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松
古松,是山西平陽人。幼年出家在五台山羅睺寺,得到念佛三昧。山上老虎多,古松為它們說戒,給它們取名,老虎就不再傷人,一呼喚就來。萬歷十三年,古松到京口,修建淨業禅林,時常隱居深谷中,坐在樹下入禅定,住了三十九年。有一天,合掌舉手,告別眾人就往生了,遺體放入佛龛,還沒有建塔。崇祯四年四月八日,佛龛出現五色光芒,打開佛龛查看,卻見古松盤坐端莊,面貌如生。清順治十五年十月二日,再次出現寶光,異香滿屋,三天才停止。(《鎮江府志》)
明仲光
仲光,字法雨,號稱佛石山侬,是錢塘戴氏子弟。母親夢見有僧人用袈裟覆蓋她,仲光就出生了。自幼不喜歡腥味,十四歲時,投奔靜明師剃發出家,十八歲,在雲棲寺受戒。經歷各講堂,修習天台教觀,深入一乘法。萬歷二十二年,在金陵拜見紫柏禅師,親身得到印證。回到杭州,到十八澗中,愛那裡的林木幽深,割草壘石,構築一小屋。有一天挖地發現殘碑,才知道當地是古時的理安寺,因此重建寺院,僧人們爭相來匯集,就成了大叢林。仲光隨機引導,在禅堂外,另外開了念佛堂。這時憨山清公到來,相互商量訂立規章制度,分十二個時辰,人數均分六班,每班六時,經行唱佛,禮拜回向。其他人各自靜坐,隨著唱聲默念,或者修習觀想法門,動靜都適合。崇祯九年七月十五日,仲光忽然示現微病,對弟子說:“今天晴朗,我要遠去了。”弟子說:“師父病了要去哪裡?”仲光說:“你以為我病了嗎?”扶著拐杖走出寢室,盤坐好,召集眾人,囑付後事。正好有蔡居士來,仲光拍掌笑道:“居士證明,我等不及了。”然後寫偈語說:“一句彌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討青天。而今好個真消息,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完,看看左右,放下筆就往生了。(《淨土全書》,《理安寺紀》)
明金童廟僧
金童廟的某僧人,不知他的名字。那廟在常熟北門,僧人每天拿一板子,在街巷敲打,高聲唱念“無常迅速,一心念佛”,眾人都不太奇怪了。崇祯十三年三月,告別所有鄰居說:“好好念佛,老僧我走了。”人們不明白他的話。第二天,在佛前上香,合掌稱佛名號,端正靜坐就往生了。(《淨土約說後跋》)
明海寶
海寶,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常州天寧寺,相貌很樸實,別人與他說話,不回答一句,只是嘻笑而已。身上破衲衣滿是虱蟲,閒暇時就坐在地上面對佛像拈虱子,上下不離身體。常常募捐錢去買蔬菜豆腐,供養寺裡僧人。又積攢下別人施捨的金銀,請求眾人誦經禮忏,然後就念佛回向,年年如此。崇祯年間,翰林鄭胙長,約請海寶去朝拜南海觀音菩薩,後來又不去了。開船後,常見海寶在陸地上前行,追趕不上他。到了登山入殿,海寶又出現了,派使者要請海寶師一起回去,又找不到了。鄭回到郡城,就去寺院問候海寶,弟子說:“師父沉睡一個多月,昨天才起來呢。”鄭敘述海寶的神異,郡城人從此都敬信海寶。有一天海寶盤坐,就念佛往生了。(《淨土晨鐘》)
明大雲
大雲,字萬安,姓郭,是仁和人。出家在永慶寺,受具足戒在雲棲寺,居住在北郊,一心一意修淨業,依歸他的人眾多。募捐建造吉祥寺,殿宇燦爛,於是就成了叢林大講堂,共住規約,完全依照雲棲寺的制訂。不久,示現微病,就斷絕飲食,專念佛號。過了一月,有人前往探問病情,大雲說:“彌陀不念,念我干什麼?”臨終,對弟子智經說:“為我打掃整理,佛來迎接了。”盤坐好,念佛往生,享年五十九歲。(《靈峰宗論》)
清無名僧
