證如是妙定,若得證者無有是處。
  “賢護,譬如清淨虛空無諸雲翳,有明目人,於靜夜時仰觀空中,無量星宿區別方所,形色各異了了分明。如是,賢護,菩薩摩诃薩思惟觀彼法性虛空,以想成故見諸如來,其事若此。然彼菩薩觀東方時,多見諸佛,多見百佛,多見千佛,多見百千佛,多見億佛,多見億百千佛,多見億百千那由他佛,不假作意自然現前。而彼菩薩既作如是觀東方已,欣觀南方及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世界各多見佛,所謂多見百佛,多見千佛,多見百千佛,多見億佛,多見億百千佛,多見億百千那由他佛,不假功用皆現在前。
  “復次,賢護,如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其世界中諸菩薩等生彼國者,於初一日觀察東方多見諸佛,多見百佛,乃至多見百千億那由他佛已,然後於第二日觀察南方如是,乃至十方事皆若此。如是,賢護,若菩薩摩诃薩成就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如是菩薩,於自土中觀察十方多見諸佛,多見百佛,乃至多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也。
  “復次,賢護,如諸如來成就佛眼,如是具已,於一切處悉如是知、悉如是見。如是,賢護,若菩薩摩诃薩亦既成就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已,自然滿彼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至滿彼一切菩薩諸功德等。”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猶如靜夜除雲霧, 有明眼者仰觀空,
   見彼眾星過百千, 晝念明了亦無失。
   菩薩如是得定已, 多見無量億千佛,
   復於起斯三昧後, 還為大眾演最尊。
   如我佛眼清淨故, 無有障礙見世間,
   是諸佛子菩薩眼, 出此三昧最勝觀。
   以無相想思如來, 而見十方諸等覺,
   破除惱毒及諸想, 汝聽菩薩妙功德。
   若聽彼法清涼心, 能入空寂無畏處,
   如我當今說斯法, 為令眾生證菩提。
   如彼安樂諸菩薩, 多見無量佛世尊,
   菩薩如是入思惟, 亦見百千多調御。
   如此比丘唯阿難, 一聞我說悉能受,
   菩薩如是得三昧, 聽一切法能總持。
   成就信慚具三昧, 悉捨一切世語言,
   常以慈心慧他說, 要當到斯寂靜地。”

正信品第四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諸菩薩摩诃薩為求如是三昧寶故,當應勇猛發勤精進,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賢護,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於大海,恣意載滿眾妙珍寶,已過一切諸大難處,垂至此岸未幾之間,船忽破壞眾寶沉沒。當爾之時,閻浮提人發大叫聲,生大悲苦,以失如是無價寶故。賢護,有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耳聞如斯勝三昧寶,不能書寫讀誦受持,復不能思惟如法而住。賢護,當知爾時,一切世間諸天神等,亦應如是發大叫呼生大悲惱,作如是言:‘是諸眾生深可憐愍,雲何於此諸佛世尊勝三昧寶,一切諸佛之所稱揚,一切諸佛之所印可,一切諸佛之所教誡,一切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圓滿無缺,菩薩聞已當應勤求,反更遠離不肯書寫,不樂讀誦,不能受持解釋義理,不能思惟如法而住?如是放逸懈怠眾生,未來必當受大損減。’賢護,何等名為眾生損減?所謂於如是三昧寶中,聞已遠離,不能書寫讀誦受持,不能解說思惟義理,不如法住專念修行,喪滅功德是為減損。賢護,是懈怠人惡眾生輩,於斯法中得利益者無有是處。
  “復次,賢護,譬如有人持赤栴檀示愚癡人,而彼癡人以愚癡故,於赤檀香起臭穢想。時主智人賣檀香者,告愚人曰:‘汝今不應於妙栴檀生臭惡想。何以故?是檀最精香氣第一,汝今何故反為臭惡?若不信者,應先嗅嘗為臭為香?又汝眼明,亦應以目觀察是檀,光色文彩為瘦為肥為善為惡?’然彼愚者,雖聞智人如是語言種種稱贊,以愚癡故轉生憎惡,以手捻鼻不用嗅聞,掩閉其目不肯觀視。如是,賢護,當來之世有惡比丘,憎惡是經其事亦爾。彼惡人輩不知修習身戒心慧,愚癡無智猶如白羊頑騃佷弊。彼諸惡人又薄福故,雖復得聞如是妙典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不用書寫,不能讀誦,不能受持,不能思惟,不能為人宣揚廣說,又亦不能廣生隨喜,雲何能得如說修行?若彼惡人能說行者,無有是處。又復聞已更興誹謗,都無信心謂為真實,雖聞多說終無開解,復作是言:‘若斯法者,但為戲論故神異其事,又為熾盛言教故過飾其詞,誘诳世間造斯經典,豈得方比聖者阿難諸比丘輩現在世時宣說如是諸修多羅也?’又於異時發如是言:‘此修多羅非佛所說,乃是惡人自造文章妄言經耳!’賢護當知,如斯惡人,長夜遠離如是微妙無上大寶,如彼癡人見妙香已,掩眼塞鼻不用見聞。如是,賢護,彼愚惡輩,聞此妙經三昧寶已,不欲書寫,不樂讀誦,不念受持,不能宣說,所謂無心親近不願聞故。
  “復次,賢護,譬如有人賣摩尼寶,有愚癡人見彼寶已,即便問言:‘仁者,斯寶其價雲何?’寶主答言:‘汝今當知是寶精勝,世間所無,非可造次以世價論也。吾今且說此寶功能威德力用,粗為約耳!卿若欲知此摩尼寶光明所照近遠若干,卿今若須當以真金布滿斯地,爾乃相與。’彼愚癡人聞是語已,便大嗤笑種種呰毀是摩尼寶,竟不酬價。如是,賢護,彼未來世諸惡比丘,聞此經中勝三昧寶,無有信心多生嗤笑,更興誹謗其事亦爾。或有比丘信根深厚慧根明利,已於過去諸如來所親近承事聽聞正法,如教修行種諸善根 。彼等聞此菩薩念佛現前三昧,即能讀誦思惟義理,為人廣說能多利益一切世間,所謂廣宣流布,生大信心,發大智慧,成就純直,具足威儀,常行慚愧,怖畏眾罪,修持禁戒,不受諸欲,信甚深法,能多受聞,得深智忍,常行慈悲。然而斯等信根深固得是三昧,得三昧已游諸方國,為他廣說解釋義理,常作是願:‘令此菩薩念佛三昧甚深經典,廣行流布常住於世。’或有眾生,善根微薄福德鮮少,過去未曾親近諸佛供養承事聽聞正法,但為我慢所降,嫉妒所導,利養所覆,名聞所牽,廣行放逸不持戒善,常樂亂心不修禅定,遠離經教不求多聞,未遇善師唯逢惡友。斯人如是聞此三昧,誹謗輕毀無一信心謂為不實,志性頑愚意無開解,復作是言:‘如斯經典非佛所說!乃是世間鈍根比丘,愚癡邪見自作文章嚴飾詞句。若處眾中應如是說,亦如是教。汝諸眾生,當知今此修多羅典非佛所說!’如是癡人,不知親近諸佛世尊,不種善根,不修供養,習近惡友多作眾惡。當知是人,遠離無上深妙法寶,永失無上最勝法利也。”
  佛告賢護:“吾復語汝,我今現在一切世間,梵、魔、沙門、婆羅門,及諸天、人、阿修羅等諸大眾前,宣說如是妙三昧時。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聞已隨喜,讀誦受持念佛三昧,思惟信解最以為真,發如是言‘是為真實諸佛說’者,當知彼人所獲福聚不可思議。賢護,若復有諸善男子、善女人,持滿三千大千世界種種珍寶,以用供養一切諸佛如來應供等正覺,所得功德雖為廣大,然望持經所獲福聚,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更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福德聚,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邪曲愚惑人, 放逸根不熟,
   惡友之所壞, 無有正信心。
   破戒造眾罪, 深著於我慢,
   彼各言此經, 非是諸佛說。
   此諸修多羅, 非是法王教,
   彼輩自意言, 我何能說此?
   若見大調御, 世尊放光明,
   我為彼廣宣, 彼亦能傳說。
   其或於此經, 聞已生歡喜,
   斯人無疑網, 不言非佛說。
   如有戒清淨, 所見能了知,
   敬法起重心, 我為此陳說。
   若以三千寶, 持奉諸如來,
   為求大菩提, 其福不可說。
   若有諸比丘, 說佛所歎定,
   聞者生信心, 此福過於彼。”

受持品第五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此眾有人今在我前,親聞我說如是三昧,於我滅後其所生處,還復得聞是三昧寶,雖聞不信誹謗毀呰,遠離善友隨逐惡人。賢護,復有一人,於善人所聞是三昧深妙經典,尚不生信不以為實不能開解,況惡人處聞是經典,寧能生信而復開解?何以故?賢護,諸佛如來所言難信,諸佛世尊智慧難知故。賢護,若當成就如是三昧,然後乃能於當來世,與諸眾生增長佛法。
  “復次,賢護,有諸菩薩摩诃薩,若在家若出家,聞此三昧不怖不驚、不悔不退、不謗不毀,聞已隨喜生信敬心,決定真實無復疑網,讀誦受持思惟義趣。賢護,如是等人,世尊悉見悉知悉識也。賢護,諸佛世尊雲何見斯諸善男子及善女人?復雲何知?又雲何識?賢護,若能讀誦受持思念此三昧門,如是之人終不為惡,不破淨戒,不壞正信,不入邪聚。賢護,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必定深信成就思惟,能分別成就思惟,於是法中具足信心,常能讀誦攝持是法。賢護當知,是人決不求少功德,亦不種少善根。賢護,是善男子、善女人,凡所生處或乏資須,然諸善根廣大不少。賢護,是故斯諸善男子、善女人,已於過去諸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賢護當知,此輩非於一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也,亦非於二、三、四、五乃至十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於百千億數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賢護當知,此諸善男子、善女人,已於過百千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方得聞此念佛現前三昧,聞已生信心開意解,即以為實無復疑網,既獲聞已樂欲書寫讀誦受持,乃至為他廣宣是義。何以故?賢護,斯諸善男子、善女人,往昔已於諸如來前,聞是三昧讀誦受持。以是義故如來滅後,於最末世五百年終,法欲滅時,法將壞時,還當得聞如是三昧,聞即生信無有驚疑,不退不沒生大歡喜遍滿身心,讀誦受持思惟其義為他解說,乃至一日一夜行是三昧。賢護,若復有人,聞此三昧無有驚怖,亦不退沒不生謗毀,聞已隨喜即以為實,思惟分別心開意解,但能為他暫時稱善,所獲福聚尚不可量,況能讀誦受持勤思而行,為他廣說至一日夜。賢護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即便獲得過於無量阿僧祇大功德聚,遂得住於不退轉地,隨所願欲如意即成。
  “賢護,其事雖爾,我今為汝更宣譬喻明顯此義。復次,賢護,譬如有人取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盡末為塵,復取一切草木枝葉,不問大小皆為微塵。彼人爾時於彼塵聚,取一微塵破壞分析,還令得作爾許微塵,然後復取彼一切塵,次第分析皆令等彼初微塵數。賢護,於意雲何?是微塵數可謂多不?”
  賢護答曰:“甚多!世尊。”
  佛言:“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前爾許微塵數佛剎,盛滿眾寶持用布施。賢護,於意雲何?彼善男子、善女人,所獲福聚復為多不?”
  賢護報曰:“甚多!世尊。然彼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獲得過彼無量無邊阿僧祇福聚。”
  佛復告言:“賢護,吾更語汝,如彼善男子、善女人,以爾許塵數佛剎盛滿七寶,持用布施獲如斯福;復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念佛現前三昧,暫生隨喜,信心分別以為真實,心開意解讀誦受持,乃至暫時為他解說,是善男子、善女人,所獲福聚勝前施福無量無邊,非可稱算,非可校計,非可思量。賢護,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此三昧生隨喜心,乃至暫時為他解說,尚獲無量無邊福聚,何況是善男子、善女人,於此三昧修多羅中,如聞而信,如信而受,如受而說,如說而行也!”
  爾時,世尊為重明斯義,以偈頌曰:

