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安士全書新白話版15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論廣行之益

  助揚王化

  國家所依賴作為治理的,不過是賞、罰二端。明確刑法輔助教化,儒術所以應當廣行啊。但是賞罰能夠達到的效果,不過千百中之一罷了。若是要深究那幽暗獨處的作為,心念的動態,那即使家家設一孔子,戶戶設一皋陶,也有所不能的。所以世人畏懼王法,總是不如畏懼天譴,因為王法可以逃脫,而天譴不可以逃脫啊。能廣泛實行釋、道二教,使因果的學說,傳揚世間,那世人的心中,自然有所畏懼,比起孔子作《春秋》,那功德不在其下了。

  [按]劉宋朝的文帝對何尚之說:“范泰、謝靈運曾經說,儒家六經本意是在救濟世俗,若是求性靈真要,那必須以佛理為指南,使本領土內都受佛的感化,我就坐享太平了。”何說:“渡江以來,王導、周顗、庾亮、謝安、戴逵、許珣、王蒙、郗超、王坦之、臣高祖兄弟,沒有不歸依。那百家的鄉村,一人持五戒,就是一人行善;十人持五戒,就是十人行善。行一善就除去一惡,除去一惡就息止一刑罰。一刑息是一家,一萬刑息是一國,就是陛下所謂的坐享太平啊。”後來的儒生忌諱佛,只是想借“君子小人”四字,去輔助賞罰達不到的,我看這種辦法是有疏漏了。”

  培植真儒

  我們有志學孔孟,應當學那大本領處,比如“學無常師”(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吾道一貫”(我的始終一樣),無“意必固我”(孔子四絕),是孔子的大本領啊。發揚“克己復禮”,“忠恕之道”,是顏回、曾子的大本領啊。仲尼的學說,主要是治己,所以說:“默而識之”(檢討自己),“夫我不暇”(沒空說別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多責自己少責別人),等等教導。孟子的時候,雖然有楊朱、墨翟,被孟子批判,這還是禮讓演變為討伐,不是可以人人效仿的啊。不像後人對於仲尼的親身實踐,有畏難情緒苟且偷安;一聽說能抵制楊朱、墨翟,就是聖人一類,便踴躍鼓掌,放下難的趨向容易,反而怪當今的世道,沒有楊朱、墨翟這樣的人可以批判;想方設法找那稍有類似的,就當成楊朱、墨翟對待,於是把攻擊轉移到釋道上。但只是從事講學,而因此自治的就疏忽了。那何不如存有聖賢大公的心,做好自己的事,不要黨同伐異就好了。

  [按]佛家的五戒,仿佛儒家的五常,只應當交口相贊,不應當相互诋毀。世俗的人不詳細了解,聽到慈悲的說法,是出自佛家,必定反對說,而我儒家的仁,就這樣喪失了。聽到盜淫的戒,是出自佛家,必定反對戒,而我儒家的義,就這樣亡失了。聽到妄言的禁忌,是出自佛家,必定反對禁,而我儒家的忠信,就這樣滅失了。豈不是要捍衛“道”,卻反而害“道”了嗎?昔日有學者,認為佛教有害,問象山先生(宋朝陸九淵),先生說:“試問害在哪裡?如今那害道的,正是這種無聊的話。”

  潛消禍亂

  茫茫宇宙,不是沒有出類拔萃的英雄,用在正道上,就是張良、周勃、陳平、蕭何;用在邪道上,就是王莽、董卓、司馬懿、曹操。自從開設科舉考試,使那垂髫少年時,就開始從事筆墨,年復一年,不知不覺兩鬓斑白牙齒脫落,而其中奸雄的喪氣,狡猾的灰心,就多了。又有一種才智傑出,功名不能夠打動他的心,就讓叢林寺院收取,使他暮鼓晨鐘,東參西訪,看富貴如浮雲,視死生如夢幻。把飛揚跋扈的材料,作為念佛參禅的用途,就暗中消滅了禍亂的源頭,又不知有幾千萬萬了,哪裡是區區不堪的小輔助呢?

