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在事相上磨練
既然一切法本自具足,為什麼我們要講修行呢?「斷習氣」方便說名為修行。
如果我們今天沒有習氣,當然內心本自具足。問題就在習氣未斷,所以必須在事相上磨練。過團體生活,以遵守團體規矩為原則,關於私下的用功,則純屬個人的。
以文殊講堂為例,進入文殊講堂,不論你修禅淨律密,一律要做早晚課、拜八十八佛、過堂、每半月誦戒、結夏,上課不可缺席,此大原則掌握住,私下要如何修行、用功,則是尊重個人的選擇。
有些事情不能用「民主」的方式,而必須強制執行。像這裡的佛學院,就必須有院規,大家共同來遵守。
學佛的重點在有沒有『悟』
必須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不滅。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佛就兩個字,「悟」與「迷」,重點在有沒有「悟」。
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發菩提心,提起正念。」
時時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現前。開悟的人悟到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而是有念,有清淨的念。
我們的本性是無常嗎?不對!本性若是無常,我們永遠不能成佛。
一般而言,皆認為本性是常,是不生不滅而非生滅的。我們的本性是不生不滅嗎?錯!我們的本性是無常。
為什麼?因為大用現前。既然要起作用,而起作用就是無常。如果我已開悟,跟大家說話即是本性在作用,現在就是無常,無常就是常,覺性當下現前。
我們一般都以觀念在學佛,教育往往落入文字的游戲,書本拿來就一直在教義、教理上研究,從未契入空性的道理,所以談到不生不滅,就透過主觀的意識,將之觀想為一種永恆的東西。
有人說:「永恆如同虛空一樣。」如果永恆是一種死寂的東西,那麼,佛性就沒有作用,成了一潭死水。
所以,佛性是「常」還是「無常」?佛性,你講「常」,不對,它要起作用——「依體起用,攝用歸體。」
說佛性是「無常」也不對,因為無常是生滅法。
對立法,乃凡夫之見,著無常則不能成道。接著,我們來討論佛性是什麼?
「佛性是常」因為它不生不滅;「佛性是無常」因為它大用現前。
所以,簡單講,悟道就是你講什麼都對也都不對。你講「無常」不對,因為空性不是無常,《楞嚴經》講:你可曾見過虛空壞掉、爛掉?我們這個色身會爛會壞,凡是有相的東西皆會爛會壞,但無相的虛空會爛會壞嗎?
我們的覺性亦復如此,是以,說「常」不對,說「無常」亦不對。說「無常」對,何以故?因為「作用」。說「常」對,為什麼?因為「不生不滅」。難就難在這地方。說常、無常、生滅、不生不滅都對,也都不對。
要先認識佛,才能成佛。
我們以正思惟來探討,何者為「佛」?泥塑紙繪,被供奉的是佛嗎?那只是佛像而已。
什麼是佛?清淨心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