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第四十、揀擇受戒戒
「佛言。佛子。與人授戒時。不得揀擇。一切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YIN男YIN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臥具。盡以壞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耶。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授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阇黎。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若具七逆。即現身不得戒。余一切人盡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但解法師語。有百裡千裡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犯輕垢罪。」
這是第四十條,揀擇受戒戒。佛告訴我們:學菩薩戒的佛子們,「與人授戒」的時候,在傳戒時不可以揀擇,無論他是「國王王子」,這是指顯貴,乃至「大臣百官」,這是指達官。國王王子就是代表貴族,「比丘」或是「比丘尼」,這是出家眾。「信男信女」,指清信士、清信女,在家居士。「YIN男YIN女」,這是指做特種行業的男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六欲天子是欲界天的天眾,十八梵天是色界天的天眾,這是指天眾。「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無根」就是沒有生殖器官,「二根」是同時具有男女二根的,這些人都可以受菩薩戒,所以不應揀擇受戒。因為菩薩戒是一切眾生的本源,是佛性種子,所謂「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所以《梵網經》每一個人都可以學,梵網戒每一個人都可以受,不管你是什麼身分,你做什麼行業,都能受菩薩戒,但是如果你是黃門、是無根或是具二根的,或是六根有殘缺的,或是欠債的,你想要出家受比丘戒,是不能登壇受戒的,因為釋迦牟尼佛禁止,或年紀過大的,也不能受戒。年紀六十歲後就只能受沙彌戒,不然你要是登壇受戒,變成你的師父要倒過來照顧你。因為出家需要奉事師長,你年紀太大,也沒有辦法登壇,縱然受了戒,也變成你的和尚還要費心去照顧你。而且這還只是其中一種原因,所以出家戒是跟菩薩戒不同的。
在家人要受菩薩戒,出家人也要受,這是不得揀擇受戒的對象。還有,也不可以挑戒律來受,現在佛門裡面,就有出家人在戒壇裡當場教在家人挑戒律來受,他說:「菩薩戒你能受的受,不能受的,到時候你在佛前再退戒就好。」這種出家人把受戒當網絡購物,七天不滿意還可以退。這是佛教,不是網絡商店,你發心受戒,跪在千佛面前發誓,還有這些龍天善神的證明,有諸佛菩薩為你做證明,你既然發了願,就要去做到,就要去守,沒有臨時退轉的,更不可以揀擇戒條來受,說你這條做得到,那條做不到,你做不到就表示你要犯戒,那就等於是破戒。
