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二十四小時當中,求生淨土這個念頭,要念念不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下面念老又舉,《阿彌陀經》的一句話,「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這裡頭發願這兩個字重要。發願是我真想去,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我不想去,我只想去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曾經發四十八大願,我們這個經第六品裡講的,他接引念佛發願之人,發願求生,一個都不漏,一定來接引。我們信心要定,絕不動搖,絕不煺轉,絕不忘失,不能忘記。每天早晚課發願求生,養成習慣。二十四小時當中,求生淨土這個念頭,念念不捨,念念不曾丟失,這個人必定生淨土。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上有一句話說,「皆得不煺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是大徹大悟。這句話可以翻成中國字,沒翻,還用音譯,叫尊重不翻。三菩提翻作正覺,三藐翻作正等,阿耨多羅翻作無上,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所證得的。比菩薩高,菩薩所證得的是三藐三菩提,菩薩所證的,阿羅漢所證得的是三菩提。這個三不是數字,是音,它的意思是正,菩提是覺,就是正覺,三藐是正等,阿耨多羅是無上,無上正等正覺,佛證得的,這就成佛了。「是表目前發願往生之人,悉不煺轉於菩提。故雲悉皆度脫。」

  《彌陀要解》講得更好,蕅益大師說的,「不論至心散心」,至心是一心專念。念這個佛號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至心;念這句佛號有雜念、有妄想,叫散心。或是有心,或是無心,或是能理解,或是不理解,這些都沒關系。「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個經的全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這一經於耳就忘掉了。沒錯,你是忘掉了,忘掉是什麼?是你煩惱。實際阿賴耶識裡頭已進去了,已經入了檔案,這個檔案在裡面,無量劫之後它都不會丟掉。所以一經於耳,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祖師舉這兩個例子來說明,一入耳根,永為道種,不會丟掉的。「亦正是悉度脫之之旨。彌勒大士末後曰:受佛重誨,不敢違失。此乃代現在當來一切含靈而言者也。故我等今日皆當如大士所雲不敢違失。又彭際清曰:淨土至善之地」,這句話說得好。「求生淨土乃止於至善之功。不入淨土之門,善不可得而圓,惡不可得而盡。」只要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劫干的罪業都消盡了,功德都圓滿了,怎麼能不去!所以普勸大眾要發大心,求生淨土,就對了。

  ---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441集

 

上一篇:劉素雲:婚姻不順怎麼辦?
下一篇:黃柏霖:捕魚釣魚惡報實例兩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