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三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還是接著上一節課,接著講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大家請看經文: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這一段是講佛放光現瑞,天龍鬼神聚集到忉利天宮。
是時,十方無量世界諸佛菩薩,聚集到忉利天宮,各遣侍者問訊世尊,等待佛宣說妙法的時候。也就是說,眾機將感,如來垂應,感應道交之時。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依法身大變之體,起應身隨緣的用,不變名如,隨緣名來,故稱如來。比如釋迦牟尼如來、燃燈如來、彌陀如來。如來它不是某一尊佛的專用名詞,是諸佛的通號。這裡所說的如來,是指的本師釋迦牟尼如來。
含笑,如來沒有因緣,不輕易開顏含笑,所以世尊在每一個法會,凡是含笑的時候,必然放光現瑞。《大智度論》中說:“笑從口開,一切毛孔皆開”,所以全身放光。現在佛度化眾生的因緣將盡,佛即將涅槃,該度已度,未度者已種下得度的因緣,將由地藏菩薩負責起擔負度生的大任,佛欣慰歡喜,含笑放光。佛有常光和放光兩種。我們看佛的身後有圓光,佛住世的時候,我們從佛像當中看到有常光一丈,他的身體四邊也都有一丈的光明。每一尊佛身光的大小,都是因為眾生的業力輕重所感,因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眾生的福薄,德行不夠,感佛的身光一丈。這裡所講的不是常光,是放光,本經中講到佛三次放光。這一次,我們這一次講的,這一品裡面的放光,還有如來贊歎品第六,都是佛是全身放光。見聞利益品十二,是佛從頂門放光,這是三次放光。
百千萬億,是說佛放的光很多。佛從一身現出十光、百光、千光、乃至無窮無盡的光明,都是來應機說法。
大光明雲,經中說到大光明雲,我們平時見的日光,月光,還有我們的燈光,這種光明都是有限度的,不能遍照。即使是日光也只能照白天,晚上照不到,而且有高山、房屋阻礙,也不能遍照。佛現在放的大光明,是徹照三千大千世界,高山不能阻,房屋不能障,比日月的光明強百千萬倍。大光明雲,雲是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這個雲有蔭覆的意思,蔭覆和滋潤。就是說現在佛所放的大光明雲,能讓一切的眾生,見到這個光明雲,個個身心輕安,熱毒的煩惱得以解除,滋潤眾生的心田善根增長。下面列舉出十種光明雲。我們下邊看經文: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贊歎光明雲。
列舉出了這十種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所謂就是指以下的這十種光明雲。佛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這裡雖然只列舉出十種名稱,但是這十種光明雲,可以把百千萬億的光明雲攝盡無余,都含攝在內了。這十種光明雲,也是指我們每一個眾生,本具的性德。通過這十種光明雲,讓我們大家明白:佛有,我們同樣也都具有。所以佛放光明雲,從眾生的自性本具,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能全性起修,即成因果,讓我們能夠回光返照。
大圓滿光明雲。大是廣大而且普遍,圓滿是指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萬德齊備,福慧莊嚴,萬行周遍,種智圓成,具足世出世間的圓滿功德,像雲一樣,到處覆蔭滋潤一切的眾生,令眾生無懼無畏,心常安樂,善根增長,以至證得究竟佛果,所以叫做大圓滿光明雲。