無名僧其人,居住在湖廣黃州,專念阿彌陀佛,晝夜不停,隨便見到什麼,都念阿彌陀佛。崇祯十六年,總兵黃鼎,守衛黃州城,無名僧大聲念佛,影響到隊伍,把他抓起來。這時張獻忠進攻黃州,無名僧坐在城上,夜間高聲念佛。軍士不能睡覺,氣恨他,把他綁住扔到城下,不一會兒又在城上念佛了,這樣反復幾次,總是東城扔下,西城上來,南城扔下,北城上來,總兵聽說後,才敬重有禮。黃州大饑荒,人吃人,無名僧出城外,饑民拿刀請求無名僧捨出身體,無名僧脫衣對眾人說:“等我念佛千聲,再吃我。”念到三百聲時,眾人著急想用刀殺他,忽然有神兵從空中下來,饑民都驚散了,而無名僧已經在城裡了。山中獵人抓到一只大虎,無名僧想贖買放生,獵人要價三十兩銀子,無名僧只有四兩銀子,獵人說:“你能抓虎耳朵轉三圈,就給你虎。”無名僧給虎授記,然後抓虎耳朵轉三圈,然後放虎走,虎依戀無名僧不走,無名僧就與虎同往黃麻山金剛洞中。巡撫盧象升,帶兵路過黃州,到山上探訪無名僧,想見虎。無名僧叫虎探頭到窗外,盧想見到虎的全身,虎就大叫著跳出來。盧又供養無名僧,歸依為弟子後離去。無名僧一天走在街中,見一只雞,他高聲念佛,雞也隨他唱念。清順治七年,要去杭州,經過南京白門,住的是秦淮河的房屋。端午時節,見游船中有叫錢生的,是他的弟子,於是呼叫說:“錢某,阿彌陀佛。”錢上岸見無名僧。無名僧問錢的同游人,知道是某某,放聲大哭說:“眾生以苦為樂,是這樣的嗎?”錢懇求開示修行的法要,無名僧說:“一心念阿彌陀佛。”又說:“我走後,你有什麼疑問,可以問覺浪師,這是明眼人啊。”無名僧後來不知去向。覺浪,名叫道盛,主持過金陵天界寺、杭州崇光寺等各處道場,宗風很興盛。(《淨土晨鐘》)
卷六
往生比丘第三之五
清智旭(蓮宗九祖)
智旭,字蕅益,姓鐘,是吳縣人。父親常念觀音菩薩白衣大悲咒,夢到大士送子而生下他,少年的智旭把聖人的學問作為自己的重任,寫文章批判佛教,總共有幾千字。後來閱讀到雲棲寺的《竹窗隨筆》(蓮池大師著),就焚燒掉自己的著論。二十歲時,讀《地藏本願經》,發起出世的志願,天天念誦佛名號。天啟元年,二十四歲時,聽一法師講經,疑情忽然發起,用心參究,然後豁然開悟,不久在吳江閉關,遇到生病只好停止,這才一心一意求往生淨土。病稍有好轉,就結法壇持念往生咒,一連七天,說偈語:“稽首無量壽,拔業障根本,觀世音勢至,海眾菩薩僧。我迷本智光,妄墮輪回苦。曠劫不暫停,無救無歸趣。劣得此人身,仍遭劫濁亂。雖復預僧倫,未入法流水。目擊法輪壞,欲挽力未能。良由無始世,不植勝善根。今以決定心,求生極樂土。乘我本誓船,廣度沉淪眾。我若不往生,不能滿所願。是故於娑婆,畢定應捨離。猶如被溺人,先求疾到岸,乃以方便力,悉拯暴流人。我以至誠心,深心回向心,燃臂香三炷,結一七淨壇,專持往生咒,惟除食睡時。以此功德力,求決生安養。我若退初心,不向西方者,寧即墮泥犁,令疾生改悔。誓不戀人天,及以無為處。仰願大威神,力無畏不共,三寶無邊德,加被智旭等,折伏使不退,攝受令增長。”後來住持過溫陵、漳州、石城、晟溪、長水、新安等地寺院,廣泛宏揚天台教法,最後歸老在靈峰寺。當時各方修禅的人,多數認為淨土是方便教法,遇到念佛人,必定要念佛人參究誰字(意思是誰在念佛)。智旭卻認為持名念佛一法,就是最圓頓的心法。有叫卓左車的人,曾有提問說:“怎樣才是念佛門中的向上一路(徹悟境界)?怎樣才能離四句絕百非(參禅指南)?怎樣才是念佛人最後的極則(最高准則)?怎樣才是淆訛處腦後一錘(打禅機的話)?希望和尚將常說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等話,先放一邊去,看看如來的境界,快說一番,震動大千世界。”智旭回答說:“向上一著(指徹悟),不是禅不是淨,就是禅就是淨。才說要參究,就已經是轉為下根了。如果真是大丈夫,自然應當真的相信這心能作佛,這心就是佛。只要有一念與佛有相隔,就不叫念佛三昧。若是念念與佛無間,何必再問念佛的是誰?淨土至極的准則是,沒有念外面的佛,是所念的念,沒有佛外面的念,是能念的佛。正當下手時,就不落進四句百非,全身投入了。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一毛孔的光,就是見到十方無量的諸佛。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佛的國土,就是往生到十方諸佛的淨土,這就是向上一路。