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錄】俞麟不孝父母永不及第
俞麟是山西太原的儒生,從外表上看來,溫文儒雅,對人彬彬有禮,滿口仁義道德,俨然以君子長者自命。在家庭中,也看不出有忤逆父母的不孝舉動,因此人們還認為俞麟是一個正直的好人。
王用予是俞麟的同學,與俞麟的性情截然不同,並不在外表上做功夫。他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切實的從方寸上修養,尤其崇拜文昌帝君。每日黎明即起,漱口洗臉以後,整齊了衣冠,在文昌帝君像前,恭恭敬敬的焚香禮拜。到了晚上,又跪在帝君的像前,反省一日的言行,善者加勉,惡者悔改。
有一天,王用予夢見在文昌帝君的像前,帝君很懇切的對他訓谕,告誡他起心動念,時時檢點,不可動歹念,不可做惡事,因為善惡是有報應的。當王用予向帝君叩問自己的前途時,帝君說:“你自己的前途,完全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你的心念言行是善良的,前途一定光明;反之,如果你起心動念,言語行動,為非作歹,那麼前途的命運,一定是險惡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的前途,何必求神問卜呢?”
俞麟是王用予的好朋友,接著王用予又向帝君叩問俞麟的前途,帝君說:“俞麟這個人,完全是一偽君子,對人評論太苛峻,言語太刻薄,不近情理。他對父母親,用腹誹法,造下了不孝的惡業,因此俞麟的終身,功名無成,應考科舉,永遠不會及第的。”
王用予問:“什麼叫做腹誹法呢?”帝君答道:“俞麟對於父母的言語舉動,常常不以為然,對父母懷著憤懑輕鄙的心理,但為了偽裝君子,勉強不露在表面,實際上視父母如路人,毫無孝心。要知孝是心德,大孝大逆,完全系於一心。俞麟對父母滿腹的惡心,這叫做腹誹,當然是一個逆子。可是他還以君子自居,這種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偽君子,最觸天怒,一定沒有前途的。”說也奇怪,俞麟雖然能寫一筆的好字,能詩善文,可是在考場上總是失利,年年赴京應考,年年名落孫山。眼看著年齡比他輕,學問比他差的朋友們,一個個的考中了秀才、舉人、狀元,可是俞麟始終是一個老童生。人們常說:“考試憑著七分本領,三分運氣。”那麼所謂三分運氣,或許就憑各人的陰德,含有因果報應的成分吧!(取材自《德育古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