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經疏鈔》是淨土宗很重要的一本批注,一共有四卷,頭一卷是講玄義,很多淨宗祖師,是因為看了《疏鈔》才深信淨土法門的,裡面它說:「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這句話的道理不是我們講一會、兩會,或是學個十年二十年就能夠懂得的,因為這是祖師大德親自修行的心得,不是從文字上解得。我們現在人學佛,都是從文字上去求義理、去求解,但實際上,我們如果只在文字上去求解,那就變成一種學術,不是修行。

  淨土宗最重要的,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個萬緣,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

  一個就是自身;另一個就是自身以外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身體以外的境緣。萬緣就是很多種不同的境緣、狀態,我們的心會去攀取,會隨著境界轉,或是好的、或是壞的,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境界,乃至於最貪著的這個身體,我們都要發心把它放下。像現在的人很愛漂亮是好事,但是不能過頭,過頭就變成執著,把自己裝扮得整齊、莊嚴,不要妖艷,不要勾起人家的欲心,這是好的。莊嚴、整齊就像個學佛人的樣子,穿這身居士服出去,提起人家的正念,就有功德。喜歡整潔是好事情,但過頭了叫作潔癖,自己看到環境髒亂,心又生煩惱,也是心隨境轉。所以我們貪著這個身,執這個身是我,也是萬緣的一種,我們要把它放下,要知道身不可得。

  《維摩诘經》講:「是身如影。是身如幻。是身如夢。」都是告訴我們種種不實,種種不可求取。不實的我們要去求取,那就叫作顛倒,明明不實有,我們卻認為它是真的,認為它是有的,那就如同在作夢一樣,你把夢境當作真實,把虛假當作是可以得到的,就叫作顛倒。

  尤其是大家念佛的時候,什麼都不要想,連心也不要住於身,身亦不住心;這在《地藏經》前面《華嚴經》第四會,夜摩天宮覺林菩薩偈講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所現的一切法,有即非有,那你誤認為有,要去取著的話,這就叫作自心取自心。自心取自心的結果,經典上講:「非幻成幻法。」本來是屬於真如,與如來完全相同的境界,卻變成了凡夫的境界,變成了六道眾生的境界,所以非幻成幻法。非幻就是講的原來是真實的、不變的,原來沒有二法、沒有對待的,你一旦取著,一旦認為實有,它就變成了幻法,就變成虛幻了,這是打妄想造成的這個結果、造成這個境界。所以祖師大德體認到這一點,他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不住於身,也不住於心。做佛事不住心,不住心就是不要住在妄想心上,不要隨順妄想;念佛的時候打妄想,就要趕緊回過頭來,猛然的一醒,提取一句佛號,直下念去,這樣妄想才能夠消除,如果不覺察,一直隨順他,不斷地隨順,道業就不會增進。

  明朝末年有一位學人,去請問憨山大師,他說:「大師,我念佛念了卅幾年,為什麼都不得力?為什麼還是顛倒,還是起煩惱,沒有工夫,不能像大師這樣自在。」

  憨山大師說:「你念佛用功的地方不對。你在喜怒哀樂的時候,有沒有念佛?還是喜就任由它喜,貪瞋癡也任由它起,煩惱習氣該降伏的時候,你沒有降伏它。」

  所以大師告誡我們後世學人,念佛修行要在境緣當中著眼,在起心動念處,言語造作都要注意,不要起心、不要動念,要與佛號相應。佛門講的是斷你的念頭,聽經、讀經,是要讓你的心清淨的,是要把妄想、妄念斷除的,而不是增長知見。我們以為看看經典、文字,就能夠知道它的意思,就會講了,甚至也會說得天花亂墜,我想在座的諸位包括我,再會講經,應該也沒有禅宗二祖慧可大師會講,慧可大師講經是天人來散花,有一句話叫「天花亂墜」就是講他。

  佛門很多用語,平常時都用得到,像「三心二意」這是唯識宗的用語,表示妄想多,三心我們講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也可以說是阿賴耶識、末那識跟獨頭意識,中國很多用詞都由佛教術語而來。雖然慧可大師講經天人都來供養,但是他還是心不安,跑到少林寺乞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他在那裡跪了好幾天,最後斷臂求法,達摩祖師說你斷臂干什麼?他說我心不安,請大師為我安心,大師說:「你把心拿來。」「心在哪裡?」慧可大師對經教相當熟悉、對於道理透徹,這一回光一返照,才知道原來要求取的妄心了不可得。了不可得就是徹底的虛妄,徹底的不真實,因為找不到,沒有一樣是我的心,結果他講了一句:「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你的心我給你安好了。」

  所以要去實修,要在境界當中用心,要念佛用功,不能只是到處看看聽聽,這樣是不行的。就像有人問黃檗禅師,為什麼是六祖得到衣缽,神秀大師是五百人上座,講了三十幾部經論,甚至武則天皇帝都請他到宮中去說法,為什麼他沒有得法?禅師答:「只為他不見性。不明心。」所以佛法明心見性是最重要的。見性以後要實修,實地去修證。我們不要常去看人家的毛病,哪裡如法哪裡不如法,這是不好的,我們要常看自己的過失,《六祖壇經》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修行的人不看人家的過失,「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如果見他人的過失,你的道業就不正,是墮落的狀態,所以叫自非卻是左。

  蓮池大師講:「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尤其是這句佛號最為奧妙,禅宗講高妙的境界,一句佛號就把它總持起來、打包起來,全部受用得到。再舉一個比喻,就像早期台灣有賣計算機大補帖一樣,買過的人都知道;佛號就是總持所有的功德,如來把他多劫修行的功德,變成這句名號送給我們,讓我們來念,再發四十八願,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讓我們無力斷惑的眾生,沒有能力斷除煩惱習氣的這些人,可以帶業往生,這是徹底悲心。要講到究竟,是自心究竟成佛。講到接引眾生最廣的部分,根器最差的他也能接引,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他都能接引,所以叫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這是相當奇特殊妙的一個方法,大家若能谛信,何須遍歷三乘?不用經歷多劫,不用漸次修行。漸次修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大乘佛法不講三大阿僧祇劫,它講的是一念頓超、直指人心。我們常講淨土宗是頓超的方法,一般是指禅宗、華嚴、法華稱頓超法門,那麼其他的經典,都還帶有漸次的觀念在裡面,淨土宗是真正的頓超,可以讓一個將要臨終,地獄相現前的眾生,一念頓超,化地獄猛火成清涼風,你說這頓超厲不厲害?它這個頓超,在所有的經典裡面是沒有的,太不可思議,馬上把地獄境界直接翻為極樂世界,翻為如來的境界,所以這個頓超之快,確實不用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

  只要肯發心、肯相信,具足信願行來念佛,平常斷惡修善,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處世不忘菩提」這句話很重要。在生活當中不要忘記自己是學佛人,碰到事情要靜下來想一想,不要用世間的方式去解決,要想到我是學佛人,應該怎麼來落實佛法,這個觀念要有。如果有人傷害我,就馬上用我的財力勢力,或是人脈關系去報復他、打壓他,這樣不行,你要想到學佛人應該怎麼做?要怎麼做才不損自己的道業,才能夠精進;來這裡念佛共修、聽《無量壽經》才有意義,才能學到佛菩薩的用心與行為,這是勉勵大家的。

 

上一篇:大虛法師:《楞嚴經》講記(21)統統都是外道
下一篇:大虛法師:《楞嚴經》講記(22)文殊的提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