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觀世音菩薩的救度無處不在,你感受到了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普門品雲:“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這句話說的是,應該以執持金剛杵之護法神的身相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會顯示出護法神執金剛杵相為他說法。無盡意菩薩,這位觀世音菩薩能成就如此種種功德,以此三十二應身的種種形游化於諸方國土,以方便智慧度脫眾生,因為這樣的緣故,應該以至誠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這是三十二應身的最後一項,《耳根圓通》裡沒有這一項,而比《普門品》多了一項“四天王國太子身”,這是《普門品》和《耳根圓通》在三十二應身裡稍微有些差別的地方。

  1.佛教中的金剛

  執金剛神一般就是護法神的樣子。金剛這是佛教裡常常出現的一個詞,相當於現在的鑽石,在古時鑽石並不值錢,因為太堅硬加工非常難,所以就用在一些打磨鑽眼的工具上,如之前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就鑲嵌一小塊鑽石,還有再早些的掬缸掬碗的工匠也有鑲嵌鑽石的工具,把碗或缸開裂的兩邊鑽出小眼或槽用鐵絲之類捆綁。

  金剛從體相用上就展現出各種不同來,我們知道鑽石是碳元素組合而成的,和我們吃火鍋燒烤的炭是一樣的。原來郁郁蔥蔥的森林,由地殼變遷滄海桑田的變化,這些樹木被埋進土裡,隨地殼的運動埋進更深的地球內部,從而接受了高溫高壓的考驗,最後再出現人前就已經不再是一棵樹、一段木頭、或者一堆化石了,而是晶瑩剔透光明璀璨的鑽石原石——金剛石。金剛石是在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質,所有物質的硬度從一到十,鑽石就是最高的十級,其硬度傲視一切珠寶玉石,而另一種碳的合成物質石墨就軟的很,同樣都是碳元素,為什麼成就了最堅硬的鑽石,也成就了棉軟的石墨呢?這就像同是有情眾生,為什麼有的就成了佛菩薩,有的就在地獄裡喝銅汁茶吃鐵餅呢?金剛石是因為碳元素經過高溫高壓的淬煉,而石墨並沒有經過這些,就像佛菩薩是經過高溫高壓淬煉的,而眾生並沒有經過這些,或者在經歷中還沒有成功出爐。

  同樣重量的鑽石和石墨,他們的價值已經不可比擬了,稍微大一點的金剛石就會賣到幾億,用幾億買石墨不知道要多少噸了。他們的本質真的有差別嗎?為什麼其價值完全不同呢?所以如果各位想提升自己的價值,也依然是如此,就像碳元素經過淬煉成為金剛石一樣。所以金剛石的體是和石墨一致的,都是碳元素,卻展現出不同的相來,金剛石是硬度十的,石墨連一都勉強,同樣是碳元素為什麼就有堅硬如此?有軟弱如此的?石墨是黑的,而金剛石卻是無色的,為什麼又有這樣的差別?

  佛教常常用金剛做比喻,在相上,金剛堅硬鋒利,代表能斷、善斷、能見、善見、代表清澈、純淨、代表堅韌和不可被染污。這就像佛菩薩成就聖果,他們獲得的體如金剛純淨不染,又因碳元素的普遍,同一切眾生沒有隔閡。有機化學裡最基礎的合成生命的元素就是碳氫氧了,無機化學裡碳的分量反而不那麼重要。

  從用的層面,金剛體現出了堅硬鋒利。就像文殊菩薩拽把寶劍,是否代表這個菩薩沒事也“一舞劍氣動四方!”並不是這樣,寶劍代表智慧的鋒利,我們的煩惱痛苦就像一堆亂麻,想理出個頭緒很難,前面剛剛理順,後面就又纏繞在一起了,而智慧之劍一出,快刀斬亂麻,一刀下去清清了了,就沒那麼多糾纏了,也不糾結了,不煎熬了,不困惑了。

  金剛這個詞就很有意思,其意深長。一般的護法神都會有武器的,比如韋陀菩薩拿的是一把簡,有的也給畫成劍了,有的護法神拿的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武器,而在古印度棍子是非常有特殊地位的,所以拿一個長棍的也有叫做金剛杵,當然杵後來就被各種細化,出了尖、出現了鋒利的刃。《西游記》裡的孫悟空的原型就是印度教的一位大神叫做神猴哈努曼,拿得就是一個金剛杵,也就是棍子,後來就演變成定海神針的金箍棒了。在古代的法制建設裡,棍子也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歷史角色,比如埃及法老的法杖,比如古羅馬的束棒,比如到後來的神話傳說裡的魔法棒。現在印度的治安也還要靠棍子,因為警察不都能配上全套的設備,所以就要拿個棍子,在執法的時候亮出棍子,就代表他是在執法了。

  2.以護法神身得度的一個例子

  過去說過一個故事,一個僧人打坐總犯困,所以修行總沒進步,後來有一天他就發下狠心,我不能再這樣縱容自己了,我要對自己狠一點!於是就跑到懸崖上打坐,要是困了,睡著了就摔下懸崖,死了算了。因為坐在懸崖邊所以就很謹慎,奈何又犯困,結果一頭就栽下懸崖,當他驚醒發現自己在往下掉,一想,唉,看來我又是打坐不精進睡著了,真是太慚愧了。

  他忽然發現身體不再向下掉了,而是慢慢悠悠的向上飛,他就奇怪了。落地後他才看明白,原來是韋陀菩薩把他接了上來,然後他就和韋陀開玩笑:老韋啊,是不是我有修行啊,所以你來護持我啊?韋陀一聽,哼,轉身就走了,臨走的時候甩他一句狠話:你的傲慢心導致你八萬大劫都不可能再有修行進步,所以我在八萬大劫內都不會再來護持你。他一看韋陀走了,而且自己八萬劫都不會有修行進步了,這一下透心涼啊,就很慚愧自己升起的傲慢心,你說閒著沒事起個什麼心不好,非起個傲慢心來,這下得罪了護法神!

