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汴梁人劉貢士,曾向富人借五千兩銀子到廣文去上任,後來金兵擾亂汴梁,這位富人家破身亡,妻子饑寒交迫,生命垂危;這時,劉貢士回鄉只剩下七十余兩銀子,全都給了富人的妻子,而富人的妻子並不知道其夫生前有這筆貸款。
劉貢士之子劉體仁為人更是端正方直,在未獲功名前借用僧房苦讀,鄰近有一位已故“守備”黎姓之家,死後留下室女,年十七歲,姿容美麗,又擅詩畫,她的臥房和劉體仁的書房只隔一牆,女常從牆縫窺視劉,見劉風神秀逸,立志苦讀,私心眷戀,等劉讀書聲停止時,就隔牆吟唱道:“惆怅無情不相顧,空勞神女盼陽台。”希望劉能聽見,但劉專心攻讀,竟然沒有聽到。女情不自禁,用绫巾畫一只莺,並題詩於上,從牆上擲過去;詩雲:“白衣指日換金衣,開口如啼卻不啼,自是傍牆飛不過,休悲無樹借君樓。”劉撿到,但並不放在心上。女知劉老成端正,依托終身之念更加堅決。那時,正逢初秋霪雨連綿,半夜牆垣傾倒,女見劉房燈火仍亮,於是赤身直奔過去,這時,劉正在收拾書籍,忽見女來,驚慌得不知所措,只是連聲喊著:“使不得!使不得!”女笑著對劉說:“以妾的才貌,非君莫可匹配,冒著羞恥前來,實是為了終身,君未免太忍心了吧!”劉無可奈何,開了門,冒雨奔到佛殿躲避,當時佛前的琉璃燈半明半暗,站立不久,忽然大放白光,全室通明,劉於光中,自覺俯仰均無愧,心境坦蕩不懼,自言自語說:“剛才在暗室,若做出昧於良心之事,這時,何以對諸佛菩薩?他日回家,何以見父母?”挨到天亮,告別僧主,遷移寓所;女因等劉不來,報慚離去,從此痛改前非,謹守貞節。
這年秋天,劉中亞魁,次年春天,並通過殿試唱名第一,赴瓊林宴時,見同年中試的許生,年少才佳,於是為黎女做主,女答應歸於許,郎才女貌,琴瑟和諧,享受封官的光榮,黎女終身對劉感激不盡。(《中國智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