  “若以三千大千界, 盛滿七寶用行檀,
   我說彼福雖為多, 不如聞經少功德。
   菩薩為求多福聚, 信解讀誦復思惟,
   解說修行念三昧, 斯所獲福過於彼!
   抹三千界盡為塵, 復分一塵等前數,
   盡取如是諸塵剎, 盛滿珍寶以行檀。
   諸佛所贊三昧經, 單以一偈為他說,
   我言斯人獲功德, 超彼檀福不可量!
   若復為他具足說, 下至一構牛乳間,
   思惟增廣諸善根, 何況長遠無量福!
   一切眾生盡作佛, 淨慧終竟證彼如,
   假於億數多劫中, 說斯偈福不可盡。
   其間彼佛皆滅已, 多億數劫常廣宣,
   終亦不盡彼福邊, 緣此深經四句偈。
   一切所有諸世界, 四方上下及四維,
   滿中眾寶持與他, 為求勝福奉諸佛。
   彼諸功德難可量, 稱計與諸世界等,
   其有聞受是三昧, 善能宣說福過前。
   若人於此無遲疑, 其於諸法亦明了,
   彼則永絕諸惡趣, 能入勝寂三昧禅。
   彼若常能供養我, 必受多福不思議,
   增長多聞證菩提, 由思諸佛所贊定。
   今我語汝誠實言, 當念精進莫放逸,
   一心歡欣發勇猛, 自然速證彼菩提。
   彼為供養百數佛, 乃能受是三摩提,
   假於後世恐怖時, 自當速證微妙定。
   若有見我與比丘, 及汝大士賢護等,
   如是菩薩樂多聞, 決定當得此三昧。
   若得聞此聖三昧, 為他解釋或書寫,
   是陀羅尼世尊歎, 能證一切佛菩提。
   若人善思此三昧, 一切諸佛鹹共稱,
   當得種姓及多聞, 諸佛次第而演說。”

觀察品第六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諸菩薩摩诃薩即欲思惟此三昧者,當雲何思?賢護,彼諸菩薩欲思惟者,即應當作如是思惟,如我世尊今者現在天人眾中宣說法要。賢護,菩薩如是一心思惟,諸佛如來坐師子座宣說正法,具足成就一切相好,最妙最極殊特端嚴樂觀無厭。如是觀察諸大人相,於一一相應當至心,即得明了見諸如來應等正覺。既得見已,當先咨問不見頂相。既得問已,然後次第遍觀諸相皆令明了。如是觀已更復思惟:‘諸佛如來眾相微妙是為希有!願我未來還得如是具足成就諸妙相身!願我未來亦得如是清淨禁戒具足威儀!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三昧!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智慧!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解脫!願我未來亦得如是解脫知見!願我未來成滿如是諸相身已,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成佛已亦當如是處彼天人大眾之中,具足宣說如斯妙法!’
  “菩薩如是具足觀察諸佛如來,乃至成就一切種已,復應更作如是思惟:‘是中何者是我?誰為我所法?誰能得成諸佛菩提?為身得耶?為心得耶?若身得者,是身頑騃無覺無知,猶如草木石壁鏡像,然彼菩提無色無形非像非相,不可見知,不可觸證,雲何更以頑騃無知、無見、無識、無所分別、無作之身得彼菩提?菩提如是既無形色,非相非像,不可見知,不可觸證,誰復於中而行證者?若心得者,是心無色不可得見,是心無相不可得知,此心如是同於幻化。然彼菩提亦爾,無色不可見,無相不可知,無漏無為亦同幻化,雲何可證?雲何覺知?而言身心得菩提耶?’彼菩薩摩诃薩如是觀時,分明了了見是身相不得菩提,亦知是心不得菩提。何以故?諸法無有以色證色、心證心故。然彼於言說中知一切法,雖無色無形、無相、無漏、無可睹見、無有證知,亦非無證。何以故?以一切諸如來身無有漏故。又諸如來身無漏故心亦無漏,又諸如來心無漏故色亦無漏。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卷第三觀察品之余

  “又諸如來,色無漏故受亦無漏,乃至行識亦無漏。又諸如來戒亦無漏,所有三昧智慧亦無漏,乃至解脫解脫知見亦無漏,如是乃至諸如來,諸如來所有言說,已說、今說、當說,及一切法斯皆無漏也。賢護,諸如是等一切佛法,智人能達,愚者莫知。彼若能作如是觀時,一切諸法悉不可得。雲何不可得?所謂誰能證也不可得,雲何證也亦不可得,何緣證也亦不可得。彼能作是觀已,如是入滅寂定,分別諸法亦不分別諸法。何以故?諸法無故。賢護,如火未生,或時有人發如是言:‘我於今日先滅是火。’賢護,於意雲何?彼人是語為誠實不?”
  賢護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賢護:“如是諸法從本以來畢竟無得,雲何於今乃作斯說:‘我能證知一切諸法,我能了達一切諸法,我能覺悟一切諸法,我能度脫一切眾生’?於生死中此非正言。所以者何?彼法界中本無諸法亦無眾生,雲何言度?但世谛中因緣度耳!賢護,於意雲何?彼如是說得為實不?”
  賢護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賢護:“是故彼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欲成就無上菩提,乃至欲成緣覺菩提、聲聞菩提者,皆應如是觀一切法,作是觀時則入寂定,無有分別非無分別。何以故?賢護,彼一切法無所有不生,然彼定有分別即是一邊,定無分別復為一邊,然此二邊所有,是無寂定非無寂定,無思量處,無分別處,無證知處,無經營處,無聚集處,無思念處,無發起處。賢護,是名中道!所有數事處等,但依世谛說故。
  “復次,賢護,於彼真實第一義中,若中若邊皆不可得。何以故?賢護,一切諸法猶如虛空,本來寂滅非斷非常,無有積聚,無有住處,無可依止,無相無為,無有算數。賢護,彼不可數雲何為有?不可數故不入於數,不入數故乃至無有智算名言也。賢護,彼菩薩摩诃薩,如是觀察諸如來時,不可執著。何以故?一切法無執著故。以無處所而可執著,亦無根本是可斷絕,除滅根本故無依處。賢護,彼菩薩摩诃薩,當作如是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若如是見諸如來已,不應取著,不當執持。何以故?賢護,一切諸法不可執持,猶如虛空體性寂滅。賢護,譬如金錘安置火中,善作爐韛融消煉冶熾然毒熱,又如鐵丸新從火出炎赫熾然,有智之人不應執觸。何以故?鐵流金熾,觸則熾然故。如是,賢護,菩薩觀佛不應取著,其事若此。是故菩薩觀佛色時不應生著,如是觀受乃至行識不應生著。又彼菩薩若觀戒時亦不應著,如是觀定乃至智慧、解脫、解脫知見亦不應著。何以故?夫取著者,終不能離生死苦法,以是苦法皆由取著故。是故菩薩觀察如是諸如來時,不應生於取著之想。賢護,雖無取著,然應勤求諸佛世尊勝妙功德,所謂佛智、如來智、廣大智、自然智、自在智、不思議智、難稱量智、無等等智、一切智智。若欲求入如是智者,常當精勤思惟觀察見佛三昧也。”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譬如明鏡與油器, 女人莊飾曜其形,
   愚夫於是生染心, 處處馳騁為求欲。
   彼於無中顛倒想, 不知是法虛妄生,
   彼欲熾火之所燒, 斯婦起欲還自發。
   若有菩薩作是念, 是名無智著我心,
   菩提甘露在當來, 我拔眾生出重苦。
   第一義中無眾生, 世間獨有生老死,
   諸法無形如水月, 豈有菩提而可求?
   眾色形貌若鏡像, 如幻如炎如虛空,
   凡夫著想而受羁, 彼輩雖縛空無實。
   若斯智者諸菩薩, 知世顛倒故見真,
   了達無人誰受苦, 彼則當成無上覺。
   無意分別佛菩提, 其心本來自明淨,
   不見生死諸滓濁, 彼證真實最勝尊。
   一切色法諸無漏, 不可分別妄與空,
   滅除諸欲解脫心, 如是知者證三昧。
   初念諸佛無相身, 後聞諸法本清淨,
   如是思惟無余念, 證此三昧誠非難。
   常作空相而思惟, 即能滅彼微塵聚,
   不分別成及與壞, 一切外道失於中。
   於一切色無分別, 其眼雖睹不累心,
   彼見諸佛如日輪, 法界世間挺超出。
   其心清淨眼亦明, 雖勤精進常在定,
   彼得多聞不可說, 證此三昧真思惟。
   若以不見證三昧, 一切盲者應證知,
   亦不以見非不見, 是中外道皆迷沒。
   常離相想而思惟, 見彼諸佛清淨心,
   如是見已一切觀, 其人速成此三昧。
   彼無地水及火風, 亦非空界現前住,
   若欲觀察一切佛, 當想處座演妙音。
   如我今日宣妙法, 心樂法者睹我身,
   彼應無復余思惟, 唯當想佛說法事。
   如是專念莫他觀, 為求若斯多聞故,
   一心觀我說此定, 總持諸佛之所宣。
   無有一佛在過去, 亦無現世及當來,
   唯此清淨微妙禅, 彼不可言證能說。
   我於三界無上尊, 為利世間故特出,
   念證諸佛菩提故, 宣此三昧無等倫。
   若欲身樂及心樂, 求佛功德不思議,
   乃至證彼妙菩提, 要當修此勝三昧。
   欲淨深廣多聞海, 為眾生故常勤求,
   彼應速去諸欲塵, 要當修此勝三昧。
   若欲一生見多佛, 見已恭敬復咨詢,
   彼應速離勿生著, 要當觀此妙三昧。
   是處無欲復無嗔, 亦無愚癡與嫉妒,
   又無無明及疑網, 要當住此深寂禅。”

