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百喻經卷上》17.債半錢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譯文:

  從前有個商人,借給別人半文錢,那人很久都沒來還,他決定前去要債。路上有一條大河,雇船過河花了兩文錢,到了借他錢的人家,沒見到人。回來過河,又花了兩文錢。為了討回半文錢的債而花掉了四文錢,而且來回路上疲勞困乏。借給別人的很少,但損失的卻很多,結果招來眾人的嘲笑。

  世上也有人這樣,為了蠅頭微利,而毀壞了最重要的教義和修行。為了一點私利,不顧禮義廉恥,不僅會招來惡名,而且會得到苦海無邊的報應。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卷上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捨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诃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17.債半錢喻

  往有商人,貸①他半錢,久不得償,即便往債。前有大河,雇他兩錢,然後得渡。到彼往債,竟不得見。來還渡河,復雇兩錢。為半錢債,而失四錢,兼有道路疲勞乏困。所債甚少,所失極多。果被眾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爾。要少名利,致毀大行② 。苟容己身,不顧禮義。現受惡名,後得苦報。

  注釋:

  ① 貸:借給。

  ② 大行:行,佛教名詞。佛教著述中常用“境、行、果”來構建學說,“行”往往指按教義進行的修行、體驗。大行,最重要的教義和修行。

  辨析:

  因小失大,以偏概全的事情,在我們的周圍經常發生著。所謂“人爭一口氣”,也只在一個爭字。那個商人爭的並不在於半文錢,爭的只是個“說法”。在生活中,持這種看法的人,為數不少。殊不知,爭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地廣天高”。

  在生活裡“爭”這個字,用得最多。名也爭,利也爭,人與人也要爭個高低,這是時代的“病”。我們遺失了一種人本來應該具有的美德,就是“讓”,就是“做”。把“爭”的心胸換作實實在在的“做”、“干”,放下心來做自己本該做的事,干出一些於己於人都有益的事來。“讓”就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去伸手,自己應得到的東西,如果別人要爭,能讓的就讓,“得讓人處且讓人。”佛家的“讓”有“忍辱”的含義;“小不忍則亂大謀”。在當今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裡,同樣也要能顧大體,不爭小利,這樣才能廣開門戶、興旺發達。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佛人如果說不遭磨難,得要學這一招!!
下一篇:淨空法師:你能老實念,你很快就回歸到自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