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修道,道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你入了道,但關鍵是入道前卻是不容易的。這需要福報的積累。
但說到福報,我們會有許多誤解。如果要分,就分出世間的修行福報,和世間的福報。有世間福報,不一定有出世間修行的福報。所以看是培什麼福,出世間的福報就要到祖師那裡去修。
確切來講,你說出家人有福報,也是沒世間福報。世間福報無非是各種名利,還有吃好,用好。但出家後,我看個個都是辛苦命,沒哪個修道人去享受福報的。他把福報都給了眾生。所以想要修行福報,就要捨棄世間福報。
修行要惜福,惜福就是減少漏洞,不要一邊修,一邊漏。減少了漏,你有一天總會滿的。所以惜福很重要。福報夠了,你要去參訪善知識,要去朝拜名山,你就有福報去了。沒有福報,也難修行。人太放逸,也是大問題。放逸就是畜生道的因,就是愚癡,沒有覺知自己。所以修行是很苦的,因為不能放逸。
越是靈性高,人就越喜歡安靜。現在太吵了,人很多智慧都被蒙蔽了。你看現在公交車上有廣告,電梯裡有廣告,城市到處有吵雜聲。人的很多精氣神都被這些聲音給消耗了。靈性降低後,人就不愛思考了。反正別人說什麼,他就接受。他也不愛思考了,為什麼呢,六根污濁的緣故。
現在很多人賺多余的錢,只是做多余的事情。其實只要把欲望降低下來,現在人都是有福報的。但現在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全民經商。大家都要刺激消費。這是很不好的。每個人也在拼命消費,也在生產東西刺激人消費。我們每年扔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這些都是資源在浪費。
要降低欲望,實在不簡單。第一個減少吃的欲望,吃的要干淨。人吃的不干淨,吃肉,人的腦袋就不干淨,渾濁。就很難保持覺知。覺知的人,容易起智慧。吃素是第一條。一個人欲望,可以從飲食看出來。至於其它,化妝打扮,更是惡業的習氣。第二個,要覺知自己的欲望。尤其是財大業大。錢財多,在某一程度上聚集了很多眾生的業。你接受了錢財,也接受了部分對方的業。這對每個人都一樣。所以你使用錢財,尤其給自己花太多錢的人,業就比較重。這也是惜福的意義。
祖師提倡農禅並重,也是一邊當農民一邊參禅。自己種田自己吃,在某些程度上,就是減少了他們業的流入。唐朝時寺院都是小規模的,一個禅堂,住的地方,大概這樣子。所以以前人修行,也很少花大錢去蓋廟。所以唐朝時修行容易進步。他接受的業比較小。到了後期,寺院就越來越大時,百姓的業流入寺院的機會就越大。那成就反而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