大慈悲光明雲。這種雲是從佛的大慈悲心流露出來的,所以叫做大慈悲光明雲。這個慈悲我們眾生不是沒有,不過我們的慈悲是有分別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慈悲,不是平等的慈悲。當和我們比較親近的人,我們比較親近的人,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他們遇到痛苦的時候,我們就會很深很深的關心幫助,而且心裡會非常非常的牽掛;如果是路人,和我們非親非故,沒有因緣的話,我們也有這種關心,只不過是恻隱之心,敷衍了事的去幫助,沒有這種極力的,盡心盡力的去幫助的這種心;那要是對於我們怨憎的人、怨恨的人,當他們落難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有些人還是會幸災樂禍,沒有絲毫的慈悲可言了。還有像社會上其他的宗教,他們也講仁愛仁慈,但是他們只限於人類,對其他的眾生沒有這種關心。就像把那些動物,作為人類的美食,美味來吃掉,他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而佛的慈悲不是這樣,他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分親疏,沒有分別。不論你是人類還是眾生,佛都是一視同仁的去關心、去幫助,像父母愛護獨子一樣,去關心、去幫助。佛往昔就是割肉喂鷹,以身飼虎,這是對眾生,對冤親同樣平等對待。我們講過提婆達多的公案,提婆達多累次害佛。他想成立新佛,但是他不具足三十二相,他的足下沒有輪相,他就想辦法用鋼板鐵板,去做輪相的圖案,然後燙到足底,誰知道一不小心把足底給燙傷了,佛這個時候,還是像對待他的獨子羅睺羅一樣的去照顧他,幫助他把傷治好。所以只要是眾生有難,佛就會盡心盡力的去救拔他們,只有佛,只有平等的大慈,才具足這種大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才是大慈悲。
大智慧光明雲。就是佛已斷除無明煩惱,生死垢染,證得一切智。放此大智慧光明雲,要徹照這些被無明煩惱遮蔽了本性的眾生,開發出自己本具的智慧。佛所得的智慧是清涼無漏的,和世間人所具的,我們所說的聰明才智不同。我們世間人所說的聰明,叫做世智聰辯,不是我們佛法裡面所謂的智慧。
我們的這個聰明,就是識心,不是本性的顯露,他是識心執著的經驗和積累。也就是說,他的執著積累的經驗所積累的世智,是以我、執著我,就是以我為中心,我的想法,我的觀點,都是以我為中心,執著我的所有,我的五欲六塵,這些都是有染濁的。縱然你才高八斗,經綸滿腹,因為執著我相,起分別心,就會迷失本自清淨的、沒有染濁的佛性。你一執著,它就染濁了,佛性顯現不出來,這樣你的識心的經驗,阿賴耶的種子帶著你,沉淪於苦海之中,迷惑於生死之中,就是這樣。
我們的智慧是什麼?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經中又跟我們說,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歇了你的智慧就會現前,把你的分別和你的執著,你都放下,讓心清淨下來,你的智慧自然現前。清淨本性為什麼自然現前?因為你不再受束縛,不再有染污。撥雲你就見日,就是把它放下,你清淨本性的本具的智慧,自然就現前了。像我們一說,你去悟一悟,大家都是苦思冥想,這個時候,用的就是識心的經驗和積累。真正的悟是什麼?就是叫你的狂心歇下來,分別一切法,不著分別想,把你的心靜下來,別再有分別的想法了。分別一切法,不著分別想,不向外求,只向自己的內在,叫它清淨下來,所以本性就顯露出來了。這是大智慧光明雲,你的大智慧就顯露出來了,不是經驗,也不是你阿賴耶的種子,它就是這麼自自然然的存在,你只要放下執著分別,它就顯露,就是這樣。大家一定要明白,我們要悟一悟,悟一悟是怎麼去悟,就是放下,讓你的思慮靜下來就行。
大般若光明雲。般若分為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三般若。實相般若是眾生本具的本來面目,實相般若,我們眾生本具,個個不無,是如來的法身。實相離一切虛妄之相,但是本體不空,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怎麼理解呢,就是我們通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見到的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回光返照,知道這虛妄的相,它所產生的本體是什麼,是我們清淨本性的作用。因為我們只是執著相了,認為相為實有,把它本來的本性的東西,給忽略掉了。