戒行具足品第七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有如斯最勝三昧。世尊,若諸菩薩捨家出家,深心樂欲說此三昧,亦當思惟此三昧者,彼等應當安住何法,而能宣說及思惟耶?”
  佛告賢護言:“賢護,若有菩薩捨家出家,深樂廣宣復欲思惟如是三昧者,彼出家菩薩當先護持清淨戒行、不缺戒行、不染戒行、不污戒行、不濁戒行、不著戒行、不動戒行、不被呵戒行、智者所贊戒行、聖所愛敬戒行,應當念知如是諸戒也。賢護,彼出家菩薩雲何當得清淨戒行?乃至雲何當得聖所愛敬戒行也?賢護,彼出家菩薩,應當依彼波羅提木叉,成就威儀,成就眾行,乃至成就微塵數等戒行,見已驚怖清淨活命,於諸戒中當念成就,應信甚深不得著忍,於空無相無願諸法中,聞說之時心不驚怖,無有悔沒。賢護,以是因緣,彼出家菩薩成就如是清淨戒行,不見戒行,不著戒行,乃至成就聖所愛敬戒行也。”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出家菩薩,雲何得有如是不清淨戒行、缺戒行、染著戒行、污戒行、依倚戒行、智所诃毀戒行、聖所不愛戒行也?”
  佛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有出家菩薩,取著色,受持禁戒修於梵行;如是取著受、取著想、取著行、取著識,受持禁戒修行梵行;修行已,作如是念:‘我今如是持戒,如是苦行,如是修學,如是梵行,願我未來得生天上或生人間,自在有生受諸果報。’賢護,以是因緣,彼出家菩薩成就如是不清淨戒,乃至聖者所不愛戒,是謂為求有故,為有生故,為受欲果故,為生處所故。賢護,是故彼出家菩薩,念欲說此三昧、思此三昧者,要當先具清淨戒行,乃至成就聖所愛戒,亦念常行檀波羅蜜,所謂最勝施、諸法施、上施、妙施、微妙施、精妙施、無上施,亦常勇猛精進不休,不捨重擔,不忘正念常行一心,正信清淨無有嫉妒,不著世間利養名聞,如法索求以濟形命,恆行乞食不受別請,厭離人間樂阿蘭若,尊崇聖種敬事頭陀,息世語言但論出世,處眾靜默假言不多,常敬於他不敢輕慢,於一切時常行慚愧,有恩必知知恩必報,於善知識常念親近,諸師尊所謹事無違。若聞如是甚深經典,專心聽受終無疲厭,於法師所起慈父心、善知識心,乃至生於諸如來想,以為如是微妙法故,成就無上大菩提故,轉增愛敬尊重心故。
  “復次,賢護,若彼菩薩或時至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甚深經法,彼法師所無愛敬心、無尊重心,不生慈父想,不生善知識想,不生諸佛想,不生教師想,不能親近承事供養,隨於何所聞是經典,當知是人不能聽受、書寫、解說、令法久住。如是之人若能聽受,若能書寫,若能解說,令法久住,無有是處。復次,賢護,若彼菩薩或復至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增上妙法,不生愛敬心,不生尊重心,及至不生諸佛想,不能盡心親近供養者,若能讀誦,若能受持,若能解說,令是經典不速滅者,無有是處。何以故?以不尊重是經典故,是故斯法不久必滅。
  “復次,賢護,若彼菩薩或復至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微妙經典,生愛敬心,生尊重心,乃起教師想、諸如來想,親承供養即能聽受,亦能書寫復能解說,能令是經久住利益,斯有是處。復次,賢護,若彼菩薩復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微妙經典,即於彼所生尊重心,如諸佛想親近承事,恭敬供養者,如是之人雖未修學如是經典即為修習,雖未解釋即為解說,令是妙法久住世間,不毀不滅斯有是處。何以故?以能愛敬尊重法故,是故此經久住世間。賢護,以是因緣吾今語汝,是人於是說法師所,生愛樂心,生敬重心,生尊貴心,起善知識想,起教師想,起諸佛想,盡心承事恭敬供養。賢護,若能如是,是則名為行我所行受我教誡也。
  “復次,賢護,彼出家菩薩必欲解說如此三昧,復欲思惟此三昧者,常當樂行阿蘭若事,不得居處聚落城邑,捨離朋黨多求之處,不貪衣食,不得貯聚谷米食具,不得受畜財物生資,不得貪求名聞利養,不惜重命常念捨身,遠離貪著恆修死想,常行慚愧不造諸惡,攝受正法無有疑心,常念遠離不取眾相,當修慈心勿懷嫌怨,常起慈悲無行嗔恚,安心喜捨莫想愛憎常,當經行破除睡蓋。賢護,出家菩薩若能安住如是法行,則能修學、解說、思惟如是念佛現前三昧也。”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所說經典甚深甚深,最勝微妙不可思議!然彼未來諸菩薩等懈怠懶惰,雖聞如是深妙經典,生大恐怖驚疑退沒,不發歡喜愛樂之心。彼等當復作如是念:‘我今當應余諸佛所乃可修習如是經典。所以者何?我今自知多諸障難,身遇病苦氣力甚微,寧堪修行如是經典?’世尊,彼輩如是,於甚深法更生放捨遠離之心,不能發勤勇猛精進樂欲成就如是經典。
  “世尊,爾時亦當有諸菩薩,精進勤求專念之者,愛樂是法,勸持是法,攝受是法。若諸法師說是法者,於是法中如法行故,能捨身命,不著名聞,不求利養,不自宣說己身功能,不染衣缽,不樂城邑,常趣空閒山林靜處。其或聞是微妙法故生大歡喜,更當具足發勤精進,聽受如是微妙法門,常讀誦故,常念持故,思惟義故,如說行故。彼等於未來世諸如來所,非徒直欲求彼多聞,亦無但求在於有處,唯為成就諸功德故,常念勤求精進勇猛。世尊,然復應有往昔己曾供養諸佛宿種善根諸善男子、善女人輩,發大精進為聞如是微妙法故,更發如是大誓莊嚴:‘願我當得干渴肌膚,散骨消髓,熾然身心,苦行不息,必欲成就如是妙典!’終無暫時懈怠懶惰而不聽聞微妙勝法,亦無不思甚深義理,復無捨他不為宣說,而常勇猛行大精進,但為攝受諸菩薩故,聽聞如來如是妙典,聞已即便生歡喜心。”
  爾時,世尊贊彼賢護菩薩言:“善哉!善哉!賢護,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今隨喜。賢護,我隨喜故,一切三世恆河沙等諸佛世尊皆亦隨喜。”
  時,彼賢護菩薩復白佛言:“若有在家菩薩,處於世間聞是三昧,欲自思惟即為他說,乃至一日或經一夜,是人安住幾種行法,當得成就思惟三昧為他說也?”
  佛言:“賢護,彼在家菩薩處於世間,若欲修習思惟三昧,或一日一夜乃至一殻[(殻-幾)/牛]牛乳時者,吾今語汝:彼在家菩薩既居世間,當應正信不起悭貪,常念行施隨多少施,當一切施不求果報,應歸依佛、又歸依法、亦歸依僧,不事天神亦無禮拜,不生嫉妒常念隨喜,當須清淨如法活命,不愛兒女不著妻妾,不染居家不耽財寶,常樂出家念除須發,修八關齋恆住伽藍,常懷慚愧發菩提心不念余乘。見有持戒清淨比丘修梵行者,終無調戲常行恭敬,從誰聞學如此三昧,當於師所生愛敬心,起尊重心善知識想,生教師想起諸佛想,一切眾具悉以奉之,常當識恩恆思報德,以能教我微妙法故。賢護,彼在家菩薩處俗之時,應住如是諸法行已,然後教示如是三昧,如是思惟,如是修習。”
  時,彼賢護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今乃為彼出家在家諸菩薩輩,正信成就樂深法者,宣說如是無上妙法,令住如是無量法行,然後當得思惟解說如是三昧。世尊,如來滅後,如是三昧於閻浮提能廣行不?”
  佛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滅度後,此三昧經於閻浮提四千年中廣行於世。而後五百年末一百歲中,正法滅時、比丘行惡時、誹謗正法時、正法破壞時、持戒損減時、破戒熾盛時、諸國相伐時,當斯之際頗有眾生熾然善根,往昔已曾親近諸佛,供養修行植善種子,為彼諸丈夫輩得是經故,此三昧典復當流行於閻浮提。所謂佛威神故,故令彼等於我滅後,聞此經已歡喜書寫,讀誦受持思惟其義,為他解釋如說修行。”
  爾時,賢護菩薩,及寶德離車子,聞如來說正法滅時,悲泣雨淚,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當於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末百年中,沙門顛倒時、正法欲滅時、誹謗正法時、破壞正法時、持戒損減時、破戒增長時、正法護減時、非法護增時、眾生濁亂時、諸國相伐時,能於如來所說經典妙三昧中,讀誦受持思惟義理為他廣說。何以故?我心無厭終不知足。是故我於如來所說修多羅中,能聽聞故,能書寫故,能讀誦故,能受持故,能思惟故,能修行故,能廣說故。”
  爾時,商主優婆塞,伽诃岌多居士之子,那羅達多摩納等,聞如來說未來世中正法壞滅,為正法故悲哀泣淚,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等能於如來所說妙修多羅,及能受持修多羅者,我皆攝護令得增長。世尊,我今復為如來所說微妙經典,作其加護,令得廣宣久住於世。何以故?以是經典能於無量阿僧祇劫,多所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世尊,我等得聞未曾有法,至心受持思惟其義,為他解說廣行流布。世尊,我今聞此甚深經法一切世間無有信者,我先為其造善根器,然後為解。”
  爾時,眾中有五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部眾等,聞如來說未來世中正法壞滅,為正法故悲泣雨淚,從座而起,整持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受持如來正法。然諸大士善丈夫輩,爾時於我當作正依,當作覆護,為我經理,能令我等於如來所說如是甚深修多羅中,取真實義如法修行。唯願世尊,付囑我等諸善丈夫分明立記。何以故?世尊,我及彼等皆能護持攝受正法及攝受者故。”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放金色光,其明遍照十方世界諸佛國已還至佛所,右繞三匝從頂上沒。
  爾時,尊者阿難作如是念:“世尊昔來已多微笑,然於笑時必為異事,我今應問微笑因緣。”如是念已,即從座起,整持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白言:

  “其心清淨行無穢, 有大威德巨神通,
   一切最尊世中上, 顯現無垢如明月。
   無礙聖智解脫心, 迦陵伽聲天中最,
   一切異輪莫能動, 今忽微笑有何緣?
   通達正真為我說, 能多利益兩足尊,
   聞是如來微妙音, 一切皆當大歡喜。
   諸佛世尊豈虛笑? 佛復放光有勝人,
   誰於斯日獲大利? 是故今應宣笑旨。
   誰於今日得證真? 誰於今日受法王?
   誰於今日自灌頂? 誰於今日登佛位?
   誰於今日利世間? 誰當總宣佛法藏?
   誰於佛智得常住? 以是尊應顯笑緣。”

  爾時,世尊即以偈告長老阿難曰:

  “阿難汝見大集不? 攝護五百從座起,
   身心歡喜發誠言: 我輩當來獲斯法!
   此等一心瞻察我: 我於何時亦復然?
   鹹於我前興大誓: 我輩當來證斯道!
   復有八輩從座起, 五百上首此為尊,
   彼於末世法壞時, 為世間法故宣說。
   我今告汝如是言: 於此眾中無礙智,
   是輩非於一佛所, 起立合掌敬諸尊。
   我觀往昔無量世, 八萬諸佛皆現前,
   八人為首從座起, 還為護持是妙法。
   前此八萬億由他, 復值如是數諸佛,
   心得解脫大名稱, 彼時此輩已攝持。
   今復於我勝法中, 能為攝護利益首,
   教化無量菩薩眾, 斷除嫉妒諸大人。
   此等於我滅度時, 取我捨利興供養,
   善持我斯諸佛事, 安置箧笥遍十方。
   平地造塔或在山, 付囑天龍及金鳥,
   斯等依仗於此經, 壽終皆得生天上。
   後雖轉生於人間, 而常不離勝家姓,
   善持我斯菩提事, 還發大願隨本心。
   或時為法至他國, 恆值如是深妙典,
   得已轉授眾多人, 以歡喜心除嫉妒。
   求法精誠無懈倦, 輕財賤命豈愛身?
   降伏一切諸外論, 常以妙法惠施彼。
   時世無能受斯經, 亦無讀誦轉教人,
   唯有此輩五百賢, 今於我前從座起。
   復此八士諸菩薩, 當來北天授斯法,
   樂恆廣宣多利益, 弘是甚深修多羅。
   此八正士為上首, 彼五百數復無增,
   遠離嫉妒棄名聞, 來世當授廣大法。
   如是比丘及尼輩, 諸優婆塞優婆夷,
   巧智無妒登法師, 當成正覺大威德。
   彼不思議神德具, 百福之體相莊嚴,
   得微妙樂除眾苦, 長拔三毒煩惱根。
   此等從今捨命已, 終不受生惡道中,
   一切生中常和合, 所遇菩提最勝事。
   既捨一切惡趣生, 亦能永離諸難處,
   功德不可知邊際, 如是無量受多福。
   復當得見彌勒佛, 於彼常起和合心,
   恭敬供養利益他, 唯求無上菩提故。
   彼時此輩恆集會, 承事超世兩足尊,
   為此諸佛妙菩提, 當度生死登彼岸。
   於後末世法壞時, 彼等亦常持此法,
   如是所處恆修行, 遇彌勒世事若斯。
   所可於此賢劫內, 廣為利益世間燈,
   彼一切處護是經, 安住三世無所畏。
   將來億數多諸佛, 不可思議難得邊,
   斯皆供養廣修行, 常護如是勝佛事。
   其有在前成菩提, 彼彼鹹同修供養,
   而或於先取滅度, 我住多世那由他。
   今此賢護大菩薩, 及是寶得出眾珍,
   商主岌多伽摩那, 當見恆沙無數佛。
   於彼亦受無上經, 前已經歷多劫數,
   妙算不能盡其形, 無量億劫誰能知?
   若有眾生得聞名, 或於覺時及睡夢,
   能發勇猛師子吼, 彼輩皆得天人尊。
   若有眾生但聞名, 直能信敬及隨喜,
   一切作佛無疑慮, 何況供養於彼身!
   其所受法不思議, 壽命住法亦無量,
   利益廣大無窮盡, 功德智慧不可知。
   彼過去佛難思量, 清淨持戒洹沙數,
   此輩於彼廣行施, 唯求無上佛菩提。
   彼諸功德不可數, 多劫宣說莫能窮,
   於菩提中無增減, 常念護持是經法。
   阿難若人護此經, 書寫讀誦及憶念,
   汝應決定興愛敬, 終不離是五百中。
   阿難若人持此經, 自當勤心求堅固,
   淨持禁戒捨睡眠, 決定得斯妙三昧。
   我毗尼處說木叉, 諸比丘學居蘭若,
   若能頭陀不捨離, 得此三昧定無疑。
   一切別請盡能捨, 凡是美味皆斷除,
   師所常起諸佛心, 誰雲不證斯三昧?
   貪恚癡患先覺知, 我慢嫉妒鹹遠離,
   情無垢著念無為, 讀誦思惟勝三昧。
   清淨意處無可染, 調伏諸根息怨嫌,
   一心專念如來身, 讀誦受持妙三昧。
   若有菩薩在居家, 心常堅住出家事,
   受持讀誦口業成, 心常念學此三昧。
   恆應修持五種戒, 亦常數受八戒齋,
   常住寺廟捨資生, 讀誦思惟此三昧。
   不當耽著眾婦妾, 勿愛兒女及珍財,
   住優婆塞行羞慚, 但當憶持此三昧。
   莫於他所起害心, 唯思除去諸調戲,
   無處可著住於忍, 但念思惟此三昧。
   莫於財物生執著, 花香塗粉及諸鬘,
   無處染著安彼忍, 但當受持此三昧。
   若比丘尼求此經, 當勤歸敬除嫉妒,
   調戲貢高及我慢, 證彼菩提亦不難。
   應發精進破睡眼, 一切諸求皆當斷,
   心愛樂法淨命存, 唯當讀誦此三昧。
   心常不共貪欲俱, 莫起恚恨無迫惱,
   不以魔縛系眾生, 唯當受持此三昧。
   無以谄曲有所為, 勿貪好衣及塗薰,
   莫行兩舌離別他, 唯當受持此三昧。
   男女聲色不系念, 寂絕無諸邪念事,
   於教師所生佛想, 唯當受持此三昧。
   所生永離眾惡道, 於佛法中不空信,
   破除三有諸障難, 要當受是三摩提。”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卷第四稱贊功德品第八

  爾時,賢護菩薩,及寶得離車子,善商主長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羅達多摩納,水天長者與五百徒眾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即以五百上服奉覆世尊,復以多種供具供養世尊,心樂法故各以己身奉承如來。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是賢護菩薩,當於彼等五百徒眾,而作義師說諸法要,教化慰喻令彼歡喜。以歡喜故,彼輩即得隨順之心、真實之心、清淨之心、離欲之心,除諸煩惱無復蓋纏。”時五百人一心合掌,恭敬頂禮退住一面。
  爾時,賢護即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具足幾法,而能得此念佛三昧也?”
  爾時,世尊告賢護言:“賢護,若菩薩摩诃薩具足四法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不著一切外道語言,二者、不樂一切諸愛欲事,三者、常不遠離頭陀功德,四者、常厭三界諸有生處。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四法得此三昧。復次,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讀誦受持是三昧典,或時復能為他解說,現前即獲五種功德。何等為五?一者、一切眾毒不能損害,二者、一切兵仗不能破傷,三者、一切諸水不能漂沒,四者、一切猛火不能焚燒,五者、惡王縣官不能得便。所以者何?由是三昧慈心力故。賢護,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勤求是三昧時,讀誦受持是三昧時,思惟修習是三昧時,為他解釋是三昧時,若有眾毒及以兵仗、一切水火、惡王縣官,能傷害者無有是處。
  “復次,賢護,假使世間壞劫之火,世界焰赫天地洞燃,若彼受持此三昧典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設令墮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滅。賢護,又如罂水能滅小火。如是,賢護,假使持經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落彼火中,三昧力故大火隨滅,若不滅者無有是處。復次,賢護,若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經時,若彼惡王、若惡官、若劫賊、若師子、若虎狼、若蛇毒,若能作障礙者無有是處。又設彼等行是經時,若被夜叉、若羅剎、若餓鬼、若鸠槃茶、若毗捨阇乃至一切非人能為障礙,亦無有是處。又若彼男子女人讀誦經時,正思惟時,為他說時,入三昧時,行梵行時,若失衣若失缽,乃至有諸障礙事者,無有是處,唯除宿殃不可轉者。復次,賢護,若彼受持三昧經典諸善男子、善女人輩,若患眼、若患耳、若患鼻、若患舌、若患身、若患心,復有諸余種種患難,乃至命難、梵行難者,亦無是處。復次,賢護,若彼男子女人於此經中,得如是聞,得如是見,得如是知,如是具足已,若不值佛,若謗正法,破和合僧,背佛菩提者,亦無是處。賢護當知,即彼持經男子女人,如上諸事莫能為礙,唯除宿殃不能轉耳!
  “復次,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經者,常為一切諸天稱贊,亦為一切諸龍稱贊,又為一切夜叉稱贊,又為一切乾闼婆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阿修羅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迦樓羅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緊那羅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摩睺羅伽之所稱贊,又為一切人非人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四大天王之所稱贊,又為一切忉利天王之所稱贊,又為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稱贊,如是乃至常為一切諸佛世尊之所稱贊也。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經者,常為一切諸天愛敬,如是乃至常為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人非人等之所愛敬,又為一切四天大王之所愛敬,如是常為一切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之所愛敬,如是常為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之所愛念也。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及善女人以經力故,常為一切諸天守護,如是常為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非人之所守護,又為一切四天大王,如是忉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之所守護,如是當為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悉皆覆護十方世界無量阿僧祇世界中現持法者。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以經威力故,一切諸天皆欲見之,如是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非人等皆思欲見,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如是一切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皆思欲見,如是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各欲見之。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以經威故,一切諸天常至其所親見其形令彼觀睹,如是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見其形隨宜利益。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等皆親臨視,如是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非但晝日或於夢中為現形像,自稱名號摩頂慰安稱揚勸發也。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雖未曾聞諸余經典,以是三昧威神力故,自然有人來至其所,乃至夢中為其宣說,令彼得聞憶持不失也。復次,賢護,我若說彼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暫持三昧微妙經典所得功德,設經劫數終不能盡,我之智辯雖復無窮亦不能說,何況彼輩聞此三昧依教修行如法而住也!”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而說偈曰:

  “若人有能解釋斯, 諸佛大寂勝三昧,
   假令我今說功德, 猶彼恆河取一沙。
   若能為他說三昧, 水不能溺火不燒,
   刀杖毒害所不傷, 王賊惡官不得便。
   若能讀誦三昧經, 不畏一切恐怖事,
   如彼大蛇諸大毒, 此等經力能滅除。
   若有受持是經典, 不畏一切諸惡人,
   夜叉羅剎及諸龍, 彼徒終無得其便。
   若常守護供養者, 便在蘭若為朋類,
   師子虎狼諸獸等, 犀牛豺豹及野干。
   若能護持此三昧, 彼有威力不可當,
   遠離一切惡心人, 及諸夜叉啖精氣。
   若能解說此三昧, 彼無諸病及障災,
   所生報眼終不衰, 言詞清妙有大辯。
   若人證知深寂禅, 身體雄健無眾病,
   一生永絕諸惡色, 後終不畏地獄道。
   若有能讀三昧典, 諸天守護及龍神,
   夜叉羅剎與怨仇, 彼雖惡臨不驚懼。
   若能為他說斯經, 人龍夜叉皆歡喜,
   諸天晝夜常歌歎, 一切世尊愛若子。
   若人為他常轉讀, 一切法中無有疑,
   彼諸容色無等倫, 豈於菩提有退減?
   若能轉教諸眾生, 遭值惡王民人亂,
   時年亢旱谷價貴, 終無受弊及饑荒。
   若人解說此三昧, 所有功德不思議,
   假雖魔娆諸眾生, 不能動斯一毛發。
   我前說彼持經人, 眾患恐怖及煩惱,
   彼終不能加損害, 唯除往業先定殃。
   若有護持於此經, 是則於吾為長子,
   我已稱贊於彼等, 當來之世亦復然。
   若能護持如斯法, 自應恆發歡喜心,
   鹹共宣通勿放捨, 我今為汝如是說。”