若是捨棄現前的彌陀,另說自性彌陀,捨棄西方淨土,另說唯心淨土,這是淆訛了公案。經上說:‘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這是腦後一錘。只要能深信這一法門,依信生起願,依願生起行,那就是念念流出無量的如來,一坐遍滿十方微塵的國土,轉大法輪(說法)。那光芒照古照今,不是分外的事,哪裡止是震動大千世界呢?”又曾經開示他人說:“至於念佛法門,沒有別的奇特,只是深信力行為要旨罷了。佛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天台大師說:‘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為三昧中王。’雲棲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如今的人將念佛看做淺近的勾當,認為是愚夫愚婦的工夫。所以信既然不深,行也就沒有力量,終日忽忽悠悠,淨土的功夫不能成就。有人巧設方便,想要深切表明這念佛三昧,動不動用參究‘誰’這個字作為向上一路。卻不知一念現前的心,本來就是離句絕非,不需要特意去離去絕。就是現前一句所念的佛,也本來就是超凡情離知見的,哪裡需要說妙說玄呢?只是要信得徹底,守得穩當,一直下念去。或一晝夜念十萬,或念五萬三萬,以決定的數字不少為准。用盡一生,誓死不改變,那這樣還不能往生的,就是三世諸佛打诳語。一旦往生,就永無退轉,種種的法門,全都現前了。切忌的是今天張三,明天李四,遇著教下的人,又想尋章摘句搞研究;遇著宗門的人,又想參究問答搞禅機;遇著修律的人,又想搭衣用缽。這是哪一頭都不了,哪一筆帳都算不清,哪裡知道念熟了阿彌陀佛,三藏十二部極致的法則教理,都在裡面了;一千七百個公案,向上的關鍵,也在裡面了;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擇善法戒攝眾生戒),也在裡面了。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就是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再生起貪瞋癡,就是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較是非人我,就是大忍辱;真能念佛,不有一點間斷夾雜,就是大精進;真能念佛,不胡思亂想,就是大禅定;真能念佛,不被其他歧途迷惑,就是大智慧。試著檢點自己,對於身心世界,還沒有放下;貪瞋癡的念頭,還會自然生起;是非人我的計較分別,還自然掛懷不忘;間斷與夾雜,還沒有除盡;妄想的奔馳,還沒有永遠消滅;種種其他歧途,還能迷惑志願,就不是真的念佛啊。要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也沒有其他法術。最初下手,須要用念珠,記得分明,制定課程,決定沒有缺失。久久純熟了,不念自然就在念,然後記數也可以,不記數也可以。如果是初發心的人就要說好看的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得不深,實行不力。就算你講得十二分教理,懂得一千七百個公案,那都是生死岸邊的事。臨命終時,決定用不著。”順治十一年冬天,有病態,留下遺言說火化後,把遺骨粉碎和成面團,分別布施給禽類魚類,與它們結下西方淨土的緣。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早晨起來,病已好了。午時,盤坐繩床,向西方舉手往生,享年五十七歲。往生三年後,如法火化,打開放遺體的佛龛小閣子,見他頭發長到蓋住耳朵,面容如生。他的弟子不忍心順從他的遺言,收集他的遺骨,安葬在靈峰寺的塔中。(《靈峰宗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