就像我們見到燈光,見到光,見到光我們就認為光實有,而不知道光是怎麼產生的,光是用,是它的相,那光的本體是什麼?是電。我們再往下分析,一層一層的分析,這些微子極微子分析來分析去,這些是怎麼產生的,就是我們清淨本性的作用。分析到最後,原來是我們的清淨本性,我們的妙有。因為有這個妙有,它才產生種種的相,沒有這個妙有,你上哪產生相去?沒有相的。是因為妙有的因緣和合,妙有不礙真空,真空不礙妙有,就是這麼一個意思。我們大家人人本具實相般若,如來法身,但是我們只是看,我們認為這個有為真,而不知道它是妙有,它是我們真空所顯現出來的妙有,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會回光返照的,一定要通過現象看本質,我們一定要有這個能力,這是實相般若。
我們再看觀照般若,就是觀照一切有為和無為諸法,都不可得的智慧。觀照不是用頭腦去想,還是師父剛才說的,不是用頭腦去想的,而是無形無相的性都是性的作用,都是我們清淨本性所產生的作用。你一旦要用思惟去想了,那這叫什麼,這叫識心,動的是第六識了,這叫識心了。我們把心清淨下來,它自然的這種真相就顯現出來了,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文字般若,就是能夠幫助眾生悟到實相的文字,我們通過文字,通過教理,來悟到實相。現在大家都是執著在文字上面,就像我們讀《地藏經》,一說讀《地藏經》,大家都是去執著,而不是通過《地藏經》的教理,反聞聞自性。通過這個經典,然後通過觀照般若,讓我們回歸到我們的實相般若裡面來。三藏十二部經典,山河大地,一草一木,凡是能幫助我們體悟到實相的,一切事、一切境、一切法,都可以稱為文字般若。我們通過山河大地感悟它的法性,通過文字來引發出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這三般若是眾生心中本具的,在這裡,佛放大般若光明雲,就是要照破眾生一切的習障,都能體悟到真空的妙理,親證不生不滅的真心實相。
大三昧光明雲。三昧也叫做三摩地,譯為正定。《大智度論》中說:“何等為三昧,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我們一定要理解。凡夫的心散亂,心念不能定於一處;外道是邪定,知見錯誤,身口意三業不清淨,修行的方法不對,雖然有定,但是也成不了佛,反而墮入魔道。比如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邪知邪念,他也打坐,他也修定,修一些小的感應,小的神通,可是執著這些感應,執著這些神通,就成了邪知邪見了。只有佛是那伽正定受,具足二十五王三昧。二十五王三昧能破二十五有,我們這個三界,可以廣開為二十五有,每一有都可以用三昧來破除。比如地獄有,這個地獄有,用無垢三昧破;畜生有,用不退三昧來破。佛於大定之中放大三昧光明雲,可以令眾生息下狂心,安住正定,除煩惱障和所知障,證不退地。
大吉祥光明雲。吉祥是所有眾生都祈求的事情,大家都希望事事心想事成,事事如意,樣樣吉祥,但是要想得到吉祥的果報,必須要修善。周易中也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佛知道眾生都想事事稱心如意,但是都是被無明煩惱障蔽心性,不肯捨惡修善,所以放大吉祥光,徹照眾生的心地。讓眾生都能夠明了,苦樂果報的不同是所造善惡所致的,從而勤修善行。斷煩惱,破無明,才能降大吉祥。我們看文殊菩薩拿的就是如意,表什麼法?我們回頭,斷惡修善你就吉祥。佛在這裡放吉祥光,也是為眾生現在聽聞《地藏經》,將來一定成就佛果的吉祥先兆。佛的意思就是說,你們現在聽聞經法,將來都會證得佛果。這個大吉祥光明雲,也就是為大家授成佛的記,證明大家將來一定可以成佛,給我們大家這麼一個預兆。
大福德光明雲。福德是由修布施等種種善行所得的果報。比如有人堅持修三歸五戒等善行,感得來生享福。也有人堅持五戒十善,感得天上享福的果報。這樣人天的福報享盡了,還是會墮到三途去受苦。佛的福德是往昔修六度萬行,利益無量眾生所得的,他所修的福德無窮無盡,已果證萬德莊嚴。佛放出大福德光明雲,希望眾生見了以後,也能發心修六度萬行,個個能獲得廣大的福德。
