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省庵大師語錄新白話版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涅槃會約第二敘

  我從小出家,每次在大僧眾人當中,請問那些長老:“如來涅槃是在什麼時候?”眾人都茫然沒有回應,或有一點回答,前後也沒有根據,心裡暗暗疑惑。又常見出家在家信眾經營齋飯供佛,多有不如法的,往往把人不能吃的,擺列桌案上作為供養,不但沒有福,且有慢佛的罪過,我常常感慨。長大後,游歷講堂,閱覽藏經文字,閒讀《涅槃經》,才知道如來是在二月十五日圓寂。太陽初升時,放光召集眾人,自己說:“今天應當般涅槃。”大眾蒙受佛光,一時間都來聚集,這個時候,獻供如雲,揮淚如雨,幢幡滿天,飯食遍地,世間天上所有六味五塵,沒有不備齊的了。嗚呼!多麼豐盛啊!又曾經讀淨覺法師禮贊文,見他的偈贊,依次描寫如來涅槃的相貌,就好像歷歷在眼前,充滿戀慕的意味,於是知道古人也有同我一樣心情的,只是近代罕有舉行的罷了。己亥年春天,我從西泠渡江,帶著恭敬到四明阿育王山,瞻禮釋迦如來的真身捨利,就在那裡度過夏天禮拜佛塔,安居過後,燃燒一手指供養佛,心裡覺得不夠還有歉意啊。然後到永福的水陸法會期間,偶然與同輩談論到供佛的事,一時間發心的就有數人。不久到蘇杭買供品,采辦百味飲食,購買香花。第二年春天,又到這座山,在佛的涅槃日,糾集數人,首創這個法會,主要是為了在佛忌日,緬懷報恩,表達戀慕的心意。供品雖然不豐富,但務必精致純潔,食物須要三德(清淨、柔軟、如法),不干不濕;菜須要六味(淡、鹹、辛、酸、甘、苦)。不生不冷;水果須要珍貴奇異,不賤不粗。法會中第一天供佛,依照禮儀贊誦文字,第二天禮忏,就自述儀軌,到第七天,忏事完畢後,以念佛回向作為終結。眾人都感歎說:“這是從未有過的啊。”四明山是天下勝地,捨利是我佛的真身,如今四方的善友一時來會集,成就這個勝舉,這不是小緣,不可以就這樣完了。從今以後應當每年舉辦一次,直到這世終結為止,這是佛弟子分內必定應當做的事,不能與尋常的按期禮忏,供齋誦經,相提並論啊。我告訴眾人說:“這法會的難事有三件。比如尋求捨利,震旦國中雖然有一十九處,但歲月已經太遠,聖跡湮沒了,唯有鄮陰一處至今還在,多少劫的緣份,能有幸瞻仰到?這是一難啊。如來滅度二千多年,涅槃獻供,在古時還有,在今天很少聽到了。現今與眾人被過去的緣牽引,千裡相遇,四方來會,七天同修,在這世界中,豈不是希有?這是二難啊。各方結社如期發起,到處都有。但是佛家弟子,只聽說禮忏能得財,沒聽說捨財去禮忏?道念不生長,利心先起來了。如今我們卻不是這樣,誠敬發自心中,財物捨棄到身外,慚愧惶恐還來不及,哪敢厭惡勤勞?報答談不上,確實懷有戀慕,這樣的心念,不是佛不知道。這是三難啊。話沒說完,旁邊有人發難說:“我聽說諸佛法身遍一切處(無處不在),本來沒有出世以及涅槃,既然沒有涅槃,哪有忌日?至於禅宗門下,單提向上,正令全提(禅宗術語就是單一和全面),佛祖尚且沒有安立處,哪有所謂掃塔獻供的事呢?如今在本沒有的生滅中,妄見生滅,羅列百味供養,匯集四眾(出家男女在家男女)去禮拜,又不在自己住的庵院,敬獻尊儀。而非要遠到鄮峰,偏偏崇尚捨利,難道不是捨近求遠,執著境緣迷惑本心,不太理性嗎?”我說:“你說的是理啊,現在我拿事問你,你據實回答,可以嗎?”回答:“可以。”我就問他:“你有雙親在嗎?”他說:“從小不幸。早就沒了父母,失去依靠很久了。”我問:“你父母身亡,神識亡了嗎?”答:“神識卻沒有亡啊。”又問:“神識有固定的地方嗎?”答:“神識既然無形,又哪裡有固定地方呢?”問:“那麼祭祀的時候,也上父母的墳墓嗎?”答:“我雖然不孝,但這種禮數,還不敢缺失。”我說:“你有過失了。你父母的神識還在,那就是沒有死啊,沒有死卻祭祀,是滅他的神識啊。祭祀已經滅了的神識,誰來享用祭祀呢?再說神識既然無形,沒有固定的地方,那就不一定在墳墓中。一念至誠,必能感通,何必離開家室,遠到墳墓,道路風塵僕僕,車船辛苦往返,作為祭掃的規矩呢?”他說:“因為知道父母的神識在而形骸不在了,所以祭祀那神識。神識雖然不吃,就像是在吃啊。