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58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十七面,經文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是本經的流通分。佛舉了一個比喻,『譬如一切城邑聚落』。這個比喻好懂,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的城市,「城邑」就是城市,「聚落」是鄉鎮村莊,都不能離開大地,『皆依大地而得安住』。我們人不能離開大地,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再看『一切藥草卉木叢林』,這是指植物;動物離不開大地,植物也離不開,離開大地,它們也不能夠生長。這是說明所有一切的生物,動物、植物統統叫生物,離開大地就不能夠生長,這個比喻好懂。「大地」比什麼?比「十善」。『此十善道,亦復如是』,十善道就像大地一樣,情與無情共同要依靠的。在這個地方,有情眾生我們比較容易理解。

  修十善業,能得善果。佛家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話是實在的;《了凡四訓》裡面雲谷禅師就講得很清楚,中峰禅師也說得很明白,種善因決定得善果,這就是有求必應的道理。所以我們的求,要如理如法。世間人求願的人太多了,為什麼沒有感應?為什麼得不到?他不懂道理,他不知道方法,那個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沒有感應。

  佛門當中的求願,也是我在早年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老人家跟我講:「我們向佛菩薩求願,長久不能夠現前,不能滿足願望,這是業障障礙住。我們自己一定要反省,要覺察自己業障之所在,努力把業障消除,我們所求就滿願,就能現前。」業障怎樣消除?大師告訴我:「忏悔。」跟普賢菩薩所說的「忏除業障」,一個意思。我問他老人家:「怎麼忏法?」他跟我說了四個字:「後不再造。」這一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是真難。儒家講「不貳過」,也是這個意思;過失只有一次,不能重復,這叫真忏悔。他告訴我:「用不著到廟裡去燒香磕頭、去許願,用不著。」那個時候我初學佛,連三皈依都還沒有受,他教我無需要到廟裡去拜佛,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最重要的是「改過自新」。

  所以,我們知道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就是開悟,人覺悟了。悟後最可貴的,是要修行。「修行」是什麼?就是改過;把自己的過失改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我們的過失,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由此可知,修行不僅僅是念經、念佛,不是的,那個念經、念佛是修行的方法;真正修行要懂得,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從哪裡修?祖師大德都教我們「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起心動念」是根本,這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最高的。我說話說錯了,下次我改過,我做事情做錯了,下次我再不敢做了,這是從事上、從身上修,不是從根本;根本是從起心動念,從這裡改過,你的身、口自然就沒有過失了。所以要懂得念頭才起,就要能覺察到,古大德常常教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這是當然之理;人沒有證得究竟的果位,就是菩薩,他還有念頭。

  所以我們想想,等覺菩薩他要不是生相無明念念相續,他怎麼會在這個世間?不可能。等覺菩薩的一念生相無明也是念念相續,所以他才示現出根身世界。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它是無明相續而現的世界;如果這一念無明斷了,那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上的話,「覺後空空無大千」。那佛還度不度眾生?不度眾生了。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到這個境界,他那最後一品無明斷不斷?他不斷;他不是沒有能力斷,有能力斷而不斷,這叫「倒駕慈航」,叫「帶惑潤生」,這一品無明他決定不斷。

  所以諸位,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等覺菩薩跟如來果地是同等的;同等裡頭有不等,不等在哪裡?等覺菩薩那品無明他沒有能力斷,佛有能力斷而不斷,差別在此地。他不斷,他要是斷了之後就不能度眾生、就不能現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那是那一品生相無明起作用;這一品無明要是斷掉,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帶惑潤生」、「倒駕慈航」,意思在此地。

  所以我們用功,真正用功是在哪裡?是在覺察自己的過失。在哪裡覺察?二六時中,晝夜不間斷,起心動念,在這裡覺察。自己念頭錯了,要痛加忏悔,真誠懇切,這個過失才能改掉。為什麼?習氣太深了。眾生貪財、貪色,貪名、貪利,無始劫來的熏習,這個習氣多深!如果不是痛切忏悔,那個根拔不掉,不時它又起現行,起現行就產生障礙。最怕的是什麼?臨命終最後一念,這個東西又起現行了,完了,你來生又搞三途六道去了。我們念念想往生,被最後這個妄念破壞掉了,這是很有可能,大有可能,我們不能不警覺。千萬不要再打妄想,「現在我還年輕,到我老的時候,我再來真干」,恐怕到不了老,你的壽命就終了,你就來不及了。所以這樁事情,以前不知道,那就沒有話說了,無可奈何了,知道這一天,就要認真干起!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佛菩薩,事上可以跟眾生和光同塵,心地上決定不染著。什麼叫功夫?這就叫功夫,心地決定清淨,智慧明了。

  何以能不染著?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面境界是假的,我這個根身也是假的,這叫「看破」。唯有真正看破,你才會肯放下,甘心情願的放下,歡歡喜喜放下,再也不染著了,那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你得救了」,佛法裡面講「你得度了」,這是真修行,這是真做功夫。我們每天誦經、拜佛,做這些儀式,說老實話,這些東西都是表演作戲接引眾生的,這不是對自己的;自己修行,那真是心地功夫,不在形式。形式做得好看,是接引那些還沒有回頭、還不知道佛法的這些人,我們表演這個形式讓他來,接引眾生,讓他走進佛門。走進來之後,要把真的東西傳授給他,不能一味去搞表面。

  現在,居士林這個道場有建築工程,我們的講堂、念佛堂都搬遷出來了。現在這個臨時講堂,我覺得很不錯,四面沒有牆,好!在這裡面講經,這麼多聽眾,外面來來去去走的人,看到這麼多人坐在這個地方,不知道干什麼事情,他也走進來聽聽,就度很多眾生,這個比居士林殊勝!這就是我們要給大眾制造接觸佛法的機會,這是佛法講的「緣分」。他一生遇不到這個機會,可能一生都聞不到佛法;有這個機會,他來看看、來聽聽,他懂了,明白了,慢慢也覺悟了。所以這種講堂好!四面沒有牆,什麼人都能看得見。所以我想,這個講堂如果長年下去的話,將來聽眾會愈來愈多。將來建講堂,我覺得講堂還是在第一層,不要在樓上,四面都沒有牆,好,非常非常好,我們看到這效果,處處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由此可知,講堂無需要建富麗堂皇;怎樣能夠接引廣大眾生,要以這個為目標,不在形式上的莊嚴。聽眾多,覺悟的人多,修行的人多,這是真正的莊嚴,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一段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57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159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