大功德光明雲。什麼是功德呢?這個大家一定要了解。功德是指行清淨善業所得的,修行是功,身心清淨是德。當時達摩祖師來到中國的時候,梁武帝聽說他是高僧,就派人把他迎請到宮裡,他問達摩祖師,我這一生修建寺廟,度人出家,供養僧眾,講經說法,有什麼樣的功德呢?達摩祖師就給他說了,沒有功德,實無功德。那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梁武帝做的這些事情是對的,關鍵他心裡還有執著功德相,是用的心不對。出世間的功德,應該是心無所住,我們說,是用這個清淨心來行一切善法,是用無所住的心行於布施。做任何的善行要心無所著,也就是我們說的三輪體空。從布施的角度來說,布施的人還有接受布施的人,所施的物質皆是沒有實性,從本性上來說,本性為空,以這種心來行布施,不執著,無所求,才能成為法界性的大功德。我們今天說,要用清淨的心,沒有執著的心,才能稱為功德。雖說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其實名為求福,不可將福變為功德的。功德它是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不是只在身去做什麼,而是在我們清淨本性當中的。《六祖壇經》中說:“要得功德,需念念不忘自性,內心謙卑,等視一切眾生”,這樣才能稱為功德。佛在因地累生累劫,修無量無數的功行,證得無上佛果,成就無窮無盡的功德,現在佛放大功德光明雲,是為了引導眾生用功修行,自然都可以得到這種功德。
大歸依光明雲。歸是歸投,依是依靠。眾生在茫茫的苦海中無所依靠,我們自己想想,我們的生老病死誰能抗拒得了,誰都抗拒不了。生從何來,我們已經管不著了,死向何去,我們有什麼依靠?如果能歸依三寶,所謂以佛為師,以法為藥,以僧為友,那麼你的心就有所歸,身有所依。所以說,師父常說三寶住世,是給大家帶來現在的光明、智慧光明,以後、我們命終之後的希望。你有依靠了現在,我們身有所依,心有所歸。依法修行,你就能捨離生死苦海,登上涅槃的彼岸。現在我們依靠佛法僧三寶,求生極樂世界,想想你們以後多有希望。現在也有光明,都有智慧了。不是這麼我們以後將會安住何處,沒有地方的,都很迷茫的。你們沒有歸依的,不懂佛法的,真的是非常迷茫的。就是你日進斗金又有什麼意思,誰能沒有一個命終的時候,我們命終該歸向何處?所以大家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能夠歸依三寶,真的是大福德的。這個歸依,再往深一層講,歸是將六根攝住,歸在一處,返本還源,這是從自性上來講,把我們的六根攝住,歸在一處,返本還源;依就是依住真如,如如不動,依靠我們清淨的本性,依靠我們本性的智慧,這個本覺顯現。佛放出大歸依光明雲,遍照一切的眾生,是想讓一切的眾生,都能夠歸依自心的覺性,歸依自性的三寶,依照地藏菩薩的孝行法門修行,自然返本還源,找到歸家的道路。家,就是我們的本性,找到我們本來的本性,這才是我們的本家。
大贊歎光明雲。這裡的贊歎有兩種含意,一是說前面我們講的,諸佛都來贊歎釋迦牟尼佛,並差侍者,差大菩薩來問訊,那麼釋迦牟尼佛也贊歎諸佛,佛佛互贊;二是贊歎來會的天龍八部和一切的聖眾,能將地藏法門彌布世間,流傳下去,令未來的眾生也能夠依地藏法門修行,依地藏法門孝順父母,孝順師僧三寶。你們也要孝順師父,孝順師父不是說供養,要以心來供養,讓師父能夠安心的弘法,你們護法,我們利益更多的眾生,這個真的是孝和順。師父別一說孝順了,回去又給師父買饅頭送來了,讓師父吃飽,不是這個道理。真正的就是說師父在這上面講,你們能夠依教奉行,都能夠做到,這是師父最大的安慰。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這是總結前面我們講的放的這種種光明雲。佛放的光明雲很多,用不可說來做總結,又出種種微妙之音,這就是啟後。就是說,佛在放無量無數的光明雲之後,接著又放出很多極微、極妙、極好的音聲來。佛的音聲,是從多劫所修善根功德而來的,悅耳清心,互不交雜,讓聽的人越聽越愛聽,越聽心越清涼,可以作為一切眾生與樂拔苦的因緣。