十重戒是同一體性的,你破一條等於破十條。你殺生,一定同時犯了偷盜、犯了邪YIN,你一定也犯了瞋心,菩薩戒是相通的,你只要犯一條,就違背你的本性,所以不可能讓你只持哪幾條戒,十重戒不行,連四十八輕戒你也不能揀擇,不能挑哪一條你能做得到的做,做不到的不做,這是不對的,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要做,有一些同修沒有信心,他自己的下劣習氣很重,沒有信心、沒有道心,他覺得菩薩戒很高,所以他就不聽戒、不受戒,他以為這樣不受戒,就能不犯戒,他就能消災免難,實際上,正好相反,受戒有受戒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善報,《菩薩璎珞本業經》說:「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意思是「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名為外道」,你有菩薩戒可以犯,那你是菩薩。你不要以為菩薩就不會犯戒,菩薩還是會犯戒,所以才說「有戒可犯名為菩薩」,如果沒有菩薩戒可以給你犯,你就是外道,因為你從來沒有發心。正是因為做不到、境界達不到,所以才要去修行。要是你都已經能做到,那你也就算是已經具足菩薩戒者,也無所謂受與不受的問題。
佛說此戒是「為凡夫以及業障深重的眾生,略開諸佛心地戒法」,也正是因為你是凡夫,所以需要受,佛為你講諸佛心地戒品,要凡夫以及一切大眾都來受持菩薩戒。正是因為你沒做到,所以才要來做,所以不能揀擇受戒,誰告訴你可以揀擇受戒,這個人是外道、是邪師,你就看著,將來他一定會到三惡道去。所以眾生要有擇法眼,要有慧眼,要能知道哪些人講的哪些東西有問題,跟佛性心地戒不相應,那你就要遠離他。
出家人教你揀擇受戒,這是錯誤的,不是好事,不應當親近他,只要是受佛戒,菩薩戒是一受永受,因為菩薩戒就是眾生的本性,本性從來不可能喪失,它比你的影子還親近,要是沒有陽光,影子就顯現不出來,無作戒體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你現在眼睛在看、耳朵在聽,都是這無作戒體在起作用,因為它就是真心本性,不因造作而得,不因修成,要先明了這一點,然後在事相上,在境界上,防非止惡,心不隨念,心不隨境界轉,消除煩惱習氣,那你的本來面目自然就顯現出來,你煩惱習氣消了,你就能識得原來你自己是這麼清淨,一塵不染。
「揀擇受戒」表示你心有分別,落於二乘、落於外道當中,這類人都是斷佛種性,所以不可以揀擇受戒。那麼在與人授戒,也就是傳戒的時候,也不可以心生分別,覺得這個人有錢,或比較有名,或他是貴族,或他是黃門、奴婢,或是YIN男YIN女,心必須一切都不分別,凡是願意發心受菩薩戒的,就一定得讓他受,所以說「盡得受戒」,這也是讓我們在生活上要遠離分別心,也不要因為這個人跟你有仇,你就不跟他講大乘法,你就不教他念佛出輪回,你故意不教他修行、明心見性,還說他沒有根,拿世間書給他看,存心害人,讓他墮落,那這就是你在揀擇授戒。
你不要著文字相,只想到「戒」,這「戒」就是指大乘經律,要勸導眾生學大乘,你不要害人,故意拿外道的書給他看,拿世間的雜論給他看,或拿著毀謗大乘的書給他看,這就是揀擇受戒。其實,終究還是你沒有智慧,所以自己心裡有分別,也沒有發起慈悲心,同時你也是在破壞正法。所以要知道,我們學佛受菩薩戒,自己就要推廣正法,推廣大乘,流通三世,化化不絕,令眾生能夠受持大乘經律,能夠學習大乘經律,所以你不可以起這些分別想。縱然這個人是惡人、是外道、是邪見人,我們都要善言勸導他,讓他也能夠回心轉意來學大乘,因為佛法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大乘法,大乘法就是平等法門,一切眾生都能受、都能學。
《金剛經》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法」是指什麼?不是指淨土或禅,或是大小二乘。是法平等就是講一乘,這法門就是一乘法門,一乘教法,一心之法,這個法才是平等的,一切眾生本來具足,所以每一個人學,都能夠成就。實際上來看,大小二乘只是接引眾生而已,重點是要讓眾生能信入大乘,能了知真心本性。
