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最慈愛我們的,但是大多數父母只有慈愛,沒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也許父母的慈愛會障礙你。你的決定與做法,也許他們不理解,甚至會起煩惱,但這都是小事。家人、父母、親戚朋友也許會阻礙你,但是這個時候不能隨順他們。你只有精進學修佛法,到最終成就的那天,才能利益他們,才能幫助他們,才能度化他們。你做這樣的決定和選擇實際上也是為了他們,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利益。傷害眾生不是佛法,但這不叫傷害眾生,這叫利益眾生,這是有智慧的利益眾生。
比如小時候父母打我們時也疼,罵我們時也難聽,但這都是為我們好。這實際上是一種利益,一種幫助。又如我們的身體有病了,要到醫院打針、吃藥,甚至做手術。當時也疼,也不好受,但這是為了拯救我們的生命,為了我們能夠健康。
如果家人不同意,你自己也找借口:“原來我是想參加共修的,原來我是要出家的,但是家裡不同意。”然後你就隨順他們,跟他們繼續混。當下看是一種利益:“這個人好啊,他原來是要出家學佛的,但是聽家人的勸告了,沒去出家,沒去學佛。”這種利益他人,隨順他人,當時看是一種利益,但最終是一種傷害。這是一種無智慧、愚昧的做法。
如果你沒有隨順他們,沒有顧及他們的感受,當時看是一種傷害,但最終是一種利益。這是有智慧的人的一種選擇和做法。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不能做一個愚昧的人。
“我是想學佛,是想修行的,但是家裡的菩薩不高興,我要隨順眾生,要侍候家裡的佛菩薩,這就是修行嘛!”真正的隨順眾生,真正的照顧家人,應該是利益他們,幫助他們。你這樣做,最終是害他們。說得都好聽:“我在家裡修,在生活當中修也是一樣嘛。”是要在生活中修,是要在工作中修,但是你要有一定的成就以後,才能做到。
首先能把握自己,然後才有資格去幫助他人。你連自己都把握不好,怎麼能幫助他人呢?你自己都沒站穩,怎麼能攙扶他人呢?你這樣扶助他人,兩個人都會摔倒的。佛講過,你和另一個人同時落水時,如果你想幫助他,必須要會游泳,或者你想辦法先到安全地帶,然後再想辦法救他人,否則兩個人都會被水淹死的。
我經常強調,真正的修行在生活、工作中,但是首先你自己要准備好,有智慧、有定力了,再去面對社會,奉獻社會,面對眾生,救度眾生。如果你沒有任何准備,還說“我要幫助別人,我要救度眾生”,先別說這些大話了,還是先救度你自己吧!所以,首先要依止善知識,依止寂靜處,你修成了,有智慧、有福報了,才能幫助別人。
將佛法運用到生活、工作中,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很難。有人說:“我平時挺好的,但一遇到對境的時候就不行了。”“我平時挺好的,但是在家裡,在單位,又動心了,怎麼回事啊?”那當然了,因為你還沒有修好。只有先修好你自己,等你有一定的成就,有一定的智慧,有一定的定力了,才沒問題了。
在生活、工作中,吃喝玩樂都是修持的方法,行住坐臥都是修行的過程。你想用佛法去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就要將一切轉為道用,這需要你有智慧、有定力,否則不可能。
我以前講過,在沒有對境中修一百年,不如在對境中修一剎那,但是在對境中修,沒有一定的智慧,很容易失敗!比如你今天要去跟敵人打仗,先要訓練自己,否則無法戰勝對方,而且一下子就會被打敗。我們經過訓練後再到戰場上跟敵人決斗,也許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也不會敗得太慘。
這些道理都要明白!有些人學佛真的很糊塗。不能糊裡糊塗的,先要明白道理,然後才能做到如理如法地學修。現在很多人都是在不明理的情況下強行控制自己,這不是好辦法。
(來源:達真堪布《成就寶鑒論》壽命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