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玄妙的宗旨都擺在我們眼前,為什麼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這是關鍵的問題。能看見的人不多,少數人,大多數的人沒有看到,原因是什麼?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心浮氣躁。心浮氣躁的心態,擺在面前也看不見,祖師大德說得再清楚、再明白,沒聽懂,這就是諸佛菩薩常常感歎的眾生難度。
古時候眾生比我們現在好度,原因在哪裡?他們神定氣和,他不像我們心浮氣躁,他心是定的,氣是和的,不躁,所以他們很容易接受。這就是所謂有緣人,跟諸佛菩薩、跟善知識有緣,不是別的緣,心平氣和就是緣。
只要有這個緣,這個緣當然也有淺深廣狹不同,愈是深,愈是廣,這是大根性人。如果深不夠透徹,廣不達到圓滿,這個我們可以稱為大根性的人,這個大就是大乘的意思,能夠接受大乘教。
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心浮氣躁也不捨棄,他是心浮氣躁的根性,就教心浮氣躁的法給他,應他的機,他聽了生歡喜心。跟他講什麼?講人天法,這個他很容易接受,怎樣你學佛得到生活上的美滿、生活上的具足,給你講這些。讓你得到身心健康、家庭美滿,要不要?都要,給你講這些。這就是佛的應機施教,一個都不捨。
這是如來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待無量無邊眾生善巧方便,普度眾生,一定把他引導,從一個完全迷惑顛倒,把他引導到清淨平等覺。然後告訴他一乘法,究竟一乘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如來境界,最高的境界。在哪裡放下?眼從色放下,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色怎麼樣?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看錯。
面對色塵,是真誠、是平等、是正覺,這是真心,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無盡的慈悲、無盡的智慧、無盡的相好讓他感受,最後告訴他,這些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本具的,佛說我有,你也有,他也有,人人都有,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42集2014/06/04