剛開始有一些人不了解,或是業障比較重,所以為他講一些小乘,目的是要攝歸於大乘,等你了解大乘以後,還要悟自本心,這才是大乘的用意,你不要學了大乘又墮在大乘上,當然大乘確實比小乘殊勝,可是你既然已經學了大乘,就要學到大乘的心髓。不要覺得大乘比較高,小乘比較差,勿作如是念,這樣才是真正的佛陀弟子。
在什麼狀況下可以揀擇受戒呢?必須是你遇到外道時,對於外道的戒你要有所揀擇,絕不能去受外道的戒,或邪見人的戒,都不能受。如果告訴你無所揀擇,你誤以為:不要揀擇受戒,結果外道的戒你也去受,邪師在傳的你也去受,甚至背大向小,去受二乘戒,那這就不對了。
為什麼說二乘戒不能受呢?不是它的戒相上不能受,只是你不能著相,不能學小乘的心法,你要學大乘的心法。所以你也要能夠揀擇,於無揀擇中不妨善立揀擇,所以你不能想說「什麼戒都一樣」,「外道戒也一樣」,因為外道有些戒是人天乘的戒,五戒十善,這些戒佛教也有,但是外道受戒,是為了世間的長命百歲,或是希望能夠有錢、有神通。二乘人受戒,是希望能證果,能夠入涅盤。大乘人受戒,知道戒即是我心,我心即是戒,心境一如,沒有能,也沒有所,能所一如,這是大乘戒,跟凡夫持五戒、受持十善,跟二乘人的用心都不同。但是對於不懂的人而言,會覺得很像。
在戒條(戒相)上,菩薩戒跟五戒十善好像很像,實際上,它們的用心完全不一樣,功德果報也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還是要受菩薩戒。菩薩戒包含:攝善法戒、攝律儀戒、饒益有情戒的一切戒法,而持二乘戒只能證聲聞,持外道戒就變成外道,像外道有持牛戒、持狗戒的,這些人來生就是做牛做狗,這就是外道戒,持了,還是變成輪回的眾生,所以還是要在無揀擇中善揀擇。
這「無揀擇」是告訴你,在大乘戒法當中不要依你的習氣揀擇,當人家學法的時候,不要揀擇這個人是甚麼樣的出身,所謂的無揀擇是要在這裡著眼。其余,是大乘戒,是小乘戒,是外道戒,或人天乘戒,你也要善能分別,所謂「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所以不是跟你講不要揀擇,你就亂學一通,佛法講「有寂有照」,若說「寂滅」則一切平等,若說「照用」則森羅差別。寂照同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雖然有森羅及萬象,實際上是一法之所印,所謂「文殊法常爾。法王唯一法。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這都是直指真心本性,從「照」能入「寂」,能了別諸法之相,但於第一義,你也能安住不動。「如鏡現像,似珠隨色。」就好像摩尼珠,講摩尼珠一般人比較沒有感覺,也就好像玻璃珠,它能顯現一切色相,但是色相不會在這珠子裡面停留。如鏡子,能夠照現一切相,沒有遠近的差別,遠的、近的都一時顯現,雖然能照出相,但是鏡子裡面從來不留影。我們的真心本性運用起來就是如此,本來用心如鏡的。而眾生就是留影於心,結果一照萬物的時候,它就起了「能所相」、就起了「對待念」,一分別,就掉到這妄想境界裡去了。所以要知道,大乘的揀擇,也叫做「智慧」、「般若」,是寂照同時。小乘人修定,到後來他只有定,還需要起觀,以免定力過盛。他需要「慧」來開發他的「定」,也要「定」來輔助他的「慧」。不然,慧如果過多,心又散亂,都是不究竟的。大乘是「定慧等持」、「寂照不二」、「止觀雙運」,這是大乘人的用心。正確的揀擇是這樣揀擇。
