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有求皆苦,無欲則剛,誰能不落入欲望的牢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要到“無欲”則剛,譬如說,這個人真好!真了不起!就是一點毛病,愛錢。既然他愛錢,你拿錢給他,他的了不起就變成起不了。你說這個人品德樣樣都好,就是有一個毛病愛讀書,遇到懂得手段的人就利用他了,什麼都不和他談,專談書,他就中計了。歷史上有些人,“天子不能臣,諸侯不能友。”請他出來做官,他不干;任何權勢拉攏他,理都不理。但是中國政治上有一個傳統的手法,只要在人上者,肯“禮賢下士”,管你什麼人,都要吃癟、投降。有人認為你是天下第一人,你不出來,奈天下蒼生何?這時候你想想,覺得還不錯,不妨出來試一試。功名富貴什麼都可以不要,就怕“禮賢下士”。只要以禮下人,任何英雄都不免來入彀中。不過要有道德作背景,如果沒有道德的基礎,僅是這樣亂用,禮也是一把刀,有時要把自己殺掉的,這要特別注意!

  所以真正剛強的人是沒有欲望的,無欲則剛。有一個學生要我寫一副對子,我送他八個字。上聯是佛家的思想,下聯是儒家的思想:“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如果你說什麼都不求,只想成聖人、成佛、成仙,也蠻苦的呀!所以有求就苦,人到無求品自高,要到一切無欲才真能剛正,才可以做頂天立地的人。

  ——《論語別裁》

  所謂“無所求行”就是大乘佛法心超塵累、離群出世的精義。凡是人,處世都有所求。有了所求,就有所欲。換言之,有了所欲,必有所求。有求就有得失、榮辱之患;有了得失、榮辱之患,便有佛說“求不得苦”的苦惱悲憂了。所有孔子也說:“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剛。”如果把孔子所指的這個意義,與佛法的精義銜接並立起來,便可得出“有求皆苦,無欲則剛”的結論了。倘使真正誠心學佛修禅的人,則必有一基本的人生觀,認為盡其所能,都是為了償還宿世的業債,而酬謝現有世間的一切。因此,立身處世在現有的世間,只是隨緣度日以銷舊業,而無其他的所求了。這與老子的“道法自然”以及“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乃至孔子所謂“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都是本著同一精神,而從不同的立場說法。但是後世學禅的人,卻以有所得的交易之心,要求無相、無為而無所得的道果,如此恰恰背道而馳,於是適得其反的效果,當然就難以避免了。

  ——《禅話》

  人最愛的是自己的生命,為什麼會如此愛惜生命?這就是欲的本身,“愛欲為因,愛命為果”,二者互為因果,而循環不已。眾生愛已命的欲最嚴重。所以,打坐修行要空掉自己的身體。希望能忘掉‘我’,結果忘不掉,空不掉,“愛欲”之故。所以,以人類文化來說,愛惜自己的生命是必然的現象。若論及愛情的哲學,愛情的出發點如何?是不是自私的情欲與貪念呢?喜歡異性,以及愛惜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貪的根本,也就是生命的根本,生生世世輪轉生死的原因。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有了愛欲之心以後,更產生自私的占有欲,然後,合於我心意的就是順境;達不到我的需求的就是違境。順境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碰到違境就產生痛苦,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人生的痛苦乃是因欲而來的,與欲相違,或是欲望不滿足,便耿耿於懷,渾身不自在,所謂“有求皆苦,無欲則剛”,這世上有幾個人不為自己的貪求和物欲掉入名利的牢籠呢?

  ——《圓覺經略說》

 

上一篇:疾病纏身,諸事不順,有兩個最快的解決辦法!
下一篇:淨空法師:姓名對命運有沒有影響?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