饒益品第九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念往昔過於無量阿僧祇劫,時有一佛,號無畏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當爾之時,有長者子名須達多,與二萬人俱詣彼佛無畏王所,到已頂禮彼世尊足,敬禮畢已退坐一面。時須達多即便請彼無畏王如來,廣宣如是三昧深義。賢護,爾時彼無畏王如來應供等正覺,知長者子有深信心,樂欲聽聞如是三昧,應時隨順而為敷演。賢護,時須達多於彼佛所,聞三昧已讀誦受持,思惟其義即如說行。既修行已,還即於彼無畏王如來法中捨家出家,剃除須發,服袈裟衣,經八萬歲思惟住持如是三昧。又復在彼無畏王如來所,聞一切法皆悉受持。是後復經諸如來所,聞說斯法亦皆能持,於諸佛所種諸善根,能廣成就不思議已,然後捨命即得上生三十三天同受果報。即彼劫中還復值遇第二如來,而彼如來從剎利生出家成道,名曰電德如來應供等正覺。而復於彼電德如來法中,出家修行經八萬四千歲,還復思惟如是三昧。而更值遇第三如來,彼第三佛於婆羅門家生已亦出家成道,號曰光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復於彼如來所出家修行,亦於八萬四千歲中,常得思惟如是三昧。賢護,時彼長者子須達多,自是之後過百余劫,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賢護,汝應當知,爾時彼長者子須達多者豈異人乎?即彼過去燃燈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也。賢護,是故當知,彼長者子須達多者,以有如是愛樂法故,復有如是求法行故,能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復次,賢護,汝今當觀是三昧王,為諸菩薩及眾生輩,而作幾許大弘益事?所謂當得一切諸佛智地故,復能攝受一切諸佛多聞海故。賢護,是故汝等當應勤求如是三昧,常樂聽聞、讀誦受持、思惟修行。既聞受已,當復為他讀誦受持、解釋義理,令他勤求、鹹得聞受、正念思惟、如說修行。所以者何?賢護,若能勤求、讀誦受持、正念修行、廣宣流布是三昧者,不久當得證諸佛智、諸如來智、大自在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無等等智、一切智智,乃至得彼不共他智故。賢護,若復有人能善宣說,彼應正言:‘今此三昧即是一切諸菩薩眼、諸菩薩父、諸菩薩母,能與一切諸菩薩輩諸佛智者。’賢護,如是說者是為善說時善說是三昧也。賢護,若復有諸男子女人能善說時,彼當正言是三昧者,即是佛性,即是法性,即是僧性,即是佛地,是多聞海,是無盡藏頭陀,是無盡藏頭陀功德,是無盡藏諸佛功德,是無盡藏能生深忍,是能生大慈、能生大悲、能生菩提也。賢護,是為彼能善說時說是三昧也。賢護,若復有人能善宣說是三昧時,彼應正言:‘是三昧王,能破一切諸法黑闇,能作一切大法光明。’賢護,是為彼能善說三昧也。
  “賢護,汝宜觀此菩薩念佛現前三昧,為諸眾生作大利益。乃至一切諸菩薩輩,住於此土,遍見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到諸佛所恭敬禮拜,聽聞正法,供養眾僧,亦不貪著。賢護,以是義故,諸菩薩等,若欲成就三昧王者,常當專心精勤觀察彼四念處。賢護,雲何菩薩觀四念處?賢護,菩薩摩诃薩常當專心觀察身行,畢竟不見一切諸身;常當專心觀察受行,而亦不見一切諸受;常當一心觀察心行,而亦不見一切諸心;常當一心觀察法行,而亦不見一切諸法。賢護,如是等事誰能信者?唯彼漏盡阿羅漢及以阿毗跋致諸菩薩等。賢護,是中一切愚惑凡夫,於彼念佛現前三昧,常當思惟諸佛世尊不得生著,又亦思惟諸佛世尊說如斯法而亦不著,又亦思惟我聽聞法,一切所為皆不得著。何以故?賢護,諸法皆空,本來無生故。賢護,諸法不可念,無念處故。賢護,諸法遠離,絕心想故。賢護,諸法不可執持,真如無得故。賢護,諸法無染,如虛空故。賢護,諸法清淨,遠離眾生故。賢護,諸法無濁,因緣滅故。賢護,諸法無為,福伽羅不可得故。賢護,諸法即涅槃相,本性清淨故。賢護,諸法無所有,一切物不可得故。
  “賢護,是故諸菩薩等,若欲思惟此三昧者,不可異相而能得入,無得相故得見諸佛,正念諸佛和合相應,亦得思惟助菩提分,念聞正法思量分別選擇菩提分,而不見自身亦不證諸法。所以者何?賢護,是中不可以色相故而得見佛,不可以聲相故而得聞法,不可以希望心成就檀波羅蜜,不可以樂著諸有具足屍波羅蜜,不可以悭吝秘法而得涅槃,不可以深著福伽羅想而獲多聞,不可以攀緣諸行而能遠離諸事,不可以樂著住處而得證果,不可以隨順貪愛誡諸過非,不可以常樂斗诤成就諸忍,不可以常行惡業而得善果,不可以聲聞乘人而證菩薩念佛三昧,亦不可得諸菩薩忍,亦不可以嫉妒取著而得空三昧,亦不可以行愛欲而入奢摩他,亦不可以懈怠懶惰證諸聖道,乃至不可以不捨異念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賢護,是故我今以此三昧付囑世間諸天王輩,受持守護,亦付於汝,當來宣布勿令斷絕。”
  於是世尊說斯法時,有八那由他欲色界諸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人,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而斯輩皆於未來過恆沙劫,盡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同一號,名正解脫如來應供等正覺,住世教化壽命亦等。
  “賢護,以斯初發菩提心故,尚得如是無量功德,具足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況復我昔行菩提時供養我者,彼寧不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賢護,復有無量無邊眾生,聞說此法得淨智眼。復有八百諸比丘等,於諸漏中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誰當受持此三昧, 彼於福聚不可量,
   斯等戒行無塵垢, 本心清淨猶如鏡?
   誰當受持是三昧, 多聞深廣無邊崖,
   智慧自然無缺減, 功德盛滿若明月?
   誰當受持是三昧, 得睹諸佛不思議,
   智慧觀察希有法, 不思議人皆守護?
   誰常受持此三昧, 曾見無量諸世尊,
   彼佛說法難稱量, 皆當奉承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 彼為世間作燈光,
   大悲如斯拔眾生, 所有世尊悉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 未來無數諸聖尊,
   若有菩薩欲見者, 清淨信心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 彼勝得利難思議,
   善能下生於人間, 常得出家善求食?
   誰能護持此三昧, 彼受多福不思議,
   復能住持於將來, 獲斯功德最後利?”

具五法品第十

  爾時,賢護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及比丘僧,明日食時臨顧我家受我供養,憐愍我等諸眾生故。”世尊默然受賢護請。
  時,彼賢護知佛受已,頂禮尊足,右繞三匝,於是辭還。遂復詣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所,到已頂禮波阇波提比丘尼足,而即白言:“願阿梨耶,及諸尼眾憐愍我故,受我明朝所設微供。”爾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默然受請,賢護知已頂禮辭還。
  時,彼賢護復詣寶德離車子所,語寶德言:“寶德,汝來!汝之所有親戚眷屬朋友知識,及此會中優婆塞眾,乃至一切王捨大城,及以自余城邑聚落諸新來者,為我請曰,受我明朝所設飯食。”爾時,寶德離車童子受賢護言,即告會中諸優婆塞親戚眷屬等曰:“仁輩當知,彼賢護菩薩令我告汝:‘明日食時受我微供。’”
  爾時,賢護菩薩,寶德離車子,及善商主長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羅達多摩納水天長者,並及一切諸余眷屬朋友知識等,頂禮佛足已,還彼賢護菩薩捨宅。到已佐彼賢護經營,即於其夜約敕家人,辦具諸種精妙上膳,所謂世間凡可食啖,色香美味百物備有。乃至外國遠來貧窮乞丐,亦為辦具種種精膳而供給之,與諸大眾一等無異。所以者何?凡諸菩薩心無憎愛不敢輕他,於諸眾生皆平等故。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乃至忉利天王釋提桓因,四天大王提頭賴吒等,及彼善德天子與諸眷屬,鹹為人身贊助其事,欲令賢護菩提果報速成就故。爾時,賢護與諸眷屬善友知識等,掃灑其家乃至王捨大城街巷道路,處處皆悉懸妙幡蓋,廣設種種諸莊嚴具而莊飾之。又以諸種微妙華香布散其地,復燒世間第一名香而為供養。
  時,彼賢護如是莊嚴王捨大城及妙食已,於明旦時,與諸眷屬詣世尊所,頭面禮敬而啟白言:“世尊,我事已辦,願知此時。”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為賢護故著衣持缽,與彼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人大眾,左右圍繞,向彼賢護菩薩捨宅。於是賢護發如斯念:“我家隘小不受多眾,自非世尊威靈加護,令宅寬廣盡為琉璃,令諸城內一切人民莫不明見,亦令今此天人大眾隨意受用無所乏少,不亦快乎!”
  爾時,世尊知彼賢護心所念已,即以神力令其家宅嚴麗寬廣,所有眾具變成琉璃,亦令城內一切人民皆得睹見分明顯了,足令大眾隨意用之。
  爾時,世尊入賢護宅,隨其床座安詳而坐,亦令一切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人天大眾,隨其部類次第而坐。時,彼賢護及寶德離車子、善商主優婆塞、伽诃岌多長者子、那羅達多長者子,既見世尊,與彼四部天人大眾皆安坐已,於是賢護躬以自手,持最妙食奉上世尊。世尊受已,然後授與諸四部眾,及與一切天人大眾種種上妙香美味食,鹹令自恣悉皆豐滿。如是一切飯食斯畢,澡手漱口乃至洗滌缽器持舉皆竟,賢護於是別置小座,在世尊前頭面頂禮,然後退坐一心瞻仰。爾時,世尊即為賢護菩薩,及寶德離車子、善商主優婆塞、伽诃岌多長者子、那羅達多摩納等,乃至四部天人大眾等,如應說法令其解知,開導慰喻令其歡喜,然後與諸比丘、比丘尼、天人大眾歸還本所。
  時,彼賢護菩薩後食畢已,將諸眷屬善友知識,及百千眾左右圍繞,至世尊所恭敬禮拜,退坐一面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具足幾法,當能證此現前三昧?”
  佛言:“賢護,菩薩若能成就五法,則便得此現前三昧。何等為五?所謂:一者、具甚深忍滅除至盡,二者、實無所盡無有盡處,三者、本無有亂滅除諸亂,四者、本無有垢滅除諸垢,五者、本無有塵斷離諸塵。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無生忍故,而能得此現前三昧。復次,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深厭諸有不受諸行,二者、一切生處念菩提心,三者、所生常見諸佛世尊,四者、終不耽著陰界諸入,五者、終不愛著受欲樂事。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五法成就三昧。復次,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當思念無邊際心,二者、常能善入禅定思惟,三者、分別思惟一切諸法,四者、於諸眾生無有诤心,五者、常以四攝攝受眾生,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五法成就三昧。復次,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於諸眾生所常行慈心;二者、於一切時念修聖行;三者、常行忍辱,見破戒者恆生敬心;四者、於自和尚阿阇梨所不說己能;五者、於一切處不敢輕他。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五法則能證是現前三昧。復次,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依聖教如說修行,二者、清淨意業滅身口惡,三者、清淨戒行斷除諸見,四者、常求多聞深信諸善,五者、常念如來應等正覺。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五法則能獲得現前三昧。
  “復次,賢護,菩薩摩诃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行大施,能為施主不起悭貪,心無嫉妒弘廣心施純直無谄,於諸沙門及婆羅門、貧窮孤獨一切乞人,無所愛惜,無有勝上可重之物而不施者,所謂一切微妙飲食、名衣上服、第一房捨、諸種敷具、燈燭花香,凡所受用皆悉捨之。雖常行施而不求報,憐愍一切無疑惑心,既施之後終無變悔。二者、常為施主而行法施,所謂常為眾生說如斯法,所謂第一、最上最勝、最妙最精。修行如是大法施時,能出一切無礙辯才,文義次第相續不斷,如來所說甚深法中,皆能安住成就深忍。或時被他誹謗罵辱、捶擊鞭打,終無嗔恨穢濁毒心,亦無驚懼種種苦惱,而心無畏常懷歡喜。三者、若聞他說此三昧時,至心聽受書寫讀誦思惟其義,廣為他人分別演說,令是妙法久住世間,終無秘藏使法疾滅。四者、常無嫉妒遠離諸惱,棄捨蓋纏斷除塵垢,不自稱譽亦不毀他。五者、於諸佛所常重信心,於諸師長常行敬畏,於知識處常生慚愧,於諸幼稚常懷慈憐,乃至受他小恩尚思厚報,何況人有重德而敢辄忘?常住實言未曾妄語。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五法則能獲得如是三昧。”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若於深法心欲樂, 厭離一切諸後有,
   智者不願一切生, 若能如是得三昧。
   不用一切諸外論, 乃至語言不聽受,
   永斷世間諸五欲, 若能如是證三昧。
   清淨持戒住梵行, 所生不念諸女人,
   深厭五欲真佛子, 若能如是證三昧。
   常行大施不求報, 亦無住著悔恨心,
   一捨已後不重緣, 唯當攝念思諸佛。
   憐愍眾生行施時, 決定除疑無變退,
   安住調柔而修施, 若能如是得三昧。
   若於財施為大主, 無有憍慢嫉妒心,
   行一切施常踴躍, 若能如是得三昧。
   又於法施為上首, 善解微妙修多羅,
   能知甚深寂滅法, 若能如是得三昧。
   安住甚深諸法中, 善能堪忍無嫉妒,
   雖被撾罵無惱恨, 若能如是得三昧。
   或時聞說此經典, 書寫讀誦巧廣宣,
   唯為法住利世間, 若能如是得三昧。
   於諸法中不秘吝, 不求利養及名聞,
   但為紹隆諸佛種, 若能如是證三昧。
   遠離睡眠與衰惱, 除斷嫉妒及蓋纏,
   不自稱贊輕毀他, 能滅我相得三昧。
   正信諸佛及法僧, 常行誠心無欺诳,
   不忘一切諸恩報, 彼證三昧無艱難。
   若能真說無妄言, 凡有所行亦不失,
   所作雖微獲報廣, 彼於證法無障礙。
   若人有能具斯法, 清淨持戒護有恩,
   彼得菩提尚不難, 何況甚深微妙定!”

