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積聚」是指發展樂因和成正等覺的順緣。同時也是淨化的重要支柱。我們都喜歡快樂,厭惡痛苦。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也就因此而有了苦樂善惡的觀念。
「積聚」的意思是積善。不斷積善去惡是唯一除苦之道。如此積聚即是快樂的直接之因,但不是證悟的直接之因,因為快樂並非證悟。
樂因苦而有;苦是樂之反。積善可除與樂相對之苦,使甚深獨立之樂的證得,遠較不積善時為容易。去惡之後,留下善果,此善果之構成證悟方面的障礙,它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障礙。以種子的成長為例,即可說明此點。種子絕不可能獨自成長結果。種子需要泥土來培植,並須有適當的濕度和溫度。土、水和熱是有利的障礙,能令種子開花結果,充分成長。同樣的,我們先造有利的障礙,以除粗劣、痛苦、不利的障礙。然後我們就可輕松的除去有利的障礙,獲得圓滿證悟的利益,能除有利的障礙者是智慧。
這不只是一種想法,而是一種做法,是我們所必須遵行之道。一切有關善與不善、善業與惡業,以及積聚福德資糧的法教,都出自此道。我若問人:「你想要快樂嗎?」他當然會回答:“想要。”每一個人都喜歡那種一切順利的感覺,那是一種快樂美好的感覺。但是,你若問他是否真了解快樂之因,你會發現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得不很清楚、不很確實。揚善的法教就是要除此昏昧之光。對於這些法教,有人當下即領悟,有人卻甚表懷疑。不過,一般而言,修德之善行看來十分合理,會為大多數的人所采用。但我們必須了解,真正的積德並不只是行善,而是了知善言和誠心去做;否則,沒有了解和誠心,所謂積德就只成了另一個夢,一個在發展善德方面並無特殊效果的夢。
在積德方面,主要的外在重點有三:
一:佛、法、僧是積聚虔誠之德或信德的重點。
二:六道受苦的眾生,無論看得見與看不見,都是我們積聚悲德的重點。
三:我們的恩人或善心人士,都是我們積德與恭敬的重點,其中包括我們的父母、朋友、幫助過我們的人,以及本國或全球的善心人士修信德的方法是對三寶虔敬禮拜、供養和祈禱,也可用制作莊嚴的金質佛像或供佛之燈等方式,將我們的技能和財富轉化為虔誠的信心。不過,修信德的最佳之道是獻曼達,因為以清淨心獻曼達等於是獻上了整個的宇宙。這是密續的真髓,是獲得輝煌成就的至簡方法。此一確能令獻曼達的價值猶如獻上整個宇宙的清淨心,即是菩提心,也就是大乘道的力量所在。
有關信德的最後一點是,不管你采取何種看法,對三寶或佛性要完全信任。這在開始時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們可藉下列意義深長的想法而發展出完全的信任:
為達此究極真谛,超樂之至樂,
我獻身語意,求證無上覺。
作如是想時,我們就能懷下列之念接受疾病:
我若生病時,願我病利他;
若我的存活,能有利於他,
則願我存活。
若我必須死,死亦我所願。
這就是說要對所修之法有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