佛有八音,第一是極好音,第二是柔軟音。就是讓眾生剛強的心變得柔軟,聽到這個聲音以後,心能變得柔軟。第三是合適音,音聲調合。第四是尊慧音,佛的音聲尊貴,能讓聽聞者得到智慧。第五是不女音,這種聲音能讓一切眾生聽聞之後,生起恭敬之心,天魔外道無不歸順,無不佩服。第六是不誤音,這種音聲是從佛的智慧海流出,能讓一切眾生聞聽此音,都能得正知正見,遠離九十六種邪見。第七是深遠音,佛的聲音能遍徹十方恆沙世界,離近了聽不覺得聲音大,離遠了聽也不覺得聲音小。當年目犍連尊者,想測測佛的聲音到底能傳播多遠,他用神通到東方無量佛國去,佛的聲音仿佛就在眼前一樣的清楚。第八是不竭音,佛的音聲滔滔無盡,不會間斷,沒有盡頭,就是說佛弘法沒有間斷。《華嚴經》中說:“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國,演說佛子諸功德,能入菩提之妙道”,佛出種種微妙之音,就是為了利益眾生,讓眾生能入菩提妙道。就像《彌陀經》中所說,這個水鳥樹林所發的聲音,都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的,能夠使眾生聞到這個聲音,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在這裡,佛出種種微妙之音,能夠引導一切眾生,回想自己的生身父母,能夠回想這些生生世世的父母,發起報父母恩的諸多孝行。佛放出的這種種的聲音,不是數字可以計算出來的,現在後面的經文,雖然只列舉出了十六種名稱,但是把一切的音聲,也都含攝在其中了。我們看這十六種音聲:
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禅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所謂檀波羅蜜音。檀是梵語檀那,漢譯為布施的意思,就是把我們自己所擁有的,甚至是生命,惠施給一切的眾生。波羅蜜譯為到彼岸,菩薩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這六度,可以離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波羅蜜就是修六度所獲得的利益,現在佛已證得佛果,他放出此聲音,可以讓聽聞檀波羅蜜聲音的人,自然生起布施之心,來度脫眾生的悭貪,把自己所有的來惠施給一切眾生,捨去自己的悭貪好利之心,這個就是檀波羅蜜。檀就是布施的意思,這個聲音一出,我們眾生布施的這種心,就引發出來了,也就是說,我們眾生的悭貪的心也就退卻了。
屍波羅蜜音。屍就是屍羅,翻譯為止得,止惡不作,得善奉行。又翻譯為持戒,屍羅就是持戒,持戒是我們佛弟子成佛的基礎。戒分為三種,第一是攝律儀戒。就是能夠受持五戒、八戒、十戒、我們比丘所受的比丘戒、和菩薩戒一切戒律。第二是攝善法戒。修行一切的善法作為戒律。第三是饒益有情戒。以利益一切眾生為戒律。戒是一切善法所依住處,就像一切萬物都依大地為住。我們要想成佛的話,要想利益眾生的話,就要把戒看得比我們的生命還要重要,來愛惜守護自己所受的戒,不得毀犯。現在佛放此屍波羅蜜,眾生聽到以後,自然永不毀犯惡緣,心地清涼,道業增長,以至成佛,去度化六道中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在哪裡?一切男人為我父,一切女人為我母,我生生世世無不從此處生。大家今天能夠相見能夠相遇,不是五百次的回眸,跟大家說,不是五百次的回眸,因為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用這種心才是真正的行孝持戒,這是行孝持戒。
羼提波羅蜜音。羼提是忍辱,忍辱有三種。一是耐怨害忍,就是對於一切眾生的打罵惱亂,都能夠忍耐,不起嗔恨心,不起怨怒心。第二是安受苦忍,對於一切的寒熱、風雨、饑渴、老病死等種種苦楚,都能夠安然處之。這種種的苦,身苦還有外緣的苦,這種苦苦,我們都能夠安住下來。第三是谛察法忍,又叫無生法忍,就是能夠觀真理,安住於無生之理中。這個無生法忍,不是忍耐的忍,它是信忍,對於佛所說的妙法,能夠信受奉行,而證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大圓滿的境界。我們平時所理解的忍辱,就是一些受苦這種境界的忍耐。不但是要對這種苦的境界要忍耐,作為我們修行的人,對苦的境界,我們會有一種反思,會有一種回光返照,往往對這種樂的境界,我們就不能夠反思了。師父遇到好多的居士,一遇到一點好事,喲,這是佛菩薩加持的,沒有這個道理。只要你有享受的心了,有貪心了,決定不是佛菩薩加持的。佛菩薩有智慧,不會加持你去執著,不會加持你去貪的。只要你生了貪心了,決定不是佛菩薩的加持的。其實我們對一些樂的境界,也是要忍耐的,這種忍反而比苦的境界更難忍。你看好多的夫妻,在受苦的時候,能夠平平穩穩的走下來,一旦有了福報了,一旦享了福了,反而分道揚镳了。還有的人師父看過,有的人中了大獎以後,好幾天睡不著覺,受苦的時候,干活受累的時候,倒頭就睡,頭沒沾到枕頭他就睡著了,一旦中了獎,幾夜睡不著了,對這個他忍耐是沒有功夫的。所以我們不但對外境的苦要忍耐,對世間的名利,優裕的物質享受等,我們也是要忍耐的。要忍耐住心中的那種貪愛,經受住財色名食睡的誘惑,保證這種心不動,這個才是忍辱。你們對師父再孝順,再孝養,師父還是如如不動,師父也是在修忍辱,就是這樣,在修忍耐。
