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夢參老和尚:敬請有緣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03歲夢參長老

  於2017年11月27日下午4點30分

  在五台山示寂。

  敬請有緣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回向老和尚蓮品高增,

  祈願長老不捨眾生,乘願再來。

  【編者按】夢參老法師,是當代佛教界不可多得的老一輩法師,曾親近弘一、慈舟、倓虛、虛雲等多位近代佛教大德學習佛法,其一生閱歷之豐富,諸宗要義之精通,講法之圓融,堪為當代學人學習之典范。

  問:大家都非常尊敬弘一大師、慈舟法師等民國大德。請長老為我們開示一下,親近這些大德時,最感人的事跡與德行。

  夢參老法師:說到弘一法師,當時很難見到,現在更是見不到了,見到了也會生煩惱。為什麼呢?他不見人,他的門總是關著。當年我請他去青島弘法,他在青島只呆了不到三個月,但是我為了請他,在他那裡住了四個月。

  弘一法師屬於清高派。他的門經常是關著的,幾乎不接見人。他會出來散步,但是他告訴人家,散步時也不要去找他,不要問他問題。晚年的時候,出來講《行願品》,他倒是很歡喜。因為是他主動的,所以歡喜,如果別人請他,他就不一定高興講了。

  所以,每一個大德都是有個性的。弘一法師的鞋子,幾乎穿了一生。想當年,他家是天津八大富商之一,他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的。後來留學日本的時候,他的哥哥給他30萬兩白銀,他不到兩年花完。而他晚年又是那樣的苦行……

  另外,倓虛老法師像我一樣,喜歡聊天,總是海闊天空地講。而慈舟法師則較為隨和,他也愛講,但是很少有時間,他就繞佛、念經。總體來看,倓虛老法師最行方便,慈舟法師很隨和,而弘一法師門總是關著,他和什麼人有緣就接觸什麼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最好,為什麼我們卻只能生在末法時代呢?諸法因緣生,沒有那個緣。人和人接觸,得有個緣才行。所謂因緣所生法,緣生緣滅,這是諸佛說的。

  總之,這些大德的性格個個都不一樣,和過去諸佛一樣。比如釋迦牟尼佛和迦葉佛、阿彌陀佛的教法,也都各不相同,教化眾生的方式也不同。每一個人、每一個大德也是這樣的。

  還有,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大德。我當年親近過的大德,弘一、虛雲、慈舟、倓虛,以及那時候的八指頭陀,都有那個時代的特色,再往上追溯,則有憨山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的時代……不過,現在看來,每代的情況不同,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諸法因緣生,能生,則能滅。人和人說幾句話,也是有因緣的。比如人們說同船渡,那是五百年的因緣。再比如,上海這麼大幾千萬人,你認得幾個人?所以說,未成佛,先結人緣。

  又拿念佛來說,現在末法時代,有幾個人能聞到佛法?又有幾個人能念佛?比如到美國去弘法,他們沒有佛法的善根,即使聽到佛法,也不會相信。

  我們現在能生在這個末法時代,能聞到佛法,雖然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但是等到捨利弗、目犍連等成佛的時候,到時候我們參加那個法會,就不會是末法了。

  我去雞足山,見不到迦葉尊者,我在山外,他在山裡,見不到,這就是無緣。我們現在念《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就是很不容易修得來的,要珍惜。我收弟子,都是中國人,美國人不信。所以說要有緣,無緣則不行。

  問: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許多人都是因此經進入佛門。但不少人僅僅將此經作為一種忏悔消業障的方法,將重心放在讀誦上。請長老慈悲開示,應如何正確學習地藏法門?