「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身所穿著的袈裟,要使它壞色。所謂「壞色」就是讓你離開世俗的欲染。世間人總是想著:「今天要穿什麼衣服、要怎麼打扮、怎麼吸引人,不然人家會說我長的丑,會覺得我其貌不揚」,所以現在的人都會去整形、美容、美體……等等,這都是因為心隨世俗而染著。不要以為「使袈裟壞色」是只講出家人的袈裟要壞色,佛是教所有受戒的人,身上的衣服都要壞色;但不是叫你把它染色,那你又聽錯了,又不對了,是教你心不要隨世俗而染,不染於世俗,才叫「壞色衣」,你要是能如是用心、如是壞色,那你所穿的衣服即使是掛滿了璎珞珠寶,也都是壞色衣,至於出家人當然還是穿出家人的衣服,因為出家人有屬於出家人的衣服,經文中有特別講到「要與俗服有異」。
世俗人的穿著搭配,是端視各種不同場合而定,重點在於你要學著心不染著。剛開始沒辦法完全改,你就穿著樸素一點,先從基本的學起:不要愛打扮、不要喜歡化妝、抹香水、畫眼影、裝假睫毛、戴著瞳孔放大片……等等,不要戴這些東西。現在很多學生,甚至上班的人都會戴這些來裝飾自己,怕自己被輕視、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實際上,你不是怕找不到工作,而是怕你的這念「我」沒有人理。所以這根本是「我相」除不掉的問題。所以說:「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不光只是出家人的袈裟要壞色,在家人衣服也要壞色,壞色就是心不隨世俗而染著,這才能與道相應。
經文說:「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要使袈裟染色,青黃赤黑紫是正色,把它染偏掉,也就是說:不取青黃赤黑紫,染成不是正青也不是正黃,就像海青,它類似有點像橘色,不算是正黃色;紅色的袈裟,它也不算正紅色,顏色都有一點點色偏,現在講色偏大家應該比較懂,就是「染色」的意思,這包括你日常的衣服、內衣,乃至臥具都要與俗人使用的有所差別,要能提起道心、正念,像現在很多寢具專賣店,講究世界品牌、進口的、有機的、人體工學的……,他們在那裡賣臥具,有的名片上還寫著自己是睡眠大師,教你怎麼睡覺,其實就是教你怎麼昏沉,那些臥具如果是學佛人來用,五顏六色的,很多都是不如法的,當然也不是每一樣都不如法。所以佛制定要「盡以壞色」,就是要你不要用這些容易讓你起俗念的顏色,如果你真不會起俗念,能視而不見,那也無所謂,因為你心裡已經不著其色了,故名壞色。有的眾生很著相,很好顏色,這色在他心中並沒有壞掉,對他來說有影響,所以要遠離。菩薩戒是要持心,心能夠離染污是很重要的,出家人也是一樣,所以要做到「身所著衣。一切染色。」
像升座講經所穿袈裟的顏色,它是有經典依據的;在經典裡面講到,凡是講經「勤學眾經。宣講真義。以處本居中。應著黃衣。」「通達理味。開導利益。表發殊勝。應著赤色衣」,「赤色」就紅色。所以講經時,穿黃海青、搭紅袈裟是如法的,不會不如法,正適合講經的場合。如果是打坐、參禅,又有其他的顏色。海青袈裟的顏色規定,在明朝特別嚴謹,因為明朝的時候,國家有規定,修何種宗派,應要穿著什麼顏色的海青、袈裟。到清朝以後,大家就沒有這麼講究。現在去中國大陸,還會看到有一些是穿紫色袈裟的,或一些顏色比較不同的海青、袈裟,可能是沿襲以前下來的。
「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像現在有些出家人出門也不穿長衫,或常常不穿中褂,只穿著短褂就上街了,「短褂」等於出家人的內衣,穿出去等於現在人講的「內衣外穿」,身為出家人,他只穿著短褂就走在大街上去買菜、逛賣場,他以為有穿就好,反正別人也看不懂。實際上這就不對了。你不能認為短褂與俗服有異就能穿上街了,二者雖有異,但也不能穿著內衣就出來。出家人要穿僧襪,僧襪上有套綁腿的松緊帶,有些出家人也不綁腿,把僧服的褲管改成西裝褲,就跟俗人一樣,這就不如法。作為出家人,你要是上殿不綁腿,將來果報是會墮畜生道。你要是身上的毛發掉在大殿,是對佛不敬,護法神護持道場,他會不高興,所以一定要把綁腿綁起來,這是對出家人要求的。