  於是就繼續打坐,這回要是沒個進步,也沒人護持了,我就死了算了。果然他又一次睡著了,又掉進懸崖,掉著掉著他醒了,一看這情形自己也知道是什麼情況了,可是發現又被托起來送到懸崖頂。一看又是韋陀,我說老韋啊,你不是說八萬大劫都不來護持了嗎?怎麼又來了?韋陀菩薩說:你因為升起傲慢心,導致八萬劫不可能有修行進步,當然也就不需要護法護持保護了;但是你之後忏悔自己的傲慢,這個忏悔消了你八萬劫的生死業障,所以我就又來了。

  例子裡這位僧人就是應該以護法神身得度的,當然護法神提示的是傲慢和忏悔的部分,傲慢心起來了就平添了八萬大劫的生死煎熬,八萬劫裡都不可能有修行進步,這傲慢太容易,結果也太慘烈了;對治的方法是真心忏悔,把這個傲慢心忏悔掉,隨之將來的八萬劫沒有進步的生死也就消除了。

  3.觀世音菩薩救度有情眾生

  觀音菩薩以三十二應身的種種方便,游化於十方世界,救度有情眾生。這是佛陀回答了無盡意菩薩的第二個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做觀世音?”第二個問題是【觀世音菩薩雲何游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之前分享到這個問題時把此問拆分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佛陀並沒有回復,而以三十二應身的部分回復了“觀世音菩薩方便之力,其事如是,以三十二應身應眾生機緣而為講法。”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會顯示如此?就算有眾生求諸外道,觀世音菩薩也會授教於他呢?就算有眾生求的是世間種種福利,觀世音菩薩也會促成於他呢?因為觀世音菩薩站在一個非常高的角度在審視輪回和生死。我們知道生死輪回的根源就是我們不斷釋放的種種心念,而這些心念都會釋放影響力,早早晚晚這些心力都會成為遭遇某個輪回的憑證。這就如《地藏經》裡提到“舉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因為每個投射的願望如果不能及時滿足,都會成為後世繼續輪回的繩索牽引。換句話說,你的所有沒圓滿的願望,都會成為未來世的生死業力。再換句話說,你所有沒有圓滿的願望,都會牽引你的生死,在未來生尋求滿足,而這個尋求的腳步必然要伴隨更漫長的生死煎熬,從而再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觀世音菩薩以滿足眾生的種種求願為突破口,幫眾生滿願等於截斷了要尋求滿足而引發的無量未來生死!所以菩薩滿眾生願,也就是為了早日度了這個眾生,雖然他學外道,他求世間利樂,但是現在滿足他了,以後他就不求這個了,總有一天他會求出輪回的,那個時候他徹底得度生死的機緣就成熟了,就不用在以這個層面救度眾生了。

  當經歷了大風大浪,人終會回歸平靜,平靜是因為經過的風浪而珍貴,如果沒經過風浪的平靜,總會有蠢蠢欲動的欲望——要去看一看風景!

  因為菩薩滿足眾生的種種求願,幫助眾生及早的拔出輪回的一個業緣,這種救度眾生的模式和地藏菩薩救度地獄眾生是很類似的。地藏菩薩是拔出眾生墮落地獄的那個根本業緣,然後才能送他出地獄;觀音菩薩的做法就是幫助眾生拔出輪回的業緣,從而能更早地度眾生出輪回。

  4.消業、培福、求往生!

  我們用三部走的系統,先由地藏菩薩拔出地獄業緣;再由觀音菩薩滿足求願,拔出輪回業緣;最後借由阿彌陀佛接引往生。這個三部走的利益最基礎還是在於:我們怎麼才能不下地獄?

  所以《地藏經》要好好的讀啊,讀到一個自己要下地獄的業因就及時的忏悔掉、修改掉、彌補掉,就是拔出了我們墮落地獄的一個業因,這就是《地藏經》讀會了,就等於接受到了地藏菩薩的提前救度,所以種種墮落地獄的業因都拔出了,遣令生天也就沒什麼難度了;但是由觀音菩薩接手,不是靠來世生天再救度,而是當下就救度、當下就圓滿、當下就有求必應。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求什麼都能馬上有結果,可是很抱歉的說:你沒有經過消除地獄業因的過程,你怎麼求住世的福利呢?就像韋陀菩薩的那個例子一樣,這個人八萬劫都不會有修行進步了,還需要護法做什麼呢?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消除不了地獄的業因,真的需要觀音菩薩出手來圓滿我們、消除我們輪回的業因嗎?因為我們沒消除地獄的業因,代表我們還會再繼續輪回生死,那真的需要觀世音菩薩來圓滿我們的求願、消我們未來世的一眾生死嗎?

  所以三部走:消業、培福、求往生!這個次序各位要有足夠的重視,如果福報總是求不到,一定是消業沒做好!所以要及時審視自己,不要到臨終的時候才明白。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普門品析78》

 

上一篇:園覺經:具體的禅修方法
下一篇:淨空法師:有智慧的人懂得隨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