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百年前,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重視教育,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母親懷孕,這胎教。懷孕這十個月當中,母親的思想沒有惡念、沒有邪思,都是正知正見,母親的言語柔和,母親的活動都如理如法,都守規矩。好像《弟子規》裡頭所說的一百一十三樁事情,父母統統都做到。孩子還沒有出胎,沒有離開母體,他已經受到最好的教育。這個小孩子生下來好教,有德行,有聰明智慧,聽話,也就是我們常講老實、聽話、真干,是在懷孕的時候就培養出來。
出生之後,他睜開眼睛他會看,他豎起耳朵他會聽,他已經在學習,誰教他?父母教他。父母的言談舉止,他在模仿,他在學習,學多久?一千天,也就是三歲。從出生到三歲,這是第一任的老師,母親承當,所以母親是兒女第一任的老師,根扎下去了。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他看,天天看,看了一千天,所以就變成他的習慣了。他的習慣,從思考問題到言語動作,向父母學習,全學會了,叫三歲看八十。三歲,他所學的這些倫理、道德的教育,根扎下去了,根深蒂固。
六、七歲上學,老師教他,好教。老師繼續要表法,老師不好當,是學生的榜樣。學生的榜樣,最初是父母給他打下基礎,現在讓老師再幫助他長成。在這個過程當中,有許多典籍,經典,經,大聖大賢的教學,這些文字要讓小朋友讀誦,對著書本叫讀,不對書本叫誦,誦就是背誦。怎麼背誦?學生還很小,智慧沒開,記憶力很好,所以只教他記,督促他的遍數。古人教給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部書從頭到尾,這個學生有沒有念滿一千遍,是以這個為標准。一天念十遍、念二十遍、念三十遍,每個學生的進度不一樣。有的很聰明,念幾遍就會背了;有些差一點,念十幾遍才能背;還有更差的,要念二十遍才會背,每個人不一樣。所以重視緣不相同,聰明的、記憶力好的,遍數念多,速度加快,進度是每個人不一樣的。這一部我念完了,再學第二部,不能同時學兩樣,只能學一樣,一樣一樣的背。譬如說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先讀《大學》,《大學》念滿一千遍,再念《中庸》,《中庸》也念一千遍,再念《論語》,《論語》也念一千遍,再念《孟子》,《孟子》也念一千遍,這樣教法。
孩子念得滾瓜爛熟,一千遍有時候他會悟,他懂得裡頭意思,講給老師聽。不是老師講給他聽,是他講給老師聽,老師再跟他一起研究,提升他的智慧,提升他的見解。老師要懂得教學,老師不能講給學生聽,講給學生聽,他完全是變成記誦之學。老師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開悟,小悟、中悟、大悟,幫助他開悟。讓學生讀,讀一千遍有一千遍的悟處,再讀一千遍又有悟處,跟前面不一樣。如果一天念十遍,不難,一年就三千部,年年向上提升,真的可以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到不了,也能夠到大悟。大徹大悟是聖人,大悟是賢人、菩薩,小悟是阿羅漢、是辟支佛。這是古人學習的理念,教學的理念,跟現在不一樣。古人學這個終極的目標是聖人、賢人、君子,聖賢君子的教育。
這個教育,根扎下去了,到十四、五歲,再學佛經很容易契入。你看古來大德,許多祖師大德,什麼時候出家?十幾歲出家,就學習經典,他有傳統文化的基礎,有這個根他學不難。學習的方法不變,小時候在家學的,讀書千遍,出家跟師父學的還是讀經千遍。千遍讀下來之後,講給老師聽,有些講得不錯,確實有悟處,老師跟他在一起研究討論,幫他提升,教他上講台,為大眾講經說法教學。這個,一代一代的人才是這樣培訓出來的,不偶然。凡是上台講經的都是開悟的,沒有開悟的不能上台,沒有開悟的不能做注解。古時候教學嚴格。
現在問題是什麼?根沒有了,這個問題嚴重。那現在學校,縱然我們辦漢學院、辦佛學院、辦佛教大學,我們的老師絕大多數都是半路出家的,中年出家才學佛,不是從小。我接觸佛法二十六歲,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開始講學,根柢不夠深。我學佛七年,出家講經教學,看看古人,古人十幾年,至少都十五年以上,我跟他們比,少一半。所以今天我們想到的,怎樣來辦個一條龍的學校,什麼叫一條龍?從幼稚園辦起,小學、中學、大學,一直辦下去。這也是個特殊學校,可以向教育部來申請,我們來提案。這種學校采取封閉式,為什麼?社會是大染缸,嚴重的染污,你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到的,都是幫助你在觸動你的邪思邪念、邪說邪行,這個問題嚴重。所以今天社會動亂,災難這麼多,不是沒有原因,根本的原因在教育。古人教與學的環境好,學生上學,私塾,私塾是封閉式的。課堂裡面至少是二、三個小時,多半都三、四個小時,當中沒有休息,它讓你聚精會神,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三年五載養成習慣,到老還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他收到這種效果,所以能成大器。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一一集) 2016/2/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