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縱風雪孑然,仍不悔行程,以報無盡慈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娑婆大眾得度的最後希望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匯集本《無量壽》獨留此經第四十五3.8)

  佛陀在這段經文中慈悲地提出了淨土法門的特殊性及方便性。淨土法門是佛陀留給娑婆大眾得度的最後希望。

  2.解讀佛法的內在本質

  很多經文提到了“經道滅盡”,並非是世人看不到經文、遇不到寺院塔廟、遇不到佛教元素了,而是世人不能解讀佛法的內在本質,佛法徒留形式了,令學佛進入一種低效、乃至無效的狀態裡。

  佛法展示的是十法界的真相。我們想出輪回、入輪回、成菩提、在六道,想求、取、得、用,都是依靠真相的展現,如果不了解事實真相,對生死的種種情況只能靠感知和感慨,卻不能破解,更不能掌握扭轉。學佛能夠扭轉生命走向,其根源就是遵循了相應的真相從而得以實現的。

  當我們不能解讀經文,不能領悟佛法的本質了,雖然貼在佛法裡不肯捨棄,卻終是不得受用,佛法的效力微乎其微。當法門不能解決我們的痛苦煩惱了,佛法的存世意義也就不見了;如果學佛人長時間處於這種學佛的無力、無奈中,也就離各自的法滅不遠了。

  若我們不想身臨法滅的境地,不想被佛法拋置於外,不想再次成為棄嬰,當奮起於對教義的解悟中,只有解悟做得好了,行做的證悟才可能廣泛出現,行做才會因為有理論高度的指導而清晰明朗;解悟若慘淡寡薄,所依憑的理論必會隱藏各種瑕疵和缺陷,以此作為行做指導,不得法利是必然,反遭其害也很自然。這即是理、事配合的走法了。

  3.最契合當下大眾根性的法門

  淨土法門很特殊,最突出的就是可以帶業往生,它是二力法門,是統攝群機,是三根普被,是一土生四土皆生,多留存百年,成為末世救度的唯一希望。因與其他宗門的立意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解讀淨土教義,還是要站在淨土內部,而不能寄希望於外部解讀。

  為什麼淨土可以成為最後的法門?法無高下,法門本無優劣可言,但要契機才能稱呼為法,需要滿足上下的兩契(佛義和自我根基)。當法運漸行漸遠,離佛越遠,對佛的理解也越來越斑駁,但上契始終不會有任何變化;可大眾的根基越來越差,狀態越來越差,下契大眾的根基就需要有新的方法手段來滿足。

  所以,法無定法,契機為法,最終還是要考慮如何向下契合我們的根性,才能讓佛法煥發出強大蓬勃的生命力。

  娑婆本就在五濁惡世,再進入到末法,大眾的善根福德因緣越來越差,在實修上強調再三的戒定慧三學,對學佛人來說可能耳朵都磨出繭子了,只一個修行基礎的“戒”就難倒一票人,更莫說在清淨圓滿戒律上的修定了;清淨定不能獲得,如何獲得清淨智慧?沒有清淨智慧,可能得的就是邪智狂慧,終究還是生死客地獄種!

  因大眾根基的急速變差、福德變薄,聽聞佛法機會減少、獲益的機會減少;因善根變弱,即便聽到依然無法深信,更不會深解其意;隨因緣轉差,對法門沒有堅定的執行力,以此根性如何修行?

  因此,淨土法門橫空出世,以種種方便成為最契合當下大眾根性的法門,其義宏深,但行持簡潔;其理深遂,但易得諸利;可實修,得念佛普等三昧;可生淨土佛國,但不破諸相、不需空法;可帶業,不要求消盡宿業;可求生,不拼實修境界功夫;可橫超,一土生則四土皆生;可納三根,不撿擇眾生根性利鈍;極樂可接引九法界,上至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可得穩妥,往生即三不退轉。

  淨土法門是基礎要求最少、修行門檻最低、修行方法豐富便利、普遍契合眾生根性、三乘獲利廣泛、得生利樂宏大的一個法門:上契彌陀接引一切有情的初心,契諸佛菩薩救度一切的本願;下契九法界眾生根性,契當下末法大眾根基。諸利之上,又有世尊慈悲加被,多住世百年,以救後世!

  4.願生極樂淨土中

  這段經文依然是世尊在碎碎念:因淨土法門立意不同以往,憂有人懷疑、誹謗、輕慢,憂大眾不理解佛的悲心慈意,憂後世大眾根性寡薄不堪深法,憂一眾生死苦惱纏縛,更憂因法盡而眾生解脫無門。

  若你真能信受淨土法門是末世救度的最後一班崗,就當死死地抓住淨土法門,不換題目,不改此心,縱風雪孑然,仍不悔行程!解佛慈心本願,願生極樂淨土中,以報無盡慈恩!

 

上一篇:《古八德全書》義的故事(一)
下一篇:一、對靈魂的認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