  夢參老法師:不論地藏法門、觀音法門、念佛法門等等法門,都是提供進入佛法的一種途徑。門是通達的意思。哪個門都可入,至於選哪個門,得看個人的因緣。選定之後,就要一門深入,不要貪多。

  比如我們念佛,念佛相應了,就可以消業,業障消除之後就通達了。又好比塔有八個門,你從任何一個門進都可以,入了門就行。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你選擇一個門就行。入一門,八萬四千法門就都通了。這叫一門深入。

  至於要選擇地藏法門、觀音法門、念佛法門乃至八萬四千法門,得自己摸索,看哪個和自己最有緣就選擇哪個。念阿彌陀佛不相應,念觀音相應了,你是根據自己摸索,你跟哪個法門有緣。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人來找佛,佛給他說法,他沒有受益,這是無緣;但是阿難給他說法,他立刻就接受了,這叫有緣。所謂佛不度無緣之人,正是這個意思。

  念佛人,如果到禅堂去給人家講念佛,參禅的人就氣死了。參禅是要參念佛是誰。所以,各自的法門要相應。

  不像古代,那些大德有神通,一看你,就知道你十生、乃至多生以前的情況,可以直接指點你修那個法門最相應。就像佛在世的時候,有個人來找捨利弗,捨利弗指點給他的修行法門,難以相應,不受益。於是找到佛,佛能看到八萬大劫以前的情況,就讓這個人念佛,結果很相應。

  不管修什麼法門,關鍵是一門深入。我以前認識一個老人。他什麼都不會,除了念《心經》。他從小時候開始就讀《心經》,他能夠一門深入,一直念到老死。他往生的時候,我在場,走得很殊勝。所以一門深入很重要。

  過去,山裡有一個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了多年。有一位過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氣,知道定有修行人。僧人見到老太婆,卻發現她念的是“唵嘛呢叭咪牛”,於是告訴老太婆念錯了,應該是“吽”而非“牛”。老太婆很後悔,改了過來。又過了半年多,僧人再次路過這座山,發現山上的殊勝景象沒有了,便立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個大錯誤,不應該糾正老太婆。於是,僧人對老太婆說,我去年是和你開玩笑的,你還是繼續念“唵嘛呢叭咪牛”吧。

  佛法講一心,心和境合一。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為了轉你的心。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當你沒有貪、瞋、癡時,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

  問:您如何看待持咒與念佛的關系?

  夢參老法師:持咒也好,念佛也罷,都是一種方便法門,是用來煉眾生心的。就像之前講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樣,為什麼念對了卻沒有了之前的異象了呢?難道對的是錯的,錯的是對的?不是的。這是因為之前那位老太太雖然念錯了,但是他的心是虔誠的,所以能夠念出異象來。後來念錯的六字真言被糾正過來,但是心卻亂了,有分別心了,於是異象就消失了。所以說,不管持咒也好,念佛也好,都是佛陀因眾生根機不同,因緣不同而說法,不要太執著。佛法是三藏十二部,眾經平等,是持咒還是念佛都沒什麼關系。淨土宗念佛也是持咒,阿彌陀佛,在漢語意思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它和咒語也沒有太大區別。中國有一句老話:心誠則靈。心靈則法靈,心不靈則法滅,關鍵在於用心。

  問:蕅益大師有雲,“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憑持名之深淺”,請您開示,修行淨土宗的行人,如何檢驗自己的信願是否堅定,以及持名功夫之深淺程度?

  夢參老法師:學佛要有三個條件,就是信願行三者具足,這裡頭,最重要的是“信”。信是信心,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能來度我,這是修行淨土宗的首要前提。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往生之際示語“臨行贈汝無多字,一句彌陀作大舟。”講的也是這個意思。信心具足了,就能做到不計世間色法。很多人雖然都在學佛,但往往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為什麼?因為他還在留戀世間色法,他不信自己能成佛。這就是對極樂世界沒有信心了。我們要是哪一天能將這句話改成“去則決定去”,要靠有信心,沒有懷疑了,那麼我們的信心肯定就具足了。

  問:當代人多妄想紛飛,請長老慈悲開示,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夢參老法師:任何時代的人都是妄想紛飛,從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到現代社會,眾生沒有不是妄想紛飛的。其實,誦經、念佛都是妄想。但當我們誦經、拜佛時,心能夠高度集中,那麼就可以以妄止妄。比如你“打佛七”,一天下來念佛七八個小時,其中有六個小時以上都是佛號之外的妄想。再講,念佛本身也是妄想。不過,這個妄想和我們平時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樣的。妄有“背真妄”,有“順真妄”。念佛就是隨順真如的妄,念佛、念經也是妄想。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念深則無妄,以妄止妄,當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時候,念佛的順真妄也就成真的。