之前講過,只要講比丘,一定包含比丘尼。所穿著的衣服要與俗服有異,不可以跟世俗的衣服一樣,因為,怕你變成世間人。所以要讓你的衣服符合佛陀的規制,符合佛教戒律的要求,絕不能穿著俗服外出,像有些年紀大的老和尚、老法師,他無視於佛制的戒律,外出或出來見信徒時,他就亂七八糟,只穿唐裝,認為自己年紀大了,無所謂。要知道,持戒須「如草系比丘」,不能認為你年紀大就放逸。當然不能只講年紀大的,放逸的習氣每個人都有,還有一些出家人的穿著都是不如法的,因為一般人不知道出家人該穿什麼,但我們出家人一看就知道,那些是內衣外穿的,不然就是到道場來也不穿僧襪,也不綁腿的,像這些都是「光頭俗漢」,出家人老實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你自然就會警惕,自己是一個出家人,你不會去一些出家人不該去的地方,如果出家人不穿出家的衣服,你反而穿俗服,那你就會肆無忌憚地起貪欲煩惱習氣。所以佛要求我們的穿著要與俗服有異,這是對的,應當要遵守。
現在從穿著上一般是看不出來,到底他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所以要從行為上、從他的知見上,來判斷。前面就已經講過很多了,你們再去回想、去聽,就會知道。
「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耶。」
你們要受戒時,受戒師會問你,你有沒有犯七逆?你要回答:「沒有」。必須沒有犯七逆才能受戒。
「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授戒。」
若求戒人犯七逆,此生受戒師不能傳授菩薩戒給他,所謂「七逆者。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阇黎。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
這是七逆罪,只要七逆當中隨犯一逆,那就不行受。何況是犯二逆、三逆。因為你犯了這七逆,表示你根本就不信佛法,怎麼能夠把戒法傳給你!所以佛制定不可以為外道、惡人、邪見人說戒。像「破羯磨轉法輪僧」,這是把和合的僧團破掉。要特別注意是:轉法輪僧。如果這僧團的知見是依佛的知見,是正確的,可是你偏偏要在道場中講《弟子規》、世俗經書要講這些輪回邪見的東西,參雜在僧團裡面,那就是破僧,這是七逆罪。如果你受了戒,你還在道場講這些邪知邪見的東西,破壞人家修行,你也是現身就犯七逆罪。所以一定染污你的無作戒體。在戒律上就屬於破戒的行為。因為你破僧,僧團是依著佛陀的教法,「小乘」依三法印,「大乘」依一實相印、依大乘的戒律。你卻叫人不要學大乘的戒律、不要依一實相印,反教人要學人天乘,學讓人輪回的人間佛教,那你這就破僧、破壞整個佛教。這些人去受戒,也不會得戒,因為他現身就犯七逆罪。
一般人沒有辦法殺佛,只能使其流血而已,所以叫「出佛身血」,你雖然沒有殺佛,但因為你破壞佛教、破壞佛教形象這就算是出佛身血。「實智」名為母,「權智」名為父,你身為出家人,不做好出家人該做的事,你沒有智慧、沒有權巧方便,那就是殺父、殺母、殺了你的和尚,也就是親教師、殺了你的軌范師,和尚、軌范師是僧,你毀壞祖師大德的教誡,就是殺和尚、殺阿阇黎,乃至於殺聖人。甚至如果你說大乘不是佛說、你說學大乘沒有用,要先學小乘,先學世間法,那你是殺聖人!等於現身七逆罪都犯到。
