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溫和”中的“溫和”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說話的方式溫和,二是指所說的內容溫和。所謂說話的方式溫和,是指開口說話的時候,以溫和、安詳、委婉的語調和語氣而說;所謂所說的內容溫和,是指所說的內容真實可靠、實事求是,能夠使人的心情趨於溫和、愉悅,並且使人的思想積極向善,而不是引發貪婪、嗔恨、不滿和抱怨等痛苦的情緒。
仔細想來,如果一個人想有一個快樂和成功的人生,“言語溫和”實在是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如果一個人沒有“言語溫和”的素質,那麼這個人的一生將在痛苦的爭吵聲中度過,很難找到祥和與溫暖的時日。觀察周圍的很多人就會發現,不少人其實並沒有其他特殊的本領,只是掌握了“言語溫和”的基本素質,則其一生也是在幸福和成功之中度過。而又有不少人,雖然擁有一些出眾的才能,可是脾氣卻很暴躁,語言也不溫和,出口就讓周圍的人不開心,這樣的人往往一生充滿坎坷,家庭不幸福,人際關系也惡劣。
在此世間,沒有一個人喜歡說話態度和語氣生硬、粗暴無禮的人,也沒有一個人喜歡言語尖酸刻薄的人。遇到語言“夾生”的人,人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言語溫和的素質,勢必招來諸多的不順心以及他人的怨恨,導致其一生幸福的毀滅。例如,孔子在《論語》中說:“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還是經常讓人討厭,那麼這個人的一生就完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言語尖酸刻薄、不溫和實際上是招致人討厭的主要原因。言語生硬、刻薄的人,會讓周圍的人對其產生極大的厭惡。一般來說,言語不溫和者的家庭往往是動蕩不安的,整個家庭常常會處在毫無意義的“口水戰”中。
觀察人的身口意這三者,身體的行為和嘴裡所說的語言實際上都是一個人心靈的外現,有什麼樣的心靈,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和語言。心靈慈善者,行為和語言亦慈善;心靈溫和者,行為和語言亦溫和;心靈豪放者,行為和語言亦豪放;心靈聰慧者,行為和語言亦聰慧;心靈細致者,行為和語言亦細致。相反,心靈粗暴者,行為和語言亦粗暴;心靈自私者,行為和語言亦自私;心靈傲慢者,行為和語言亦傲慢;心靈愚昧者,行為和語言亦愚昧。
所以,一個人要具備“言語溫和”的禀性,必須首先培養“溫和”與“謹慎”的心靈。當我們的心靈變得溫和時,言語自然就會溫和;當我們的心靈變得謹慎而細致時,說話自然就會把握分寸,使人感到溫暖而體貼。如果一個人具備言語溫和的禀性,這個人自己也會感到祥和與安樂,並且也會到處受到他人的歡迎和贊揚。
事實上,心靈的溫和是一種境界,是內心快樂的代名詞,也是內心寬容和善良的代名詞。內心不快樂的人心靈很難溫和,對人對事不寬容的人也很難做到溫和,內心不善良的人也很難溫和。所以,溫和實際上是內心“快樂、寬容、善良”的表現。心靈的謹慎與細致也是一種境界,是內心謙虛、實事求是、對外境進行細致觀察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素質。如果內心不謙下,唯我獨尊,則很難做到謹慎、細致。因為這樣的人對別人的苦樂感受不會去仔細觀察和領會,而只是一味地關心著自己的苦樂感受,所以說話時從來不考慮聽者的感受,也從來不去觀察自己的言語方式和內容是否恰當,自己的說話方式非常粗暴蠻橫也不覺之,說話的內容缺乏寬容和仁慈、猶如利刃般傷人也不覺之。
如果我們的心是快樂的,無疑我們也是溫和的,因為人的本質就是自己的心。我們不少人一生中只想去控制外境上的某個人或某件事,而很少願意去控制自己的心靈。事實上,在此世間,沒有一件事的意義可以超過控制自己的心靈。當我們能夠將自己的心靈控制在快樂與祥和的狀態時,則無疑我們的生命就是快樂與祥和的。
當我們的心能夠包容別人的錯誤和缺點時,我們的內心也將是溫和的。無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論》中說:“於此濁時野蠻眷眾前,當面呵責縱然是善意,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毫無私欲誠心利他語,以憫揭露他人之過失,雖思正意彼心結石因,言語悅耳即是吾忠告。”意思是說,當我們當面指責別人的錯誤時,或許我們的出發點是想幫助這個人,可是如果我們的言談不溫和,則會引發彼此的爭吵和怨恨,使得雙方的心情處在長久的不愉快之中,所以一個人在幫助別人改正缺點時,一定要首先具備寬容心,心平氣和地言談並且言語悅耳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對別人的錯誤內心不能寬容,並且言語上不溫和,根本不可能真正起到幫助別人的作用,相反會引發自他的重重煩惱。
當我們在內心培養起善良的禀性,就會很自然地做到言語溫和。因為當我們言語不溫和時,對他人的傷害是巨大的,對事情本身也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一個善良的人,怎能讓自他都處於不快樂的狀態呢?
當我們培養起謹慎和細致的習性時,就會對自己言語的方式和分寸認真把握,對自己言語的效果以及他人的感受也會仔細觀察,對所用的詞匯也會謹慎選擇。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習慣,言語自然就會趨於溫和。
“言語溫和”猶如冬天的爐火、夏日的涼風,會帶給自他無盡的安樂和祥和,所以每一個向往快樂的人都應當毫不猶豫地發願盡快使自己具備這種素質。已經具備的,要發願使這種禀性更加穩固、增上;不具備的,要發願盡快培養。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