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什麼是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對絕大數人而言,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問題: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念‘阿彌陀佛’聖號,確實屬於一種念佛佛方法,但是嚴格說來,它只是念佛的一種形式或下手方便。

  《佛藏經》雲:“捨利弗,雲何名為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捨利弗,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是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義故,念無分別既是念佛。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念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復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捨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捨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名為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這段經文,把念佛的真精神揭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祖道信禅師《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也講,“我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妄念是凡夫。……《大品經》雲:‘無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無所念?即念佛心,名無所念。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念佛既是念心,求心既是求佛。可見,所謂的念佛,就是通過持佛名號(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將無分別、無取捨、無念無相、無住無得之般若精神,落實於當下一念。這才是念佛的真精神。

  至於在信願行的導引下,通過持佛名號往生淨土,這只是念佛的諸多妙用中的一種,而不是全部。念佛不僅可以往生淨土,還可以證一行三昧、證念佛圓通,證一切種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殊般若經》中,把念佛列為兩種能夠讓我們最快最捷徑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方法之一。

  念佛的真精神,有兩個要點至為重要:

  一是“念佛心是佛”。

  念佛心,有稱‘常住真心、法界心、法界藏身’。它具有離相絕待、離文字相、離心緣相、超越二邊之特點。從妙用的角度來看,它就是無住心,就是《大乘起信經》中所說的‘虛空、明鏡’的心。它能生一切法、能攝一切法、覺了一切法而如如不動。當下能夠念佛的這顆心就是佛,所念的佛並不是在遙遠的他方世界,或者在遙遠是未來。

  換言之,能念之心為我們本具之法界藏身,所念之諸佛亦以法界藏身為身,所成之佛亦是法界藏身。法界藏身乃生佛共具的真如自性。故念佛既是與本具之法界藏身的‘空不空’體性相應(此既是念自佛)。與真如自性空不空之體性相應,同時就是在事上與果地上諸佛平等大悲和真如三昧力相應。有‘阿彌陀佛’四字,乃萬德洪名,凝聚著阿彌陀佛圓滿果德及四十八大願,名以招德,故念‘阿彌陀佛’名號時,同時亦是與果地阿彌陀佛相應(此既是念他佛)。

  二是“無所念者是名念佛”。

  無所念就是無住,即不念世間生死法,不念二邊生滅法,不住一切境界相。《金剛經》雲:‘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這句話的精神,在念佛的當下可以得到落實。正念佛號時,不念名聞利養,不念貪嗔癡,不念人我是非(此即不念生死法),所念之佛號生滅不停、不可得、不可住,能念能觀之心亦了不可得、亦不可得、不可住,整個念佛的過程,猶如‘虛空釘橛’,故正念佛之時,當下便是無所念,當下便是無住,當下便是因解脫,當下即是與自性佛相應。

  可見,持佛名號只是念佛的一種形式。通過持佛名號,當下體驗無分別、無取捨、無所求、無所得之心態,這才是念佛的真精神。念佛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內心仍然取捨心不斷,還存在著有所求、有所得的念頭,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真念佛’。

 

上一篇:老村長的故事
下一篇:慧律法師:世間的一切皆不可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