授記品第十一

  爾時,世尊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念往昔過於無量阿僧祇,復過無量阿僧祇劫,初於燃燈佛世尊所聞此三昧,聞已即證如斯三昧,見諸如來常現在前。從是已來,經於無量阿僧祇諸世尊所,皆受是經修行供養。彼佛世尊授我記曰:‘摩納,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賢護,汝輩亦當專精一心思惟修習如斯聖法,非是凡夫所見境界,甚深寂靜眾相滅處,如是學已未來自然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艱難如我不異。汝等當知,若有安住是三昧者,自然當得近大菩提。”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我昔遇彼燃燈佛, 見已即得三摩提,
   從是常睹諸如來, 具足功德大名稱。
   汝但多集諸功德, 一切專念即得成!
   若人能行此法中, 當得無上菩提道!”

甚深品第十二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世尊,雲何思惟如是三昧?”
  佛言:“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念欲思惟此三昧者,觀彼色時不應取著,於彼聲中不應取著,於彼香中不應取著,於彼味中不應取著,於彼觸中不應取著,於諸法中不應取著,於諸生中不應取著,於一切處不應取著,於是法中當起真實大慈行也。是中何等名為三昧?所謂於一切法中如法行故。若諸菩薩觀念處時當應如是,觀察身行終不分別見身行處,觀察受行亦不分別見受行處,觀察心行亦不分別見心行處,觀察法行亦不分別見法行處。菩薩當應如是觀察思惟三昧。何以故?賢護,彼菩薩觀身行時於身不起思惟分別,觀受行時於受不起思惟分別,觀心行時於心不起思惟分別,觀法行時於法不起思惟分別故。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是諸法既不可得,雲何當有分別思惟?賢護,是故一切法無有分別,無分別者無有思惟,無思惟者,當知彼中無法可見。賢護,無可見故便為無礙,一切法中無障礙故,即是菩薩現前三昧。
菩薩成就是三昧故,即得睹見無量無數過阿僧祇諸佛世尊,並所宣說皆悉聽聞,聞彼法已鹹能受持彼諸如來應等正覺所有一切無礙解脫、解脫知見,亦即能得彼無礙智。
  “復次,賢護,菩薩觀察四念處時,無法可見,無聲可聞,無見聞故則無有法可得分別,亦無有法可得思惟,而亦復非瞽盲聾類,但是諸法無可見故。是故觀時不生住著而見諸道,思惟道故即於諸法無有疑網,無疑網故見佛如來,見如來故永離迷謬,無迷謬故知一切法終無可見。何以故?菩薩若有如斯見者則取彼見,取彼見故則取法相,取法相故則取事業,取事業故則見眾生,見眾生故則見壽命,見壽命故則見富伽羅,見富伽羅故則見諸陰,見諸陰故則見諸入,見諸入故則見諸界,見諸界故則見諸相,見諸相故則見諸物,見諸物故則見彼因,見彼因故則復見緣,以見緣故則便求取,以求取故則有有生。何以故?賢護,一切諸法終不可取,無可取故。菩薩於彼一切諸法,不思不念,不見不聞。賢護,終不如諸外道若外道弟子,取著富伽羅及以我見也。賢護,菩薩終不作如是見。雲何見?菩薩見者如如來見終不退轉,菩薩見如辟支佛見、如阿羅漢見。菩薩當應作如斯見,如斯見故不憶不念不見不聞,以不憶念及見聞故滅諸妄想,即得思惟如斯三昧也。
  “復次,賢護,譬如虛空本無形色,不可觀見無有障礙,無所依止,無有住處,清淨無染亦無垢濁;諸菩薩輩見一切法亦復如是,所謂於彼有為無為一切法中,無有處障礙乃至亦無處所,以眼清淨無障礙故,一切諸法自然現前。彼諸菩薩如是念時即見諸佛,其所莊嚴狀如金辇,具足威儀如百千光,炎赫斯照如秋滿月,眾星圍繞如轉輪王,軍眾熾盛如天帝釋,四輔中尊如大梵王,處彼天座如師子王威伏眾獸,如鮮白鹄處空而飛,如須彌山王安住大海,如大雪山出諸良藥,如鐵圍山攝持猛風,如彼水界住持大地,如大風輪淨虛空界,如須彌頂壯麗天宮。如是,賢護,彼諸如來應等正覺,以智德光照明一切三千大千諸佛世界,其事若此。
  “賢護,彼諸菩薩於正觀中復如斯念:‘而諸如來有所宣說,我昔聽聞,聞已讀誦受持修行。’如是念已從三昧起,如彼定中所聞諸法,思惟其義為他宣說。賢護當知,是三昧王,為諸菩薩作斯利益,能與如是諸功德聚,所謂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也。賢護,是故,若彼善男子、善女人,隨欲求證無上菩提,當應聽聞如是三昧,聞已書寫讀誦受持,修習思惟廣為他說,令是妙法流布世間。”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諸佛清淨離塵垢, 功德深廣無所依,
   鐘鼓铿锵眾妙音, 萬種鹹備修供養,
   布散諸種超世香, 精異花鬘上寶蓋,
   燃燈供養眾塔廟, 所為求此三摩提。
   佛法甚深難可見, 開示世谛令人知,
   彼如自性初不遷, 汝當隨順智無礙。
   猶日月天初出時, 帝釋佐天三十二,
   眾具莊嚴實周普, 求彼三昧亦復然。
   譬如梵天處梵眾, 威儀寂靜功德圓,
   勇猛精進不可稱, 彼求三昧亦如是。
   又如醫王處世間, 給施病者眾妙藥,
   隨順諸佛清淨心, 初未曾離本空性。
   譬如雪山諸山王, 炜烨同於轉輪帝,
   亦如寶辇妙莊嚴, 彼見諸佛眾相滿。
   又猶鹄王絕明白, 處空自在無礙游,
   如是諸佛金色身, 世尊真子如斯念。
   無垢三昧淨智燈, 能破大冥諸黑闇,
   彼除一切眾物想, 念諸佛智無礙光。
   諸垢消滅無嗔毒, 無明清淨妙智人,
   若能觀是無自他, 彼終無有諸色相。
   無疑惑中淨智生, 悉能斷斯諸有見,
   亦已滅亡陰界想, 聞法除惱得清涼。
   比丘當知諸佛子, 及以清淨比丘尼,
   彼優婆塞優婆夷, 若能念此得三昧。”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卷第五現前三昧中十法八法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有比丘,樂欲修習此三昧者,先當思惟彼無相想,既思惟已我慢不生。賢護,除慢高已,心意泰然遠離眾相,爾時即應為他宣說如是三昧,不應起诤。是中雲何名為诤也?所謂妄想誹毀即謗於空名為诤也。賢護,是故彼比丘以無诤故,當能修學為他宣說此三昧也。
  “賢護,有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修學為他解釋此三昧者,應當具足成就十法,然後為他解斯三昧。何等為十?所謂:一者、彼諸善男子、善女人,先摧我慢起恭敬心;二者、知恩不忘心常念報;三者、心無倚著亦無嫉妒;四者、除斷疑惑及諸障礙;五者、深信不壞系念思惟;六者、精進勤求經行無倦;七者、常行乞食不受別請;八者、少欲知足調伏諸根;九者、正信甚深無生法忍;十者、常念誰所有是三昧,即於彼師生諸佛想,然後修習如是三昧。
  “賢護,是為彼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如上十種法已,應當修習如是三昧,亦令他人受持讀誦。如是行者當得八事。何等為八?一者、畢竟清淨,於諸禁戒無毀犯故;二者、知見清淨,智慧和合不與余相應故;三者、智慧清淨,更不復受諸後有故;四者、施與清淨,不願一切諸行果報故;五者、多聞清淨,既聞法已畢竟不忘故;六者、精進清淨,於一切時求佛菩提故;七者、遠離清淨,於一切名利不染著故;八者、不退清淨,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不動搖故。賢護,是為彼善男子、善女人所獲八法也。”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說偈曰:

  “智人不起有相想, 亦當除慢及我心,
   於深忍中無取著, 彼能速宣此三昧。
   空中本來滅诤根, 涅槃無相大寂定,
   於佛無嫌不謗法, 彼能速宣此三昧。
   智者不興嫉妒意, 念佛知恩及法僧,
   所生降伏無遷移, 如是寂靜持三昧。
   無有嫉妒亦無疑, 思惟深法真實信,
   精進不懈離諸欲, 彼能如是得三昧。
   常行比丘乞食法, 捨諸別請況求財?
   斷除垢染證真如, 彼能如是得三昧。
   誰能有此三摩提, 我應聽受廣流布,
   於教師所起佛想, 彼能如是得三昧。
   若人修行此三昧, 當具功德超世間,
   彼應速受八種法, 稱諸佛心淨無垢。
   持戒清淨無有邊, 三昧菩提及勝見,
   彼能清淨諸有中, 住以最妙功德聚。
   智慧清淨不受有, 布施離垢入無為,
   得彼多聞未曾忘, 其為智人功德藏。
   勇猛精進得菩提, 於世名利不貪染,
   若諸智者善行此, 彼入無上深妙禅。”

不共功德品第十四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摩诃薩言:“賢護,彼諸菩薩摩诃薩,復當成就十八不共法。何等名為不共法也?所謂如來初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般涅槃,於其中間如來所有三業智慧為首,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又諸如來知見過去無有障礙,知見未來無有障礙,知見現在無有障礙。又諸如來所為無有錯誤,言無漏失,意無忘念,無別異想,常在三昧無不知已捨。又諸如來意欲無減,精進無減,禅定無減,智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賢護,是為如來十八不共法,彼菩薩摩诃薩當應修習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具足甚深難見攝受正法,即欲宣說是三昧者,應當更受十種勝法。何等為十?所謂如來十力。雲何十力?賢護,是中如來是處非處力者,如來於諸處非處事,能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處非處事,如來能以正智如實知者,此則如來處非處力。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一切世間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一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是中如來一切至處道力者,如來於一切處道差別,皆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一切至處道事,如來能以正智如實知者,此則如來至處道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二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是中如來世間種種界力者,如來於世間種種諸界無量差別,能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世間種種界事,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此則如來世間界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三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是中如來心行力者,如來於諸眾生種種心行無量差別,皆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眾生種種心行無量差別,如來能以正智如實知者,此則如來知心行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四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知眾生諸根差別力者,如來於眾生諸根種種差別,皆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眾生諸根種種差別,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是則如來諸根差別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五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是中如來禅定力者,如來於一切禅定解脫三昧,生起煩惱及以滅除,斯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一切禅定解脫三摩跋提生起煩惱乃至清淨,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是則如來禅定力也。如來得已知真正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先所未轉。若彼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六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業力者,如來於彼一切諸業種種差別,及彼未來和合得報亦無量差別,如來斯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諸業種種差別,未來得果亦復差別,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斯則如來知業力也。如來得已知真實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先所未轉。若彼世間若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七業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天眼力者,如來常以清淨天眼過於人眼,見彼未來諸眾生輩死此生彼,其所受身或美或丑或善或惡,所得諸色或好或惡或妙或粗,或生善道或生惡趣,又見眾生所作諸業或善或惡。有諸眾生,具身惡業、具口惡業、具意惡業,诃罵聖人,誹謗正法,壞和合僧,具足如是諸惡業故,身壞命終生於惡道。又諸眾生,具身善業、具口善業、具意善業,恭敬聖人,尊重正法,供養眾僧,具行如是諸善業故,命終得生人天善趣,如是等事皆如實知。賢護,如來以淨天眼見諸眾生死此生彼,乃至命終生於天上,是則如來生死智力。得是力已知真實處,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彼世間若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若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八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宿命智力者,如來能以諸宿命智,知於過去諸宿命事,所謂眾生生此死彼,或於一處初受一生、或二、或三、或五、或十、或百、或千,乃至或受無量百生、無量千生、無量百千生,如是乃至無量轉劫、無量定劫、無量轉不轉劫等,皆如實知。又於彼所生趣,如是處、如是家、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如是相貌、如是生中、如是服食、如是所作、如是善惡、如是憂喜、如是苦樂乃至若干壽命等,亦如實知。又於某處捨彼身已復生某處,如是身相、如是所說、如是所經,乃至壽命諸過去事,皆悉知故。賢護,如來能以種種無量諸宿命智,知彼眾生宿命所經,始自一生及無量生,乃至壽命諸過去事如實知者,是則如來宿命智力也。得是力已,處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彼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若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九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漏盡力者,如來能盡一切諸有,無復諸漏,心慧解脫自覺法已,是故唱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賢護,如來如是能盡諸漏,心慧明脫自證知故,故言‘我生已盡’乃至‘不受後有’如實知者,是則如來漏盡智力也。如來得已,處大眾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彼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若斯轉者。賢護,是為如來第十智力,菩薩摩诃薩當應修學具足成滿。
  “賢護,若諸菩薩摩诃薩,讀誦受持思惟修習是三昧者,則能攝受如來十力也。”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十八不共等覺法, 十力明智諸佛同,
   菩薩修習此妙禅, 自然成就斯二種。”

隨喜功德品第十五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四隨喜故,即當得斯現前三昧,速疾成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名為四種隨喜也?所謂彼菩薩摩诃薩應作如是念:‘如彼過去一切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各於往昔行菩薩時,皆因隨喜得是三昧,因三昧故具足多聞,由多聞故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今日亦應如是,依因隨喜得是三昧,因三昧故具足多聞,由多聞故速得成就無上菩提。’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第一隨喜功德聚也。賢護,彼菩薩摩诃薩,復應如是念:‘如彼當來一切諸如來應供等正覺行菩薩時,皆因隨喜得是三昧,因此三昧故具足多聞,由多聞故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今日亦應如是,當因隨喜得是三昧,歸憑三昧求滿多聞,由多聞故速疾成彼無上菩提。’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第二隨喜功德聚也。賢護,是菩薩摩诃薩,復應如是念:‘而今現在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世界中,一切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各於往昔行菩薩時,亦因隨喜得是三昧,因是三昧具足多聞,由多聞故現皆得成無上菩提。然我今日亦應隨喜,乃至為欲速成無上菩提故。’賢護,是為菩薩第三隨喜功德聚也。復次,賢護,彼菩薩摩诃薩,復應如是念:‘我今已得仰學,三世一切諸如來本於過去行菩薩時,皆因隨喜得是三昧,皆因三昧具足多聞,皆由多聞而得成佛。今我以此隨喜功德,願與一切眾生共之,同生隨喜,同獲三昧,同具多聞,同悉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第四隨喜功德聚也。
  “復次,賢護,而彼菩薩既得成就如是隨喜、如是三昧、如是多聞,如是速疾成就菩提,以是功德悉與眾生,共同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功德難可稱量!我今為汝略開少分,汝宜谛聽善思念之。賢護,譬如有人定壽百歲,身輕氣猛行駿若飛,是人生已便即能行一世界,先行東方盡世界邊,如是次第行於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周旋十方窮極地際。賢護,於意雲何?假使有人聰明出世善通算術,能計是人所行地界道路近遠長短耶?”
  賢護白言:“不也。”
  “又能稱量耶?”
  “不也。”
  “又能觀察耶?”
  “不也。”
  “亦能思惟耶?”
  “不也,世尊。”
  “賢護,且置初行,即使是人滿足百年速疾往返,遍至十方無量世界,彼明算人復能知否?”
  賢護報言:“不也,世尊。彼明算人尚不能知初時所行地界近遠,雲何能計是人一世盡力飛行周遍十方,無數世界道路由旬其數多少?若欲的知,唯獨世尊及大弟子捨利弗與彼不退諸大菩薩等乃能知耳!”
  佛告賢護:“如是,如是。我今語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起信敬心,於彼風行壯人所經世界盛滿珍寶,持用奉獻十方諸佛,其所獲福雖曰極多,然尚不如隨喜三昧功德少分!何以故?賢護,由彼菩薩摩诃薩修此三昧,具足如上四大隨喜,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求多聞成正覺故。賢護,以是因緣持彼施福,望前隨喜所獲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億百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賢護,汝今當知,諸菩薩等隨喜回向所得功德。是故我今更為汝說菩薩隨喜功德少分,汝宜谛聽也。賢護,我念往昔過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師子意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賢護,時此世界閻浮提中,人民熾盛多饒財寶,豐樂安隱甚可愛樂。賢護,爾時此閻浮提其地弘廣,具足一萬八千由旬。其間城郭聚落乃有一萬八千,一切皆以七寶所成。其城縱廣十二由旬,於諸城內城別皆有九億民家。賢護,爾時大城名曰賢作,城中居民有六十億。彼城即是師子意如來現生處也。賢護,爾時師子意如來,初會說法有九十億人證阿羅漢果;過七日已,於第二會,復有九十億人得阿羅漢果;過第二會,第三會中,復有九十億人得阿羅漢果;過三會已,復有九十億人鹹從他方而來大集,悉是清淨諸菩薩眾,自後彼佛恆有無量阿僧祇諸聲聞眾。賢護,爾時人民行十善業,如彼未來彌勒佛世教諸眾生,具足成就十種業行。爾時人壽八萬四千,如彌勒時人壽無異。
  “賢護,時彼大城有轉輪王名曰勝游,如法治世具足七寶,所謂金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長者寶、主兵寶,是為七寶,滿足千子身相端嚴,成就威雄降伏怨敵。彼王所統盡世界邊,不用刀兵亦無威迫,無所稅斂眾具自然。時勝游王詣師子意如來應供等正覺所,頂禮尊足然後退坐。爾時,師子意如來知勝游王渴仰心已,即為廣宣現前三昧。時彼王既聞如是三昧,深自慶幸發隨喜心,以一把寶奉散佛上。彼王緣此隨喜善根,命終之後還生閻浮,為彼王子名曰梵德,復紹王位如法治化。彼佛滅後於正法中有一比丘,其名曰寶,聰明精進,常為四眾宣揚廣說如是經典。賢護,爾時彼梵德王於比丘所聞三昧已,得深淨信起隨喜心,持上妙衣價直百千覆比丘上。賢護,又梵德王從比丘所聞三昧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愛法故捨家出家,剃除須發,被服袈裟。是時亦有百千人眾成就信心,即隨彼王法服出家,亦為如是三昧經故。時彼梵德比丘,與彼百千諸比丘眾,經八千歲供養承事彼寶比丘無有疲倦,終不能得如是三昧,唯除一聞。聞已隨喜,具以四種隨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初隨喜如是廣行,然後梵德比丘及百千眾,緣此善根尋得值遇六萬八千諸佛世尊,凡所生處常得為眾頒宣廣說如是三昧。彼王比丘因彼善根,復更值遇六萬八千億數諸佛,如是次第種諸善根得此三昧,具足圓滿助菩提法已,尋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堅固精進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而彼百千諸比丘眾得此三昧,亦能成就助道法故,皆已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曰堅勇如來應供等正覺,復令無量百千眾生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賢護,彼但耳聞尚獲如是,何況菩薩聞受三昧,讀誦憶持為他廣說,復勤思行而不得也?賢護,以此義故,諸菩薩等聞是三昧誰不隨喜,誰不讀誦,誰不受持,誰不修習,誰不廣說?何以故?賢護,以彼菩薩聞是三昧,即得成就助道法等,速疾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賢護,以是因緣吾今語汝,若人正信淨心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要先至心求此三昧。菩薩若聞百由旬內有此甚深三昧經者,菩薩即應躬自往詣聽是經典,聞已即應讀誦受持、修習思惟、為他廣說。賢護,且置百由旬內當往聽受。又彼菩薩若聞二百由旬、三百、四百、五百,乃至千由旬內有是三昧,在某都城某聚落所,菩薩即應躬往聽受習誦受持。何以故?賢護,以是菩薩清淨信心,為求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薩不應起懈怠心、生懶惰心、起散亂心,當更發精進心、發猛利心,應當為是三昧速至千由旬所,乃至但得聞是三昧,何況讀誦受持思惟解說!何以故?賢護,以是三昧能攝一切助道法故。
  “復次,賢護,是中若有菩薩以純淨心為求菩提,應當往詣千由旬所,為聽如是三昧法。時,菩薩應當承事供養彼說法師,一切眾具悉皆奉上,常當隨逐法師而行,或時一年,或復二年,或十、二十或經百年,乃至盡壽隨逐法師不得捨離,乃至但求聞是三昧,何況能得讀誦受持、思惟義理、為他解釋!如是菩薩隨法師時,當捨自心諸所為事,常當隨順彼阿阇梨法師意行,謹心承事不得違教,起尊敬心及重愛心,除捨一切無愛敬事,於法師所發善知識想,乃至當起如諸佛心。賢護,彼菩薩於是法師阿阇梨所,能生如是敬愛心已,若當不得讀誦受持思惟廣說,乃至聽聞是三昧者終無是事,唯除往昔誹謗如是甚深經典,業時已熟定墮惡道業不淨耳!復次,賢護,假彼菩薩或欲須離彼法師者,常當知恩,常當念恩,常當報恩。何以故?賢護,以是法師宣講因緣,令斯經典久住不沒。
  “復次,賢護,若有菩薩為是三昧,尚當應往千由旬處,況復隨近城都國邑聚落空處或山野中,而當不往聽受讀誦、思惟義理、為他廣說也?復次,賢護,我今語汝,若有菩薩為三昧故,即能往至千由旬所,乃至不得聞是三昧,而彼菩薩雖復不得聞是三昧,於是法中念求善根,當發精進莫即懈惰。汝應當知如是之人,則為已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聽聞、受持讀誦、思惟修習、為他廣宣!賢護,汝今當觀彼菩薩輩,聞此三昧已而能受持思惟修行,即得爾許大功德聚;乃至求已不能得聞,亦當具足幾大善根。若聞不聞,皆為已住不退轉地,畢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聞已讀誦受持、思惟修習、廣為他說,亦令多人聞已誦持、修習思惟、熾然流布也!”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我念過去有如來, 號師子意人中上,
   彼時有王為眾首, 親往詣佛求三昧。
   時大智王得聞已, 歡喜遍滿不可宣,
   以手持寶奉散之, 供養人尊師子意。
   內心思惟發是言: 我今歸依無上覺,
   為諸世間作饒益, 唯願善說三摩提。
   時王興建此業已, 捨身還生於彼宮,
   尋得值遇寶比丘, 大德名聞滿十方。
   彼聞比丘善說時, 心生歡喜無稱量,
   即以勝妙眾寶服, 答彼比丘為菩提。
   復與數千眾出家, 供養承事彼比丘,
   經歷滿於八千歲, 為求如是三昧故。
   彼唯一說不再宣, 聞受深妙如大海,
   爾時心智都無倦, 求此如實勝寂禅。
   彼輩如是修行已, 值遇諸佛大威雄,
   具滿六萬有八千, 其間亦聞此三昧。
   余世供養復承事, 六萬八千億世尊,
   所聞深妙悉隨喜, 斯由師子如來故。
   彼王如是具修行, 終得成佛號堅進,
   教化眾生無量數, 所在生死皆遠塵。
   從王出家數千眾, 亦同得佛名堅勇,
   德聲遍滿於十方, 聞三昧名證大覺。
   何況復能為他說, 不染著彼諸世界,
   當更廣顯妙思惟, 若斯三昧諸佛演!
   若知三昧百由旬, 為求菩提詣彼聽,
   於言教中莫辭倦, 聞者功德不可量。
   若至於彼不得聞, 尚獲若干諸福聚,
   何況聞已思說者, 唯當速求此三昧!
   當念彼具梵德人, 親近承事勿生厭,
   誰比丘所有此經, 即當詣彼修供養。”