不是只有拿刀要斷和尚、阿阇黎的命才算犯殺,小乘人認為是拿刀來斷命才算,大乘則是你只要知見不正確,你就犯了七逆。所以學佛、學大乘菩薩戒,要相當警覺,不可以起一念二乘外道之心,不然現身就犯七逆罪,你犯了就不能得戒,因為你根本就不信大乘,所以你會破羯磨轉法輪僧,「羯磨」翻作中文叫「作業」,依佛的教誡,如法地做隨機羯磨、如法的修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所謂「轉法輪」就是依著佛陀的經教如理而說。
如果你在大眾一起共修時,或在講經當中傳播邪見,那就是破羯磨轉法輪僧,現在的道場幾乎都是子孫廟,但不是只有你這一家的子孫廟,你把這些邪見傳播出去,不光只是破了你這一家的和合、你這一個道場的和合,你破壞了整個佛教,染污了整個佛教的正知正見,這就是破羯磨轉法輪僧。
所以講經的人一定要特別要小心,不可以夾雜世間的意念、邪見想法在你的講座當中,一定要如法而說,要依佛、依四依法而說、依一實相印而說,這才不犯七逆,否則就是現身犯。心中有這些邪見的人,現身就犯七逆罪,縱然去參加菩薩戒儀式、縱然登三壇大戒的戒壇,他們也不會得戒。出來就是個假和尚,所以才會他心裡想的、嘴巴說的都是世間法,所謂「三句話不離本行」,要是真的有得戒,你出來跟人家講的自然會是佛法,想的都是修道的事情,在勸勉四眾弟子時,就會教他們修道,這就是有得戒─得佛陀的教誡,得「光明金剛寶戒」。
所以七逆罪,不是只有「拿刀子去殺」這事相上的行為,最嚴重的是破僧,是知見不對,所說的是破壞佛教的知見,這種人現身不得戒。不然什麼人來受都可以得戒,像前面講的無根、二根、黃門、YIN男YIN女……這些人都能得戒,他想學、他想受,都能得法,都能成佛,唯有邪見的人、不信佛的人不得戒。你不信佛,你才會做出佛身血的事,像提婆達多。不信佛的人才敢殺和尚,才敢殺父、殺母,對於這類不信的人當然不能傳給他。
像現在有些學戒律的出家人,因為有人恭敬他,他就迷惑顛倒,明明一些外道邪師的場所裡面講的都是不如法的邪說,人家請他去講戒,他覺得對方名氣很大,為了自己的貢高,於是就違背了佛陀教誡去為他們講戒、傳戒,這就犯了菩薩惡作罪。他不如法揀擇這些是惡人、是邪見人,還為他們說戒、授戒。那外道邪師整天想的就是要人家學《弟子規》、學世間法,這表示他心裡根本就沒有佛法。身為佛弟子怎麼能夠把如來的至寶─「大乘菩薩戒」授予賊人!就好像你把你家的金銀珠寶鎖在保險庫裡面,旁邊還貼了一張密碼條,那你豈不是直接把這至寶就送給賊人了嗎!祖師講:佛法的戒藏,絕對不示與賊人。這「賊人」就是指邪見人、外道。所以在佛門傳戒、講戒的戒師們,你自己就要注意了,你如果在這上面不能揀擇,你只想著你自身的名利,只想著你道場的名氣,那你是犯了非常嚴重的過失。
在家人也一樣,你若有身分、有地位,外道認為你是企業家、你是教授、博士……,要在某處為你開個座談會,你要是起傲慢心,「我相」一起來,你去參加了,那你是在幫助惡人、邪見人謗三寶,犯的是波羅夷罪。即使他請你去講,你也不能去,因為佛說:「不能為外道。惡人。邪見人講說佛法。講說戒律。」甚至你都不應該在那個地方出現,不然就是幫助這些賊人在毀滅正法,你也有過失!佛說:「反助外道。惡人。邪見人謗正法者。毀謗三寶者。是菩薩波羅夷罪。」如果這些外道、惡人、邪見人找上你,你不能去。「波羅夷」翻作中文就是斷頭。頭斷掉了就沒有辦法活了,所以要知道,你等於犯了菩薩斷頭罪。
這一條是限制根本就不學佛的人,或是一些行為不當的人,限制他們來佛門受戒,限制他們來出家。你不要自以為大慈大悲,隨便幫人剃度,有一些人他是有前科的,如果你也讓他來出家,出了家以後習氣一上來,沒人管得住,還有的出家人身上帶槍,帶著手榴彈,還有的到外面去吃肉,還賒自己師父的帳,還有一些是有前科的,有的他是有吸毒的,你不要聽他嘴上好像很有悔改的心,他還有許多這類的同伴,你要維護佛教的形象,保持佛門的清淨,他真有發好心要學佛,當個在家居士就好,不能讓他出家,不然會破壞佛陀的正法,所以佛制凡是現身犯七逆者,不可以受戒。
