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必才
必才,字大用,姓屈,是台州臨海人。母親趙氏,供奉佛很虔誠,夢到梵僧進屋,醒來生下兒子。十二歲,依歸報恩寺的瞿法師出家,沒多久,受具足戒。以後跟從玉岡潤法師,博覽群經,深明教觀。玉岡歎道:“這孩子大概是靈山會上的人吧?”泰定元年,繼承玉岡主持海鹽的德藏寺,又歷任杭州的興福寺、演福寺主持。為人凝重沉默,精修觀行,至於講演經義,縱橫發揮沒有妨礙,聽講的人沒有不佩服的,順帝賜他名號佛鑒圓照。有一天,頭眼沉重,就對眾人說:“我的世緣盡了。”於是焚香面向西方,高聲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整整一晝夜。又告訴眾人說:“你們不要認為修持沒有靈驗。我淨土的緣成熟,三昧境界現前了。”隨即沐浴更衣,寫信告別相識的人,合掌往生了,享年六十八歲。火化時,有五色光芒,從佛龛(放遺體的小閣子)中發出來。火化後,不壞的有兩種,舌根如紅蓮華,齒牙如珂貝,捨利無數。(《明高僧傳》)
元悅可
悅可,字中庭,不清楚他的出身。住持嘉定西隱寺,建築十六觀堂,用來修淨業。延祐年間,朝庭賜他名號廣慧大師。至正年間,沒有病態就盤坐往生了。火化時,牙齒舌頭都不壞。(《蘇州府志》)
元維則
維則,字天如,姓譚,是永新人。出家後,繼承中峰本禅師的教法。至正初年,住持蘇州師子林,朝庭屢次召請,維則借口有病不去。維則單獨傳承後,又推廣天台永明大師的旨意,並且宏揚淨土的教法,著有《淨土或問》,破除各種疑惑,鼓勵修行人,現今記錄它特別警切的內容。有人問:“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能往生,又沒有退轉。那麼我就先做世間的事,等到臨終再念佛,可以嗎?”回答:“苦啦,苦啦!耽誤了自己,又耽誤了天下僧俗男女,都是這話啊。五逆罪惡凡夫,臨終念佛,是過去世有善根,所以遇到善知識,而能念佛。這樣的僥幸,一萬個裡面也沒有一個。《釋淨土群疑論》說,有十種人,臨終不能念佛。一,善友未必能相遇,沒有勸念佛的人。二,業障痛苦纏身,顧不上念佛。三,中風說不出話。四,狂亂瘋癫癡呆。五,遭遇水火災難。六,遇到豺狼。七,惡友破壞他的信心。八,昏迷致死。九,打仗死亡。十,墜落懸崖。這都是尋常能見聞到的,不論在家出家,人們都會有的。過去的業力感招,現在的業力感應,忽然現前,不容回避。忽然遭遇一種,就是什麼辦法也沒用了啊。善知識或活佛,也救不了了啊。然後隨著業力去三途八難中受苦,到那時,要聽到佛名,也不可能了啊。就算是沒有這些惡緣,正常善終而死,未免有風刀霜劍一樣切割分解身體,因為地水火風四大分離,就如生龜脫殼,痛苦逼迫,恐怖驚惶,念佛不能夠了啊。更好一點的沒病而死,世間俗緣未了,世間貪念未休,貪生怕死,擾亂胸懷,又有家事不明確,後事沒有辦,妻啼子哭,百種的憂慮,念佛不能夠了啊。更好一點的沒死以前,只有些小病痛在身,未免忍疼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祈禱忏悔,雜念紛飛,念佛不能夠了啊。更好一點的沒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弱的樣子現前,老態龍鐘,憂愁煩惱,落在衰老的身上,左邊安一個右邊排一個,念佛不能夠了啊。更好一點沒老以前,正是年少力壯,或者狂心未歇,俗事纏身,東奔西忙,胡思亂想,業識迷亂,念佛不能夠了啊。更好一點清的閒自在,有志修行,有點對世相看不破、放不下、拿不定、斬不斷,有些境界現前,一個主人翁就隨他顛倒,念佛不能夠了啊。你看老病的時候,少壯清閒的日子,稍有一事掛在心上,早就不能念佛了,何況臨終的時候呢?還要忙著做世間的事,你真是癡人,說癡話,肯定你把心用錯了地方啊。