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彌陀救度,主動、積極、平等、無條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依靠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力量,必須先了解阿彌陀佛是怎麼樣的一尊佛。一般修淨土法門的人雖然專修淨土,可是常認為即使阿彌陀佛要救我們,我們也未必夠資格被救,心中存有懷疑,往往因而退失修淨土門的信心。其實阿彌陀佛是主動救眾生的,祂在身為法藏菩薩的時候,發大悲心,不忍眾生在六道苦海中頭出頭沒,經過五劫去思惟,然後擬定四十八大願,為了完成四十八願,再經過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完成四十八願,而成就了能夠度脫眾生的功德力量,成為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因地至成佛的歷程,在《無量壽經》裡有說明,我們看《無量壽經》就可知道。可以說,阿彌陀佛為我們六道輪回的解脫而發願,為我們修行,是主動性的,並不是我們去要求祂的;是在我們還不知道生死輪回的恐懼,還不曉得人生真正的目的的時候,祂就為我們發願,為我們修行,而且成佛以來已經十劫了。也就是說,在十劫以前,祂已經成佛,已經完成了救度我們的力量,可是我們都完全不知道這一件事情 ── 確實是阿彌陀佛主動地,為我們能夠到極樂世界這一個永恆的歸宿,而完成所有往生的功德力量和善根福德因緣。

  所以這個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主動救度的法門,一切的來源、根本,都是從阿彌陀佛那裡來的。阿彌陀佛不因我們的祈求、拜托而來,祂主動而來,平等地救度我們;無論在家或出家、男眾或女眾,精進或懈怠,善根深厚、持戒清淨或劣根犯戒,發菩提心或未發菩提心,阿彌陀佛都平等救度。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救度眾生,其中第十八願是根本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是十方任何一位眾生,不分男女、老幼、在家出家、是善是惡、會修行不會修行,阿彌陀佛都沒有條件的平等救度。阿彌陀佛並沒有說,你必須修行某種功夫,到達某一個水平,我才救度你;你必須深入經藏,我才救度你,阿彌陀佛沒有這些限制。阿彌陀佛也沒有說,你必須在臨終的時候,正念現前,心不顛倒,我才救度;如果那個時候,心中痛苦、散亂,甚至昏迷,甚至橫死、意外而死,我不救度,阿彌陀佛並沒有這些條件限制。所以我們要曉得,阿彌陀佛主動救度我們,呼喚我們給祂救度,並不是我們要祈求、發願、修行或達到某樣的功行,回向給阿彌陀佛,並沒有這種貿易、買賣現象;而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忍我們曠劫在三惡道中頭出頭沒,主動地呼喚我們、救度我們。一般學淨土的人,以為必須自力修行發願回向,才能夠往生;可是從剛才所說這幾點看來,不是我們有能力發願回向往生,而是因為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並完成而回向給我們,我們再怎麼發願也不可能比這四十八大願更超越了。

  彌陀救度,是純他力法門

  阿彌陀佛為我們創造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裡面一滴水、一片葉、一朵花、甚至一顆寶石,都是阿彌陀佛完成的。那麼極樂世界是建設給誰的呢?當然是建設給我們的,如果沒有我們眾生的往生,極樂世界就沒有意義了。

  往生極樂世界所須的功行,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成就,為我們圓滿的,祂經過兆載永劫修習種種苦行,來完成能夠救度我們的四十八願 ── 扼要地說就是第十八願。極樂世界的成就和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善根福德因緣,都是阿彌陀佛圓滿的,所以能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發願回向給我們,而不是我們發願回向給阿彌陀佛。

  如果是我們發願回向給阿彌陀佛,才能往生,那往生便很難有把握,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也很狹窄,誰敢保證他的功行,已具足往生的資格、條件。其實,只要我們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此後專稱彌陀佛名,便已經被救,當下便具足往生的資格了。我們要了解這個“信”是永恆不變、毫不動搖,是金剛不壞的,就算病苦現前也不改變,臨終時也金剛不變;它跟世間一般信用的信不同,世間的信用會變,而我們對彌陀的信心是金剛不變,因為信心的對象是阿彌陀佛及祂所完成的極樂世界。信願行的“信”,應該這樣信 ──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能救度任何時代的任何眾生,而不應摻雜含有自力的、修功行來回向的成分。完全純粹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是“純他力”的法門,如果還摻雜自己意見在裡面,叫“自他二力”的法門。

  以《觀經疏》分別“純他力”和“自他二力”

  現在講這二門的差別。淨土根本經典有三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有關摻雜自力,和純粹他力的內涵,以善導大師對《觀無量壽經》的解釋最正確,這裡便是引用善導大師《觀經疏》的內容來解釋。

  《觀經疏》總共有四卷,第一卷〈玄義分〉,就是在還沒有解釋經文之前,先將這一部經的重要義理加以提示,然後才發揮。〈玄義分〉有一段話說:

  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生安樂;

  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韋提希夫人,是佛陀在世時,印度一位國王叫頻婆娑羅王的夫人,他們的太子阿阇世王為了奪取王位,把父王、母後關在牢房裡,夫人非常痛苦、悲傷,她想:為什麼我的家庭,甚至皇家,會有這樣忤逆不道的事呢!她非常悲傷地向著釋迦牟尼佛所住的方向,祈求釋迦牟尼佛來給她說法;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的祈願,以神通變化來到夫人的地方。

  夫人跟釋迦牟尼佛說,這個娑婆世界充滿了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的痛苦,希望我下一輩子,不要再出生在娑婆世界,能夠往生到沒有三惡道的世界去,希望釋迦牟尼佛指示她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去求生。釋迦牟尼佛就以祂的眉間白毫放出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照耀十方世界之後,又將這光明收攝到頭頂上來,顯現了一個光明台,十方世界的國土,全部在這個光明台上顯現出來。夫人觀看選擇後,禀告釋迦牟尼佛說,十方的淨土雖然都美好,但是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

  在這裡善導大師所說的:“韋提希夫人致請,我今樂欲往生安樂,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意思是說,我想往生極樂世界,請釋迦牟尼佛教導我怎樣觀想,才能觀出極樂世界種種相貌而往生極樂世界。

 

上一篇:慧淨法師:“淨土門”和“聖道門”
下一篇:虛空藏菩薩咒與真言,虛空藏菩薩咒注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