  [按]說“孔子完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哪裡懼呢?是懼怕身後的惡名啊,但這還是太平盛世的事啊。若是後世的亂臣賊子,並不畏懼這虛名了。豈只是亂臣賊子,就是叫做有文化的人,也絲毫不知有《春秋》了。只有指示那人命無常,死後受報,不忠不孝的人,化作畜生、餓鬼,才知道用盡奸心詭計,最後一場空;來世的萬苦千愁,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回想龍爭虎斗,稱王稱霸的謀略,不知不覺就冰消瓦解了。可歎!自從有佛法以來,不知使多少亂臣賊子寒心,多少巨惡豪強喪膽,使民眾一天一天變善卻不知誰的作用,我從如來的大教中見到了。下附征事(一則)

  毀教現果(出《魏書》)

  北魏的司徒崔浩,博學記憶強,才智過人,太武帝很信任他,但他就是不信佛,勸武帝毀佛滅僧。見妻子郭氏念誦佛經,就憤怒燒掉。崔頤、崔模,是他弟弟,深信三寶,見到佛像,雖然在糞壤中也必定下拜,崔浩嘲笑斥責他們。後來崔浩因為《國書》事件,觸怒武帝,押上囚車,送到城南刑場,拷打極其慘酷。更使衛士數十人,往他身上撒尿,哀聲嗷嗷叫,傳遍整條道路,自古高官被殺,沒有比崔浩更慘的。崔氏的族人不論老少,都被滅了,只有他弟弟崔模與崔頤,因為與崔浩志向不合,卻避免了災禍。

  [按]太武帝滅佛法後,有沙門昙始,親自去見武帝,武帝叫人殺他,沒有損傷。武帝憤怒,抽出自己的佩刀親自殺他,也不損傷。把昙始投放到虎籠裡,老虎都害怕不敢動。又讓天師寇謙之,去虎籠處,老虎就向寇咆哮要咬他。武帝這才驚醒,請昙始到大殿上,再次禮拜悔罪,許諾恢復佛教(見《北山錄》)。可歎!三教的聖人,無非是要教化人們行善罷了,哪裡希望各立門庭,計長較短呢?秦始皇受李斯計策的迷惑,焚書坑儒,最終自己死在沙邱,李斯也滅族。漢桓帝、漢靈帝,唐昭宣帝,受宦官和寵幸的人迷惑,殺盡天下名士,而協助皇帝作惡的人被殺身,皇帝自己也亡國(見《資治通鑒》)。魏太武帝受崔浩迷惑,毀寺焚經,不到三四年,崔浩滅族,魏太武帝父子都不得正常死(出《魏書》)。周武帝受衛元嵩迷惑因而滅佛法,不到四五年,衛元嵩貶死,武帝忽然有惡病,全身潰爛,三十六歲就死了,臨終的丑惡,不忍細說了(出《周書》)。唐武宗信任趙歸真、李德裕,毀掉天下佛寺,不到一年,趙歸真被殺,李德裕流放死了,武宗三十二歲短命,沒有兒子繼承(出《唐書》)。五代時期的皇帝中,沒有比周世宗賢能的了,但不知佛法,於是毀壞佛像拿去鑄錢,所以不到六年,國家滅亡(出《通鑒》)。可究竟的是秦朝廢除儒教後,沒到三十年儒教就復興;漢唐禁锢後,沒到數年文人就漸漸興盛;魏武廢佛教後七年就恢復,周武廢佛教後六年就恢復,唐武廢佛教後,不到一年就恢復,難道不是仰面向天吐口水,反而弄髒了自己的臉嗎?李斯、崔浩是滅儒、滅佛最首位的,所以他們受的現報尤其慘酷。宋徽宗雖然改天下寺院為道觀,但還沒有到滅佛法的地步,所以自身雖然受辱,而國運能延長。這都是前事分明擺在那裡可以考查的。所以希望全天下的人,都敬仰體會廣行三教的用意,儒教按儒教的,佛教按佛教的,道教按道教的,合力同心,共同教化,互相沒有诋毀,那麼天下的生靈實在幸運了。

  附問答二則

  問:僧徒不耕種不養蠶,安心受供養,只能耗費衣食罷了,有什麼利益呢?