而且世事如夢,那一件事能代替生死?縱然是修造寺院、增添廟宇、攀緣名位、交結官豪,以為是多做好事,卻不知犯了不關心自己的修道,廣造伽藍等戒。難道沒聽說過嗎?有為法的功德,多有過錯,天堂還沒修好,地獄先造成了,生死大事不清楚,所做的善事都成了苦的根本。眼光落地(淪為動物),受苦的時候,才知道平日所做所為,都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地獄的湯鍋下增加木炭,地獄的劍樹上助長刀槍。袈裟下失去人身,萬劫難恢復,鐵漢聽了,也要落淚。祖師如此苦口婆心,哪裡許可你臨終念佛呢?死心禅師說:‘世間人的財寶堆積如山,妻妾成群在面前,日夜歡樂。可是無奈未來的日子有限,時光暗中逼迫。催命符到了就要上路,不容許停留,閻羅老子,不講人情,無常鬼王,有什麼情面?況且根據人們的耳聞目睹,前街後巷,親人眷屬,朋友兄弟,強壯青年,死了多少?世間人多愛說老來念佛,豈不知黃泉路上不分老少?’古人說:‘莫待老來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死心禅師如此苦口婆心的勸人,哪裡許可你等到臨終念佛呢?人生在世,能有多少時間,石頭撞擊的火星打雷閃電的光,眨眼就過去了。趁著還沒有老還沒有病,抖擻精神,拋開世間的事。能有一天的光景,就念一天佛號;能有一時的工夫,就修一時的淨土法門。不管他什麼時候命終,我的路費預先備好,前程就穩當了啊。如果不是這樣,後悔難追。”有人問:“定力沒有修成,念頭沒有止住,眨一下眼,千裡萬裡去了。又或者惹著一點世間事,就是五天十天,半月一月,都擺脫不掉,應當怎麼對治呢?”回答:“嗚呼!這是天下學者的通病啊。當你在間斷念佛的時候,如有不是痛加鞭策,那就是專修無間地獄的心念,永遠沒有成就的期限。我聽說古人有三種痛加鞭策的辦法。一是,報恩。二是,決志。三是,求驗。第一報恩就是,既然修淨土,應當想到報恩。佛恩國恩,固然不用多說。就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促成,這個恩難道不重大?你出家以來,便說要報重恩,離鄉背井,二三十年,父母師長,艱難困苦,你都沒有管,父母老病,你又不看,聽到他們的死,你也不回去。如今他們若是在三惡道,受罪受苦,盼望你救他,盼望你度他。你卻念念間斷懶散,淨土不成。淨土不成,自己都救不了,如何救別人。既然不能相救,你就是忘恩負義,大不孝的人。經上說:‘不孝之罪,當墮地獄。’那麼一念間斷懶散的心,就是地獄的種子啊。又況且不織布就有衣服穿,不耕種就有糧食吃,僧房的生活用具,享受使用現成,你應當勤修淨業,想著報答信眾布施的恩。祖師說:‘這布施是施主一家從自己福分上,減省下來的。道眼沒有修成的人,一滴水一寸絲,也是要變牛馬牽犁拖耙,償還他才算完的。’你卻念佛間斷懶散,淨土不成。淨土不成,你就要償還,那麼一念間斷懶散的心,就是畜生的種子啊。第二決志就是,如果要專修,意志必須堅定。你一生參禅,禅還沒有悟,又去學教理,教理又不明白。弄到如今,念頭不死,又要說幾句禅,又要說幾句教,又要寫幾個字,又要做幾首詩。情趣牽掛兩頭,心念分成四路。祖師說:‘一絲一毫的系念,就是三惡道的種子。瞥一眼情發,萬劫都被鎖住脫離不了。’你卻意志不堅定,情念多端,因為這個多端,間斷了正念。那麼一念間斷的心,便是三惡道的枷鎖惡業啊。再說守護戒根,意志不堅決,或者因為身口,念念都在奔忙追求。有教導說:‘寧可洋銅灌口,也不能用破戒的口,受他人飲食供養。寧可熱鐵纏身,也不能用破戒的身,受他人衣服供養。’何況因為守戒不嚴,邪心妄動,因為這個妄動,間斷了真修。那麼一念間斷的心,何止是熱鐵洋銅的惡業啊。再說斷除憎愛,意志不堅決,每當面對虛名浮利,自己看不破。我有名利,便生起貪愛,名利屬於他,便生起嫉妒。古人說:‘貪名貪利,都趨向鬼類。有愛有憎,都跳入火坑。’你卻因這個愛憎,間斷了淨土。