覺寤品第十六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念往昔過多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薩遮那摩如來應供等正覺,十號具足。時有比丘名曰和輪,於佛滅後稱揚廣說是三昧經。我於爾時為大國王,一心專求是妙三昧,即於夢中聞有告言是三昧處。既覺寤已,遂便躬詣比丘師所求是三昧,因請法師剃發出家。為求聽受是三昧故,躬用承事和輪法師,備經三萬有六千歲,天魔障蔽竟不得聞。”
  時,佛復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言:“我今語汝,汝等當應急疾聽受是三昧王,無得賒遲亦無忘失,善承事師無令失所,求是三昧以得為期,若經一劫乃至百千不生懈心,無不得也。賢護,若人一心求是三昧,常隨逐師不得遠離,當設供養,所謂湯藥、飲食、衣服、床敷種種眾具,及以一切金銀珍寶,凡是資用盡奉於師無所愛惜,如其自無乞求而與,趣得三昧勿生厭心。賢護,且置如斯尋常供具。夫求法者,師若有須,乃至應當自割其身肌膚肢體供奉於師,師若須命尚無愛惜,況余外物而不奉師?賢護,其求法者,承事法師將護隨順其事若此。又承事師如奴隨主,如臣事君,事師亦爾。斯人如是疾得三昧,得三昧已當念憶持,常念師恩恆思報答。賢護,是三昧寶不易可聞。正使有人過百千劫,但求聞名尚不得聞,何況聞已書寫誦持,轉復為他分別說也!賢護,假使恆河沙數諸佛世界,盛滿珍寶持以行檀,其福雖多,猶亦不如聞此經名,書寫一偈所獲功德無可校量!”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我念過去無量時, 具足數滿六千歲,
   常隨法師不暫捨, 初不聞是三昧名。
   有佛厥號為至誠, 時彼比丘名和輪,
   其於世尊滅度後, 比丘廣說是三昧。
   我時為彼天下王, 夢中聞告三昧處:
   和輪比丘常宣轉, 王當聽受是妙經。
   從夢寤已即推求, 躬詣比丘請三昧,
   遂捨王位而出家, 恭敬供養不暫休。
   經歷三萬六千年, 但願得逢彼宣流,
   常為天魔來固擾, 終竟未果一聽聞。
   是故比丘比丘尼, 諸優婆塞優婆夷,
   吾故誡汝此誠言: 汝當趣持是三昧。
   其欲敬承彼法師, 若經一劫及多劫,
   備奉藥湯諸妙膳, 求聞如是三昧經。
   又辦億數眾衣服, 床敷燈燭及諸珍,
   精勤如是不覺疲, 為聽如是妙三昧。
   比丘自無當乞奉, 乃至身命無吝情,
   何況余物有惜心, 如是求者得三昧!
   受恩常念思報恩, 智人聞已應廣說,
   億那由劫專精求, 斯妙三昧爾乃聞。
   假使恆沙諸世界, 盛滿珍寶用行檀,
   能於是中說一偈, 此人功德過於彼!
   正言宣說一偈者, 過於諸劫那由他,
   何況聞已能廣傳, 斯人功德不可說!
   若人樂行於菩提, 當為一切求是法,
   必能正覺無上道, 聞已安住斯定中。”

囑累品第十七

  爾時,世尊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是故彼善男子有淨信者,常當精勤聽此三昧,既聞受已讀誦總持思惟其義,廣為世間分別演說,宜善書寫安置藏中。所以者何?賢護,於我滅後當來之世,有諸菩薩摩诃薩輩淨信心者,為眾生故當求多聞,求多聞故當詣諸方聽受正法。賢護,是故彼諸善男子,有欲樂者,具足信心者,攝受正法者,愛樂正法者,總持修多羅者,為如是等廣宣說故,以如來力加持故,書寫如是大乘經典,以如來印印封之已,然後安置於匣藏中。
  “賢護,是中何等為如來印?所謂一切諸行無造無作、無造作者、未曾有、無為、無相、無想、無依、無攝、無取、無住。一切諸行盡、苦因盡、有盡、一切煩惱盡,無生無滅,無道無道果。一切諸聖無有覆藏,愚癡所毀,智者所稱,巧者能受。”
  如來世尊說此經時,無量眾生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諸善根。彼恆河沙等諸佛世界,有無量阿僧祇諸菩薩摩诃薩眾,皆從本國發來至此,鹹為聽受是三昧者,彼輩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六種震動,所謂動、大動、等遍動,湧、大湧、等遍湧,起、大起、等遍起,震、大震、等遍震,吼、大吼、等遍吼,覺、大覺、等遍覺,乃至邊湧中沒、中湧邊沒,時此世界如是大動。
  爾時,世尊告尊者摩诃迦葉、尊者捨利弗、尊者目揵連、尊者阿難,及賢護菩薩、寶德離車子、商主長者、星德長者子、偉德摩納水天長者等五百人眾,並余諸天世人四部眾等言:“迦葉,我今以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付囑汝等。如是等義,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如來所說修多羅,最勝微妙第一甚深,於當來世能與一切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今殷勤囑汝,汝當聽受,汝當讀誦,汝當憶持,汝當思惟,汝當修行,汝當開發,汝當廣宣,汝當解釋,汝當盡善,汝當流布勿令斷絕。
  “復次,阿難,若有諸善男子、善女人,念欲修習此三昧經者,欲讀誦者,欲受持者,欲思惟者,欲開示者,欲廣說者,當應令他生正信故,令他讀誦故,令他受持故,令他思惟故,令他開示故,令他廣說故,我今為彼安住大乘諸善男子、善女人輩,廣開發已,當如是學,常當念我如斯教敕。”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尊者摩诃迦葉、捨利弗、大目揵連、阿難,自余一切諸大聲聞,及彼賢護、寶德、善商主、星德、偉德水天長者等五百優婆塞眾,及彼從十方他佛國土諸來菩薩摩诃薩眾,乃至一切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聞如來說,皆大歡喜,奉教修行。


 

上一篇:戒YIN忏悔錄四:泣血的忏悔
下一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邪YIN對家庭幸福的嚴重破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