譬如夢中吃東西,饑飽是分明有的,不也是類似嗎?雖然神識沒有固定的地方,但必定有個依靠,所以到墳墓祭掃,這樣可以慰問死者的神識,而盡到活人的孝道啊。”我說:“如果知道這點,那你前面說的難通了。你也想一想吧,你知道法身常住,而不知道應化跡象有消亡;知道法體周遍,而不知道應化跡象有地方。沒有應化跡象,怎麼顯出法身;沒有捨利,誰知道應化跡象。既然說法身常住,豈有脫離應身的?既然說法體周遍,難道偏偏隔開捨利?你想拋開事去說理,拋棄有去談空,事相尚且迷惑,何況通達理性呢?昔日大迦葉要到雞足山住留,等待彌勒佛出世,一定先往天上龍宮,以及世間,禮遍所有佛塔後才入定。那迦葉是禅宗的鼻祖啊,難道他不通達理性才這樣做嗎?當知如來的涅槃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常不是斷,不是有也不是無,不應以偏見而生分別心,而你執著法身常住,不明白如來善權方便,利益眾生的事,實在是因為不深明理教而導致這樣的認識了。如經上說的,譬如嬰兒,母親常在他旁邊,對母親就沒有難遭難遇的念想,母親離開時,才生起渴望思戀的心。如來的涅槃,意思大概也是如此,您知道嗎?”有人說:“你說的也對了。但我聽孔子說過‘二簋可用享(意思是簡單祭祀)’,蔬菜祭祀勝過殺牛,哪裡需要百味呢?”我說:“孔子的話,是為了說明‘明德’的重要,不是認為祭祀的豐富就是尊,也不一定要簡單啊。比如孔子贊武王周公的孝說‘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供各個時候的食物)。’說時食,就是四季時各有不同的食物,這明顯就不簡單了。又贊大禹說‘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意思自己飲食簡單對鬼神盡孝不簡單),觀察他致孝的言論,就是自己雖然節儉,但祭神必定豐富。從這裡又可知了。至於菩薩供佛,就是世間所有的甘美,也不算多,何況區區百味呢?”又有人說:“普賢行願品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如今您不修法供養,專做有為法的事,難道是菩薩的用心嗎?”我說:“你又錯解經典的意思了。經意認為香華供養,全都是從菩薩大悲大願中流出,大行大力成就的。其實是就財論法,事理圓融,所以稱法供養最。按你的理解,那普賢菩薩的種種莊嚴供養,都是有為法,那就是你自己毀謗經典了,哪裡是經的意思呢?應當知道敬佛雖然主要在內心,也要兼有外在形式。一定若是有心無力,那外在形式雖然輕也是重的;如果是有力無心,那外在形式雖然重但還是輕的。與其有力無心,不如寧可有心無力,真的心力兩方面都盡到了,內外相輔相成,就是事理圓融,然後能得益啊。如今是內心沒有誠敬,外在又吝惜財物,亂講什麼唯心,那心在哪裡?大概末法的世間人情,都是崇尚俗輕賤真,重視人輕視佛,招待賓客那是擺滿嘉肴,供奉聖賢卻是略微粗食,他對自己啊,是天天要肥厚鮮美;他對佛啊,卻是從不管甘甜可口。說到香就只要心香,不須要蘇合香(上等的);說到果就只尊道果,哪裡要庵羅果(珍貴的)。法供養為上等,何必要世間財物?禅悅為食,哪裡須要吃飯?其實是本來吝啬摳門,卻借佛語來掩飾凡情;善根太薄,就樹立傲慢的旗竿而增長邪見。又有見到貴人就奉承迎合;對佛像卻倚靠躺臥不起。暫時聽法,就馬上起昏沉;整天閒談,卻沒有困倦。喜歡雜耍游戲,百忙中都有工夫;供佛燒香,片刻時間也抽不出來。貪名求利,常年在道路上,不怕奔波;禮忏誦經,卻暫時進道場,就覺辛勞。才念佛就說口酸,剛禮拜又喊腰痛,這都是舉世的通病,我們應當深思而痛下戒心啊。我不肖(謙詞),不能實踐古人的精神,擔負起這個道義,是法門的罪人,沒有可逃避的責任。今天建立這個法會,是想上報佛恩,下救現時的憋病,但我人太低微德行不夠,不知道自己的份量啊(謙詞)。你如果還能不因人廢言,希望多加詳察吧。”於是發難的人惶恐不知所措,面有慚愧說:“我錯了,我錯了,從今以後我不敢再議論了。”又再次禮拜說:“您既然有好的開始,也應當有好的結尾。沒有規約,怎麼能堅持到久遠呢?”因此順應社友的請求,略微陳述條例附在後面,並整理編輯加上序文,作為對後來人的提示等等。

