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修佛學佛修行,很多人認為,找個清靜的地方,遠離這個世間紅塵才可修,或者搞個閉關、出家才能修,卻不知將修行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法法是心,塵塵是道。隨緣修行,隨機參禅證悟,所謂“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行住坐臥乃至吃飯穿衣、種地砍柴、游山玩水,無不是參禅悟道。如果離開現實生活而尋道覓法,反而會離道更遠。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壇經》
【注釋】佛法就在你的煩惱之中,是離不開你在世間煩惱中的覺悟,你覺悟到世間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間才能覺悟到,覺悟與世間是不能相離的,沒有世間,你又哪兒去求覺悟呢?哪兒去找菩提呢?走遍天下,哪兒找得到長角的兔子呢?
【備注】《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的一部經典。《六祖壇經》記載惠能大師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其中心主張是佛性本有、見性成佛,“以定慧為本”,“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指出“法即一種,見有遲疾”,“法無頓漸,人有利鈍”。佛性本有思想與《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