毗離耶波羅蜜譯為精進。《普門行願品》中說,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就是精進之意。精進分為兩種,身精進和心精進。身精進是指勤做善事、誦經、拜佛、講經,這些都是身精進;心精進是心念中思惟善法,而且要念念相續,不落入惡境中。像我們念佛,不管做什麼事情,行住坐臥,心中總能提起聖號,心裡總是能和無量覺、無量壽相應,淨念相繼,這個就是心精進。我們在精進的過程當中,會遇到諸多的障難,或者是事務的纏身,或者是疾病的困擾,當我們越是用功的時候,這種情況來的越猛烈。跟大家說,當我們精進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退失道心。我們外面也正在施工,大家看到了,想把這個路鋪好,鋪的結實,要先把路夯實,把基礎先砸實在,這個就是把我們所修的功德,給我們砸實在的,不是壞事,反而對我們是一種檢驗。師父不用考驗,師父給用對我們是一種檢驗,讓我們的基礎更加的牢固,不是壞事,反而是我們的增上緣。當我們一有了退心之後,趕緊回光返照,要更加精進勇猛的念佛拜佛,來忏悔我們的業障,你日久功深了,道業自然增長,業障自然的消除了。
禅波羅蜜。禅是禅那,譯為靜慮。靜中思慮,靜是止,慮是觀,也就是我們說的禅定。禅定有世間的禅定、出世間的禅定、和出世間的上禅定這三種。世間的禅定,在用功的時候,都是有入定、住定、出定的有為功用,沒有達到無為功用。也就是說沒有斷煩惱,這個生死之苦還是不能了脫,還是要六道輪回,所以稱為世間禅定。就像經中講的郁頭藍弗仙人,他修的是非想非非想定,定功成就後,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種禅定,只是把識心的粗分給伏住了,沒有這個粗分的想了,所以叫非想,細分部分依舊存在,所以又不是沒有想,所以叫做非非想,非想非非想,那他修的這個禅定,可以享八萬大劫的天福,八萬大劫天福過後,妄心又開始漸漸的生起,越來越重,越來越重了,最後墮落成了飛狐。我們經中提到這個問題。
出世間的禅定,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三乘人所修的禅定。阿羅漢和辟支佛這二乘聖人,得證的是滅受想定,受想已經滅了,第六意識不起作用,這個時候的定力,能斷三界內的見思煩惱,破了我執,但是法執未破,不能從空入假,不能入世教化眾生。他安住在空中,執空了嘛,沒破法執。而大乘菩薩所修的禅定,才是本來具足的自性本定,就是《楞嚴經》中所說的首楞嚴大定。楞嚴大定,以法界為定之本體,沒有入定和出定的差別,沒有動和靜的差別,即靜即動,事理圓融。菩薩和二乘聖人所修所證的禅定,都是無漏禅定,總稱為出世間的禅定。上禅定,這是諸佛如來所修證的那伽大定。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種禅定,縱然處境千變萬化,內心也猶如虛空一樣,湛寂常恆,不生不滅,不動不搖,這是那伽大定。這三種禅定總的來說,都是對治散亂心而修的,現在佛放出禅波羅蜜,就是讓心性散亂,妄念紛飛的眾生,能夠勤修定學,斷除五住煩惱,了脫分段變易生死。
般若波羅蜜。般若就是人人本具的妙智。這個人人本具的妙智,不是依文解字從外面學來的,就是我們說不是識的這種積累,不是我們知識的積累,也不是修行以後造作出來的,而是本來具有的,個個不無,本來與佛無二無別的智慧叫做般若。般若知一切法而不執著,能空我執、法執,證二空真如之理,到達真如之彼岸。佛看到眾生被無明煩惱所障蔽,對於人人本具的妙智慧不自知,放此聲音,讓眾生回照當念,就是我們常說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是般若。