  這個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時候,就會體會得到。同樣,誦經根本上也是妄,在誦經時也是以妄止妄,或者說以妄顯真。明白這個道理,妄就是顯真的。起心動念都是妄。

  比如,我們現在修行時,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知道念佛法門、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開設了“念佛堂”,對我們來說,那就是古時候的事情。但是,慧遠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切都變了。現在廬山的東林寺都在平地,不在山裡了。

  廬山其實很小。蘇東坡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你站在廬山裡面,怎麼能夠看到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同樣,在妄裡看妄,妄想自然就紛飛了。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好好念佛,念佛本身就是妄,可以以妄止妄。

  我們來看真、妄是怎麼回事。對眾生來說,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入得佛門,從念佛法門來看,我們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養給佛。比如你們來到上海,看到上海很好,有很多美好的境界,那麼就可以合掌,把你看到的供養給佛。又比如你去百貨商店,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你很喜歡,同樣也可以合掌供養給佛,這是意念供養。心地供養是真的。我曾經問過有些居士,說用這些來供佛,和用香、花、燈來供佛,一樣嗎?或者說,哪個才是用“真”東西來供佛呢?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其實,香、花、燈與你用來供佛的其他東西,這些都是假的,供佛關鍵在於心。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想意念來供養佛。

  問:初學佛者,應如何對待以古為師?

  夢參老法師:學佛要向古人學習。但是,學佛更要把握當下、現在。慧遠大師的“念佛堂”現在還在嗎?已經過去了。過去都是虛妄的,現在才是真實的,過去的已經過去,要把握現在,但是,現在也是假的,很快就要過去了。而現在、當下我們認為的真,其實也是假的,現在你們來我這裡,我們聚在一起,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心都不可得,應該這樣認識。

  古人已經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了文字。不知道你們去過廬山沒有,我去廬山,看到那裡只剩下歷史文物、遺跡遺址,原來的慧遠大師和他的“念佛堂”早就沒了。蘇東坡又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在山裡、山下看到的廬山都不同,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為什麼呢?因為你山裡看山,看不到;在心外看心,心外還有心嗎?

  以古為師,這個說法不對。“古”的標准是什麼?對慧遠大師來說,釋迦牟尼佛是古,對我們來說,釋迦牟尼佛、慧遠大師都是古,我們是今。所以,古今是沒有個標准的。關鍵在於把握現在、當下。

  我們學佛要以佛為師,佛才是我們的老師。佛雖然不住世了,但是他說過的話還在,經典還在。而僧就可以代表佛,佛法僧三寶,僧就是佛的代表。

  問:初學佛者,應如何對待以苦為師?

  夢參老法師: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求樂,不是求苦,學佛人沒有苦的時候,苦是世間相,不是出世間相。四谛——苦、集、滅、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什麼是道?明心。道是明心,是指心來說的。想想,你認識你自己嗎?認識自己就明心了,見性了。除了佛,世間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只有佛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性”,而非“相”。心本無生,有境則有心。

  我們世間人看到和尚吃素、沒有家庭、到處行腳參訪,就覺得出家人是苦。但是出家人卻認為這是快樂的事情。因此,苦樂沒有標准,看你自己怎麼認識了。以苦為師,苦就是老師了?

  總之,學佛是為了學樂,為了斷苦,為了斷苦的因。以苦為師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話。苦行,到山裡行苦行,就可以成道嗎?不是這樣的。所謂苦行,是為了磨練自己,為了讓自己在面臨逆境的時候不被境界所轉,是這個意思。四谛,苦、集、滅、道成就之後,永遠就不會再受苦了。

  勸各位多讀讀《普賢菩薩行願品》,所謂讀誦大乘。讀了之後就明白,不是吃苦才是學佛,只是要以“苦”來怖愄生死,所謂八苦交煎——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學佛就是為了斷掉這些苦。而這些苦,其實都是自己招來的,你不招就沒有苦。

 

上一篇:宏圓法師:為什麼佛的名號是萬德洪名?
下一篇:黃柏霖:執著錢財七天不斷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