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德認為,即使不會參禅,只要有淨土,也完全能解脫。永明延壽大師雲:“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意思是,雖然沒有禅宗的境界,但只要能如理修持淨土,那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皆能獲得解脫;而且,只要能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那怎麼還會愁沒有開悟的機會呢?如果實在太忙,每年也應抽三天或七天的時間來閉關專修,這非常有必要。
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需要聞思教理嗎?
但有人因為誤解上面的教證,所以他們經常引用此教證來強調念佛,同時也貶抑甚至捨棄其他法門。他們認為,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需要聞思教理,也不需要發菩提心。雖然念佛很好,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他法門,更不能認為不需要聞思、不需要發菩提心。
佛在《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等經典中,廣泛宣說了觀音心咒的功德,再加上藏人對這些經典極為重視,所以很多藏人對念觀音心咒有極大信心,但他們並沒有認為:因為觀音心咒的功德巨大,所以只念這個咒語就可以了,其他法門一概不需要。如果一切眾生只以一個法門就可以全部度化,那遍智佛陀也只需要宣說一部經或傳講一個法,而沒必要三轉法輪或宣說八萬四千法門。但事實上,佛陀宣說了浩如煙海的佛法,可見一切法門皆有存在的必要,我們也不能輕易捨棄或誹謗。
而此處所強調的日日夜夜念念不忘,並非僅指口念,而應以心來念佛。因為,所謂的“念”是指“今”下有“心”,也即當下這顆心正在觀就是所謂的“念”,故念佛應從心起,而不單單是口。另外,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淨土教言》中,再三強調了以信願憶念佛陀的重要性,漢地古德也強調“信願行”,故大家皆應以真誠的信願之心來憶念佛陀。如果僅僅是口念,而沒有信願,那就應了憨山大師的話——“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當然,念佛也並不僅限於持佛名號,但不管是以哪種方式憶念佛陀,皆應以信願之心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