慈悲音,喜捨音。慈悲喜捨就是我們說的四無量心。與一切眾生樂是慈無量心;拔一切眾生苦是悲無量心;見到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心生歡喜,是喜無量心;救度一切眾生,怨親平等,不起怨憎,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不執著一切眾生是我所度的,這是捨無量心。慈悲是我們佛教的根本,喜捨是從慈悲當中生,佛放此慈悲喜捨音,是要令一切眾生,都能像佛一樣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放下一切的眾生,以眾生的苦為苦,以眾生的樂為樂,全心全力的去救度眾生,不求任何的回報。如果我們去幫助眾生,還有所求,哪怕你求一句謝謝的話,跟大家說,你都不是慈悲的,都不是慈悲喜捨的。我們為什麼說,現在我們即使做了善法了,最後還會埋怨,還會有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總是帶著有所求的心,不是用的慈悲喜捨的心。佛放慈悲喜捨的音,就是要讓我們和佛一樣的,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四無量心。所以我們在幫助眾生的時候,一定要用這個四無量心,付出我就全心全意的付出,不求任何的回報,三輪體空的心,就是這樣。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總是習慣於分別、執著對待一切的事,對待一切的人,我們總是這麼的去分別,以我為中心。對待自己的親人,我們關心的無微不至,對於自己怨憎的人,我們就很難發出這種心來。這裡佛教我們,對於一切的眾生,都要像慈母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眾生受苦,就等於我們自己在受苦,總以大慈悲心,去給予無量眾生安樂。佛曾經教導羅睺羅,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來對待人、來對待事,心量就可以擴大;把一切眾生容納在心中,就可以滅惡;數息觀心可以獲得解脫,這個話大家一定要記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師父再說一遍,大家一定要牢記。我們想破惡,想修善,一定要按照佛教導羅睺羅這麼去做,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來對人對事,你的心量就可以擴大了,真的就是這樣。把一切的眾生容納在心中,你就可以滅惡,你的心中只有眾生了,沒有怨親了,你就沒有惡念了嘛。數息觀心可以獲得解脫,心靜了,就可以解脫。我們一定要反思我們的起心動念,把佛對羅睺羅的教誨,我們也牢記在心,也是在說給我們聽的。我們依佛的教導去做,師父在總結這句經文的時候,非常受感動,師父也要按照佛的教誨去做,擴大我們的心量,讓我們的心來滅我們的惡,讓我們得到解脫。
解脫音。我們常說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解脫。但是我們有的居士,學佛真的不是為了解脫,是為了所得,而不是為了解脫。世間得不到的,我來求佛,我來求一個厲害的主幫我得到,錯了。其實我們清淨本性,具足一切功德法財的,具足一切福報的。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放下,你執著的越多,你的福報越小。我們求佛求的是什麼,求佛求的就是放下。怎麼去放下,怎麼去解脫,你放下了,你就有所得,但是千萬不能為了所得而去放下。他們都說捨得捨得,你想得你就捨,師父覺得這個錯誤了,偏了。捨不是為了得,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哪有一個可得,又哪有一個不得。你捨為了得,現在好多學佛的,捨就是為了得,我布施我是為了得到,說了,捨得捨得捨了更得,錯誤的。你有得的心,你的心量就已經小了,已經小了,三輪體空,自性本空的,能生萬法,你自性裡有一個得了,你已經在小了,已經被束縛住了。師父不是反對任何人,師父是講法,講的這個道理。在這個法上,大家可以辯經,可以辯法的,我們都要依法的。捨,給大家說,不是為了得,我們清淨本性,無一可得。我們要用無所得的心,去布施、去捨,這個才是究竟圓滿的,所以這樣才能叫做解脫。我們學佛,千萬不要為了得去修善法,很可悲的。