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無畏洲尊者講解六度
此外,持明無畏洲尊者說:
“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體乃捨心。”知足就是布施度,他說的“知足”,與阿底峽尊者所謂的“不貪著”,其實本體都是捨心。
“無愧三寶持戒度。”一個人在三寶面前內心無愧,表裡如一,所行也都如理如法,這就是持戒度。
“不失慧念勝忍辱。”時時刻刻不離正知與正念,不起嗔怒,這就是殊勝的安忍度。
“一切助伴需精進。”修行人修持任何善行時,都要以精進為助伴。
“執現觀聖靜慮度。”將一切顯現均觀為上師、本尊或諸佛菩薩,這就是靜慮度。這是有相靜慮的觀法,而無相靜慮,一般不觀本尊的顯相。
“貪執自解智慧度。”當你生起任何貪執時,不管是對財物,還是對人,這時你只要觀其本性,貪執便會自解自脫,這就是智慧度。
“無有能思所思境,並非俗念離定解,乃為涅槃勝寂滅。”無有能思之心,也無有所思之境,不是世俗的分別意念,又遠離了定解與非定解之相,這就是真正的涅槃解脫、殊勝寂滅。
“此等一切不可說,願汝銘記於心中。”尊者說:這些道理,本來是不可言說的,但對於有緣者,希望你能銘記於心。
尤其對於實相,除了上述尊者以外,還有很多聖者都留下了偈頌。
據蔣揚欽哲旺波(麥彭仁波切之上師)的傳記記載:在他16歲的一天早上,他於自現境界中,前往紅色吉祥銅山,見到蓮師被浩如煙海的眷屬圍繞,顯現在雲中。
蓮師極為悅意,為他灌頂、加持以後,說了一個偈頌:“不為所取對境沾,不為能取妄念染,護持赤裸覺空性,此乃諸佛之密意。”意思是,不為所取的對境所沾,也不為有境的妄念所染,認識並護持覺空無別的赤裸覺性,這就是三世一切諸佛的究竟密意。
說完,蓮師及其眷屬化光融入尊者。有種說法認為,從那時起,他便真實通達了大圓滿的究竟見解。
寒山大師也有一偈,偈雲:“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潔,無物可比擬,教我如何說?”我的心如明月,亦如碧潭清澈皎潔,不過,卻沒有一個事物可以比擬,讓我怎麼說呢?
可見,不論禅宗還是大圓滿,在究竟的見地上是一致的。當能取所取消亡、明空無二的心性顯露時,禅宗稱“明心見性”,大圓滿則稱“本來覺性”。其實,這就是三世諸佛的密意,也是行者的修行目標。對此,眾多描述都有相通的一點——不可言說。
——《佛法經典教言》公眾號恭錄於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前行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