「若具七逆」,這七逆當中隨犯一條,都不可以受,「即現身不得戒」,即使你參加,不管你怎麼求,都不會得戒,「余一切人盡得受戒」,其他人都可以受。那有很特別因緣的,他必須得忏除他的罪障,要得見好相,醒著的時候見佛相、見瑞相,那七逆罪消除,他才能受。不然即使再去參加增益戒,也都不會得戒。
「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
出家人是不向國王禮拜的,因為出家人是跟世俗脫離的,但不是脫節。一般都是世間人脫節,佛教不會脫節,它是脫離。出家人「不向父母禮拜」,出家人是不拜父母的。在家人要剃度出家時,有個辭親的儀式,他就是要跟世俗切割開來。所以出家後,即使他俗家父母死亡了,縱然他回去也不作禮拜,這是如法的。因為你出家是三寶形象,以三寶形象去拜俗人,會折損你父母的壽、損他們的福報,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你不要等到你父母下了地獄,他再來跟你托夢說:「都是你害的,你在那裡裝孝順,害得我墮到三塗去」。你自以為孝順,結果是損父母的福,所以出家人不拜世俗的父母;至於在家人就正常,不過要用佛教儀式來辦理這些喪事,不可以用世俗的禮儀。
你學佛了,就要用佛教的方式,這對你的父母、對你的六親都有好處。所以出家人法,除不向父母禮拜,也「六親不敬」,意思是:當你出家了,你在你俗家六親當中,就不再行這些世俗的禮儀。這是幫助你離開對於親人、親眷的這些愛欲想。出家人既出家,「鬼神不禮」,就是不禮鬼神。像現在有的道場不懂規矩,他把萬姓祖先的牌位放在大殿裡面,這是絕對不如法。出家人要拜祖師,不是拜俗人的祖先,經典告訴你:出家人既不向父母禮拜,也不向六親禮拜,你怎麼還去拜鬼神?你家的祖先牌位尚且不行拜,你還去供別人家的排位,莫非嫌自己的祖宗不夠多,才去拜其他世俗人的祖先。所以要清楚,這是出家人法。道場要如法,出家人就要拜祖師大德,要不忘本,這樣學法才能增進。
在家的學佛人,除了拜祖先以外,還要拜祖師,這樣你在菩提道上才有根有本。你要知道佛教是經過什麼樣的過程傳過來的,你真知道佛法是靠祖師傳下來的,你有絲毫感恩心、恭敬心,就不敢去毀壞它。現在交通發達,讓你坐車按照玄奘大師的西行取經的路線,乘車去一趟,你要是真的走過那條路,就知道取經有多困難、多辛苦,何況當年祖師是用走的去。所以不可以忘恩負義去破壞佛教,破壞佛教的人果報是地獄,真應了那句「罪該萬死」。所以,出家人是應該要拜祖師,不是在大殿裡面供著別人家的祖先來拜,你已經出家了,連拜自己俗家祖先就已經不如法了,何況其他俗人的牌位!因為你已經是三寶的形象,佛教導弟子不可以拜。那些都是來學佛、來聽經的,所以要懂,不能以佛的僧相去禮拜那些鬼神、祖先,那些都是凡夫。
經雲:「但解法師語。有百裡千裡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犯了這條,名為菩薩惡作罪。
「但解法師語」,所謂的「法師」是釋迦牟尼佛。字面是指能夠聽得懂法師所講的話。但真正意思是「願意學佛的」。解法師語的,「有百裡千裡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這「一切眾生戒」就是指菩薩戒。有人發心學佛求戒的,你不傳授,是名菩薩惡作罪。
~~出處節錄:《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一書,悟顯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