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方海權:《淨土修證要義》全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方海權(1972——),筆名香嚴、道明,廣東潮州湘橋區人。著名學者、文學家、哲學家及佛學家。師從定然、宏生二師。得慧原、若化親培。著書傳世,及發行很多文章,詩歌富含文采,名言深哲入理,極受廣大群眾喜愛,成為人們傳誦佳作,多則入選世界名言。並熱心慈善公益事業。《淨土修證要義》摘錄於音像,並發行書籍。是方海權老師1999年的講經作品。

  淨土修證要義

  (方海權)

  第一章:五種橫出五濁惡世脫離煩惱之法

  第二章:如何徑路修行快速成功

  第三章:八種方法使淨土法門速成

  第四章:如何開示妻子同生極樂世界

  第五章:為什麼行善也要修淨土法門

  第一章:五種橫出五濁惡世脫離煩惱之法

  清早,蓮池中的花潔無瑕,萬分映麗。西方蓮國的蓮更是讓人陶醉。

  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苦楚連綿。八苦,無量諸苦。己經使我們這些人無奈以極,期待著脫離的時刻。

  俗話說:人生苦短。大覺者佛陀釋迦牟尼佛,看到我們生命的缺憾,愛幫助我們在這樣環境下,短期就能證得法身,得到永遠的安樂。勢必要用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法門,故此說出無上捷徑法門,淨土法門,也就是念佛三昧法門,是給我們這些人在人生的決擇之中找到最好的結果。使我們這些心亂如麻的眾生,邁入首楞嚴大定,金剛大定,平息這一顆驿動的心。

  釋迦牟尼佛有大慈悲,明白我們這凡例眾生,積劫枯露,智慧短淺,故此必須用這些妙行,在我們這個五濁惡世之中示現,使我們能得到大自在、大安樂、大福德。

  在這個娑婆世界充滿著五濁:見濁,劫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在這五濁之中,釋迦牟尼佛愛度咱這些人,所以必須用五種快速的辦法使我們能夠完成。這五種之中:

  一種:使眾生非帶業橫出娑婆世界之行,才能夠得度。

  二種:也即是必須著用不假方便之行,才能得度。因為眾生歷生積下無明妄想,分別,執著大過須彌山,故釋迦如來對我們說,應不假方便的法門,也即是淨土法門,才容易度我們這些人。

  三種:第三個之中即是使俺這凡夫之身,即刻成為佛之身,換成佛的心之行,才能度娑婆眾生。

  四種:在第四種之中,也必須使我們明白淨土這一個法門,極樂世界的美妙,故此為我們說出《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以及在好多的教典之中,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囯土清淨無比。眾生受大安樂,不受苦惱所纏,也為我們說出這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

  在這極樂和娑婆兩者的對比,使我們明白,明白對極樂世界的追求,而捨掉這一個濁穢的世界。而能夠得度,這就是第四種。

  五種:第五種之間,也即是不費時劫,不勞勤苦的妙行,才能夠度我們這些人。因為當眾生在現生之中廣造福德,這一生之中倘若無變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當來生再來做人的時候,那勢必受大福力,榮華富貴。但是,在當他榮華富貴時候,再能夠見佛聞法就不會再造業,而且會用福力廣造福德。

  但如果有大福力而無見佛聞法,再廣造一些殺盜YIN妄的惡業時候,又是墜落惡道之中去。

  因而釋迦牟尼佛必須用這一種不浪費時劫,而不用那麼辛苦的法門給我們好實修,才能得度。

  所以,佛大慈悲,在娑婆世界,南閻菩提示現了入母胎,乃至成為太子身份,再出家學道,得大成就。而再為眾生廣說妙法。

  第二章:如何徑路修行快速成功

  淨土宗的祖師徹悟祖師,也叫夢中禅師,在前半生之中示現是一位參禅的禅師,而到後期專修淨土得大成就。

  祖師通達世間和出世間所有教典,每當為眾生說法總是苦口婆心,而且學習了世間和出世間書籍之後,對我們說:

  話到無常只自悲,

  百年彈指欲何為。

  唯願慈父遂哀愍,

  小小蓮花給一枝。

  師說在我們這一生百幾十年之中,象彈一下指速度這麼快一樣,究竟我們愛做什麼事,無常不斷的在襲擊著咱們這些人,世間的風災雨災,以及每天的車禍、疾病、戰爭困擾著我們。所以無常的信息每當提起時感到悲涼。所以師悟出一種道理,就是希望能在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專修一個法門。希望阿彌陀佛能夠哀愍著他,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去,盡管是下品下生也以足夠了。故他說:小小蓮花給一枝。盡管是最小的一枝蓮花,也是心滿意足了。

  可見祖師對極樂世界有著無限的追求。他又這樣說:

  林岱眨眼變青黃,

  總是無常信息忙。

  穢土但超轉輪苦,

  蓮池下品又何妨。

  他觀察到森林一年之間時青時黃的變化,所以說無常信息不斷是在忙碌,而觀察到這個世界是雜穢不淨,而且明白到歷生造了無量的惡業。所以他教導我們眾生,盡管是蓮池下品又何妨。徹悟祖師又這樣說:

  猛切提名如救頭,

  娑婆那可久遲留。

  猛切也即如是猛猛提著阿彌陀佛的名字,如在救自己的頭一樣,當無提的時候,恐怕這頭會即刻掉地上,所以他不斷提著佛的名字,而且告訴我們,娑婆不可再留下來了。我們心中必須在這一生之中生到蓮中去,到那時已經是一大菩薩,再來回歸娑婆世界,救度眾生,使眾生和我們一樣,離苦得樂,了生脫死,而且在現生之中能得大福報,心身安樂。

  善導禅師是蓮宗二祖,在日本是稱蓮宗初祖,據說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師對大家這樣說:

  漸漸雞皮鶴發,

  看看行步龍鐘。

  假饒金玉滿堂,

  難免蓑殘去病。

  任你千般快樂,

  無常終會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祖師對我們說:目前青春貌美,音聲殊勝。但是,轉眼之間,我們的皮膚,琉璃般的皮膚會變成雞一樣粗,頭發會變成鶴一樣白,而在行路相當緩慢了,盡管有滿堂金玉,難免有生老病死。盡管是有千般的快樂,像貴族一樣的快樂,但是無常信息總是會到來的。當無常到來時,我們會跟妻兒眷屬父母親朋各走各路,沒能永恆在一起。

  所以祖師發現到我們這些人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和親朋眷屬在一起,知心朋友能在一起,唯有徑路修行,徑路就是相當短的路就能行到,就能修行成功。就是但念阿彌陀佛了。

  第三章:八種方法使淨土法門速成

  在過去好多祖師大德,為眾生示現一生勤苦辦道,一生成就,從今走上永恆的快樂,證到佛心。而我們所學到的淨土法門,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來修學就能夠即刻成功。

  在華嚴經裡,普賢菩薩教導善財童子,以及華嚴海會一切大眾和未來世現在這些眾生,必須修學普賢行的十大願王,回向必須生到極樂世界。使我們眾生不再受歲月的蹉跎,現生就能完成成佛的大願。

  所以祖師大德以言語為我們道破,在長夜黑暗之中看到月光的歡樂無比,而為我們塑造了容易成功的妙行,使我們一生中受用無窮。

  在這八種悟道之中:

  第一種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作為我們學道的通途。我們學佛,學佛法是為一生之中了生脫死,而後救度百千萬億眾生,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做為我們學道的通途。

  第二種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做為我們淨土的正宗。藕益大師傳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好多修淨宗的人都聽過祖師說過的這句話:

  能否往生,全憑心願有無。品位高低,全憑持名深淺。

  但是好多人漏了祖師所說更切要的一句話,他說:

  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大家人都明白有信願,就能生到板樂世界去。持名持得越深,品位就會越高。但是怎樣才能代表我們信真願切,其實祖師已經說明了,非持名妙行,就是說非持著阿彌陀佛名字不可。才能證明我們有信有願。

  在過去大家喜歡參禅的時候,把那些只會說說,沒有去行的人稱作口頭禅。而我們一生幸運的認識到佛法,而且聽到一生成佛的淨土法門。希望在極樂世界蓮國之中證明這點溫馨。但是無實修的話,那就成了口頭淨土了。