  答:世間不耕種有食物的人多了,豈只是僧人?假設這些人不出家,能保證他們不穿衣吃飯嗎?能保證衣食一定是出自他們的耕種嗎?何況在俗家的人,除了他自身以外,還有妻子僕人,花費更超過本人,哪裡像僧徒的一瓢一缽,到處是家風呢?那貂騷、狐鼠,是貴重的冠帽啊;錦繡龍紋,是貴重的衣服啊;山珍海味,是貴重的飲食啊;那穿戴食用的人,恐怕都不是耕種有食物的人啊。試問這穿戴食用的人,是在家人呢?還是俗家人呢?在俗家的人,為了愛妾的妝飾,不惜用珠寶翡翠圍繞;為了梨園唱戲的服裝,動不動需要玉帶、金冠;或開賭博的場所,而通宵徹夜;或結交淫朋,而喝酒吃肉;這種游手好閒之輩,車載斗量裝不完,為什麼不批評他們,卻只歸咎僧人呢?難道平庸丑惡之徒,就任隨他們錦衣玉食,而明心見性之士,反倒不許他們粗茶淡飯嗎?多有見到他們黨同伐異,心中不平了。

  問:古時候的民眾有四種(士農工商),今天的民眾有六種(士農工商僧道)。農民只有一家,而吃糧食的有六家;工匠只有一家,而用器具的有六家;怎麼能不貧窮並且有偷盜呢?

  吃糧食的少,那糧食賣不出就傷害到農;用器具的少,那器具賣不出就傷害到工。所以農民的利益所在,正是依賴糧食的人多;工匠的利益所在,正是依賴器具的人多啊。且試問吃糧食、用器具的人,是白白伸手要呢?還是出錢貿易呢?若是白白伸手要,那吃糧食、用器具的人,確實擔心太多了。若是出錢貿易,也擔心太多,那富商大賈,每天賣出千金的貨物,他們的父母妻子從門縫中偷看見,都要大哭了。這種迂腐不知世務的論調,何足掛齒。

  “救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

  [說明]“危急”二字,含義很廣,與先前“救人之難”二句意思相同,只是先前是帝君說自己,這個是帝君勸告世人啊。“如”字有兩個含義,一是直指要救濟的事,一是特別形容要救濟的心。下附征事(四則)

  免難濟厄(《法苑珠林》)

  晉朝太元年間,京兆有叫張崇的,一直信奉佛法。苻堅戰敗後,長安百姓有一千多家,將南逃歸向晉朝,被鎮守部隊抓獲,要殺掉所有男子並搶掠女人。這時張也已被綁縛,鎖住手腳,下半身體埋在土中,第二天准備馳馬騎射,作為娛樂。張自以為必死,只是至心念觀世音菩薩,夜半枷鎖忽然自己破解,身體從土中湧出來,於是乘夜逃走。但腳已很痛,又稱念大士名號,至心禮拜,用一石頭放在面前,發誓願說:“我要過江東,向晉帝投訴冤情,求救今天被搶掠的婦人。若能如願,這石頭就一分為二。”祝願後,投石在地,石頭果然裂開。張到京城申訴這件事,皇帝都加以安撫,已經賣掉的婦人,都贖回來了。

  [按]不能自度,而先要度人的,是菩薩發心。張既然有大士的心,也應該他的祈禱馬上有感應啊。

  遙救堂崩(《唐高僧傳》)

  周朝的京城大追遠寺,沙門僧實,俗姓程,是鹹陽人,素有道德。一天正午,忽然登樓敲鐘很急,吩咐眾僧各自准備香火。香拿來後,眾人問何故,僧實說:“這一刻江南某寺院,有講堂要崩塌,將要壓死千人,各自齊心念觀世音菩薩救護他們吧。”就這樣經聲佛號,響徹禅林。後來幾天,江南消息傳來,說是當天中午時刻,揚州講堂內正在說法,聽眾上千人。忽然聽到西北有異常的香火,以及經聲佛號,從講堂北門進來,直出南門,眾人都驚異,尋聲走出去,聽那聲音的來源。人們剛剛走完,講堂就塌下來了,沒有一人受傷。梁朝的皇帝聽說了,三次诏請僧實不來。後來僧實在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圓寂,哀傷振動朝野。

  [按]一念的誠懇,能使經聲佛號,瞬息傳達到千裡的遙遠處,可以領悟一切唯心的道理了。那麼修福超度的人,不可以瞬息通達冥府;念佛往生的人,不可以瞬息到達西方嗎?

 

上一篇:打破惡業循環的法寶,放生
下一篇:一代高僧夢參長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