  禱靈鳗菩薩文

  康熙壬辰年六月十七日,比丘實賢我恭謹地帶來香燭的禮儀,向阿育王山金沙井護塔靈鳗菩薩祈禱說:“我聽說大士(指靈鳗菩薩,是尊稱不是真的菩薩),是擁護佛法的。作為大龍王,庇佑一方,保護萬姓平安,昔日為國有功,為民有恩,解除三軍(古代軍隊前中後)的焦渴,出力運送清泉,濕潤大地的干枯,普降甘雨,所以使得先前的朝庭皇帝降旨,封賞尊號,並且命令當地官府每年殺一豬祭祀,報答功澤。比丘實賢我現今來到此山,頂禮佛塔,已經有兩次,親眼目睹宰殺的事。哀聲響徹耳邊,實在不忍心聽下去,悲痛穿透心,怎麼能控制自已的情緒?所以投書信到潭中,哀告大士。大士護持佛法,救世安民,功德廣大了,利益深厚了。那當地官府宰殺,雖然是國家的命令,不是大士的本心,但業力造成,大概是有原因的,罪責的歸屬,豈能沒有主?不歸大士,又歸誰呢?大士既然護持佛法,應當體會佛心。佛心不是別的,就是眾生,離了眾生沒有佛,離了佛沒有眾生,怎麼能使未來的諸佛,長久受到苦惱,而不想辦法救濟呢?況且夫大士的神通,能消解三軍的干渴,難道不能免除一豬的苦痛嗎?能施捨甘雨遍天下,不能保全眾生的性命嗎?人為什麼能得到庇佑,豬為什麼卻不能得到體恤呢?莫不是貪那口腹欲望,假借屠人的手,而享受肉味吧?大士尚且不愛自己的身命,何況貪眾生的血肉呢?現今要安樂眾生,豈能反而殺害呢?我作為佛的遺教弟子,持佛的禁戒,應當把佛語宣示給人們,這個事不說,什麼事可說呢?今天為大士陳述其中過失,大略有十種,請神詳察。那麼大士度眾生,慈悲為本,如果沒有這個心,那就不是菩薩。大士既然號稱菩薩,怎麼不斷殺生?殺生不斷,那就是沒有慈悲心。這是過失一啊。大士對別人就像對自己,對動物就像對人。如今雖然救濟人,還沒有涉及到動物,那就是有違平等心了。這是過失二啊。既然作為佛弟子,豈能不持佛戒?縱然不受五戒,殺戒必須要持。大士不持戒,那就是有違佛的律儀。這是過失三啊。十種不善的業,殺業第一。大士雖然不是親自造作,卻是教唆他人。既然不禁止,任人宰殺,不是教唆他人是什麼?那就是現作惡因。這是過失四啊。有因必有果,所謂三惡道,以及多病短命這二種果報,如此這一類,都是由於殺生,那麼理當招來惡果。這是過失五啊。佛教寺院的地方,凡聖同居,有佛塔保存在裡面,護法神和天人們長來供養。現今使血染草地,腥臭髒污壇場,天神見了必定生起瞋怒,僧眾住在這裡,也有不安,所以污染了寺院的地方。這是過失六啊。多年宰殺,會有人產生不信的心,認為靈鳗若是菩薩,不應該食肉;捨利威神若是有靈,應當不讓他殺害眾生。所以知道佛沒有靈驗,魚不是菩薩,這樣的想法,過錯由大士引起,所以使人毀謗。這是過失七啊。大士既然墮落為龍身,應當勤修善業,快速脫離惡道。現今造這樣的業,什麼時候才能脫離這個身呢?所以難離惡道。這是過失八啊。如經上說的,娑竭龍王告訴金翅鳥:‘我自從生在這海中,從未傷害過水裡眾生。捨棄這個報身後(死後),應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士現今造殺業,怎麼能往生?所以難生淨土。這是過失九啊。大士修因,本來期望得到佛果,不斷殺業,怎麼能得到無上果報?所以難成佛道。這是過失十啊。一個殺生而具有十種過失,罪多麼大啊!反過來這十過就成了十德,大士為什麼甘心造各種業,不修純善呢?為大士出個主意,就用神力托夢給朝廷,明確告知:‘我是佛弟子,持不殺戒,從今以後不要殺生祭祀。’朝廷知道了,必定馬上改前朝的舊例。雖然豬的死,未必能逃脫,但這個死不是由於大士了。如前面所說,不是為眾生,卻是為大士。大士若能改革,那就是自救,不是救眾生。大士尤其應當忏悔過去的業,不要造新的禍殃。發菩提心,修持淨戒,這樣的話眾生可以度,佛道可以成,菩薩的名聲,不是白得了。大士若能聽見,什麼善能比呢?如果不願聽,或恣意舊習,放任暴怒,就是雷打電擊,摧毀消滅我的身體,也不可惜啊。請神考慮吧。”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 人的命天注定?
下一篇:南懷瑾:《金剛經》中的9大人生真相,大夢頓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