我們解除妄想煩惱的束縛,脫離生死輪回的痛苦,獲得自在,才能稱為解脫,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窺基大師對解脫有明確的解釋。窺基大師,唐玄奘的弟子,我們現在看到玄奘法師的著作,其實都是窺基大師最後整理出來的。窺基大師他的公案很多,大家都俗稱他為三車和尚,一車酒一車肉一車美女,三車和尚。但是他絕對是菩薩再來,你們可別稱為三車居士,因為我們沒有這個根機,我們還要以戒為師。窺基大師對解脫有明確的解釋:“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恆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縛,立解脫名,解謂離縛,脫謂自在”,就是這個意思。小乘聖人,只是解脫了三界內的分段生死;菩薩也還有變易生死;只有佛,斷除了一切煩惱,永離生死的纏縛,獲得真正的解脫。為了能讓一切眾生,都能修持解脫的妙法,所以放出解脫的音聲。
無漏音。漏是煩惱的名稱,就是漏落、漏洩的意思。眾生貪嗔癡的煩惱,日夜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洩露不止,因此造作惡業,輪回六趣。世尊遠離一切的煩惱,永超二死,證得無漏之法,特別放出無漏音聲,使眾生得聞以後,能獲得利益。
智慧音。大智慧音。這裡的智慧,梵語若那,若那譯為智。智是佛教十度裡面的第十度,而我們前面講的這個般若,它的翻譯為慧、妙慧,妙慧是第六度。這裡的智慧和般若,這個智慧音,我們這裡所講的智慧,和前面講的般若,從義理上來說,沒有什麼區別的,但是從事相上來說,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個般若好比是母,它是根本,能生萬法,這個智慧是從般若而生出來的。那怎麼理解呢,這個智慧音是指佛的權智,權智又叫方便智,是通達權巧方便的智慧。就是我們佛法要入世,需要好多的善巧方便,來隨順一切的眾生,令其歡喜。比如佛常說,“先以欲作鉤,後令入佛慧”,就是先以世俗心的種種喜好欲望,來作為引導,然後逐漸的達到正確的覺悟智慧。就像師父現在在做的直播,叫大家對佛法的思想,佛法的理念有一個認識,繼而再看這些經論。他們對佛法的這種思想產生興趣,對這種理論產生了愛好,進而再看,他們就會去看一些佛教的理論,最後他們就會信解行證,這就是這裡的智慧音。
大智慧音是指權智和實智,實智就是契合實相之理的智慧。我們對這個智慧音,一定要知道它是指的權智,大智慧音是權智和實智。佛的權智和實智皆已圓滿,放此兩種聲音,是要破除大眾心中的無明煩惱,能夠獲得這兩種智慧。
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獅子是獸中之王,獅子一吼,百獸聽到後都逃的無影無蹤。佛從無數劫來,修諸聖行,具足無量威德功行,堪稱人中師子。他在大眾當中宣說妙法,無所畏懼,能降服一切邪魔外道。師子吼,是為三乘人說權小的出世法;大師子吼,是為圓頓大士、菩薩說世出世間的大乘妙法。在《新華嚴論》中說:“譬如大師子吼,小師子聞,皆悉勇健,一切禽獸,遠避竄伏,佛師子吼,諸菩薩等,若聞贊歎菩提心聲,長養法身,妄見眾生,慚伏退卻”。佛講經說法,諸菩薩們能夠長養法身,有邪知邪見的外道,都能夠慚愧地退卻了。佛放此音聲,不但自己能在大眾中說法心無所懼,也能讓眾生在說法的時候,也能夠無所畏懼。就像師父今天說法一樣,敢反駁一切的歪理邪說。
雲雷音。大雲雷音。雲,是覆蓋的意思,蔭覆的意思,《法華經》中說:“譬如大雲,遍覆一切”。眾生輪轉於三界之中,受種種的苦楚熱惱,就像在烈日下。佛苦口婆心,諄諄善誘,說種種妙法,使眾生能夠捨棄熱惱痛苦的生死,去入清涼快樂的涅槃,就像大雲覆蓋虛空,使大地上的眾生都能夠獲得清涼。雷是震醒的意思,電光晃矅,雷聲遠震,驚醒夢中人。佛的音聲像雷一樣,震醒愚癡的眾生,讓他們猛然醒悟,心生歡喜。
以上的放光現瑞,是說法的先兆。就像《法華經》中,先現光動地,動執生疑,然後再說法開顯,斷疑生信。現在也是這樣,佛現神通,令有緣者見光來會,來參加這個忉利大會,並且要在世間,在娑婆世界,把六道眾生囑托於地藏菩薩,讓大眾了解地藏之宏願深廣,使大眾都能夠修持地藏法門,而獲得解脫的利益。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