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裡面有一部好書——《群書治要》,是唐太宗做皇帝的時候,他是個將軍,二十六七歲做皇帝,不知道怎麼樣治國。他很聰明,他召集大臣裡面學術根基很好的,找了六個人,替他在古籍裡面編一部書給他看。這書裡的內容是什麼?內容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要這個。
魏征帶頭,魏征那時候是首相,用了五年的時間,從三皇五帝一直到他那個時代。典籍裡面關於“修身”的文字;關於“治家”的,家和萬事興,他要;再關於“治國”的,治理國家的;再是最後一個“平天下”,希望世界和平。國與國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友愛、互助合作,唐太宗要這個。他們把它編出來了,五十萬字(五十卷),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本子。
唐朝亡國之後,這部書不見了。一直到滿清嘉慶做皇帝,日本天皇對中國進貢,也就是送禮,禮物裡頭有這部書。但是在那個時候前清盛世,前清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的前一半,太平盛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強國,所以沒有重視它。唐以後這部書失傳了,到清朝時候才看到,也沒人重視。我知道有這本書,聽老人說的,沒見到過。
看到這個世界動亂,就想到唐太宗有這一部寶典,找了三年沒消息,最後在這裡講經說出來了,希望聽眾同學有人知道這本書給我介紹。好像三個月之後真的有兩位同修把這個書找到了寄給我,民國初年印的,我相信分量不多。看這個書沒人看過,書沒有人看過,沒有翻過這個書,字很清楚,紙是很脆了。我交給世界書局印一萬套,這一萬套送給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去收藏,目的永遠不會失傳,這部書留下來了,目的在此地。
可是印出來之後,第二個問題:這個書如果沒有人來讀,於這個社會還是無濟於事。所以就想到如何提醒大家這是一部好書。那一段時間我也常到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兩位首相跟我都是好朋友,我在馬來西亞我們常常聚會,我把這部書送給他們,告訴他們這書的內容。他看不懂,他告訴我能不能趕快翻成英文?英語他懂,所以把這個書翻成外國文是從馬來西亞開始的。每個星期翻的稿子先送給他看,也通過他的審查,提供意見來修訂,這個書就出來了。現在我們有十種不同文字的譯本,這些年來我在聯合國把這個資料發給每個國家大使,也有很多國家把這個送給他們領導人去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