  所以,從今而後不再猶預,讓心內堅定的信念成為生命中彼此的選擇。故此祖師對我們說以深的信願,持佛名號,做為淨土的正宗。

  第三種是以攝心專注而念,做為我們下手的方便。祖師教導我們都攝六根,用眼耳鼻舌心意來專念著佛的名號。做為下手方便。

  文殊菩薩在《楞嚴經》對阿難尊者說:

  此方真較體,

  清淨在音聞。

  愛得三摩地,

  須從音聲入。

  文殊菩薩已經為我們這個時代人點明了,此方即是我們所處娑婆世界。要得到真心,佛心,證到佛三種心出來,開發如來藏,必須從音聲著手。這世界的人在六根眼耳鼻舌心意裡,最靈敏的是耳根,即是緣耳,耳能聽十方,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以及任何方向,一個人在跟我們說話,樓上的人說話我們聽得明,在樓下說話也聽得明。

  但是我們的眼就沒這樣靈敏。舌也沒這麼靈敏。鼻也必須近處才能聞到,遠了也無能去分別。這身體要有接觸才會明了。在意識之中也無耳根這樣廣大。所以菩薩為我們說明以耳根做為入道的方便。

  其實說起來就是口念阿彌陀佛給耳聽,當耳聽到時心必然在記。在這時候佛名號在心明明了了,心歸一處,自然會捨掉無量煩惱,而得大清涼。

  第四種說到的,以折服煩惱為我們修心的要務。通常,每一個修道之人最先入手是斷除煩惱。倘若沒有斷除煩惱,就是有天大神通,也會失去一切意義。如阿修羅王一手就能遮月,造成月食。但是煩惱未斷,身心無法感到安樂。故須折服煩惱是做為修心的要務。

  第五種之中,是以堅持四重戒法。佛臨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說佛不在世時,以什麼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戒為無上功德本,能生一切諸善法。我們念佛法門的人,如果不持殺盜YIN妄,就是有甚深禅定功夫,也是會轉輪生死的。所以戒法相當切要,必須持得非常莊嚴,在這一生中就能超出六道輪回。

  第六種之中,是以種種的苦行做為修道的助緣。佛在最後一部經典中對我們說:依義不依語。在現今社會中,眾生愛做到苦行是相當困難的。其實祖師對我們說,種種苦行助道是會讓我們的心堅固,不退轉。解義出來也即是要我別執著享受快樂,也就是這樣。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必須做一些有利於眾生的事,有利於使我們道心堅固的事,所以祖師才說這種種苦行來堅固我們的道心。

  第七種之中,是以一心不亂,做為我們淨心的歸宿。修煉念佛三昧,三昧譯做正受正定。我們這心能一心不亂,在修煉一心不亂,以期功夫成片。當我們念十聲佛名號成片,百聲乃至千聲不起任何念頭,而完全心放在阿彌陀佛的時候,慢慢地就成片。所謂成片,就和種田一樣,一片連著一片,成一大片綠綠油油的,這時就會成一心不亂了。

  第八種裡是以種種瑞相做為往生的證驗。通常修道的人都是相當執著,感應和境界而障到聖道,但是境界有善惡分別。當善境界來時,我們心神一分散即刻消失了。當惡境界現前而我們要他消失,卻在面前難以消失。使我們感到相當煩惱。

  在我們這地區有一個人,喜歡讀金剛經,抄金剛經,一次在家裡抄金剛經的時候: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孤獨園,與大比丘眾、、、。這樣抄下去,當他抄到心歸一處時,精神相當集中。驟時,周圍的環境變成了祗樹給孤獨園。他自己內心感覺到相當歡喜,沒想到佛陀大慈悲加持著他,使他人身在佛講經的場所,祗樹給孤獨園,而且看到了種種的景色。在這一念之中生到了歡喜心,即刻祗樹給孤獨園隨即消失去了。

  他恢復了原來在家中抄經的現場。他這瑞相是一件好事,所以作為他辦道的信心,也是如來給他的信心,但是他不執著。

  楞嚴經佛對我們說:不作聖解,名善境界,若作聖證,即受群邪。

  當善境界也好,惡境界現前也好,我們不作聖解,不可認為我己經超凡入聖了。我們應該這樣想,我們離超凡入聖還是遙遠的事,我們不過是一個凡夫之人。倘若認為是聖證,即即受群邪。而沒有這樣想的時候,名就是善境界。

