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如何培養正知正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謂正知,就是自心對自己當前身口意三門的狀態有一個清楚正確的了知;所謂正念,就是自心念念系在善法之上,面對各種各樣的對境,自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口意應當如何正確地取捨。

  作為一個學佛人,如果內心沒有正知正念,所謂的“學佛修心”就成了一句空話。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沒有正知,我們對自己當前身口意的狀態就根本不會有一個清楚正確的了知;而沒有正念,一方面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的身口意應當朝著什麼樣的方向努力和發展並無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當前身口意的對錯也是一無所知的。

  例如,在世間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人,他的內心已經充滿了怒火,並且口頭和行為也顯現種種憤怒之相,但是這個發火之人對自己內心的嗔怒、以及行為和語言上的不調柔卻無知無覺,這就是沒有正知的表現;此時,這個人心中也沒有一個正念來評判自己嗔怒的身口意是對還是錯,這就是沒有正念表現。沒有正知正念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顯然,這個人會隨順自己的嗔怒,讓自己的身口意沿著嗔怒的方向繼續發展下去,使得不悅意的事態進一步擴大和惡化,最後不僅使自心遭遇痛苦,而且還會給他人制造種種痛苦和災難。相反,當嗔怒剛在內心開始萌動的時候,內心就清楚地知道:“我開始發火了”——這就是具足正知的表現;此時,如果內心開始評判:“發火是不對的,會給自己和他人制造痛苦和災難,我必須馬上停止發火,修習安忍!”——就是具足正念的表現。顯然,有了這樣的正知正念,自心中的嗔怒煩惱就會得到有效的抑制,不至於在心中發作,以損害自他。所以,正知正念猶如哨兵,可以隨時監視內心的煩惱賊,謹防其乘機作案,盜走內心的安樂和善根。

  由此可見,正知正念是我們降服內心煩惱賊的唯一方法,是我們學佛修心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學佛修心,並非看這個人的外表如何,而是唯一看這個人的內心有無正知正念。倘若內心具足了正知正念,並運用正知正念來取捨自己的身口意,這樣的人就是真正的學佛之人。否則,即便外表穿著出家的衣服,或行持種種佛事,但內心沒有絲毫的正知正念,這樣的人不能算是一個修行人。一個人的內心如果沒有正知正念的約束和控制,自心就會像奔騰不息的野馬一樣,無所顧忌、為所欲為。在佛理隱喻小說《西游記》中,孫猴子實際上隱喻我們的妄心,而唐僧實際上就是正知正念的隱喻。在代表正知正念的唐僧沒有產生之前,妄心孫猴子要上天就上天,要入地就入地,要大鬧天宮就大鬧天宮,確實是無所顧忌、為所欲為,結果終於惹下被壓五指山下的惡報。而正知正念的唐僧產生之後,就會引導妄心之猴一起走向成佛之路(到西天取經),妄心之猴稍有越軌,正知正念的唐僧就會用緊箍咒毫不留情地加以管制,使其趨向正軌。《入行論》中說:“為護心意門,安住正念已,正知即隨臨,逝者亦復返。心意初生際,知其有過已,即時當穩重,堅持住如樹。”為了守護自心,我們需要時時不忘正念,如果自心不離正念,則正知也會隨之而具足,即便暫時丟失也很快能夠重新返回。當自心的煩惱剛剛產生之際,依靠正知正念的力量,我們立刻就會察覺其過失,此時就要對煩惱的心意加以控制,自心應當像大樹一樣的穩重,不可輕舉妄動。所以,學佛之初,在自心培養正知正念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培養正知正念呢?因為正知的本質就是自心對身口意三門持續不斷的覺照和觀察,所以只要我們學會持續不斷地反過來觀察和覺照自己的身口意,我們就具足了正知。華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中說:“總之時時刻刻中,自觀自己極為要,世出世法亦歸此。”意思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教言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讓我們時時刻刻地反觀自己的身口意三門,並判斷其是否正確,所以對自己的相續保持觀察和覺照極為重要。儒家也強調“君子日三省乎己”,意思是說,君子之人每天都要多次反觀自己的身口意。古人也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說,對自己身口意有正確了知是一種很可貴的品德。

  如何培養正念呢?正念的本質實際上是自心的取捨智慧,這種取捨智慧必須通過聽聞和思惟佛法獲得。《入行論》中說:“恆隨上師尊,堪布賜開示,畏敬有緣者,恆易生正念。”意思是說,恆時追隨善知識,聽聞殊勝佛法,並對善知識及其所開示的佛法具有恭敬和畏懼心的有緣者,其自相續中容易產生正念。《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若有幾許多聞,亦有爾多從此成慧,此慧幾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從思成慧亦當不鮮。如思慧多,則多修行,修行多故,則有眾多滅除過失,引德道理。故諸經論,皆說於修,聞思最要。”意思是說,若對佛法有多少聽聞,自心就會得到與此聽聞相應的智慧——聞慧;若聞慧多,則對此聞慧的義理思惟也多,因多多思惟之故,則從思惟所得的思慧也應不少;若思慧多,則多有修行,因修行多故,則有眾多滅除過失、引生功德之證相。由此聞思修三慧次第相生之理,故諸佛菩薩於眾經論中,皆說對於實修,聞思最為重要。宣說世間道理的《三字經》中也說:“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說,一個人對世間的道理不學習、不思惟,就不會有正確取捨的智慧。儒家《大學》中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意思是說,不斷學習(物格)就會獲得圓滿的智慧(知至),智慧圓滿了就會有正知正念(誠意),有了正知正念,思想就會正確(正心),思想正確了行為和語言就會正確(身修),行為和語言正確了家庭就會和睦(家齊),家庭和睦了國家就安定(國治),國家安定了社會就太平(天下平)。從《大學》的這一段教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正念的根本來源於智慧,智慧來源於不斷觀察、學習和思惟。

  《解義慧劍論釋》中說:“當今時代的有些人,暫且不說聖者的智慧,甚至相續中連隨同的法忍也沒有生起,離資糧道還有千裡之遙,如同盲人講色法的差別一樣,而嘴上一味地掛著‘聞思有什麼用’的口頭禅,這些人,就是在大肆宣揚對佛陀所講的聞法功德制造障礙之惡魔的密語。他們的這些話我們一定要遠遠逃避,而以信心、出離心、菩提心攝持才是最殊勝之舉。如果沒有以這三者任何一者來攝持,就不能成為清淨的正法,因此首先必須要善加扭轉動機,在善知識面前聽聞浩如煙海的妙法,隨後如理思維大恩上師所傳講的法義,並對義理消除疑暗,應當如同白天一樣達到現見妙法真義的頂峰,那時候,想到經中所說的喜歡言談的所有過失,為了使真義融入自相續而修行瑜伽,這就是堪為正量的多數大德所走過的菩提妙道。”

  所以,由聞思佛法獲得正知正念,進而在正知正念的攝持下趨入修行,這是諸佛菩薩開示給我們的無偏解脫大道,每一個智者都應當依教奉行。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行善積德會使境遇向好的方面轉變
下一篇:淨空法師:學佛還有一大堆的苦惱,起心動念,錯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