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彌陀要義】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三)

  學佛修行經歷四個階程,這是修任何一個法門都一樣的,信、解、行、證,都要經過這個歷程。信是相信,解是了解,行是實行,證是證悟。我們聽經聞法是信解,一心念佛是行證,所以有解門有行門。來看專念自佛的意思:

  「專念自佛者,如諸經中,深窮實相,以期悟證,乃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達此一切法,當體全空,親見本具妙真如性。」

  剛才信願所讀的這段話,你我是凡夫眾生,事實上光是要了解道理就不容易,要做到幾乎不可能,除非你是上根性的眾生。諸經在這裡所說的指大乘佛經,大乘佛經都是在彰顯實相的道理。實相是一切諸法真實不虛的相狀,實相是一切諸法真實之相。實相是無相、無不相,無相是說體,無不相是說相,體相一如。

  我相信我這樣說,你也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用譬喻來說,金子能夠打造成項鏈,也可以打造成戒指,金子的體性不論它打造成項鏈,或戒指的外相,體性黃金都不變,這是說體。項鏈的外相和戒指的外相不同,這是說相。所以實相就是綜合無相、無不相,也就是包含著體相。就我們人的身心來說,無相就是我們的自性,無不相就是我們的外貌,我們的真如自性一體不二,無二無別。別說我們是無二無別,和諸佛如來都一樣無二無別,也就是《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但是相就千差萬別了。

  相就是差別相,譬如信願是出家相,你們在家居士是在家相。譬如信願是男眾相,你們有男眾相、有女眾相。所以要深窮實相,就是要深知了達實相的道理,都不容易,而且還要證悟。證悟就是做到,信、解、行、證圓滿了,如果只有信解沒有行證,這樣是體悟而已不是證悟。

  我們現在從我們的自性,還在這個色身肉體,從事相來說,我們真如還沒有開顯,還沒有證悟。所以我們縱然能夠了知,我們有佛性,知道而還沒有證悟,是體悟而已,將來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清淨的西方佛國開顯自性,那個時候就是證悟。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先使我們這樣充滿生死苦惱的凡夫,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第一要緊的。至於道理懂的多懂的少另外一回事,先使自己百分之一百,能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要緊的,諸位菩薩你說對不對?對。所以要好好念佛!

  「以期悟證,乃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諸法中,以般若智照。」

  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這都是在說一切萬法,用五陰、用六入、用十二處、用十八界、用七大,來攝盡一切萬法。如果以吾人身心來說,五陰也好、六入也好、十二處也好、十八界也好、七大也好就是在說我們的身心世界。講我們的身心,五陰這個「陰」的意思,就是陰蓋,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是色法,受、想、行、識是心法,所以五陰就是色法、心法。

  色心二法涵蓋一切萬法,色法就是我們這個色身,心法就是我們的自性。就意識心而言,就是我們的內心,那意識心淨化為智慧心,就成為諸佛如來,是迷昧與覺悟的差別而已。我們被種種的煩惱陰蓋住真如,真如不能顯露,所以五陰是苦。五陰也可以說五蘊,「照見五蘊皆空」,這是《心經》的一句經文。可是我們般若智慧沒有顯露,我們並沒有照見五蘊皆空。所以我們現在這個色身,叫做五蘊身,也叫做五陰身。如果沒有解脫,將來死了之後,神識還沒有去投生六道的任何一道,或者還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期間就叫做中陰身。下一輩子再到人間來投生為人,叫做後陰身,就是這樣的道理。

  六入,入的意思是涉入或者是浮入,六入指六根或者是六境。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境就是色、身、香、味、觸、法。

  十二處也可以稱為十二入,處是所依,十二處就是六根與六塵,或者是說六境。六根是內六入,六塵是外六入,合起來叫做十二入,也叫做十二處。處是所依,所依是六塵境緣色、聲、香、味、觸、法,能依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十八界是六根、六塵、六識。六識是能依,六根是所依,六塵是所緣,這樣加起來總共十八法,稱為十八界,所以以十八界來攝盡一切諸法。

  七大這個「大」字,是周遍法界的意思,一般說四大。《楞嚴經》說的比較詳細,說七大,七大是色身兩法之體性。七大就是地、水、火、風、空、見、色,所以光是說要介紹這些名相的意思,就要費不少的時間,何況要了解這些名相之後,還要再以般若智慧照見,照見皆空,這樣才證悟實相。所以《心經》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如果你的智慧不是像觀世音菩薩的智慧,到了甚深般若了,你沒有達到甚深般若的智慧,你怎麼照見五蘊皆空?凡夫還充滿了煩惱,般若智慧還沒有現前,根本連照見的能力都沒有。所以就像我們這樣充滿煩惱的凡夫,般若智慧還沒有流露,要怎樣實行實相念佛?

  所以要念自性佛說的很簡單,要做到就非常的困難。以般若智慧照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一切諸法,當體全空。那你能夠像觀世音菩薩這樣照見五蘊皆空嗎?如果你能做到,你的程度和觀世音菩薩一樣,你的修行和觀世音菩薩一樣。觀世音菩薩也叫做觀自在菩薩,所以就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來說,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就智慧觀照一切萬法自在來說,觀一切世出世間諸法自在無礙,問題是我們做得到嗎?

  我們遇到了太多的境緣,都不自在。我聽人家說看八點檔的連續劇,會看到將電視打破,為什麼?看見奸臣在害忠臣,看到咬牙切齒的,椅子拿起來將電視打破。這樣的人有沒有自在?當然沒有自在,自在無礙是內心如如不動。不境緣是逆緣、是順緣,是好緣、是壞緣,你的內心如如不動。眼見色內心如如不動,耳聞聲內心如如不動,八風吹不動。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現前,你的內心不會有喜怒哀樂,起心動念?請問你做得到嗎?做不到,我們又不是這種根性的眾生。

  人家如果稱贊你一句,你就會很驕傲了,人家如果批評你一句,你就會生氣了。會不會?會。說很好笑的,你就會笑了;說很傷心的你就會流眼淚了,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誰不是?大家都是,我們都是烏鴉全身都是一身黑,我們就都是煩惱的凡夫,所以要乖乖的念佛。

  因為以般若智慧照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一切諸法,當體全空,這樣才是親見本具妙真如性。就親見真如本性,這一段話是出自於《楞嚴經》。《楞嚴經》是在講真妄二法,真是真心,妄是妄心,真心是佛菩薩,妄心是凡夫眾生。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是虛妄之心,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有罣礙、有留戀,我們對這個色身用了一輩子,將來臨終要放下了,會不會捨不得?會不會?不會,真的嗎?現在會不會對這個身體很捨不得?不會嗎?

  女眾如果要出門就要這裡抹一抹,那裡擦一擦,對這個身體會不會想盡辦法,把它照顧的很好,會不會?不會。好吧不問了,會不會是你的事情。肚子如果餓了,你會想要吃一些東西嗎?如果累死了,你會想要睡飽一點嗎?會。說不會我不相信。所以這一些道理,我們確實不容易做得到。

  禅宗看「念佛的是誰」,這是參話頭,就是要親見父母未生前的本來真面目,這就是四種念佛當中的實相念佛。這是我們做不到的,所以印光大師不鼓勵我們修實相念佛。

  時間到了,向諸位報告到這裡。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信願法師:有生必有死
下一篇:信願法師:精進用功念佛往生上品上生的荊夫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