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面,倒數第三行: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
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
昨天介紹到此地。今天我們看:
【二、無瞋恚心。】
所說的八種,這八種是八大類,每一類裡面的境界都是無量無邊,只要有這些煩惱現行,都屬於瞋恚;如果瞋恚斷了,此地所說的這些東西自然不會存在。損惱心、瞋恚心、诤訟心,乃至於不和睦忍讓,這都是瞋恚的現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處。「損惱」放在第一個,非常有道理,凡夫有意無意都令一切眾生生煩惱。第二句講『無瞋恚心』,世人稍不如意瞋恚自然就生起來,由此可知,這個業障一習一 氣的深重。經典裡面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恚心一起來,智慧就沒有了;不但智慧,我們常講理性,理性就被蒙蔽了。於是全憑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哪有不差錯的道理?不僅是傷害自己的身體,上一次我們舉例說明,而且有意無意跟一切眾生結了冤仇。冤仇若不能夠化解,因緣成熟的時候報應就現前。所謂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且果報必定是一次比一次殘酷。
諸位如果讀《安士全書》前面的第一個部分,《文昌帝君一陰一骘文》,前面有很長的一個大篇幅,帝君說他一十七世為士大夫,所造的業、所受的果報,非常值得我們警惕,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不學佛那就不必說了,學了佛之後,我們總得要相信「因果通三世」。人決定不是只有這一生,如果是只有這一生,何必要修行?用不著了,惹這些麻煩干什麼?不是這一生,確確實實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過去已經造了不少罪業,養成深重的煩惱一習一 氣,這個沒法子了。遇到佛法,遇到聖人的指點、教誨,我們覺悟了。覺悟之後,就要知道改過自新。覺悟之後,就不會為這一世著想,你的眼光開了,你有前後眼了。所謂「前後眼」就是你見到過去,你也看到未來,這個前後眼是智眼、是慧眼,我們怎樣為來世著眼,這個就對了。
這一世非常短暫,縱然活上一百歲,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聰明人在這個短暫時間當中,如何求出離道,怎樣走出六道輪回?儒家講得好,「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後面講,「知止而後有定」,止什麼?止於至善。至善,佛法裡面講得清楚,至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至善;我們要把心定在這個目標上,這叫知止。我們什麼都不求,世出世間法一樣都不沾染,宗門裡面的話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是什麼?這就是萬緣放下了,一心就向無上菩提。
昨天晚上,會長跟我在一起談下一屆培訓班的問題,也談到現前佛教界出家人一些概況。佛法要想成就,不能不放下世法,世法跟佛法我們要有能力辨別。佛法是正覺,世法是迷一情。佛門裡面的事情如果不覺悟,也是世法;世法裡面的事情如果覺悟了,也叫佛法。佛法、世法在哪裡分?在覺、迷上分。所以佛教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態度是自在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果攀緣就是世法,隨緣是佛法。換句話說,讓我們一切不自在,這是世法;得大自在,那就是佛法。我們要怎樣才能夠得到?我想許多同修都希求的,要想得到自在,要想真正做到隨緣,十惡一定要捨掉,離開貪瞋癡慢就自在了。內無煩惱,外面境界就沒有辦法誘一惑 你。外境還能夠誘一惑 你,是你的煩惱沒有斷。它誘一惑 你什麼?誘一惑 你煩惱,讓你的煩惱起現行。所以我們內裡面把煩惱斷了,無私無我,無有貪瞋癡慢,外面的境界再多、再巧,也無動於心,這樣才能得自在,這樣才能隨緣。隨緣一定是自在的,隨緣裡面帶來煩惱那就錯了,這個事情我們就不能隨,隨緣裡頭決定沒有煩惱。
世間的煩惱大多起於得失,得失心太重了。果然無私無我、無有貪瞋癡慢,諸位曉得,得失心沒有了,這時候可以隨緣了。有緣,廣利眾生,不是為自己,為利益眾生;沒有緣的時候,利益眾生的事、心行也絕不中斷,做的方法不一樣。古德常說的,有緣分我們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幫助社會;沒有這個緣分,那就獨善其身;所以沒有休止的。這正是古人所謂,有緣我們兼善天下,無緣則獨善其身。獨善其身,就是准備將來遇到有緣的時候為大眾服務。念念不忘這個心,這就是大菩提心,就是度眾生的心。
有一些佛門弟子,在家出家我都遇到過,慈悲心很重,念念不捨為眾生服務,想盡方法去找機會,惹得一身的煩惱。這是錯誤的,這就是講的攀緣而不是隨緣。自己一精一心在那裡計劃,應該要怎樣怎樣做,這個錯了。明白的人不會這麼作法,但是有另一個作法,求佛力加持,這是正確的。求佛力加持也不是天天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禱告,那也是屬於攀緣。這裡頭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努力充實自己,念念不捨為眾生服務的心願,這就是求佛菩薩加持。由此可知,佛菩薩加持決定不捨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沒有成熟,這個機會就遇不到。
我早年在台中求學,離開老師那一天,我就發願教學,一直沒有機會。等了四十年,新加坡這個緣才成熟,這個緣成熟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我沒有要求李木源居士辦培訓班我來教,我沒有要求。他發心來找我,這個緣成熟了。我要發心去找他,請他來辦個培訓班我來教,我要教得不好他要罵我。這就是所謂的時節因緣,時節因緣要很有耐心去等待。我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在家的大德、出家的老法師勸我教學、勸我寫書,至少也有幾十次之多。我不是無動於衷,我知道時節因緣沒成熟。沒有成熟,大概不外兩種因素,第一個是自己的德行、學術還不足以傳法,佛菩薩不會有感應;第二種,此時此處沒有真正發心學法的人。這兩種緣缺一個都不成熟,必須這兩種緣都成熟。佛力加持,機緣成熟了,我們很清楚。所以在沒有成熟的時候,一定要加功用行。
用功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法門,哪一個法門對自己有利,自己要知道。不知道的話,自己可以試驗,試探試探。什麼叫有利?決定不讓自己墮落,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時時刻刻要提防。如果真的不讓自己墮落,我們是個知識分子,最有效的方法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經典。經典是佛說的,我每天讀經,親近佛陀;每天研究批注,親近古今的善友。他們幫助我們解釋經典,我們多看、多聽,開自己的智慧。天天增長智能,這就不容易墮落了。古人有所謂:「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這個話我們現在聽起來感覺到一點都不過分,如果我們三天不讀經、不讀批注,把佛法放在一邊,煩惱一習一 氣都現行了,我們決定沒有能力抵擋這個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誘一惑 ,我們沒有辦法伏住自己的煩惱一習一 氣,這就墮落了。
多少人天天在墮落,自己不知道。明眼人看得清楚,想幫忙;幫忙也要靠時節因緣,這就是佛家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人」。什麼叫有緣?真正能信、能解、能行。確實有能力辨別好歹,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這是機緣成熟,佛菩薩特別照顧;緣不成熟照顧他也是枉然,他不能接受。「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都是真的,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 的。所以時時刻刻檢點我們還有沒有瞋恚心?如果有瞋恚心,沒有離煩惱,沒有離瞋恚。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