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百喻經卷上》:41、毗捨阇鬼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譯文:

  從前有兩個餓鬼,共有著一只小箱、一根棍杖、一雙木屐。兩個鬼爭執起來,都想各自擁有這三樣東西。吵嚷了整整一天,無法平分。這時有一個人走來,見了這般情形,便問道:「這箧、杖、屐有什麼奇異,你們爭執得這般怒氣沖沖?」二鬼答道:「我這箧麼,能產生一切東西,衣服、飲食、床褥、臥具之類生活用品,都可從裡面得到;執了這根杖麼,怨敵就降服,不敢再對抗了:穿上這屐麼,能令人自在飛行,毫無阻礙。」這人聽罷,便對鬼說道:「你們稍稍退後一點,我會為你們平分的。」鬼聽了這話,便即刻遠遠地避開了。這人說時遲那時快,抱箧,捉杖,蹑屐,飛騰而去。二鬼愕然,竟然一無所得。人對鬼說道:「你倆所爭的東西,我拿去了。如今讓你們再沒有什麼好爭的了。」

  餓鬼譬喻眾魔及外道:布施就好比是箧,人、天等五道眾生的生活用具都可從這裡面產生:禅定則好比是杖,可以消滅降伏邪魔、煩惱之類的怨賊:持戒就如屐,穿上它,必可以升在人、天之類善道。眾魔及外道爭這個箧,譬喻在煩惱垢染中強求果報,空無所得。若是能修行善行、布施、持戒、禅定,便可以出離苦境,獲得道果。

  這故事比喻∶布施譬如寶箱,人天一切享用物資都從布施的善因出生∶禅定如寶杖,修定能降伏煩惱的怨賊;持戒如寶屐,戒律清淨必升人天道中。兩個鬼譬如諸魔外道,外道們在有漏法中強求果報,結果是空無所得。只有一心一意,修諸善行,以及布施、持戒、禅定,就能脫離苦惱,獲證道果。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卷上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捨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诃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41、毗捨阇鬼喻

  昔有二毗捨阇鬼①,共有一箧、一杖、一屐②。二鬼共诤③,各各欲得。二鬼紛纭,竟日不能使平。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箧、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诤,瞋忿乃爾?”二鬼答言:“我此箧者,能出一切衣服、飲食、床褥、臥具,資生之物④,盡從中出。執此杖者,怨敵歸服⑤,無敢與诤。”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罣礙。”此人聞已,即語鬼言:“汝等小遠,我當為爾⑥平等分之。”鬼聞其語,尋即遠避。此人即時抱箧捉杖蹑屐而飛。二鬼愕然,竟無所得。人語鬼言:“爾等所诤,我已得去。今使爾等更無所诤。”

  毗捨阇者,喻於眾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箧,人天五道⑦資用之具,皆從中出;禅定⑧如杖,消⑨伏魔怨煩惱之賊;持戒如屐,必升人、天。諸魔外道诤箧者,喻於有漏⑩中強求果報,空無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禅定,便得離苦,獲得道果。

  注釋:

  ①毘捨闍鬼:梵文Pisaca,即餓鬼,又叫做噉精鬼,吸噉人以及五谷的精氣。也譯做顛狂鬼。

  ②屐:鞋子的一種,通常指木底的、或有齒的、或無齒;也有用草制或帛制的。

  ③诤:通“爭”。

  ④資生之物:資生,憑借生存或維持生計。資生之物,即生活用品。

  ⑤服:他本作“伏”。

  ⑥爾:他本作“汝”。

  ⑦人天五道:即五趣,為人、天、傍生、鬼、地獄,因在五道中,人天為善趣,故首列之。

  ⑧禅定:禅與定之復合語。禅定指令心專注於某一對象,而達於不散亂之狀態。色界之四禅與無色界之四定,合稱四禅八定。

  ⑨消:他本作“銷”。

  ⑩有漏:漏,為煩惱之代詞,有漏即有煩惱,不能解脫。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上一篇:化永法師:為人當心底慈悲
下一篇:本煥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