  第四章:如何開示妻子同生極樂世界

  蓮池大師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現一個結婚好了之人。他妻子姓湯,湯氏。

  當時蓮池大師的鄰居,發生了相當多無常的事,讓他明了辦道的信心。

  在他隔壁有一個老伯,臨死前念著阿彌陀佛的名字,而當他斷氣前說:“佛來了,我去了。”

  即刻斷氣了。

  所以這件事在當時蓮池大師未學佛未接觸佛法中,一個成家立業好的人,他感到相當奇怪。也是對這件事相當歡喜,人死能夠這般自在。那就好。

  所以他就來找老阿伯的妻子,問阿伯有能這樣自在死了,究竟學什麼呢?老阿伯的妻子說:“我終日看著他念阿彌陀佛,也不知他為什麼念。他留下這麼多書,你如果要尋根,他留下的書你可以拿去看。你自然會明白了。”

  在這裡蓮池大師搬了這些書回家學習。等到有一天,他對妻子湯氏說:“我要出家。”

  當時湯氏感到莫名其妙,從來沒看你學佛,就說出家,你是不是食酒醉了。或者發燒了。但是看到蓮池大師這種懇切的語言不是在說假的。

  最終湯氏在蓮池大師的開解中明白了生老病死,而怨僧會,愛離別。夫妻雖然恩愛,但是無法永恆在一起。只有辦道修淨業,才能永恆,得到永恆,能夠永遠在一起。

  在當時那情景下,蓮池大師也如阿伯一樣,在家中辦道,也能夠得大成就。但他的志向無量,廣度眾生的心堅決。因為據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示現的人。

  所以他在家中能辦道,而出家之後得到了大成就。為我們留下了好多好東西,好多書籍好學習。例如他的一部《竹窗隨筆》做為我們後學明了好多事情。

  在他出家之後,曾經寫了一首歌決給湯氏:

  君不見,東家婦,健如虎。

  腹胎常將年月數,

  昨宵猶自倚門侶,

  今朝命以歸黃土。

  在蓮池大師家的東邊的媳婦,健壯如虎,懷孕滿月,即將要產子。他對妻子說,昨夜正見她倚在門,沒想到在半夜之中命以消失了,今朝命以歸黃土。所以無常推殘著我們。

  他再說:

  猶不見,西家子,猛如龍。

  黃昏飽飯睡正濃,

  游魂一去不復返,

  五更命以屬閻翁。

  他對妻子說,我們家西面邊的孩子,勇猛如龍,今夜見他吃飽還在跟人談話,入睡之後。游魂一去沒再返來了,早晨五點鐘的時候,他命以是閻羅王的了。

  蓮池大師不單為度眾生,也教育著妻子,也持著阿彌陀佛名號而同生淨土。現今大師和湯氏在極樂世界永恆的在一起。常受清涼,受大快樂。

  當我們明白這些事理之後,我們必須勇猛精進來辦道。

  第五章:為什麼行善也要修淨土法門

  省庵祖師曾經寫一封信給茅靜遠居士,師對茅靜遠居士這樣說:“你雖然作世間一些小善,是非常好的事,但是你沒以生死大事為急。雖然所做善跟須彌山一樣多,但是沒來修證淨土法門,也是失去作用,只不過得到世間的福報而己。必須福慧雙修。”

  他這樣說:

  居士世間公案久己參透,

  西方淨土久己修習。

  然而生死心不切,

  家緣撇不下,

  人情謝不去,

  念佛心不專,

  愛望娑婆之脫,極樂之生,難也。

  他繼而這樣說:

  居士不以念佛為急,

  而以世間小善為急。

  不以生死大事為先,

  而以人天福報為先。

  他希望茅靜遠居士,謝絕人事,一心念佛,加以齋戒二字。而能夠達到世間的福德有修,一心念佛,而得大智慧。就是一件最美好的事。

 

上一篇:淨空法師:這兩個字說得容易,做起來可真難!
下一篇:人間天:世尊吃九十天馬麥的因果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