那麼一念間斷的心,便是餓鬼火坑的惡業啊。第三求驗就是,既然要專修,就要求靈驗。你如今頭發白面皮皺,死相現前,知道臨終,還有幾天?必須在眼前,就要見到佛。只如廬山的慧遠法師,一生三次見佛。又如懷感法師,稱念佛名,便能見到佛。又如少康法師,唱佛號一聲,就有一佛從口中飛出。這樣的靈驗,萬萬千千。你如果心沒有間斷,見佛不難,間斷的心生起,決不會見到佛。既然見不到佛,就是與佛無緣,既然沒有佛緣,就難往生淨土,淨土不能往生,必定墮落惡道。那麼一念間斷的心,便是三途惡道的惡業啊。如前面說的三種辦法,應當自己痛加鞭策,使那念不離佛,佛不離念,感應道交,現前見佛。見到極樂淨土的佛,就是見到十方諸佛;見到十方諸佛,就是見到自性天真的佛;見到自性天真的佛,就是有大妙用現前。然後推廣那悲願,廣化一切眾生。這叫淨土禅,也叫禅淨土啊。”(《蘇州府志》,《淨土或問》)
元善繼
善繼,字絕宗,姓婁,是浙江諸暨人。母親夢見神僧給她蓮花,因而有身孕。善繼出生就能說話,或者見母親念佛號,便合掌跟著念。大德年間,剃度出家,第二年,進一步受具足戒,不久跟從天竺寺大山恢法師,修習天台教。後來前往南竺,拜見湛堂寺的澄公,澄公很器重他。至正年間,善繼主持天台薦福寺,又遷移到能仁寺。晚年,專修淨業,一心系念彌陀,晝夜不停。有一天,忽然告訴眾人說:“我要回去了。”說完端坐往生,享年七十二歲。火化時,舌根不壞。(《明高僧傳》)
元子文
子文,字宗周,是明州象山人。跟從北溪聞法師學習佛法,後來主持寶雲寺,博覽教觀,戒規很嚴。與人交談,好像不愛說,到了升座講法,滔滔不絕不能止住。有一天,講完《十六觀經》,就在座位上告別眾人,將要往生。有人問:“和尚,後事還沒有囑付,為什麼突然走呢?”子文說:“僧家要走就走,別搞世俗漢子的伎倆。”眾人更加懇切,子文於是下座,又回到方丈,一條一條安排好,就合掌稱念西方阿彌陀佛聖號,回向發願完畢,然後往生了。火化後,捨利無數,異香襲人,一整天才消失。(《明高僧傳》)
元盤谷
盤谷,字麗水,是海鹽人。志氣超越常人,博覽通曉經史。在杭州的慧因寺講解《華嚴經》的大意,辯才沒有妨礙,信眾都敬服。後來到松江,構建精捨,勤修淨業,每天課誦彌陀佛號。享年七十多歲,沒有病態,預知日期,端坐往生。(《明高僧傳》)
附錄山堂法師念佛修心術
大乘經典,勸人往生淨土,因地有二種,一是定二是散。定,就是這心觀想佛,想那西方淨土依報正報主與從屬,是唯心所造本來具足。因為我心空,所以如來本空;因為我心假,所以如來分明就在;因為我心中道,所以如來絕待。或者想像蓮華開合,我在其中。蓮花合表示空,蓮花開表示假,色香味觸本體相同,就是表示中道。所以經上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如來親自開示的唯心三昧,圓滿常住的本體。了悟那淨土眾生與佛的依報正報色法心法,都是我自心本性本來具有的功德。境界就是觀想,心外沒有佛,自性外沒有淨土。觀照不休止,就證無生法忍。二是散善,用誠實的心,信有西方淨土,一心不亂,系念彌陀。一日至七日,聲聲不絕,念念不間斷。經上說:“執持名號,一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命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那麼在事相上想那國土,但沒有空假中三觀,就叫做散善罷了。所以三種淨業,回向願生淨土,都能登上極樂。我祖師智者大師說:“根有利根鈍根的不同,行有定與散的分別。觀佛三昧叫做定,修其它善業,叫做散。散善的力量弱,不能滅除五逆罪。這部經說明觀,所以能往生。”這樣看來是定是散,或者鈍或者利,都是淨土的因,都能達到無生法忍,永遠沒有退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